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用即真理。——[美]威廉·詹姆斯
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
巴金《灯》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
这是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材料由两句话构成。威廉·詹姆斯的“有用即真理”强调了“物质有用”的实用主义观点,而巴金的“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则意图纠正现代社会中有些人只重物质的偏颇的认识,强调人在“吃米”这一必要的物质需求之外,还需要有精神层面上的东西,例如“理想”“梦想”“信念”“信仰”“精神”“精神家园”等。
本题最好的立意应该是把两句话中有联系的部分综合起来,对“物质与精神”进行辩证思考,在肯定“物质有用”的基础上,着重阐发精神层面的东西“有用”,对人生有重要意义。否定“物质有用”是錯误的,只谈“物质有用”或“有用”是偏颇的。
题目的设计意在激发青年学生在信仰缺失的物质化时代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呼唤精神的回归和诗意人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作文示例】
心有所持,踽踽独行
威廉·詹姆斯有言:“有用即真理。”然而人
生碌碌,行存于世的我们可曾真正认清何为真理中的有用之用,是仅仅维持生计,还是心怀更远大的追求?巴金如此回答,我们不单是靠吃米活着的。”诚哉斯言,人生应有高远的追求与信仰。
世人多为生计,荣利缠縛,以为唯有这些“有用”的东西才能给生活以满足。然而,一个仅仅着眼并定心眼下“米饭”的人往往会感到灵魂的空虚。所谓追求与信仰,便是超脱一米一炊的心灵财富。这绝不会是生活中的无用之功,相反,它甚至可能比物质世界更为“有用”。
梵·高曾言:“若生命中缺少了某种无限的深刻的东西,我将不再眷顾人间。”毛姆笔下的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印证了这一点。他本拥有富足美满的家庭、事业与生活,却在不惑之年放弃手中的一切去追求自己绘画的理想。纵然涂倒贫困,苦病交加,他仍然无怨无悔,一如既往。在他眼中,安逸平淡地“吃米”的生活无疑是对生命的浪费,而远方闪闪发光的理想才是人生的唯一。虽然将生活摔得支离破碎,但他却从理想中获得了另一种圆满。满地尽是六便士,他始终仰望天边那一轮明月。由此看来,追求、理想、信仰方为支撑人更好地生活的精神支柱。
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若单单为了眼下生活的物质满足而走完一生,岂不是虚度了光阴?海子激励我们:“人生要有高远的梦想和朴素的生活,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人之一生,唯有真正地追求过、憧憬过,
才不负
一世光阴。
“船长”郭川迷踪于海洋,令人扼腕叹息,他本拥有光鲜耀人的履历,也曾在商海游刃有余,然而,他的追求对海洋、对帆船事业的追求给予他勇气与信念,使他毅然决然地踏上走向海洋的征程。一路走来,定有无数痛苦与失败,但他未曾后悔,因为他的心中始终怀有那份超越世俗生活的追求与信仰,无论是穷途末路还是一马平川,皆是无谓。
追求与理想之于人生,定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我们看到庄子“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于四海之外”的心灵追求;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堂吉诃德努力追逐梦想的执着;我们还看到米勒超脱生活的束縛而追求信仰的身影。
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追求与信仰方为生命中最无悔的选择。
[点评]
这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文章思维缜密,结构严谨,自然清晰。开篇巧用材料的问答引出论点,然后承接论点展开有用与无用之辨,接着分别从国内、国外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呼应首段,使全文浑然一体,这样一步步写来,犹如行云流水,丝毫没有滞涩之感,而且文章的语言精练,可见作者笔头功夫不浅。本文选用的材料很典型,很有说服力,体现了考生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
为精神而生
一轮明月,一盏薄醪,哪怕是荒村野水,花坞柳岸,哪怕是烟波浩浩,芦苇荡荡。只要有精神,信念就会带领我们找到人生的甘泉。
诚如巴金在《灯》中所言:“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除物质之外,我们还要有更高的追求,那就是至高无上的精神。精神既可泛泛,又可具体,但只要有精神,人方能被称为“完整”的人。
回望历史,我仿佛看见李清照经历金兵入侵,经历丧失丈夫之痛,却将满腔热血呈现于纸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词人;我仿佛看见蒲松龄多年科考纷纷落第,却将满腔抱负氤氲于纸上,写就浪漫主义文言小说。
