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皮花生

来源 :星火·中短篇小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guihu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凌燕,教师。在《百花洲》《星火》《南方文学》《创作评谭》等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
  1
  刘夏听到有媒人来提亲,觉得做梦一般,不敢相信是真的。但他还是按捺住自己,安安静静认真听媒人的介绍。
  父亲刘为善是说不上话的。自从十五年前不小心从家里没装扶手的楼梯上摔下来后,他再也没能下床站起来。家里的一切都是老婆李金娥做主。李金娥也只是名义上的户主,两个儿子大了,没有一个听话的。听她话的只有残疾的男人和同样残疾的侏儒女儿刘秋,一个半截人,村里村外人称“三寸丁”。
  “这么大年纪还没嫁出去,是不是身体有什么毛病?”听了媒人陈水秀的简单介绍,李金娥蹙起眉头疑惑着。
  这些年,为儿子们的婚事,做母亲的算是操碎了一颗心。老大刘春不必说了,一张疤脸能把人家姑娘吓得魂飞魄散。要操心的是老二刘夏。四处求爹爹拜奶奶,替儿子牵线搭桥。男女见面,双方欢喜。可家里家外一看,脸顿时拉下,茶也不喝一杯,拔脚跑得老远,自此再无一句回音。下次又有姑娘上门,随意张望一下,转眼又跑没了影。经历得多了,一家上下早寒了心,即便有人主动上门提亲,也习惯性装出冷漠模样,甚至有意无意挑剔起对方。明知没丝毫指望,何必白费那个心,白丢那个丑,只落得上下邻居的耻笑?
  “哪里的话!她爹说以前也谈过两个男朋友,都没有结果,她就不愿意谈了。这些年一直在外面打工。”陈水秀避重就轻,心里鄙夷地想,就凭你也配问这种话?家里一棍子扫过去,硬是没有什么挡手的东西,娶个媳妇也有资格挑三拣四?有本事就让儿子们打一辈子光棍吧。
  刘夏懂母亲的意思,跟着轻轻嘀咕道:“三十岁,也太老了点吧?”
  “算了吧,人家不嫌弃你们,你倒还嫌弃人家。三十岁算什么?城里姑娘三十多岁没嫁人的大把大把抓,还有一辈子不结婚的呢。人家保养得好,水灵粉嫩。”陈水秀撇撇嘴,摇摇头,一副见多识广、对牛弹琴的无奈模样。
  “可是我们家这样子,你也看到了,没有钱接亲啊!”李金娥终于忍不住,唉声叹气透了底。
  “那好说,老谢家说了,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他就不要彩礼钱了。你们不可能一点家底儿也没有吧?再向亲戚们借一借凑一凑,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那个店了。”
  有这样的好事?刘夏双眉扬了扬。他仍继续坐在那,想了半天不答话。陈水秀急了:“我这辈子只到女方家去提过亲,到你们男方家提亲这还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成就成,不成拉倒,给句痛快话。想找老婆,条件又比你们好的人多着呢!”
  刘夏赶紧说:“好,好,我答应。”
  “那就腊月二十四那天见个面。”陈水秀详细交待了一番,走了。
  刘秋兴奋,“马上我就有嫂子了!”刘春瞪了她一眼,猛地一脚把板凳踢翻了。刘秋明白触到了大哥的痛处,暗恨自己不该多嘴多舌,吓得不敢吭声了。李金娥不满地说:“拿板凳撒什么气呢?板凳几时和你有仇啊?”
  “還不是怪你们,小时候不把我看管好。我愿意长成这副模样吗?不然要论娶亲,怎么着也不该先轮到老二!”刘春吼道,脸上烧伤的肌肤牵扯着一动一动的,很可怕。
  “谁叫你小时候喜欢玩火呢?怪这个怪那个,我又该怪谁呢?这么多年你爹瘫在床上,我一个女人家容易吗?又生了这么个造孽的半截人,不然……”李金娥打住了话头,她看见刘秋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唉,如果女儿生得正常,好歹也能换门亲事,不至于两个儿子都打光棍。
  2
  刘夏得意地宣布了相亲的结果,最重要的一点是,女方不在乎他们家穷。李金娥先是面露喜色,接着叹了一口气,反问道:“再不在乎,婚姻大事,多少也得花几个钱吧?我们手头上真的没有,你拿什么结呢?”
  刘夏自信地说:“我有四千多块钱,再找舅舅他们借点,总不至于外甥结婚他都舍不得吧?”
  刘秋兴奋地刚一咧嘴,一抬头看见大哥刘春阴沉的脸色,就像暴风雨前密布的乌云,赶紧埋头,识趣地扒拉了几口饭。
  第二天一早,刘夏骑车去舅舅家借钱。听说外甥要娶媳妇了,舅舅很爽快地答应借两万块;又打听是谁家的姑娘。刘夏得意而又略带羞涩地一边搓着手,一边介绍。舅舅先前的笑容慢慢凝结了,眉头越皱越紧,“三十里铺的谢家村,谢玉山的女儿……谢家的老大?”舅妈疑惑不解,问道:“怎么了?”
  刘夏听见,抬起头诧异地盯着舅舅的脸,生怕舅舅是想起了什么事情,钱不凑手,不能外借,想反悔又觉得难为情。他不安地等待着舅舅发话。舅舅更显尴尬,吞吞吐吐说:“夏儿啊,舅舅是有话要说,我说出来你别生气啊……”
  刘夏说:“舅舅,你有话尽管说,没事的。”
  舅舅叹了一口气,不做声。好半天从口袋里摸出一根烟,用火机点着,“我也记得不太清楚,忘记是听谁说的。说谢玉山那个大女儿在外面挣的钱,只怕有些,有些不干净呢……”
  “不可能!舅舅你肯定弄错了,春兰不是你说的那种人!”刘夏嚯地一下站起,全身的血液呼啦啦往头顶上涌,脸都涨红了。
  舅妈嗔怪道:“胡说什么呀?人家吃饱了撑着嚼舌头根的话你也信?亏你还是个大男人,跟女人一样搬弄是非。刘夏的这门亲事可是有媒人介绍的,不知根知底的,能随随便便介绍吗?都是十里八乡的熟人,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又不是一锤子买卖。”她又给刘夏打气:“别听你舅舅胡说八道,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刘夏听了舅妈一席话,脸色开始阴转晴,也坐下来跟着解释:“就是。那个小谢真的很好。我看得出来,她是个好姑娘,绝对不是你说的那样。”
  舅舅一时噎得无话可答,低声辩解道:“我早就说过了,我也只是听人家背地里说的。这话不可全信,可也不能一点都不信。”
  舅妈打断舅舅的话头:“有些人就是那样,见不得人家日子过得好,眼红得不得了,非要说点坏话心里才舒服。”
  刘夏低着头,脑子里嗡嗡响,也不知道他们后来在说什么。他慢慢站起身,瓮声瓮气说:“舅舅舅妈,我走了。”不等舅舅舅妈答应,兀自转身拔脚出门。舅舅赶紧追上,大声喊道:“还没拿钱呢!明天定个时间我们去信用社取。”   舅舅站在门口,望着刘夏远去的身影唉声叹气,从嘴上取下烟头,扔在台阶上,用力把烟头踩熄,碾得粉碎。舅妈埋怨道:“道听途说的,你干吗要打破嘴呢?刘夏能讨上媳妇,就是刘家烧高香了。这下可好,要打一辈子光棍了。回头人家恨你不肯借钱,故意找借口呢!”
  “我也是为他好,不能饥不择食穷不择妻。都说无风不起浪,人家怎么不议论别的女孩儿家呢?”夫妻俩鸡一句鸭一句辩论着。
  刘夏离开舅舅家,没有径直回家,而是迷迷糊糊走上了去春兰家的路。骑了大半个小时,他猛然一激灵,春兰家暂时是不能去。从他们家是问不出什么名堂的。他去找街镇那头的媒婆。陈水秀不在家,又不知到哪里耍弄那副巧舌,乱点鸳鸯谱去了。
  他沮丧地站在村头的一棵古樟下,发了好一阵子愣。一老一少两个女人提着塑料桶,来溪边洗衣服。年长的女人主动问道:“你是来找人的吧?”
