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自己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ska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我上完课,回办公室,一个女生一直尾随着,直到我坐下。我问有事吗?她似乎欲言又止。终于,她鼓足勇气说,老师,你觉得昨天的那堂课怎么样?我说很好啊,我上得很开心,对大家的表现也非常满意。那天,我上《记承天寺夜游》,有很多老师听课,虽然没有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我对孩子们的表现非常满意。说实话,我当时还陶醉在成功的喜悦里。
  那女孩嗫嚅着:“可是,我觉得不怎样。”我一惊,赶忙问:“哦,为什么?”她说:“一般公开课,通常老师一个问题出来,我们两三秒就报出答案来。那天,您的一些问题,我们没答出来。”“原来如此。”然后,我告诉她,这很正常啊,假如我提问后,大家能异口同声地说出答案,说明我的问题没有思考的价值,如果我要教的是大家都懂的,那还要我教什么呢?大家不知道的,就是我要着力讲的啊。她这才恍然大悟地“哦”了一下。我拍拍她的肩膀:“你是不是觉得有愧于老师今天对大家的表扬?是不是觉得,没回答出来,没给老师争脸,感到对不起老师?”她点了点头。
  有点感动,有点悲哀。
  公开课,我们总期待学生们踊跃发言,美其名曰“配合默契”。于是有了“知道的举右手,不知道的举左手”的怪诞之举。
  然而,孩子们似乎越长大越不乐意举手发言。刚进初中门槛的学生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不怕浅陋,只管争先。而到毕业之际,大都暮气沉沉,欲言又止。
  有一次听一位老师给初三孩子讲《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从朗读到赏析,孩子们始终表现得兴致勃勃,特别到了两首曲的比较阅读这一环节,孩子们试图从主题、意象、动静、色彩以及写作背景诸方面去比较,有了很好的发现。课后,听课老师都感喟教师功底厚和学生素养高。有一位青年教师忍不住上前问执教者:一般情况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沉默,即使他懂得也不愿意表达,请问老师,您是怎么让他们开口说话的,有什么诀窍吗?那老师掩不住地得意:撬开学生的嘴,我有法宝呵。你没看见,谁发言了,我就在点名簿上勾一下吗?不发言的回去要把所有问题整理下来,或者把最近学的课文抄一遍。
  原来如此。我们的课堂,总被一种东西操纵,那就是“害怕”。老师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怕学生没记住要点考试失分,怕……学生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父母的盛怒,怕……于是要构建和谐课堂,老师提问要适度,让孩子们“跳一跳摘桃子”。
  最近重读鲁迅《〈呐喊〉自序》,忽然觉得先生是很懂得教育的人:“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后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这寂寞又一天一天地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我忽然觉得自己有时也好“寂寞”,好无奈。
  先生又说:“然而我虽然自有无端的悲哀,却也并不愤懑,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我也看见自己了。感谢那女孩来告诉我。
  (選自《新民晚报》2020年6月19日)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当中写作能力是重点培养的方面,同时写作教学也是小学阶段的重难点,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在写作上得到全面的体现,但是当前小学生在写作方面仍是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对写作教学处于一种被动消极的态度,传统的写作教学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种压制的状况,使得学生不能感受到学习写作的快乐,从而导致学生不能有效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因此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一下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地写作
“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这首仅4句31字的散文诗 《月夜》,为老北大教授沈尹默于1917年末所创作。近代诗人康白情、废名等研究诗词的行家们将这首 《月夜》 认定为“五四”时期第一首白话文新诗,称这首诗具备新诗美德,且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许广平在 《鲁迅和青年们》 一文中写道:“北平文化界之權威,以‘三沈’‘二周’‘二马’为最著名。”“三沈”昆仲
【摘要】 高中阶段是学生升学、成人的重要阶段,此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已经具备以成人相近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但受自身成长环境等的限制,学生的思想观念尚不完善,对于外部世界与现实社会也缺乏认识与了解,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多种思想观念冲突激烈的环境下,学生很容易在纷繁的信息干扰下显得无所适从,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观念、发展观念,成长为符合社会与企业需要的人才,在高中语
摘 要:自然分材教学是教师让教学内容随学生的学力差异自然分化并指导学生研究和解决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形态,课例以自然分材教学理论为指导,课堂分为感情调节、自学、互帮、释疑、合作交流与检测等环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落实了课堂教学效果检测,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自然分材教学;高中生物;教学实例;基因工程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
康熙为何对科学产生兴趣  康熙时代,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与周边汉文化圈国家如朝鲜、安南、琉球等国在各个层面的往来;第二类是与东南亚朝贡国如暹罗、缅甸、苏禄等国的定期来往;第三类则是欧洲一些国家试图在传教和贸易方面与中国建立联系,如葡萄牙、荷兰、俄国、法国等都曾向中国派遣使节和传教士。欧洲与中国交往的同时,也将包括数学、天文学、解剖学在内的欧洲科学带入中国。  北京和承德是康熙时
【摘要】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独立板块,一直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难点。新课程标准指出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在新时期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层递式教学理念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得到了有效地渗透。对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素养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现阶段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探究层递式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初中 作文教学 层递式
成语“对症下药”出自《三国志·魏志·华佗传》,意思是医生针对患者病症用药,多用来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华佗自小熟读经书,尤其精通医学,不管什么疑难杂症,到他手里,大都药到病除。有一次,有个推车的人突然屈着腿,捂着肚子喊痛,不一会儿,气息微弱,喊痛的声音也渐渐小了。华佗切脉诊断后,断定病人患的是肠癰,立即给病人用酒冲服麻沸散,麻醉后,给他开刀诊治。病人一个月后就痊愈了。  华佗
在“帆船时代”,从中国到欧洲,走西行路线,经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欧洲,大约需要120天时间 (以上海—伦敦计)。而远航美国,一般也是“南辕北辙”地沿印度洋—好望角航线,再横渡大西洋到达美国东部口岸。如果一路顺风顺潮的话,需100天左右,若不顺的话,则需要130余天 (正如中国第一位留学生容闳所经历的那样)。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由于只允许轮船通过,轮船就可以不必再绕道好望角,而走此捷
【摘要】 高效課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更需要教师协调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各因素以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高效课堂紧凑而充实,学生思维活跃、体验丰富。所以,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教学设计中的不懈追求。对此,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影响高效课堂构建的因素展开了论述,并总结了几点经验和措施。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在2018年末商务印书馆一年一度的好书评选中,一套与商务印书馆历史相关的大部头书,以其厚重而典雅的质感,牢牢吸引了众人眼光,它后来也进入了商务印书馆本年度的十大好书之列。参与评选的学者解玺璋评价说:“商务今年大部头的书特别多,而且都很重要,像 《涵芬楼烬余书录》 这个书其实非常重要。日本对文化的摧残是有实证的,而 《涵芬楼烬余书录》 是一本见证史实、深藏文化价值的好书,它是一笔非常重要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