他们没有为“吃米”而苟活于乱世,而是用精神的支撑,成就了伟大的人生。如果他们只求一时安稳,隐忍苟活,那么还能为后人留下一部部不朽的名篇吗?他们的精神永在,他们的精神长存。
再看今朝,尼克·胡哲虽有先天缺陷,却得到精神的支撑,从“海豹人”变成一位励志大师;贝楚齐尼亚被许多人嘲讽,却受精神鼓舞,从一个矮子变成音乐巨匠;热尔曼虽受人鄙夷,却受精神的激励,打破“女性不能学习数学”的谬论,变成了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们不是为吃米而生,也不受其他“吃米人”的影响,站到了他们人生的最高点。他们的生命轨迹着实不同,但高贵的精神使生命熠熠生辉。
反观当下,物欲横流,“乱花渐欲迷人眼”,人们越来越重视物质生活,而忘记了最本质的精神所在。萨顶顶抛却物欲生活,远赴西藏,感受自然,谱写万物生;郭川远航各大洋,不畏风暴,勇敢前行,“航海精神”令人敬佩;中国女排荣膺里约冠军,“女排精神”令国家自豪,国人为之喝彩。
哲学家曾言:“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苇草。”因为精神,让我们领略大千世界的美好和真译;因为精神,让我们明白世界不单单有“吃米”的美好;因为精神,让中国这个泱泱大国一次次发出时代的最强音。 黑格尔说:“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新时代的我们更要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继续大国辉煌。因为人,要为精神而生。
[点评]
本文论点明晰,论据充足、典型,古今中外旁征博引,有理论论据,有事实论据;有现实材料,有历史材料,以时间为轴展开了一幅崇高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古今中外“不靠吃米而活着”的人的骨气,起到了非常好的论证效果。同时,全篇语言简约但情深意厚,时代气息强烈,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怀和担当,着实可圈可点。
平衡理想現实,编织最美璎珞
木心先生有言:“凡为物质大厦的繁华宏阔所惊诧者,必为精神世界的陌路人。”诚哉斯言。当实用主义的浪潮席卷而来,我们不能被物质蒙蔽双眼,仅仅靠“吃米”活着,只有平衡理想与现实,平衡精神与物质,才能诗意地栖居,编织最美的璎路。
理想与现实看似矛盾,实则和谐。李贽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也可玩味,人不能离开基本的生活需求去空谈仁义道德,但在物质生活之上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方能达到余秋雨所言的“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并不陡峭的简度”。
“明镜止水以潑心,光风霁月以待人。”李叔同,从“翩翩油世佳公子”到青灯古佛,木鱼声晚。在社会动荡离乱之际,他不汲汲于物质,不醉心于名利,他望向理想的星空,以慈悲大爱之心救世。正因为他平衡了理想与现实,才有了“同佘何适,廓而忘言”的淡泊;正因为他平衡了理想与现实,才有了“华枝春满,天心月回”的大智慧。
“红霞漫卷的黄昏,冰河初凉的北国”,迟子建栖居额尔古纳河右岸,渴望“不问人间世俗事,声声只赞白莲花”;“狡若白雪,放如阳春”,林庚先生隐居燕南园,实现着自己的“赤子之心”“布衣情怀”;草婴先生寄身一隅,潜心翻译托尔斯泰,宁静坚守……假如不是平衡了物质现实与精神理想,他们又怎能自由翱翔于文学天地?假如不是平衡了理想与现实,他们又怎能淡然自如地坚守宁静与平和?
平衡理想与现实,方可栖居诗意大地。“疏影横斜水清淺,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逍撑一高小舟梅妻鹤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与山间静观竹喧与莲动……正如荷尔德林所言“人充满劳绩,但仍诗意栖居于大地之上”便是如此,唯有平衡,方为大道至简。
叶燮有言:“功名之士,决不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为敦庞大雅之响。”反观当下,市场大潮泥沙俱下,众人逐名逐利,陷入钱理群先生的“精致利己主义”,北大学者卢新宇也说:“我怕你们把学场当作官场,忘记风骨远胜媚骨……”
穆罕默德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诚哉,物质与精神并行不悖,立足现实,忠于理想才是我们的追求。
唯有平衡理想现实主义,我们才能做到如海子所说的那样“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
[点评]
有些文章取胜于用抒情的笔调来写充满哲理思考的内容,这篇文章即如此;有些文章取胜于用大量事实来折射深邃的思想,这篇文章亦如此。叙事、说理熔为一炉,全文异彩纷呈。同时,全篇用词优美,文采飞扬,体现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尤其是诗句的大量引用和排比句式的使用,使得文章句式优美,气势磅礴,文情并茂,感人至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用即真理。——[美]威廉·詹姆斯
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
巴金《灯》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