  刘夏忙不迭答应是。那个女人放下桶子,热情问找谁。刘夏说找谢玉山。她用手一指前方说:“谢家村就在前面,走个刻把钟就到了。”
  刘夏嘴里道过了谢,却不起身,磨磨蹭蹭待在原地。半晌,他鼓足勇气问起谢家的一些情况。年长的女人很热心地回答他。最后,刘夏终于转弯抹角问起了谢家大女儿,在哪里打工之类的问题。女人听了,脸色渐渐板起来,不愿回答了。年轻的女人插话:“问这么多干什么?”刘夏一时语塞,说自己的表哥一直在外面打工还没成家,听说谢家的大女儿长得漂亮,让自己在外面帮忙打听打听。年轻女人冷淡说:“要问这个,干脆去谢家村打听。我们毕竟是隔壁的村子,哪有他们本村人知根知底。”
  刘夏知道,从她们嘴里再也问不出什么名堂。他也没有勇气再去找人问了,只得一点点往回走。站在自家门外,仰头打量着面前那寒碜的楼房,还是红砖的墙面。十几年了,风吹日晒雨淋,越发破旧暗淡,在村子里特别扎眼。建房的时候,父亲出了事,家里欠了一屁股债,再也没有能力装修,更别谈置新房了。
  这么发了一会儿愣,刘夏径直回到卧室,衣服也不脱,拉过一角被子就躺下。母亲与妹妹不敢过问。刘夏的脾气一向比较暴戾,惹毛了他会摔盘子打碗的。母女俩私底下猜测,是没借到钱而烦恼。
  窗外的夜色黑黢黢的,没有半点星光,凛冽的寒风拍打着窗户。刘夏睁大双眼,没有半点睡意。舅舅犹豫不决的口气,村妇支支吾吾的神情,都似乎给出了答案。刘夏的双手紧紧攥成了拳头,想用力去击打冰冷的墙壁,却又忍住了。他的眼前又闪现出了春兰那圆圆的脸蛋,迷人的酒窝。刘夏反复琢磨,自己空有一身好皮囊,这样的家庭情况,想娶个媳妇真不是件容易事。听说邻县有人花钱买媳妇,只要两三万就可以,可是那样的媳妇基本上都是被人贩子揩过油占过便宜的。更重要的是,买来的人从内心不情不愿,时刻想着回老家,还得天天派人看着守着。万一逃跑了,岂不是人财两空?娶春兰则花不了什么钱,丈母娘家还要倒贴,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也找不着。如果春兰是清白的,那样最好,一对天造地设的璧人。即使不是,她一定攒了不少私房钱,起码可以少奋斗五年十年的。一文錢难倒英雄汉。有了钱什么都好说。赌就赌一把吧,破釜沉舟豁出去了。黑暗里,刘夏咬牙切齿地想。
  3
  腊月二十六了,该是刘夏去谢家答复的日子了。日上三竿,刘夏还躺在床上,没有动静。李金娥早就换了干净衣裳,打算陪儿子一起去,见情况不对,就到房里去问个究竟。
  她一把掀开被子,责问道:“不是说好了今天去谢家吗?怎么还不起床呢?”
  “没钱!”刘夏没好气地回答,一把又把被子拽过来,侧身面朝墙壁。
  “舅舅真不肯借吗?”李金娥追问。刘夏却爱理不理的,用被子蒙住头。她心里一下来气了,不管怎么说,这可是亲外甥啊!关键的时候舅舅不帮忙,怎么也说不过去。反正已经换了新衣服,干脆出门一趟。
  李金娥窝着一肚子的火去兄弟家兴师问罪,又憋着一肚子的气灰溜溜回来。再次来到刘夏房里,儿子已经坐起来,倚在床头抽烟,烟蒂扔了一地。她用手赶了赶烟气,低声说:“儿子啊,这门亲不结是对的。”
  刘夏嘴里叼着一支烟,眯缝着眼睛反问:“谁说不结了?”
  李金娥说:“谢家那丫头的情况,你舅舅不是和你说了吗?这样的女人怎么能进我们刘家的门?”
  “舅舅不也是听别人说的吗?你们亲眼看到了?证据呢?”刘夏悠悠地问。
  李金娥愣了一下,儿子的反应实在让人捉摸不透,她说:“俗话说一家有女百家求,她既然生得那么好看,家里的门槛应该被提亲的踩破了。哪里用得着这么急吼吼地赶着往外嫁?而且还看上我们这穷得东倒西歪的破家?天上不可能会掉馅饼的!我情愿你娶个清清白白的瞎子、瘸子,也不情愿你娶个这么不干不净的货!”
  刘夏把烟头扔在地上,恶狠狠踩了几脚,碾得碎碎的。“想娶清白人家的女儿,你替我去找啊!这么多年你找到了吗?谁看得上我们这穷得卵子打板凳的家?我告诉你,哪怕真是舅舅说的那么回事,我也娶定她了!”
  “那你今天怎么不去呢?”李金娥气得直翻白眼,一口气憋在胸口差点出不来。
  “我会去的,但不是今天!”刘夏歪着脖子说道。
  “为什么?”
  “你管不着!”
  “好,好,我没本事替你娶媳妇。你自己做的主,将来可不要怨爹娘没有提醒你!”李金娥气咻咻摔门而去。出了卧室,下楼梯的时候,她的眼泪就开始扑簌簌地往下流。她坐在灶门口偷偷哭了一阵子,只恨自己无能,没能置办下家业,不能替儿子娶一个体面的媳妇回来。这将来万一要是被村里的人知道了,可怎么抬得起头来?她又怨自己命苦,老头子瘫在床上,大儿子破相,女儿又长成个半截,好不容易相貌端正的小儿子找个媳妇,又是这样的女人。
  快中午了,要做饭了。她摇摇晃晃站起来,摸到灶台前,头一阵阵晕眩,眼睛也冒金星,看不清楚面前的灶具。李金娥定了定神,沙哑着嗓子把刘秋喊过来,让她做午饭。刘秋奇怪地问母亲:“妈,今天你和二哥怎么不去谢家呢?不是说好了今天吗?”李金娥淡淡地说:“我俩都不舒服,改天再去。你好好做饭,我先去睡会儿。”她丢下刘秋走了。刘秋看着母亲离去的背影,很是疑惑,又不敢问什么,只好闷闷不乐挽起袖子开始做饭。   夜里,李金娥蹑手蹑脚打着手电,来到了刘为善的房间。老婆深更半夜跑到自己这酸臭难闻的小屋里来,刘为善暗自诧异不已。他拉亮了灯。昏黄暗淡的灯光映照着李金娥浮肿的眼泡与黄瘦的脸庞。刘为善心酸地问道:“怎么了?”李金娥也不嫌弃他身上脏臭了,伏在刘为善的床边抽抽搭搭的。又不想惊动楼上的孩子们,哭得很压抑,肩膀一耸一耸的。刘为善爱怜地抚摸着老婆过早干瘦嶙峋的脊背,耐心等待着。
  哭过好一阵子,李金娥才断断续续把刘夏相亲的事情叙述了一遍。末了,她抬起袖口擦擦源源不断的泪水,哀怨地说:“老刘,夏儿不肯听我的劝,这可怎么办呀?”
