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贴心小棉袄”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d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人说,父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是的,父母慈爱的“胳膊”是子女温馨的襁褓,子女的情感反馈也应该是父母贴身的“棉袄”。
  遗憾的是许多年轻朋友尽管想做却没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在和父母交往时,充当的不是温软的“棉袄”,而是冷硬的“外套”,甚至是冬天里的一把“扇”,父母怎能不会因此而心寒呢?那么为人子女怎样做父母的“贴心小棉袄”,让父母感受到来自子女的温情,让两代人的关系更加温馨和美呢?
  上初二的李应之学习刻苦、成绩优秀,父母对他疼爱有加,隔三差五就要来学校一趟,给他送一些营养品和可口的菜肴。同学们都很羡慕他,而他却不以为然:“这没什么,很正常啊,我们压力这么大,父母送点东西是应该的。”所以每次父母来送东西,李应之总是打个招呼,提着就走,仿佛成了某种程式。母亲知道儿子不善于表达情感,嘱咐几句也就走了。
  今年端午节,父亲又来到学校给他送东西,李应之一见父亲的穿着,脸立刻沉了下去。原来父亲穿着那种有些老土的蓝色长褂,而且这次送来的东西也没有往常“高档”——不是补脑的,也不是益智的,而是一摞粽子和一包熟鸡蛋。父亲叮嘱他粽子不要放得太久,鸡蛋要尽快吃掉……李应之显得很不耐烦,一个劲地催父亲离开。几分钟后,父亲神情沮丧地走出了教学楼,手里还提着来时的袋子。此后,李应之的父母再也没来找过他了,不过他每星期都会收到传达室大叔捎给他的包裹。
  看到这个故事,可能大家都会批评李应之,指责他喝了“忘情水”,让父母“付出的爱收不回”。李应之的父母频繁来学校给他送东西,这种让其他同学羡慕的举动,在他看来却极为稀松平常。父母真切的“爱心之旅”,在李应之面前似乎成了“货物交接仪式”,没有欣喜,更没有情感的共振。端午节那天,父亲给他送来了粽子和鸡蛋,他因为父亲“不够时髦”而心生厌烦,因送的东西“不够档次”而无条件拒收。
  想想看吧,父亲看到儿子这种“要面子不要粽子,要脸蛋不要鸡蛋”的行为,该有多失落!当一腔饱含挚爱的热情遭到一瓢冷水时,又该有多寒心!李应之缺乏对父母的体谅,不善于感恩,把父母对他的爱当成一种“义务劳动”,为了面子而践踏了父母的一片爱心,这无疑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一种让人凉彻心底的伤害。
  没错,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但人的情感是相互的。西方人常常说,这世界除了阳光、雨露等大自然恩赐外,其余的一切都需要付出代价,没有义务!是的,父母的爱也不是义务的,尽管它是无条件的。
  面对这些无私的、无条件的爱,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报答。父母给你一个爱抚的眼神,你可以投以感激的微笑;父母掏心掏肺,你需要的是了然于心。父母期待的不是投桃报李式的报答,“只要你一个眼神肯定,我的爱就有意义”,就会感到贴心的温暖。放假在家,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父母都会感到发自内心的欣慰和春满人间的温暖。因为他们看到了子女对他们的体谅和理解,尊重与感恩。
  我有个邻居,他思想执拗,凡是他不喜欢的东西在他家一律“叫停”。他的儿子秦殷是个活泼前卫的小伙子,兴趣广泛:流行歌曲、吉他、足球、欧美电影……他的这些“最爱”恰恰是父亲的“最恨”,他父亲喜欢的是昆曲和象棋。
  父子俩经常因兴趣偏差而大动肝火,秦殷原本是个孝顺的孩子,对于父子间的矛盾和代沟越来越深备感不安。那个暑假,父子关系空前“恶化”,后来秦殷想到一个办法,短暂的一个星期后,父子俩的关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原来他为了和父亲找到共同话题,特意去学了象棋,刚学会一点便和父亲在家里拉开阵势,开始叫父亲让他“半壁江山”,一边下一边向老爸求教,这让他父亲很受用。由于秦殷的聪明好学,棋艺突飞猛进,很快就让父亲找到了棋逢对手的人生快慰。从此以后,父亲常常主动找儿子对弈,两人一边品茶一边下棋,有时父亲还会借题发挥地给他讲一些生活哲理和社会法则,秦殷也乐于接受。暑假过后,以前的“冤家父子”竟然变成了“棋盘知己”。原先的争吵一去不复返,父亲也慢慢接纳了儿子的一些前卫式爱好,最后达成口头协定:只要互不干扰,就允许有不同“声音”。
  秦殷善于从父亲的感受出发,贴心地体恤和巧妙地曲线介入,使两代人由“冤家”变成“知己”:他为了找到和父亲的共同话题,投其所好,主动去学棋,为改善父子关系找准了突破口。由于他的虚心求教、洗耳恭听,让父亲感觉到儿子对他的尊重和理解,在儿子身上找到一种认同感,做父亲的“威严”得以彰显,棋盘中的“对话”为填充彼此间的代沟做了铺垫,秦殷“求同存异”的方针拯救了父子关系。
  日本有句谚语:茄子花朵朵结果实,父母话句句是真话。父母的话往往是他们经验教训的总结,一般来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父辈思维、观念的局限性带来的认识偏差和观念偏差也会造成伦理冲突,导致两代人之间出现代沟。作为儿女,我们应该主动承担消除代沟的责任,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去和父母沟通,善于替父辈着想,努力让两代人之间开出馨香的亲情之花,让父母的美意结出丰美甘甜的果实。
  贾平凹在女儿的婚礼上如是说:“我的前半生,写下了百十余部作品,而让我最温暖的也是最牵肠挂肚和最有压力的作品就是贾浅。她诞生于爱,成长于爱中,是我的淘气,是我的贴心小棉袄,也是我的朋友。”多么温馨的父女情感,多么令人羡慕的父女关系!“诞生于爱,成长于爱中”的年轻朋友们,我们在和父母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体谅,学会感恩,主动去做父母的“贴心小棉袄”,这样方能让家庭生活时刻散发出温情和欢愉!
其他文献
会=不会,对=错,这看起来根本不可能,更不可能在试卷中成立。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会这样想。可是再仔细想想,有多少次这看似荒谬的等式就在你的试卷中成立了呢?    案例一:会=不会    王晓柏(化名),初二学生。数学成绩一直在班级平均分上下徘徊,因一次小考失败被数学老师批评。他决心加倍努力,“一雪前耻”,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几乎全优。期中考试时,一看到试卷他感觉不错,题答得很顺手,心里不禁有些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