黄鹂婉转柳间啼 景美更须人心善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s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年来,许多人从社会政治角度出发,对孙犁先生的《黄鹂》一文进行了牵强附会的分析。实际上,《黄鹂》一文,充分体现了孙犁先生关注生命、关注生存环境的人文主义思想,细腻生动而富有感情,是陶冶人们性情、提高人们修养的一篇好作品。
  【关键词】《黄鹂》 人文主义 人文思想
  
  大凡世上有生命的事物要想生存,都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环境制约着生命的存在与发展,一种生命的生存环境一旦遭到破坏,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就会受到威胁。工业革命的后时代时期由于地球的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致使大量的物种消亡,各种自然灾害频仍,严重地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对生命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自古至今,关注环境者不乏其人,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来表明自己的观点。作为文学家的孙犁先生,即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出发,表示了他对生命的生存环境的关注。他写于上世纪60年代的散文《黄鹂》就体现了他热爱生命,保护生存环境,并为事物创造出能够尽情发挥其极致的环境的人文思想。
  作者在文章中,围绕自己从小对黄鹂的喜爱这一情感基调,具体描写了黄鹂在四种不同境遇下的生存状态,而这四种境遇又可分为好的境遇和坏的境遇两种。第一次,是作者在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中,在战斗的闲暇,可以说是惊鸿一瞥,黄鹂迎着朝阳,鸣叫着,从树间冲向天空疾飞而去,那叫声,那金黄的颜色,那矫健美丽的姿态,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是战争时期,但黄鹂能够得以尽情展示自己的美丽。第二次、第三次则是从坏的境遇来写的,这里,作者具体描写了病友老史和集市上卖鸟的老头对黄鹂生存环境的破坏。如果说病友老史是无意间破坏了黄鹂的生存环境的话,那么,卖鸟老头则纯属愚昧和可恶了。他把黄鹂抓来出售,玩弄于股掌之中,使黄鹂求生不能,奄奄待毙,它的生命受到了摧残,美丽丧失殆尽。对于卖鸟老头的做法,作者是反感的、厌恶的,对黄鹂的生存环境被破坏而遭受的悲惨命运作者是同情和无奈的,作者此刻的悲叹及内心的忧郁充分体现了关爱生命,对生命遭受蹂躏而感到痛苦、伤心的人文主义思想。第四次,是写在春光明媚的江南的春天,桃红柳绿,杂花生树,群莺婉转啼鸣于柳间,尽情地展示着它们的美丽,生命和环境在这里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与一致,正是由于有了着美丽的环境,黄鹂的美才达到了极致。作者尽情地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赞美了美好的环境对生命生存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描写黄鹂时,插入了一段对带皮帽子的中年人在海边为了博得女友的开颜一笑,竟然开枪打死了一只在海上飞翔的海鸥的描写。作者写了周围人们的反应:怒目而视;写了自己当时的心情:震惊和愤恨。作者把这种人比作契诃夫笔下所描绘的那种无聊的小市民:庸俗、浅薄、下流与无耻,作者对此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和鞭挞,愤恨之情溢于言表。作者对生命遭受残害时内心的悲伤与愤恨,对作践生命的作恶者的痛斥,不正是在呼唤理性的回归、人性的觉醒吗?不是对那种任意破坏生命的生存环境的愚昧无知的行为痛心疾首吗?
  最后,作者由黄鹂而推及万物,指出各种事物要达到极致,就必须依托一定的环境,鱼翔潭底,雁排长空,驼走大漠,虎啸深山,哪一样能离开它们生存的环境呢?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结尾,作者就表达了这样的思想,人也只有处理好生存的环境,保护好环境,才能更好发挥人的才智。
  纵观全文,作者从人文主义的思想出发,从关爱生命的角度着眼,希望人能与其他的生命和谐相处,保护他们各自的环境,使世间万物的生命之光能够发挥到极致,而唯有如此,人类本身也才能得以更好地生存。
  因为作品本身所具有的这一人文主义思想的意蕴,才使作品具有了感人的艺术魅力,使人读后能够从中受到启迪,这才使作品具有了更深层面的韵味,而非那些政治说教式的作品所能比,这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那样的创作环境中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至于某些从社会政治的角度出发,认为作品中的黄鹂是“革命文艺工作者”的象征,“戴皮帽”的中年人是极左路线推行者的“帮凶”的象征,作者写黄鹂的生存环境就是写当时文艺工作者的生存环境,作者是在呼喊给文艺工作者以更广阔的创作空间等等政治上的象征意义的说法,我总觉得太牵强附会。如果照此分析下去,把作品处处贴上政治的标签,本来一篇非常有意味的作品,就变得寡然无味了,那还有什么意思?试问,如果在当今的文学作品中描写到那些残杀各种珍稀野生动物的凶手,那么,我们又应该给他们贴上怎样的政治标签,说他们又象征什么呢?