  长期的病痛早就把刘为善折磨得心态平和了。他沉默了半晌,说:“儿大不由娘,既然夏儿自己愿意,也没有谁强迫他,那就顺他的心意吧。”
  “可是……可是,我心里不痛快呀。如果村里人知道了谢家女儿的底细,我们刘家的脸往哪里搁呀?”李金娥苦着脸低声道。
  “人家姑娘不嫌弃我们家穷,那我们也不能嫌弃人家的过去。她既然打算嫁人,那就是打算好好过日子。我们非但不要提这些往事,相反还要帮着她遮掩过去。”
  李金娥像往常一样早早起来了。她的眼泡肿得就像金鱼,和瘦长的苦瓜脸极不协调。一夜的工夫,她不得不认命,刘为善说得对,既然自己没有本事给儿子娶媳妇,也就只好随他去了。她知道儿子心里委屈,那就更不能刺激他了。命,这就是老刘家的命。
  李金娥敲敲刘夏的卧室门,有气无力地说:“既然你自己想好了,还是趁早去吧。”刘夏躺在被窝里,懒懒地答道:“你别急,我要过几天再去。”这下轮到李金娥惊讶得眼珠子都瞪圆了,吃惊地问:“这又是为什么?”刘夏说:“你不用管。三天后,腊月二十九那天我再去。我这么做,肯定有我的道理。”
  4
  腊月二十九,刘夏懒洋洋起了床。刘秋见二哥要出门,满心欢喜,只不好过分表露。她跟到院子里,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身影,暗自高兴。李金娥也跟出来,她的眼眶里有点点泪花。刘秋奇怪地问母亲怎么了,李金娥强装笑脸,擦着眼泪说:“我心里高兴呗。我们家多少年没有喜事了。”
  三天过去了。这是苦苦煎熬的三天。对刘夏来说是如此,对谢家村的春兰来说,更是如此。
  春兰倚在沙发上,怀里搂着一个卡通图案的抱枕,慵懒地玩着手机,好看的栗色卷发分披在肩头。春兰的父亲谢玉山年轻时长得英气逼人,却天性懒散,有点好逸恶劳。当兵复员后在镇上一家单位做电工,同时也接一些私活干干,帮电器商行送送货,帮邻近几个村里抄抄电表、鼓捣一下线路什么的。他和妻子腊梅在东躲西藏中连生了四个女儿,最后仍坚持着生了一个儿子,结果因超生,把个电工也弄丢了。一大家子七口人,只有两个劳动力,按理生计难以维持,但谢家的日子却越过越红火。吃得好穿得光鲜,也不见他们夫妻俩下地干活;尤其是谢玉山,更是成日在家睡懒觉陪孩子玩。终于有一天,谜底揭开了。警察找上门来,昼伏夜出的夫妻俩涉嫌盗窃国家电缆。考虑到他们家庭情况特殊,腊梅留了下来照顾抚养孩子,团伙的主犯判了无期,从犯谢玉山则被判了十五年。一大家子的生活突然塌了天,刚满十四岁的春兰和妹妹辍了学。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腊梅咬咬牙,让春兰去了外地打工。临行前反复交代:“什么挣钱做什么,不要怕吃苦,弟弟妹妹那么小,不靠你靠谁呢?”
  春兰这一去就是十六年,只有过年才回家。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也耗完了。“现在嫁,还能生个孩子。将来老了也有个依靠,再晚几年可就来不及了。”每次见到面,母亲都这么可怜巴巴找着她说话,眼睛里泛起点点泪花。春兰从鼻子里不屑地哼一声,说:“这时候想要赶我出门,嫌我给家里丢人现眼了?那会儿收汇款单的时候,不是眉开眼笑吗?”
  一个月前,春兰再一次被父母逼着回家,她就一直窝在家里不愿意出门。儿时的伙伴们早已嫁人生子,一年难得回来几次。村子里对她熟识并且感兴趣的,只有那些上了年岁的婶娘、婆婆们。可每次与她们交谈,人家要么冷冷淡淡的,要么总是好奇地旁侧敲击套话,惹人生烦。干脆懶得出门,在家里看看电视,玩玩游戏。直到那天刘夏上门相亲。两人坐在草地上,暖洋洋的太阳晒在身上,惬意极了。刘夏大着胆子把春兰插在口袋里的手拿过来,握紧仔细端详。春兰很意外,转过身来盯着刘夏的眼睛。他的眼神清澈明亮,如一汪清泉。父亲的确没有骗她,这个男人长得体面耐看。春兰的心开始柔软,任由刘夏把她拥在怀里吻着。毕竟她也没有真正恋爱过,这种温馨的时刻让她很享受,觉得很温暖。春兰下定决心忘记过去的一切,重新开始。毕竟生活有它美好的一面,以前不知道幸福的滋味,现在一旦拥有,就不愿意失去。
  刘夏临走时讲定,回家找亲戚借点钱,把新房布置一下,过两天再来。可两天早过去了,接着又过去三天。春兰懊恼得不行。忘记留刘夏的手机号,也没拍张照片。她真想下楼去问问父亲,究竟给刘夏讲了什么。到底是和盘托出了底细,还是遮遮掩掩回避了事实?
  客厅里,谢玉山和妻子腊梅也是坐立不安。谢玉山破例几天没有出门去搓麻或听戏。夫妻俩把电视音量调大,坐在沙发上嗑着瓜子前思后想,悄声议论着。他们不敢去问春兰,就像春兰也不敢来问他们。家里的空气完全凝滞,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回避着最关心的问题,谁也不肯先开口。
  就在全家人的耐心快要磨光,几乎绝望的时候,刘夏来了。
  谢玉山激动地起身迎接,一把椅子都给撞翻了,差点绊了一跤。他顾不上尴尬,从口袋里摸出烟来递给刘夏,并殷勤地点上火。腊梅连忙去泡茶,不小心开水倒满溢出,茶几上到处流淌。春兰早就躲到卫生间补妆去了。
  “怎么才来呢?家里有事脱不开身?”谢玉山急切问道。
  刘夏吸完一根烟,叹口气,低着头,一副很惭愧的样子,“说起来真是难为情啊。我爹瘫在床上后,借亲戚们的钱都没还清,所以这次借钱,他们讲了一大堆理由,就是不肯借。没有钱,我也没有脸来见叔叔阿姨,在家想了几天,还是要把情况跟你们解释一下。”
  谢玉山和腊梅面面相觑。春兰下楼来了,比前一次更加光彩照人,但脸庞明显清瘦了好些。刘夏盯着她看,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内心里却暗暗唾骂自己,为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把人家姑娘折磨成这样。   沉默了半天,谢玉山试探着问:“那你打算怎么办?”
