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展翅 心系高远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uang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园本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是教育教学研究中最为基础的方面,更是幼儿园教师走向研究型教育教学的一个里程碑。很幸运,我们都是其中的一份子,大家经过一年的努力,一起完成了确立选题、职责分工、收集整理、实施创新、中期报告、陈述结题等工作。在积极主动的实践与大胆尝试中,我们课题组成员不仅逐渐理解了小课题研究的意义,而且更深刻地感受到小课题研究在日常教育教学、教师自身发展以及家园同步等多方面的作用。
  一、游戏浸润,童智横生
  就拿我们小组的课题《大班幼儿户外传统游戏开展与创新的研究》来说,我们共梳理了7个适合幼儿户外活动的经典游戏,以这些游戏的经典玩法为基础,紧密结合幼儿游戏的特点,采用故事介入法(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了解游戏里蕴含的浓厚的生活气息)、亲子互动法(拉近距离,拓展游戏的范围,真正使游戏陪伴于童年里的分分秒秒)、反复尝试法、有效提示法等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分别完成了不同数量的创新,最多的可以达到4-5个。作为幼儿最喜欢、最适合的活动形式,这样的创新从一开始经典的重现到自发的演绎,许多环节都不需要教师刻意引导,通常是几个幼儿在玩乐中就会自然地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就是他们生活经验与传统游戏的融合,进而会影响到其他幼儿,逐渐地全体幼儿都愿意尝试,使游戏创新玩法的初步研究水到渠成,而这也正是幼儿玩耍得乐此不疲的源头。作为实施研究的我们会因“游戏”而创新,因“创新”而游戏,不断给幼儿以巧妙的引导,逐步梳理、完善、加入规则,从而形成经典与时代完美结合的“传统游戏新玩法”,既接近于幼儿生活本真,又饱含传统文化气息,真正体现了传统游戏创新的意义。
  二、文化傳承,自然和谐
  传统游戏几乎家喻户晓,很多家庭的几代人都是在这些游戏的陪伴下长大的。“挑花线”“转风车”“跳格子”“拉大锯”……这些游戏,家里的老人说起来都会喜笑颜开,流露出儿时天真的快乐。所以我们的“游戏创新”在亲子互动上占尽先机,幼儿在和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游乐中,丝毫不存在年龄的代沟,幼儿从大人身上感受到了他们和自己的相通,大人从幼儿身上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影子,还会主动尝试一些贯穿于传统节日中的游戏,和幼儿在游戏中感知浓浓的传统节日氛围。“赛龙舟”是民间传统游戏的经典代表,尽管它不在我们设定的游戏范畴之内,但家长们在亲子互动共玩共乐时,巧妙地和幼儿进行了尝试。受到他们的启发,教师在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创新,受到了幼儿的喜爱和家长们的称赞。这个创新灵感仅仅是一块红绸,我们以红绸为道具,定规则,让幼儿的每一种身体的运动都依托于红绸。比如:幼儿排长队高举红绸,进行舞龙的各种表演;用红绸做红毯,在上面翻滚、追逐、爬行;幼儿依次坐在红绸上,双手紧抓两侧,伴随音乐有节奏地摆动,感受碧波里荡船的欢愉……只是一块简单的红绸,却在教师的智慧下演绎出精彩纷呈的活动画面,锻炼了幼儿走、跑、跳、爬等多种能力。这个游戏班上的幼儿玩起来总是乐此不疲,亲子参与中还会加入一些自己新的想法和创意,使得游戏屡玩屡新。创新不再是一种要求,而成为了一种自然的流露。家庭间传统游戏的丰富,拉近的不仅仅是幼儿与父母长辈间的距离,传承的不仅仅是传统的文化、文字与知识,更是一幅家庭和睦、老少皆笑的和谐美乐图。
  三、自我提升,厚积薄发
  小课题研究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勤于思考、善于观察、敢于尝试、专于积累的平台。在不断地研究碰撞与实践操作中,教师获得的不仅是针对此课题里一些教育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更多地拥有了举一反三的能力和豁然开朗的心智。面对日常一些类似、雷同甚至反差极大的教育问题,我们在处理时不再是拿来就用,而是在处理的过程中学会了认真思考,巧妙引导,张弛有度地放手。这些有目的地思考过后,我们便会很自然地进行文字方面的梳理总结,不断将自己的感悟、实践、反思形成有效的经验并在园所课题研究中进行交流分享。“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在尝试、梳理、总结,再尝试、再梳理、再总结,不断地循环过程中,不断地凝练,成就了我们课题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
  鲍传友在《做研究型教师》一书中说过,“做研究型教师”已经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追求的目标。我想说的是,成为一名研究型幼儿教师更是更是我们每个人的奋斗目标,因为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不仅是教师认识、分析和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的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路径。我们是雏鹰展翅,但已经看到了那无边无际的蓝色天空,我们想飞得更高更远……
其他文献
以教科研促发展是我园多年的执着追求,坚持问题就是课题,我们充分研究幼儿素质教育、幼儿教师内驱力、集体教学活动、幼儿园墙饰、影视资源、幼儿园游戏材料、幼儿生活习惯等。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立项的“十三五”课题“幼儿园‘沉寂’游戏材料激活策略研究”就是我们在开展游戏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在一次次的课题研究中解决我们身边的诸多问题、不断转变教育理念,在研究的过程中得以专业成长,这不仅坚定了我们共同
期刊