  因此,笔者认为:孙犁先生的《黄鹂》一文,充分体现了他关注生命、关注生存环境的人文主义思想,细腻生动而富有感情,是陶冶人们性情、提高人们修养的一篇好作品。
  ★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杨绛散文《老王》的主题,学界一直有着不同的理解。笔者通过对文本细致深入的分析,论述了本文的主题是关于那个特殊时代的反思、关于人格尊严的真情呼唤和自我的内心忏悔。  【关键词】杨绛 《老王》 主题    对于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的主题,大多数论者认为是对以老王为代表的处于社会底层普通劳动者在生活的不幸中仍然秉持淳朴善良的天性的热情讴歌。也有人认为本文“在静穆超然的文字背后,我们可以感
【摘 要】指导学生写作议论文,让学生自创论据来阐明自己的主张,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它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 自创寓言 自编故事 自证观点 创新能力    一、一种误区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引导学生进入一种误区。教师指导学生要用论据来论证论点时,往往苦口婆心地劝说道:平时一定要搜集各方面的论据,每个方面的论据都要装在自己的脑袋里
【摘 要】写作材料性的议论文,提炼观点的方法有:第一,根据事物之间的多种联系运用发散思维提炼观点;第二,根据材料中不同角色的表现来提炼观点;第三,根据材料蕴含意义的对立性特点从正反两面提炼观点;第四,根据材料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意义提炼观点。  【关键词】议论文 提炼观点 材料 方法    一则材料,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无论是生活画面,还是影视镜头,如果我们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考虑,从中所提炼的观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如何在记叙文写作中写出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从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操作办法。  【关键词】记叙文 写作教学 语文高考 语文教育    笔者有幸连续两年参加了广东省高考作文的评卷工作。从这两年考生的作文情况来看,写记叙文的考生越来越少(2007年仅占3%),要找一篇高分的记叙文更是比登天还难。面对这种状况,在2007年的高考作文总结会上,作文评审组组长柯汉灵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课堂滥用多媒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以现代化的名义戕害学生的“听记”能力、戕害学生的情商与表达、戕害学生的独立思考、戕害学生的自由想象。在语文课堂上,如果长期任由多媒体盲目滥用,其祸害肯定会直指学生的学文立人,而且还会殃及我们的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民族复兴大业。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课堂 多媒体 滥用 危害    语文课堂滥用多媒体,既戕害语文教学,更戕害学生的
【摘 要】看客这一艺术形象在鲁迅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看客的理解深度直接影响着对鲁迅作品的研究深度。从这些麻木看客背后,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对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忧愤与担忧。鲁迅先生提笔“呐喊”,也正是为了唤醒这些沉睡的国民。  【关键词】鲁迅作品 看客 呐喊    鲁迅的小说作品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义在于‘解除病痛,引起疗救的注意’。”
【摘 要】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解放学生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鲜活而旺盛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要达成此目的,须放松心灵、感悟生活,袒露心灵、表现生活,放飞心灵、再现生活。  【关键词】作文教学 教学目的 自由写作 感悟生活 表现生活 再现生活    高中“新课标”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
【背景介绍】  下午两节课是221班作文课。这是本学期第一次写大作文,也是入学以来第一次议论文专项训练。第一节课是这样上的:先讲了个身边的例子,让学生复习了论点、论据、论证、论题的概念,立论与驳论的区别,论点与论题的区别。然后让学生就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表明论点,最后强调了确立论点的几个原则。由于举的是老师亲历的事,通俗易懂,又比较好笑,学生在阵阵笑声中较好地回顾了议论文的有关基础知识。第二节课,主要
【摘 要】湖北省高考语文自主命题已经五年了,笔者以为在今后的湖北语文高考命题中会逐渐突出湖北的地域文化特色,为此本文对楚文化以及湖北地方文化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希望引起师生们复习备考时注意。  【关键词】楚文化 湖北文化 命题趋势    一、自主命题状态下楚文化必考的走势与流向    面对湖北省自主命题的改革现实,我们应该相应地调整复习备考的策略与方案,以求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自主命题就意味着地域性
【摘要】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要求,于是在当下的许多公开课上,教师为了体现这种新课改精神,采取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但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严肃的批评。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公开课    新课标对教学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自主”学习要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学习的内容,学生要有自我选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