  刘夏的目光从春兰身上收回来,胸有成竹地说:“叔叔,我是这么打算的,我先出去打一两年工,攒了钱再来接亲。说实话,春兰这么好的姑娘我不能委屈了她。必须要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才对得住她。”
  春兰低了头不做声,半是失落半是欢喜。谢玉山夫妻俩彼此交换眼神后,谢玉山开口道:“算了,只要你们真心喜欢,倒也不在乎这些形式礼节。要不这样吧,一切的聘礼都免了,我这边倒贴一万块钱,你把房间简单布置一下。刮了腻子粉,贴上壁纸也很漂亮的。剩下的钱买张床,再买桌子、大衣柜。回头我这边陪嫁的东西提前送过去,也很好看的。”
  刘夏为难:“一万块钱,怕也不够呀?还是缓个一年两年,慢慢来。”
  谢玉山狠狠心,一咬牙:“那就两万吧。”
  刘夏觉得这个数目已经不错了,应该见好就收,于是显出很不安的无奈神情,“真的是太感谢叔叔阿姨了,你们放心,我一定对春兰好一辈子。”他的眼睛盯着春兰,春兰也正望着他,欲言又止。
  双方又商议了一阵子,敲定争取正月里办喜事。全家人欢欢喜喜吃过晚饭,春兰送刘夏出门。她挽着刘夏的手臂,轻轻说:“买东西的时候带上我,我再支持你一万,不过可别让我爸妈知道了。”
  “春兰,你真好。”刘夏发自内心地笑了。他压低嗓门,轻声对春兰说:“这几天,我没有来,你心里怨我吗?”春兰把头靠在刘夏的手臂上,颤声道:“我不生气,来了就好……”
  天上没有月亮,只有几颗疏漏的星星,黑魆魆的,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刘夏的心情。他没有想到事情进展如此顺利,自己不用花费一分钱,谢家白出钱给他装修房子,还有那么丰厚的嫁妆。什么叫天上掉馅饼?这就是。不管怎么说,从此他也有媳婦了,还是一个漂亮的媳妇。至于那些闲言碎语,去他娘的,老子不在乎。一脚把路边的一块小石头踢进了池塘,石头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声,之后就阒然无声了。
  5
  谢家人的三颗心都落了地,这个年也过得欢天喜地。
  正月里,春兰陪刘夏在县城买了一套名牌西装,又为自己挑了一套鲜红的新娘装。心底深处,她觉得自己不配穿那么洁白的婚纱。两人在县城照相馆随意照了几张结婚照。看着春兰为自己刷卡取钱,刘夏一脸幸福。
  冰箱、洗衣机、摩托车、液晶电视一件件搬进了刘家,被子、枕头等日常用品也一股脑儿塞进了狭小的婚房,花团锦簇的。刘秋兴奋地摸了这个摸那个,刘春则一直不开心,郁郁寡欢地抽着烟,要不就出去看人家打麻将。
  婚礼是正月十八。鞭炮噼里啪啦一串串炸响,满天的红纸屑纷纷扬扬飘落下来,落在宾客头上、衣服上。刘夏抱着春兰出门,谢玉山笑得脸上的褶子都挤到一块儿去了。腊梅本来是要哭上几声的,哭嫁哭嫁,越哭越发。前三个女儿出嫁的时候她哭得惊天动地,这次她欢喜得忘记了哭。
  青壮年过完元宵,大部分都出去读书或打工去了,因此闹洞房的男人并不多,基本上是中老年人,其他就是妇女和孩子。大家挤在小小的新房里,肆无忌惮笑着闹着。
  春兰着一袭红衣,端坐在婚床上,满脸娇羞低着头。女人和孩子们看着画中人一般的新娘,啧啧称赞。有些人又羡慕又妒忌,还夹杂着无法言说的困惑。刘夏这小子不就一副漂亮的皮囊,外加一张伶俐的嘴巴,就凭这就能抱得美人归,实在是不可思议。
  春兰注意到,离她不远处有个男人在上上下下打量她,从头看到脚,又从脚看到头,最后目光定在她脸上不动了。那眼光就像锋利的锥子一样,扎得人莫名不舒服。春兰斜睨了他一眼,只觉得有些眼熟。微胖,矮身材,方方正正国字脸上布满皱纹,身上衣服也皱皱巴巴,散落着些泥迹汤渍。明显喝了些酒,国字脸微微红着,眼睛虚眯着。
  十里八乡的,哪能不混个眼熟呢?八成在哪里碰过面。春兰想了一阵子,没想起来是谁,也就懒得去想了。
  闹洞房开始了,这里的习俗是谁都可以乱摸一把,或者附在新娘耳边说一句令人脸红的荤话,新郎新娘都不准生气。人们推着搡着,依次拥上前去掐一把或摸一把,春兰躲闪着,引起一阵阵快乐的哄笑声。
  轮到那个国字脸了,看来他早有准备,凑在春兰耳边说:“你是红灯笼的人,别不肯承认。你看你脸上的酒窝……”声音很小,在热闹的洞房里,春兰却听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她身子一颤,脸色苍白,一股冷汗倏地冒出来,浑身像有千万只毒蜂在肆意蜇刺。春兰的酒窝与众不同,是两个极小极深的酒窝,不生在脸颊中间,而是对称地靠在嘴角边,即使不笑也是甜美的模样,非常招人喜欢,令人印象深刻。她记起来了,是有那么个男人。当初反复打听她的家乡,她都随便糊弄过去了。男人却总是满脸不相信,摇着头质疑:“口音不对。你应该就是我们那地方姑娘。”
  春兰的冷汗继续往外冒,身体什么地方还有些不舒服,好像毒刺扎在体内取不出来。情急之下顾不得许多,她蹙着眉头,手紧紧摁在左腹上,“我肚子有些疼……”
  看情况不对,刘夏让闹洞房的人都出去。春兰偷偷地瞥了一眼,国字脸带几分迷茫,又带几分深不可测,也慢慢随着人群若无其事退出去了。
  刘夏焦急不安地问:“要不要紧?要去医院吗?”
  春兰虚弱地答应道:“老毛病了,疼一阵子就好了。你去给我倒杯热茶吧。”
  刘夏倒茶去了,春兰在脑子里紧张考虑对策:怎么办?怎么碰得这么巧?天下就有这么巧的事!春兰想,这人会不会到处宣扬呢?当初真不该同意这门婚事。若是不嫁到这地方来,便不可能有此番祸事。春兰最大的念头是想逃走。至少她得躲起来,躲得远远的,再不在这个村子出现。
  6
  早晨醒来,已经是九点多钟了。春兰睡眼惺忪地蓬着头,迷迷糊糊问:“妈,卫生间在哪?”
  婆婆一努嘴:“出门往左,菜园旁边,那个糊满了牛粪的就是。”
  “茅厕啊?家里没有卫生间吗?”春兰不想上。
  “我们小门小户的,只认得茅厕,爱上不上的,你就憋着吧。”婆婆也弄不清哪来的一股火气。见春兰那副受伤的模样,又于心不忍,补上一句:“你小心一点,板子有点松动。我们家就这个条件。”   春兰犯愁了,小姑子刘秋赶紧走过来,“嫂子,我带你去。”
  春兰只好跟着刘秋。茅厕脏兮兮的,土砖墙上有几个大窟窿,冷风吹过来凉飕飕。还好不是夏天,春兰想到白花花的满粪池乱爬的蛆虫,还有无数蚊蝇的狂轰滥炸,头皮就一阵阵发麻。她皱着眉头蹲下去,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完逃离了这里。
  春兰跟着小姑子去洗漱。刘秋娴熟地搭了一个小板凳垫脚,从灶上的鼎锅里舀了两瓢温水倒在洗脸盆里。水里有杂质,不很干净,黑色的微粒飘飘荡荡的。春兰瞪大了眼睛问:“没有干净的水吗?”
  刘秋惊讶地说:“冬天我们都是用这水洗的,节约柴火呀!”
  婆婆淡淡地说:“只有人脏水,没有水脏人。刘夏洗了二十多年,不也生得齐齐整整吗?”
  卸妆是要温水的。洞房花烛夜,春兰被突如其来的事情搞得心情一团糟,连妆都没有卸就上床睡了。现在春兰硬着头皮洗了脸,又换了两盆干净的清水。尽管冷得砭骨,她情愿用这水。洗完脸,春兰再也没有化妆的兴致了,胡乱把头发梳顺,随意披着。
  春兰仔细打量这个家,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家里没有装自来水和有线电视,这意味着洗衣机和液晶电视只能是摆设了。更要命的是她天天都要洗头洗澡,这个十几年养成的习惯怕是延续不下去了。
  “新嫂子真勤快啊,春宵一刻值千金,这么早就起床了,也不多睡会儿?”
  是那个人,国字脸!国字脸不知道什么时候进了门。春兰看了他一眼,微微蹙着眉,呆愣着,不知如何反应才好。越担心的东西,还就是逼得越紧的。一大早上门,如此迫不及待,看来这人不会轻易放过自己了。所有的侥幸都是不存在的。
  国字脸也姓刘,大号刘为民,但村里一般都叫他的绰号,老扁。可能是指他的脸方,且有些朝中间凹下去吧。老扁假装商量事情,和李金娥有一搭沒一搭闲聊着,眼睛却不住往这边看。并不见多少恶意,更多的倒是好奇,是讶异。甚至带几分欣赏,也带几分难以言传的猥亵。他似乎不能相信,眼前的新媳妇会如此漂亮。今天他上门的目的,就为着证实一下,新媳妇是不是真的如此漂亮。而如此漂亮的一个新媳妇,竟然是他的旧相识,或者说,一度曾是他有过的人,这一点,明显超出了他的想象能力和承受能力,因此吃惊不已,无所适从。他也定然同春兰一样,难以相信世上会有如此巧的事—偶然遇上的两个人,有过那种关系的两个人,有一天会以如此奇怪的方式碰到一起。
  亲戚来往,邻居上门,看来也并没什么不正常。相反,李金娥对于家里来了客人倒有几分欢喜。这个穷家没几个人愿意进来,一直冷冷清清的。刘夏结婚前几天,家里来了许多亲戚帮忙,热热闹闹,她心里很欢喜,但又怕亲戚东问西问,问出什么破绽,看出什么端倪来。结婚那天,当村里的婆娘们羡慕地夸赞她家里积了德,娶了这么一个漂亮儿媳妇时,李金娥赶紧解释说:“关键是我们家的老二相貌过得去,人家就是看上了这一点,说穷怕什么,只要两手勤快,总有日子好过的一天。”说这些话的时候,李金娥细心观察对方表情,发现她们都信以为真,点头称是。好歹第一关算是闯过去了。
  刘夏也起床了,老扁坐了一会儿就走了。春兰长吁一口气,坐在一旁陪刘夏吃饭。
  春兰试探着问:“过几天,我们一起出去打工吧?”
