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锭收藏人群异军突起明清白银渐成藏界“硬通货”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ech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对银锭并不陌生,古代影视文学作品中总有白花花银子的存在,但银锭收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属于冷门,近几年才有勃兴的局面。银锭是古代基础货币之一,我国历史上银两的货币功能始于汉代以前,隋唐以前称为“银饼”,宋金时期称为“银锭”,元代称为“元宝”,明清两代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铸造甚多。今天我们所见的银锭以明清两朝及民国初期留存下来的居多,但由于近代对贵金属流通市场的控制,民国初年“废两改元”的实施,银锭停止流通,大量被销熔,目前民间存世量不大,但收藏者不断增多,蕴藏着极大的升值潜力。银锭具有较高的保值功能,近几年价格暴涨。市场上明代十两银锭价格已达三四万元,清代最小的银锭也达千元左右,所以明清银锭收藏人群可谓异军突起,而明清白银自然成为藏界“硬通货”。
  明清纹银的历史演变及形制“成色”
  银锭作为流通货币从汉代开始就有,但由于数量较少,故流通不广,银锭大放异彩的时期却是在明清时期。虽然中国历代对银锭的铸造及发行都没有统一严格的规定,允许官宦门第和贵族富商自由铸造,但一般来讲,特别是清代以前,银锭的造型却基本只有几种。汉代银锭的器形为饼状;唐代一般是长方形条状,同时有饼状和船形;宋代银锭的器形以铤为主,与唐代银锭银相比形态变宽、变厚,正面四角微翘,呈砝码形,两头两个圆弧呈束腰形;辽、西夏、金的银锭器形与宋差不多;元代银锭的器形与宋出入不大,无铭文锭的区分是周缘翘起,中间内凹,多数元代银锭没有铭文;明代银锭的器形长度较元代变短,而厚度却增加,束腰已较小,两端的弧形消失,周缘增高,特别是两端更加突出,形成一个双翅。
  银锭以“两”作为单位,合称“银两”。当然这里的“两”重量并不一定相等,银的成色也不相同,所以,除了“银两”外,还有一个更为文雅更为标准的词汇“纹银”。在清代宫廷剧中我们通常能听到,这是清代对足银的官方称呼,是清朝法定银两标准成色,缴纳钱粮等都以纹银为标准,相当于现在的“925”千足银。当然当时的冶炼水平,即便是纹银离千足银还是有些误差,因而纹银并非真正的银两,而是用于折算各种成色的金属银的一种记账货币单位,即虚银两,也称“足纹”,各地均有不同的形制和标准。
  不管是明代的官银元宝还是清代的纹银,都是作为一种对照,用以评定不同成色和重量的碎银和银两。所以明清两代由官府铸造足量并成色十足的银锭又称砝码锭,或称共议十足银,后来一些商会组织凭信誉鉴定并打有标记的银锭也称砝码银,多数每锭重十两,成色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八至百分之九十九。
  官锭、私银的赏鉴与投资
  因为历代政府对银锭铸造的开放性政策,所以从明朝开始,银锭开始出现官铸和私铸之分。有些藏友便想当然地进入了“重官锭而轻私银”的误区,认为官锭政府统一铸造,成色有保证,铭文清晰规整,史料价值无限,是以收藏价值高,投资有保证;而私银为私人铸造,成色杂乱无章,铭文或简或繁不易鉴别,史料价值低,是以收藏价值低,投资回报无保证。这有些过于主观臆想。其实纵观银锭铸造史,私铸银锭最初虽然没有货币的职能,只是私营票号或商家储存和运输白银的一种方式,但后来却发挥了比官锭更大的流通作用。
  这是因为私银大多是在公估银的基础上铸造,成色并非没有保证,反而比官锭铸造严格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商家多富有中国传统色彩的“信义”保证,而官锭多用于漕运、赋税、军费开支,与民众生活关系不大。私银只要适应当时的流通环境和民间习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银锭造型无规定,特别是从清代开始,银锭的器形更加多样,各省各地各有千秋、异曲同工。牌坊锭表现比较突出,牌坊锭,概因其外形类似古典建筑中的牌坊,又因其银成色足,可以信赖,故有此名。它又称公估银、马鞍锭,所以,牌坊锭是专指当时以及以后有公估验色的实物而言。光绪初年乃至更早的三槽方锭,虽然后来的牌坊锭由此演化,但这些没有经过公估验色的,即使有的外形相近,仍不得称为“牌坊锭”,可见此名之严格。也正因为如此,牌坊锭可能是中国各地长时间使用的银两中较为进步的一种。它一般长在5.5~6厘米,宽在3.5~4厘米之间。重量在滇平五两上下,约180克左右,含银量在96%左右。牌坊锭出现后,须按九八成色标准造,如未通过鉴定并加盖公估印,就不得流入市面。从现存世的大量实物看,绝少有漏盖鉴定印的,这证明了当时对于有关规范的执行,严格又彻底。
