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特别强调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但是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加强高中生口语训练、让其掌握口语技巧,进而优化英语口语教学。本文将从研究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完善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英语 口语教学 教育教学
英语口语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项综合表达能力,它是英语学习过程听、说、读、写、译等内容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可掉以轻心。说好英语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英语学习者的基本要求,也是学习的基本目标,现在社会对说好英语的人才需求量是日渐剧增。长远来看,一个国家的英语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未来的国民综合素质,影响到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与英语交际能力是我国高中基础教育阶段迫切需要重视的工作内容。
一、高中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和学生对英语口语教学不够重视。因为英语考试现在仍然主要是考察英语听力和阅读理解及英语写作方面的试题。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很大程度上受到考试导向的影响,对英语口语不够重视。大多数高中学校往往受到高考升学率的压力,对学生分数非常重视,这必然导致高中英语教师不情愿将精力和时间用于口语教学。
2.缺乏有效的语言环境。学生在汉语的大环境下,只在课堂上这短短的时间内才有接触英语的机会,其他时间几乎没有任何机会。这样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说英语,不利于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并且学生也很难对英语这门语言学科产生深入的认识。
3.教学方法不科学。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过度地强调语法和句型的学习,学生也把精力都放在单词和语法上面,很少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口语训练。这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只是把英语当做顺利通过高考的必学科目,而不是一种语言、一种交流工具,这与英语教学的初衷是相悖的。
4.学生在说英语时有心理障碍。在高中的英语课堂上,很多学生也想用英语口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一想到要用自己并不擅长的非母语进行交流就非常胆怯和害羞。他们怕在用英语口语表达的时候当着大家的面出错,或是不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时态和语态来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于是就造成了一种心理障碍。另外有很多学生初中的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口语习惯,在和同学练习英语口语的时候,说着说着,就不自觉地冒出了汉语。这些都会影响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完善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
1.加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视。不管是哪一学科的教学,只有对其引起了高度的重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英语口语教学也是如此,学生的口语水平之所以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提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师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口语学习严格要求。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更高的练习要求,并要求学生完成。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也要对英语口语学习引起重视,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向口语学习倾斜,实现英语各组成板块的齐头并进。
2.创设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学习英语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语言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上尽可能地创造让学生说英语的氛围,这样才能使语言信息发出者和语言信息接受者双方能成功地交际,并通过双方理解,沟通来达到英语口语熟练之功效。
3.改变传统教育观念。要改变我国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首先需要观念上的转变。教师应改变传统应试教育观念,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建立起对口语教学的正确认知,强化口语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提高交际能力,引导学生明确口语学习的重要性,遵循“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原则,让每一个学生开口说英语。
4.消除学生的心理影响。在现实英语学习中,其实有很多学生在说英语方面因为怕出错,怕受老师责备,怕被同学耻笑。这种恐惧心理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影响他们顺利的表达。再者就是学生平时也缺乏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这阻碍了口语训练的顺利进行。不单纯学生如此,我们老师也是一样,这样长此以往就势必影响到口I语的训练,进而影响到英语教学。要消除学生的恐讲心理,就必须从教师做起,在教师的带动下,引导学生开口讲,鼓励学生不要怕错,淡化口语交际过程中的语法错误。克服恐讲心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讲出来,任何事只要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步,而后就水到渠成了。
全球化脚步的不断加快,使得高中英语口语成为了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进行有效的口语练习是掌握英语口语能力的前提条件。同时,如何才能帮助高中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需要面临的重要内容。高中英语口语教学需要长期的训练不断积累,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改革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切实加强学生口语能力,从而帮助高中生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倩.中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
[2]秦慶权.高中英语口语教学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D].合肥工业大学.2013.
[3]潘荣.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实现途径[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关键词】高中英语 口语教学 教育教学
英语口语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项综合表达能力,它是英语学习过程听、说、读、写、译等内容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可掉以轻心。说好英语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英语学习者的基本要求,也是学习的基本目标,现在社会对说好英语的人才需求量是日渐剧增。长远来看,一个国家的英语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未来的国民综合素质,影响到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与英语交际能力是我国高中基础教育阶段迫切需要重视的工作内容。
一、高中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和学生对英语口语教学不够重视。因为英语考试现在仍然主要是考察英语听力和阅读理解及英语写作方面的试题。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很大程度上受到考试导向的影响,对英语口语不够重视。大多数高中学校往往受到高考升学率的压力,对学生分数非常重视,这必然导致高中英语教师不情愿将精力和时间用于口语教学。
2.缺乏有效的语言环境。学生在汉语的大环境下,只在课堂上这短短的时间内才有接触英语的机会,其他时间几乎没有任何机会。这样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说英语,不利于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并且学生也很难对英语这门语言学科产生深入的认识。
3.教学方法不科学。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过度地强调语法和句型的学习,学生也把精力都放在单词和语法上面,很少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口语训练。这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只是把英语当做顺利通过高考的必学科目,而不是一种语言、一种交流工具,这与英语教学的初衷是相悖的。
4.学生在说英语时有心理障碍。在高中的英语课堂上,很多学生也想用英语口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一想到要用自己并不擅长的非母语进行交流就非常胆怯和害羞。他们怕在用英语口语表达的时候当着大家的面出错,或是不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时态和语态来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于是就造成了一种心理障碍。另外有很多学生初中的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口语习惯,在和同学练习英语口语的时候,说着说着,就不自觉地冒出了汉语。这些都会影响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完善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
1.加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视。不管是哪一学科的教学,只有对其引起了高度的重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英语口语教学也是如此,学生的口语水平之所以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提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师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口语学习严格要求。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更高的练习要求,并要求学生完成。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也要对英语口语学习引起重视,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向口语学习倾斜,实现英语各组成板块的齐头并进。
2.创设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学习英语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语言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上尽可能地创造让学生说英语的氛围,这样才能使语言信息发出者和语言信息接受者双方能成功地交际,并通过双方理解,沟通来达到英语口语熟练之功效。
3.改变传统教育观念。要改变我国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首先需要观念上的转变。教师应改变传统应试教育观念,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建立起对口语教学的正确认知,强化口语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提高交际能力,引导学生明确口语学习的重要性,遵循“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原则,让每一个学生开口说英语。
4.消除学生的心理影响。在现实英语学习中,其实有很多学生在说英语方面因为怕出错,怕受老师责备,怕被同学耻笑。这种恐惧心理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影响他们顺利的表达。再者就是学生平时也缺乏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这阻碍了口语训练的顺利进行。不单纯学生如此,我们老师也是一样,这样长此以往就势必影响到口I语的训练,进而影响到英语教学。要消除学生的恐讲心理,就必须从教师做起,在教师的带动下,引导学生开口讲,鼓励学生不要怕错,淡化口语交际过程中的语法错误。克服恐讲心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讲出来,任何事只要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步,而后就水到渠成了。
全球化脚步的不断加快,使得高中英语口语成为了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进行有效的口语练习是掌握英语口语能力的前提条件。同时,如何才能帮助高中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需要面临的重要内容。高中英语口语教学需要长期的训练不断积累,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改革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切实加强学生口语能力,从而帮助高中生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倩.中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
[2]秦慶权.高中英语口语教学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D].合肥工业大学.2013.
[3]潘荣.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实现途径[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