  “打工?”刘夏诧异地问,“刚结婚就出去?我打算好好享几天福呢。再说了,我还想你早点给我生个孩子,万一在外边怀孕了怎么办?还不得回来,折腾来折腾去,挺麻烦的。”
  不出去,春兰也同意。在外漂泊多年,真的累了,有些怕了。特别是,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归宿,更不想再往外跑了。为什么出去,就因为那人?躲是能躲得了的吗?越躲,也许越会出事呢。至少显出你的心虚。那人还真以为抓住了你的要害,以为你在畏他怕他。
  “可是……”春兰迟疑了一阵子,择言捉句,仔细掩饰着内心的真实意图,“可是,家里连卫生间都没有。洗澡上厕所什么的都不方便,能不能弄个卫生间呢?”
  “我也想啊,钱呢?”
  “我有钱,你找人就行了。”春兰声音很响。
  “卡上还有多少?”刘夏眼睛亮亮的。
  “三四万吧。”春兰没讲实话,其实除去结婚花掉的几万,还有十多万。她粗粗算了一下,一大家子人,这点钱花起来如流水一样,也填补不了这个大窟窿。
  “今天我想去县城逛逛,探探行情,顺带买点日用品。”
  “好!”刘夏满口答应。
  “我也想去。”刘秋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从小,母亲和哥哥们就嫌带她出去丢人。至今为止她才去过两次县城,那还是爹没出事前带她去的。三岁的孩子对于县城的繁华只有些许模糊的印象。春兰看着刘秋乞求的眼神,一口答应:“去,一起去!”
  不只刘秋,哪怕再多的人,这时她也愿意一起带出去。人多热闹,可以掩盖某种无法掩盖的东西。
  7
  傍晚,三个人共乘一辆摩托回来了。一车的东西像玩杂耍。刘秋像个孩子似的站在前面的踏板上。她穿了一件新棉袄,鲜红色的。头上别了一枚精致的水钻发夹,亮晶晶的。她站在李金娥面前得意地问:“好看吗?嫂子给我买的。”
  李金娥不咸不淡说:“年都过完了,留着明年穿吧。衣服好看有什么用,关键是人要好看,你看你穿得像武大郎唱戏,拖拖摆摆的。”
  刘秋噘着嘴不服气:“嫂子说好看,卖衣服的老板也说好看,就你看不顺眼。嫂子还给我买了花生呢,你看,三袋!对了,嫂子给你也买了东西。”刘秋打开手里的一个袋子,拿出好几袋鱼皮花生,那是她自己平日喜欢吃的。又拎出一件枣红底子的绣花中式棉袄,递给母亲。李金娥眼睛一亮,心里很满意,嘴上却嗔怪:“花许多钱做什么?我一个老太婆弄得那么花里胡哨的难为情,穿不出去。以后过日子,花钱的地方多着呢。”她双手接过去,脱下旧棉衣试穿,衣服很合身,又喜气。李金娥自己低头欢喜地看看,又摸摸布料,把它脱下来。春兰说:“脱下来干什么,穿着很好看。”李金娥把新棉袄叠好,说留着来年再穿。春兰说:“您穿吧,明年再给您买新的。”李金娥听了心里暖洋洋的,但还是坚持着把衣服放进樟木衣箱里去,笑着说:“出去一天了,也该饿了,我赶紧做饭去。”刘春也得到一条羊毛格子围巾,摸上去非常舒服,他道过谢,也郑重地把围巾收起来了。   春兰听了,有些不自在,低声道:“我们也想要,但这不是想要就有的……”刘为善对妻子使个眼色,安慰道:“不急不急,一切顺其自然。也有人结婚三年五年才怀上呢。”李金娥摇摇头,“那不好啊,女人年纪大了,生孩子也困难。”她又转向春兰道:“要不你们去医院看看吧,如果有什么毛病,早发现早诊好,也免得我们做长辈的瞎操心。”
  春兰满脸通红,想说什么又不便说。婆婆说两个人都去检查,实际上肯定是指自己。刘为善和刘秋见状,赶紧抢着岔开话题。
  入夜,春兰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既然婆婆把这件事情拿到桌面上來谈,她真的很担心。过去的生活方式会不会是罪魁祸首呢?可是很多小姐妹也嫁人生子了,没有什么后遗症啊。要是怀不上孩子,退一万步讲,即使刘夏一家人不计较,她谢春兰也感觉对不起人家,从此抬不起头来。还是到医院看看吧,到底什么情况心里好有个底。
  主意打定,第二天一大早,天色还阴沉沉的,濛濛细雨把乡村的小路滋润得泥泞不堪,春兰就带着刘秋去县城的妇幼保健院。排了很久的队,才轮到焦灼不安的春兰。她把挎包给刘秋拿着,嘱咐刘秋坐在候诊大厅耐心等,不要进去。
  春兰老老实实讲了曾经有两次堕胎的经历,然后诚惶诚恐等待医生发落。医生见惯不惊,给她开了几张检查单子。几趟跑下来,春兰把单子递给医生。医生看完,说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要注意调养,精神不要太紧张之类。春兰犹如一个被特赦的死刑犯,一个劲道谢,眼眶里不争气地漫上了狂喜的泪花。医生却只是笑笑,目光绕过她,叫下一个患者进来。
  14
  秋天结束的时候,春兰怀孕了。得着消息,李金娥正在门前择菜。她嚯地一下站起身,结结巴巴道:“春兰,我要给你杀只鸡……杀只鸡给你补补。”刚走出几步,想起鸡早上放出去了,还没有归巢,又叮嘱说:“春兰,你从明天起不要洗衣服了,也不要做饭。我和秋秋两个人就足够,你安安心心在家养着,实在想做事,就多织些毛头的纱衣纱裤。”春兰说:“哪里就那么娇气了?医生说要多做事,将来孩子才好生。”
  “你听医生的还是听我的?不要累着了,这可是我的头孙子啊。”
  当天晚上,李金娥就剥夺了春兰下厨的权利,亲自上阵。她正发愁没有什么好菜,刘春兄弟俩骑着摩托回来了,车把上勾着两个大红的塑料袋,排骨呀、草鱼呀,还有一罐孕妇奶粉。李金娥乐滋滋把鱼肉提进厨房拾掇,刘夏则陪着春兰问长问短,问得春兰都不好意思了。
  李金娥果真不让春兰沾手家务。春兰插手不进,也就只能做些针线活了。天遂人愿,春兰的惊喜是不言自明的,但正因如此,内心反而突然有个什么东西悬吊起来,无法安定。明明针线拿在手上,眼睛却时不时偷偷瞟着大门。外面略有些动静,她就不由自主侧起脑袋,凝神静息去听,那个样子,跟掉了魂似的。一段时间下来,人也变了许多,面容清瘦苍白,讲起话有气无力。刘秋意识到什么,时刻守在嫂子身边不离一步,隔不多久还跑到房前房后,这里看看,那里瞅瞅。瞅过一阵再回家,干脆把大门反锁上。
  老扁上次出外招亲,没待上十天半月,又跑了回来,四处嚷嚷说这哪是找老婆成家,分明是给人做牛做马,卖身为奴了。上有几个老人,下又有几个孩子,全指望他一人养着。真把他当傻子呀,以为他发了疯吗?在家好好的日子不过,做那种替人还债、帮人养老、抚儿育女的冤大头?听他的口气,似乎上了别人多大的当,受了多大的骗。见到李金娥,不但没丝毫感谢,倒有些阴阳怪气,反目成仇的意思了。李金娥不计较,和刘为善筹划过一通后,再一次找上老扁的门,表达歉意,说那家人不好,我重新再给你找个人家吧。老扁一脸疑惑,一脸警惕,双手直摇,说不了不了,再不出去招什么亲了,打死也不去了。多谢你的好意,我就这么在家待着。后来李金娥请另外的人出面,想介绍他到什么地方做工。李金娥一个亲戚在沿海那边办厂,钱赚得多,厂子办得大,很想从老家请一个信得过的贴心人去守守厂房。亲戚找到另一个亲戚,这亲戚又找到李金娥。李金娥说找来找去,觉得还是为民叔合适。老扁仍是一口拒绝,并且有些狐疑,说为什么专门盯着我,要我出去?我讲了不出去就是不出去,你说得再多,我也不出去。