  所以,无论是官锭还是私银,也无论是赏鉴价值还是其投资价值,都不能以官私一概而论。一定要看银锭附带的历史价值,只有了解了银锭的历史背景、赋税、票号、货币流通等相关知识,并结合铭文中来源、产地、炉名、重量等要素,不难对银锭做出初步的赏鉴和投资分析。
  银锭铭文中的史料价值
  当然,一枚银锭的赏鉴信息不仅来自银锭本身的包浆和成色,更多来源于其铭文。铭文,是指铸造银锭时铸造和錾刻在银锭上的文字,内容历代不尽相同,大体是银锭铸造的时间、地点、用途、成色、官员或工匠姓名等。这些铭文中不仅承载经济流通的重任,更蕴含着丰富的史料价值。通过研读铭文,我们还可以鉴定该银锭属于哪个历史时期。比如,唐代的银锭中,没有出现过检验成色的“行人”之类的职位,直到宋金时期的铭文才出现。南宋银锭多有“京销铤银”和“出门税”等字样,金代则为“盐判”、“店户”、“使司”等字样。
  明人沈思孝《晋录》有云:“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可见晋商之名在明代已初露端倪。至清代后,政府更将全国盐政尽归晋商,延续了晋商五百年辉煌,这在银锭收藏中颇能佐证。附图中一枚云南大方槽七两银锭,为晋商“王泰来”号公估银,验槽深峻,铭文大气,重约240克,颜色白润而沉稳,银锭气孔中有金黄色的多彩宝光,银锭本身色彩为雪白色,由于在使用中,受人们触摸、氧化等,银锭已自然生成了一层银锈和包浆,色泽温润,极为漂亮。根据“七黑八灰九转青,九五成时色还清”的鉴定口诀,此银锭成色应在九五以上。“王泰来”铭文是鉴定此银锭时间的依据,这类带有商会或家族字号的银锭在清代颇为流行,錾刻铭文是为了保证当时银锭的质量,用签字画押的方法,表示对经手的银锭负责。每个商号的铭文有其特点,正因为这样,却成了我们今天鉴别真假银锭的重要依据。
  现代人可能对于这种将商号錾刻于银锭上的做法多有不解,其实这正是晋商的成功之处。从这枚云南“王泰来”七两槽锭中可以看出,晋商分号已经分布全国各地,连云贵之边远也有涉及,并且不同地方的分号铸造的银锭多有不同,我们不得不感叹晋商博大的商业情怀及睿智的经营思路。
  明清银锭的鉴别辨伪
  正因为银锭收藏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并且不同时期、铭文、铸造地的银锭具有很大差别,造假者便在这些方面动心思,所以收藏者更应注意明清银锭的辨伪。
  现今所见造假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用铅锡,其表面呈青黑色,比较容易辨认;二是浇铸时将铜块凝固在银锭内部,外表鎏银,体大而轻,手感显然不同;三是灌铅法,在真银锭底部挖出一个小洞,取出银后灌入铅,再封焊洞口,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洞口留有封焊痕迹;四是用新白银铸老银锭,这种银锭包浆、蜂窝、铸文款识都没有当时的风韵。
  分别真假以后,便是对银锭的鉴别赏析:首先,银锭的颜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银锈,一是内在的成色。老银锭应该白润而沉稳,内在的成色银质绵密,气孔中微露宝光之气,再加上经过多年的流通和氧化,已经形成了一层漂亮的包浆,也就是所谓银锈了。其次为验证古代银锭的重量,与当时的度量衡制是相吻合的,这方面多加审视。再次即为看铸造、审造型、视铭文。
  中国用银作货币的历史由来已久,明清是中国银锭铸造和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地域不同,铸造工艺流程不同,各地银锭的器型各异、形式多样、名称繁多,鉴赏这些形态各异的银锭,也是一番独特的感受。(责编:丁丑)