为了促使幼儿体质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幼儿身体素质,我园于2016年9月开始进行幼儿秋冬季健康食谱的研究,通过健康科学的饮食安排将节气与健康饮食结合到实际中,使营养的需要与健康的食品供给之间保持平衡状态,更好地使我园幼儿饮食达到合理均衡,使幼儿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一、研究方法  为了顺利实现研究目的,获得真实可信的资料,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科研报告,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行动
期刊
自2013年阳泉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小课题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的国家级规划课题研究以来,城区的学前教育坚持强化“幼有所育”的宗旨,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汇聚力量,精准发力,坚持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思路,以提高保教质量、打造师资队伍、提升园所发展为中心,大力开展小课题研究,在这一方小舞台上演绎学前教育的大剧目。 
期刊
忻府区幼儿园是忻府区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城区公立幼儿园,创建于1950年10月,是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山西省绿色幼儿园、忻州市一级一类幼儿园。  在教育部办公厅、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全面部署开展幼儿园去“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以来,忻府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并认真落实文件精神,在全区开展自查摸排工作。作为全区唯一一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如何把握好园所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教育理念,如何做好园所的内涵管理以及特色发展,如何
期刊
近年来,各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层出不穷,这种“超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中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
期刊
阳泉市上站幼儿园是一所有着40年历史的企业转制园,与闹市一墙之隔,却清新雅致、静谧不俗,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园内有株石榴树, 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依然傲立着,春吐嫩芽,夏开红花,秋收硕果,冬挡寒风。岁月的洗礼隽永了她淳朴的园风,但也禁锢了其发展的脚步。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创新发展?如何打造成一所有文化、有底蕴的园所?如何带动教师积极参与“小课题研究”,并从中获得成长?我决定通过“软实力”建设,使
期刊
想象是每个人重要的学习品质,是工作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对幼儿学习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期是一个人想象力迅速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关系到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和新知识的学习。“儿童画”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是发展幼儿想象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目前幼儿在观察、握笔、想象等方面都处于一个低水平阶段;家长处于关注传统的绘画技能认知阶段,他们不在乎幼儿的画面表达了什么,只在乎幼儿画的像什么;教师
期刊
阳泉市实验幼儿园是市教育局直属园,一直以来,自觉主动承担着全市幼儿教育研究、教师培训等重任。先后深入到平定县石门口乡、郊区旧街乡、杨家庄乡“扶贫送教”,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这些园所提供幼儿生活、学习所需的设施、设备等物品,以改善他们的硬件设施。创造条件为农村园教师提供参加学习的机会,并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带领被帮扶园一同开展“小课题研究”,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一、结
期刊
“小课题研究”是园所内涵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教师专业提升的应然选择。为推进“小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我园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形成硬件设施完善、研究氛围浓厚、人际关系和谐、园本课程独特的品牌园所文化。  一、优化园所环境,营造高品位的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建设是幼儿园文化发展中的显性文化,主要体现在硬件建设方面。我园以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优美的环境和具有儿童特色的建筑风格,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塑造
期刊
教师撰写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关键能力,但是我园教师的实际情况是提笔畏难,甚至惧怕写作。呈现的问题是教养笔记或流于形式,或翻来调去没有新意,甚至抄袭的成分很大。究其原因,或是不善于观察,发现不了写作素材;或是有了素材,却不会运用理论分析现象中蕴含的道理。因此,本着从问题和薄弱环节入手研究的初心,我们选定了该课题,旨在通过教养笔记的撰写策略的研究,突破阻碍教师写作的瓶颈,将其推向研究型教师成长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