  回来后的老扁,人好像越发糊涂,行为越发有些颠颠倒倒,成为村里村外的笑柄。有天晚上他从外面喝酒回来,经过村外的水塘时,不小心失脚滑到水里,独自扑腾好久才勉强爬起。可他不说是失脚落水的,却说是塘边坐着个水鬼,把他推下水的。这么说了阵,他又突然改口,说想起来了,他不是让水鬼推下水的,他是让一个人推下水的。那人黑黑的,矮矮的,浑身冰凉,好大的力气。说他知道是怎么回事,有人要害他,有人眼里就多着他,可他不怕。反正光棍一条,出来进去一个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怕什么?老扁真真假假,虚张声势,不知到底在说什么,到底要干什么。
  “谁把你往水里推?谁想害你?”众人问。
  老扁想答,支支吾吾却答不上来。
  酒鬼的话固然没人相信,但讲得多了,众人心底也不由有些惴惴,李金娥他们心里更给弄得个七上八下。
  “黑黑的,矮矮的,浑身冰凉,好大的力气,那不是水鬼是什么?”众人似安慰他,又似安慰自己。
  从那以后,老扁又一次从村庄消失了。了解内情的人透露,老扁是吓坏了。他说再这么待下去,自己小命弄丢了都不知是怎么丢的,想想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老扁半真半假地说,传话的人半真半假地传,众人半真半假地听。不料有一天,一伙人正这么说着听着呢,屋角那边忽然转出一个人,仔细一看,那谁呀,怎么同老扁长得一模一样?再走近,众人齐声叫起来,说还真是你?众人说你这个老扁,简直就是个老鬼,来来去去,影子一般。
  老扁嬉笑着,为自己的突然出现而洋洋得意。
  “以为我真走啦?我才不走呢!”老扁满脸红扑扑的,显然又从哪喝了酒来。众人竖起巴掌在鼻翼边扇动,装作要扇开从他身上散发出的酒臭,同时一个劲起哄,问他怎么还敢回来,不怕塘里的水鬼了?老扁说像他这么命硬的人,塘里的水鬼算什么,水鬼也从心里畏着他呢。老扁说他想起来了,那次掉进水塘后,并不是自己爬起来的,是那个推他的水鬼又伸出手,拉他起来的。老扁身上的酒气越来越浓,说出的话也越加颠颠倒倒。   这天上午飘起了细密的雪花,地上积了薄薄的一层雪。李金娥提着篮子,到菜园去拔萝卜白菜。春兰与刘秋虚掩着大门,在客厅里烤着火,边看电视边剪窗花,剪的窗花新颖别致,喜气十足。突然外面的土狗汪汪吠了起来,随着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是前村一位邻居过来串门。春兰根本没想到那只是一般的邻居,她就似遇着鬼一般,一声大叫想站起身子。结果身子没站起,反而一屁股跌坐到地上,同时带倒一把椅子,椅子靠背正好打在刘秋脚背上。
  刘秋顾不得疼痛,与邻居一起上前去扶嫂子,却怎么也扶不起了。这时的春兰身子抖作一团,手脚就似给水浸透的面团,软绵绵,怎么也抻它不直。李金娥带着春兰去看镇上的老中医,医生一番问诊拿捏,说病人得的是孕中惊风,得慢慢用药。
  几副药吃过,并没见太多起色。李金娥又谋划着,要到邻近的弥陀寺里烧香拜佛。天刚放晴,阴霾了许久的天空格外湛蓝。临行前,刘为善犯了病,李金娥无法出门,只得指派刘秋陪嫂子前往。刘秋当然巴不得,一手用竹篮提几种供品,一手拽着春兰衣袖,高高兴兴去坐车。
  弥陀寺里香火鼎盛,善男信女一拨又一拨,如潮水般涌进涌出。春兰拈了一炷香,跪在蒲团上,双目紧闭,虔诚地叩拜许愿,然后把香小心翼翼插进香炉。她站在功德箱前,从挎包里拿了整整五百块钱,叠在一起投了进去。刘秋在一旁默默看着,虽然心疼得很,可是看见嫂子嘴角边那两个小小的酒窝又重新绽放了,也为之高兴。
  姑嫂俩正待转身出门,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呦,这拜的是什么菩萨?依我说呀,求菩萨不如求人来得实在。”
  春兰一个激灵,打了个冷战,待回转头来,脸色已是惨白惨白的,嘴唇直哆嗦。当然又是那个老扁。老扁怎么会出现在这地方?莫非这一天来,他一直跟在后面,跟了这么久?春兰一句话没有,拽起刘秋急匆匆往外走。她的神情动作一定把老扁都吓住了,傻愣愣呆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春兰也非常清楚,自己不应该这么跑的,但她就是无法控制住自己。两人跑出庙门,又顺着门前的山路一个劲往下冲。
  “春兰,春兰,你跑什么?我就是开个玩笑而已。你不要跑嘛,别摔着了……我没什么事,大家都说你怀孩子了,特意过来道喜呢……”隔着老远,刘秋看到老扁跟出来了,声音断断续续,有一句没一句传过来。
  15
  老扁找上门当然不是没事。老扁有事。老扁借着春兰有喜上门恭贺的由头,暗暗想再找春兰借上一点钱过个年。刘秋守得再紧,也无法拦住老扁上门。上了门,他总能找到机会挨近春兰。他说他原准备出去赚上一笔的,结果钱没赚到,反而亏了血本,眼前这一步有些难过。又说前村的谁谁欠了他老大一笔钱,却要不回来。又有后村的谁谁也欠了他一笔,同样要不回来。这么在家想来想去,于是只能想到侄媳妇身上了。他想找侄媳妇暂且再挪上一点,救个眼前的急,年后就还。说了还,就一定会还,连同此前借下的那些,作一次还清。
  “年后就还,作一次还……哦,好的……”春兰答道。春兰明明清楚,自己不可能再借钱给这个老扁,但不知为什么,却微微点着头。
  老扁高兴,自此之后又过来串过两次门。刘秋更加寸步不离,贴在嫂子身边,不时瞪起两眼,用力敲敲桌子,口里狠狠骂一句什么。刘为善对这个族弟面子上淡淡的,不怎么言语。老扁尴尬坐过一阵,只能离开。