其他文献
最近,参与了几次大型的语文研讨活动,听了几节准备充分的观摩课、示范课。总的感觉,这些颇有名气教师的课堂内容精当、层次清楚、节奏紧凑、流畅自如,有合作探究的环节,学生的回答也都清晰准确,配合默契,热闹热烈。如果按照过去流行的评价标准,这些课可谓天衣无缝。  但是,意味深长的是,这样的课体现出课堂价值观以及人们习以为常的评价标准出现了偏差。仔细想来,我们的课堂的确太专注所谓“丝丝入扣”,强调怎样的“井
孩子小的时候都崇拜父母,对父母言听计从,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的权威慢慢消失,等孩子上了中学,许多父母反过来要看孩子的脸色。无疑,丧失了权威的父母是无法实施家庭教育的,所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威成了许多父母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本期,我们邀请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郑丹阳女士,与家长朋友一起座谈这个话题。  观念更新莫彷徨  徐笑林(10岁男孩的爸爸):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时就不再听我招呼了,
一九六四年下牛年以来,我们在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方面,根据“大庆”的经验,采取了抓重点,搞样板,逐步扩展,分批进行,搞一个巩固一个,搞一批巩固一批的方法,狠抓了建立健全工
秋日的阳光格外灿烂,丛丛桔树在阳光下呈现出厚实的墨绿,点缀在墨绿的叶子中间那些金灿灿的桔子,在阳光下透出一种诱人的光泽。长江在阳光下波涛汹涌,滚滚东去,两岸的群山沉默不语
江苏姜堰天目山西周城址出土青铜块,及时发挥社会教育作用,值得深入思考。为此,在当代钱币学、考古学和文化遗产学等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多角度透视该批具有明显特点的货币遗存
据湘谭、衡阳等地反映,生产队作为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以后,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单位等发生经济往来的事情較多,詢问可否刻制一颗公章,以便 According to Xi
佛教并非中国的本土宗教,但是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时代中却居于社会主流宗教的地位,对漫长的中国历史文化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佛教本身经过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熏染和浸润
早在1992年的冬季,我去武都探亲时,由胞弟引领到县城郭家沟91号张耀峰家选购四铢半两,见小摊上有“都”字砂版铜元出售,要价12元,张即刻回应说,这钱是武都王铜匠造的,听后未曾在意,但作为常识,我却记住了这个说法。  后经十五六年,到2007年的春天,我翻阅甘肃省钱币学会编印的一本刊物时,其中有一篇研究甘肃砂版铜元的专文,对“都”字砂版的铸地问题,只说据推测出自武都云云。于是,我记起了张某曾说过的
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是普陀区政府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创办的一所精品优质公办初中,是为上海市城区重点项目——长风生态商务园区配套的一所高品质的学校,是普陀区优质教
目的:观察改良Semont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130例单侧PC-BPPV管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应用改良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