  李金娥再次坐到丈夫刘为善床脚的小凳上,手摸着手,不说话。刘为善斜靠在叠起的被头,同样用两只手相互探摸,不说话。两人相互也不看一眼。第二天,李金娥又接着来到小房,与床上的人相对着枯坐。第三天,两人还接着坐。坐过了,坐累了,李金娥叹过一口气,到一边忙着家里家外的事,洗衣做饭,养鸡喂猪。包括给春兰弄点酸的辣的,咸的淡的之类,改善改善伙食,尽可能增加食欲。有些事本该刘秋做的,不动声色中也让她默默做过了,倒弄得刘秋不知所以。有那么几次,李金娥趁着老扁来家串门,把他拉到一边,打定主意要说点什么。李金娥的意思非常简单,就是希望老扁能听一次他们的话,老老实实到外面招个亲,或打打工,不再回来。不出去,不招亲,不打工,也行,但至少不能再盯着他们一家,不能再盯着春兰。她希望老扁能放过春兰,放过他们这一家,双方讨个平安自在。要是你为民叔不听,那么就别怪我们翻脸无情。狗急了还跳墙呢,是不是?李金娥想说点什么,犹豫了又犹豫,终是什么也没说。这样的话,当然无论如何是说不出口的。还有几次,她从角角落落找了些吃的东西,酸萝卜、酸豆角,两只苹果、几瓣蒜头什么,装作路过的样子送到老扁手上,顺带着又想说点什么,结果还是什么也没说。
  李金娥的行为好像有一定的传染性,半截人刘秋有时也学着母亲的样子,悄悄摸进父亲小房,打算说点什么。但看到两人傻呆呆的样子,站过一阵,同样不说一句话,怎么进来的,又怎么悄悄退出去。
  李金娥的安排尽管不动声色,却又井井有条。她听从刘秋提议,说春兰在家里待着也是待著,不如回娘家看看,散散心。一句话提醒了春兰,在刘夏陪同下,当真回了谢家村的娘家。春兰不在,刘夏也用不着回来了,白天仍到城里做事,晚上骑着摩托直接赶到谢家村,给春兰作伴。哥哥刘春没了摩托,回家自然不方便。李金娥让他也用不着回来,就在工厂的单身宿舍住。
  把地点选在水塘的塘角,也不是李金娥的主意。她是受到那个说法的点醒,一个什么水鬼矮矮的、黑黑的,力气很大,使劲一推,就把他推到水里去。趁着没人,李金娥到塘角细细比量过。从镇上过来的乡村水泥路沿着塘侧迤逦而过,到了塘角忽然变弯,变窄,与水面挨得近而又近。即便白天,一个人走着走着,收势不及,很可能都会掉到水里去。何况在夜里。何况一个稀里糊涂的醉鬼。接连几次,李金娥打听清楚了,老扁去了镇上。他到镇上,非得喝酒不可的,而喝了酒的老扁,不到九十点钟,根本不会回来。于是挨到一定的时候,李金娥独自从家里出来,躲在水泥路边的某个树丛里,或稍远些某道土坝下。更深人静,除了哪个晚睡人家窗户透出一星半点灯火,村子里一片沉寂,周围没有一个人。可不知为什么,李金娥隐隐感到,在不为她所知的哪个地方,总有个什么在跟着她,或者说,总有一双眼睛在盯着她。李金娥很有些不安,同时也有些不舒服,坐着不是蹲着不是,站着更不是。好不容易挨过一阵,只得灰溜溜返家去。下一次出外,同样觉得哪个地方有什么在跟着她,有一双眼睛在盯她,让她不自在,不安宁。她摸索着四下里走动,想找到那个让人不安的东西,找到那双眼睛。但没用。什么也没发现。翻来覆去一番折腾,一个人的心思早已涣散。当老扁从路那边出现,李金娥反吓得浑身僵硬,躲进树丛深处大气也不敢出一口。她眼睁睁看着熟悉的身影从几步开外的地方经过,从塘角经过。   老扁喝了酒,脚步明显歪斜。
  李金娥在夜黑处守着别人,同时也让更黑处的人守着,如果说此前这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是一种猜测,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简直让她魂飞魄散。那天夜里李金娥出门,觉得自己异常紧张,身体里一颗心咚咚弹跳得厉害。暗自寻思,今天夜里可能会发生点什么。要等的那件事,可能真会到来。于是跳动的心跳得更厉害了,左一下,右一下,就像两只敲得哐啷哐啷直响的大铜锣,在给她鸣锣开道。当然与此同时,那让什么东西跟踪的感觉,那让一双眼睛盯着的感觉,也越发清晰。可李金娥已有些不管不顾。老扁出现了。老扁喝多了酒,脚步歪斜,身影飘浮。李金娥借着树丛遮掩,慢慢朝塘角移动。就在这时,她听到一声大叫:
  “谁!谁打我?”
  是老扁在叫。老扁嚷着谁在打他。李金娥略一愣怔,老扁已像一阵风刮过来,从她面前飞奔而过。老扁脚步不斜了,身子也不飘了。
  “鬼,鬼呀!有鬼打我!”静夜里,老扁的声音异样凄厉、惨恻。很快,谁家的灯亮了。哪个屋檐下有人出现,截着老扁在说话。具体说的什么听不清,唯独老扁的声音同刚才一样,尖锐、凄厉,碎玻璃一般刺破夜空,一声声传来:“鬼!有鬼!鬼用棍子打我,打在我腿上,屁股上……”
  李金娥的计划就此了结。后来,她还试过另外一些方法。夏天用剩的小半瓶呋喃丹农药放在柴房的墙头,她把瓶子找出,揩揩干净,又暂时放回原处。可等下一天再看,瓶子已经不见了。把柴房找尽,没有。家里家外每个角落找尽,同样没有。瓶子不翼而飞。后来,她从自己睡的床底下翻出另一瓶农药,是更早时候用剩后,顺手搁那的。过了两天,这瓶农药同样不见了,消失得干干净净,不留半点踪迹。
  “谁!谁跟着我?”李金娥几乎也要像老扁那样大叫起来。
  “鬼,鬼呀!有鬼!”她想叫。
  16
  春兰在娘家住了一段时间后,下了一场雪。雪后又住了一段时间。再往下,她不知如何是好了。她非常清楚,自己不能在娘家这么待下去。长久不见,她不知那个老扁会做出如何反应,或者说,老扁很可能已经把可怕的事情做下了。但是,不管老扁已做出什么,看来她都没力气顾及了。她只想就这么拖着,躲着。拖过一时算一时,躲过一时算一时。
  刘夏多次提过,要接春兰回家。春兰不愿回。后来李金娥和刘秋也来了,想接她回,她同样不愿回。奇怪的是,不管是刘夏还是李金娥或者刘秋,丝毫也没有提老扁的半点消息。
  年关将近,老扁交代的最后期限眼看就要到来,真的不能再拖了,春兰不得不回去了。
  一个惊人的消息却传来:老扁死了。
  老扁是让人害死的,用老鼠药。警察查来查去,最后查到的那个投毒嫌疑犯,那个凶手,是村子上最没有可能杀人的人,也就是上下邻居最看不上眼的那个先天残疾的半截人,三寸丁刘秋。
  老实巴交,连个完整的人也算不上的三寸丁刘秋,能杀人?谁信?但铁证如山,不信也得信。从老鼠药包装袋上留下的指纹,到现场脚印和多种遗留物,甚至还有多到三四个证人,所有的线索无一不指向同一目标,指向刘秋。其中有一男一女两个邻居证实,事发前两天,曾看到刘秋与老扁站在路边争吵,一度还猛烈拉扯过。似乎是刘秋在扯老扁,老扁只一个劲躲闪。另一个邻居看到,刘秋曾手拿什么东西进过老扁的家。还有一个邻居,证实刘秋曾在老扁家后窗附近溜达,不时还伸长脖子朝里探望。反正吧,证据链一环扣一环,容不得任何人有怀疑。
  对自己所做之事,刘秋供认不讳。“死得好!我还担心那点老鼠药过期了呢!”说这话时,刘秋甚至不由自主面露惊喜之色,长吁一口气。当警察问她为什么要杀死老扁,刘秋给出的回答令所有在场的人瞠目结舌:为了一包鱼皮花生。
  “鱼皮花生?”警察问,“为一包鱼皮花生,这么点事,你把一个人害了?”
  刘秋说:“就是一包鱼皮花生呀!他硬来抢,我躲,躲不开么。”
  刘秋叫:“不是一包,明明是两包!”
  刘秋说着说着,两眼满含热泪。
  刘秋说:“他答应赔我一包鱼皮花生的,可他骗人。他是个死痞子,死骗子!他是强盗!他早说要赔我一包鱼皮花生的……他不赔,又想来抢……”
  刘秋越说越伤心,越说越委屈,抽抽搭搭痛哭起来。警察们费了半天工夫才止住她的哭,再费半天工夫,好歹把她颠三倒四的话理出个大致头绪。
  刘秋喜欢吃鱼皮花生,这是村子上的人都清楚的。一两个月前吧,母亲从镇上回来,带了一包鱼皮花生给她。碰巧老扁来家串门,刘秋高兴,客气着说叔你吃几颗。老扁吃过几颗,不够。又吃几颗,还不够。刘秋不愿了。刘秋不愿,老扁就上前抢。刘秋尽管半截,哪是那么好欺负的?两人争夺过程中,袋子撕裂,花生撒了一地,有的還粘上了地面的鸡屎鸭屎。
  好不容易买来的一包鱼皮花生,全糟蹋了。刘秋心疼,委屈,又哭又叫,定要老扁赔一袋,不赔就不放过他。老扁走到哪里,她跟到哪。老扁没法,答应到镇上买一包鱼皮花生来赔。老扁去镇上了,可根本没买鱼皮花生。那天刘秋在路边守来守去,直到断黑好久,守回来一个醉鬼。两人站在路边又一次闹将起来,老扁没站稳,一下栽到水里去。刘秋这才吓住,害怕母亲责骂,再不敢提什么鱼皮花生的事。
  刘秋放过了对方,对方却不想放过她。前两天刘秋又拿着一包鱼皮花生在吃,半途碰到老扁。刘秋心里有气,故意将花生袋伸到他面前晃动一下,没料老扁毫不迟疑,啪嗒一声把一包鱼皮花生打落在地。这下刘秋不干了,两人站在路中间一阵好吵。刘秋伤心哭过,突然有了一个主意。刘秋说照开始的想法,打算到老扁家砸坏点什么东西。但老扁家四壁空空,什么可砸的东西也没找到。后来呢,后来就在窗台上找到一包老鼠药。刘秋想也没想,把纸包撕开,这么用力一抖,又一抖,全撒进灶前那口装水的瓦缸中。
  警察找到村里核实情况,众人无不点头,恍然大悟,说怪不得,怪不得,那段时间总听老扁讲什么水鬼水鬼。矮矮的,黑黑的,那不就是个半截人么,三寸丁么。这中间发生一个插曲,李金娥找到警察,口口声声说人是她杀的,所有的事都是她干的,与刘秋无关。刘秋那么个半截人,能干点什么。警察没费多大工夫,即把她的谎言戳穿。最基本的一点都弄错了,她不知老扁吃下的是老鼠药,却硬说是什么呋喃丹农药。李金娥又哭又嚷,弄得警察极不耐烦,说再闹下去,他们抓的就不是哪一个人,而是一家了。
  警察带着刘秋回村指认现场那天,四乡八邻的人都赶来观看。死者老扁的家,当然还有杀人嫌犯刘秋的家,更是里三层外三层给围得水泄不通。刘秋见到母亲,见到坐在轮椅上的父亲,还有两个哥哥,都一声不吭,眼一扫便过去了。唯独见到嫂子春兰,身子忽然一抖,满面带笑,作势就要奔过来。但她显然忘了自己双脚是戴着铐子的,一跑就失去了平衡。若不是两个搀扶的女警察反应及时,她早一个趔趄摔倒在雪地上。
  “嫂子,我以后不能和你做伴了……”这是刘秋说的第一句话,声音响亮,欢快。可是话没完,她已让两边的警察带离了。刘秋不愿作罢,离开好远,又挣扎着回过头,同春兰说:“嫂子,你好好的和二哥过日子,家里以后就靠你了哦。”再行一阵,刘秋又挣扎着回过头,同春兰说:“嫂子别怕,我死了会好好保佑你的。你就在这里待着,把家管好,没有人敢欺负你……”
其他文献
摘要:今天重读余华1990年代初的长篇《在细雨中呼喊》,固然需要留心它从先锋小说延续下来的极具探索与创造精神的叙事方式和语言形式,但更应该关注其“写什么”。一大群出生于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的在学而失学的“顽童”在文化荒原上嬉戏游荡的经验,迥异于“新时期文学”主流作家们对那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彰显了成熟的先锋小说的独特风貌。“顽童”们围绕“性”与“友情”的兴奋与沮丧、美好与丑恶、好奇与伤害,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推行以高质量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政绩考核,是德才兼备选人用人原则的实践和延伸,是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风向标、加速器作用的有力抓手。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考核来保驾护航,也只有高质量考核才能引领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持政治标准。考核政绩的目的是为了考
杨柳风,本名乐春柳。江西新余市新钢公司内部退养职工,现在某单位从事宣传工作。2004年开始散文和诗词创作,作品散见于各类报刊。  2020年1日31日 晴  今天正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人日”,即“人类的生日”。正巧,大姐也是这一天出生。一大早,在咱乐氏家庭微信群便红包满天飞,连日来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亲人们在群里轮番发、抢红包,祝福大姐和“人类的生日”,祈愿疫情快点过去,大家都能平安顺遂,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要取得斗争胜利,就必须从历史和现实中寻找方向、汲取能量,深刻认识到发扬斗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深刻认识到弘扬斗争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迫切需要。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武装头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斗争本领、掌握斗争艺术,廉洁自律、率先垂范,在应对各类风险
今晨,我坐在窗前,“记忆”如一个过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向我点点头又走过去了。——仿泰戈尔《飞鸟集》  在饥渴中奔跑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出生的人,一定被两种饥渴折磨过,一是食物,一是知识。  我有一张六个月大的老照片,外婆和我爸左右扶着我,头都不太抬得正。我妈说,营养严重不良。以至于,爸爸放下公家的工作,带着一家人,从平原乡镇,迁到深山沟里一个小村,在那待了两年——山里荒地多,可以种玉米番薯等杂粮
一只蜜蜂落在我的手上  一只蜜蜂落在我的手上,  把食指当成了工作台。  它熟练地从顶部卸下花粉,用唾液粘起来,  庄重得像打造四块金砖。  由于紧张,我的手颤抖了一下,  蜜蜂慌忙拾起花粉,飞走了。  但它留下了最大的那块儿,  作为给我的昂贵的场地费。  不速之客  一只黑猫,  主人一样出现在我的花园。  看到在海棠树后侍弄花草的我,  它停下来,审视了我三秒钟,  而后虎步走过木台。  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发展史是百年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和发展历程,重温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建立、巩固、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轨迹,坚定人
摘要:《青鸟故事集》以“物”为题眼,深入历史肌理,汇通本土与异域、中国与西方,建构虚实交错的“幻想性”文本。文化观望与触碰在政治与历史话语的强调与消解中且行且进,最终达至互涉与交融。本文通过剖析作品,试图发掘与厘清中西文化结构相互定义的意涵。并阐发由物质至知识的流通过程中,“误解”所造成的文化砥砺对相异文明体系的发展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中国与西方;命名;误读;翻译与权力  《青鸟故事集》
摘要:童庆炳的文艺思想是立足于对时代、社会变迁的考察,联系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特别是精神状态形成的。他认为,我们急需的审美文化应是说不尽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而将审美文化特别是其中的文学艺术与人的建设相联结,提出民主精神、人文主义和诗意是人的精神生活关怀之鼎,并对自己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的审美论做了相应的修正和推进,发展为从文化的视角考察、研究文学的“文化诗学”。童庆炳将审美问题划分为四个层次予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各项政策举措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在百姓的认可中有了获得感,在工作的推进中有了使命感,然而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带来的一些无谓事务也正在消解着他们的责任感。  抓落实的思路被层层检查一遍遍打断,推工作的时间被“文山会海’一次次挤占,有些时候,工作还没推到基层,巡察组早已入驻……所以,要想“抓铁有痕”,还需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科学决策从源头上“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