这是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材料由两句话构成。威廉·詹姆斯的“有用即真理”强调了“物质有用”的实用主义观点,而巴金的“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则意图纠正现代社会中有些人只重物质的偏颇的认识,强调人在“吃米”这一必要的物质需求之外,还需要有精神层面上的东西,例如“理想”“梦想”“信念”“信仰”“精神”“精神家园”等。
本题最好的立意应该是把两句话中有联系的部分综合起来,对“物质与精神”进行辩证思考,在肯定“物质有用”的基础上,着重阐发精神层面的东西“有用”,对人生有重要意义。否定“物质有用”是錯误的,只谈“物质有用”或“有用”是偏颇的。
题目的设计意在激发青年学生在信仰缺失的物质化时代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呼唤精神的回归和诗意人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作文示例】
心有所持,踽踽独行
威廉·詹姆斯有言:“有用即真理。”然而人
生碌碌,行存于世的我们可曾真正认清何为真理中的有用之用,是仅仅维持生计,还是心怀更远大的追求?巴金如此回答,我们不单是靠吃米活着的。”诚哉斯言,人生应有高远的追求与信仰。
世人多为生计,荣利缠縛,以为唯有这些“有用”的东西才能给生活以满足。然而,一个仅仅着眼并定心眼下“米饭”的人往往会感到灵魂的空虚。所谓追求与信仰,便是超脱一米一炊的心灵财富。这绝不会是生活中的无用之功,相反,它甚至可能比物质世界更为“有用”。
梵·高曾言:“若生命中缺少了某种无限的深刻的东西,我将不再眷顾人间。”毛姆笔下的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印证了这一点。他本拥有富足美满的家庭、事业与生活,却在不惑之年放弃手中的一切去追求自己绘画的理想。纵然涂倒贫困,苦病交加,他仍然无怨无悔,一如既往。在他眼中,安逸平淡地“吃米”的生活无疑是对生命的浪费,而远方闪闪发光的理想才是人生的唯一。虽然将生活摔得支离破碎,但他却从理想中获得了另一种圆满。满地尽是六便士,他始终仰望天边那一轮明月。由此看来,追求、理想、信仰方为支撑人更好地生活的精神支柱。
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若单单为了眼下生活的物质满足而走完一生,岂不是虚度了光阴?海子激励我们:“人生要有高远的梦想和朴素的生活,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人之一生,唯有真正地追求过、憧憬过,
才不负
一世光阴。
“船长”郭川迷踪于海洋,令人扼腕叹息,他本拥有光鲜耀人的履历,也曾在商海游刃有余,然而,他的追求对海洋、对帆船事业的追求给予他勇气与信念,使他毅然决然地踏上走向海洋的征程。一路走来,定有无数痛苦与失败,但他未曾后悔,因为他的心中始终怀有那份超越世俗生活的追求与信仰,无论是穷途末路还是一马平川,皆是无谓。
追求与理想之于人生,定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我们看到庄子“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于四海之外”的心灵追求;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堂吉诃德努力追逐梦想的执着;我们还看到米勒超脱生活的束縛而追求信仰的身影。
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追求与信仰方为生命中最无悔的选择。
[点评]
这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文章思维缜密,结构严谨,自然清晰。开篇巧用材料的问答引出论点,然后承接论点展开有用与无用之辨,接着分别从国内、国外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呼应首段,使全文浑然一体,这样一步步写来,犹如行云流水,丝毫没有滞涩之感,而且文章的语言精练,可见作者笔头功夫不浅。本文选用的材料很典型,很有说服力,体现了考生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
为精神而生
一轮明月,一盏薄醪,哪怕是荒村野水,花坞柳岸,哪怕是烟波浩浩,芦苇荡荡。只要有精神,信念就会带领我们找到人生的甘泉。
诚如巴金在《灯》中所言:“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除物质之外,我们还要有更高的追求,那就是至高无上的精神。精神既可泛泛,又可具体,但只要有精神,人方能被称为“完整”的人。
回望历史,我仿佛看见李清照经历金兵入侵,经历丧失丈夫之痛,却将满腔热血呈现于纸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词人;我仿佛看见蒲松龄多年科考纷纷落第,却将满腔抱负氤氲于纸上,写就浪漫主义文言小说。
他们没有为“吃米”而苟活于乱世,而是用精神的支撑,成就了伟大的人生。如果他们只求一时安稳,隐忍苟活,那么还能为后人留下一部部不朽的名篇吗?他们的精神永在,他们的精神长存。
再看今朝,尼克·胡哲虽有先天缺陷,却得到精神的支撑,从“海豹人”变成一位励志大师;贝楚齐尼亚被许多人嘲讽,却受精神鼓舞,从一个矮子变成音乐巨匠;热尔曼虽受人鄙夷,却受精神的激励,打破“女性不能学习数学”的谬论,变成了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们不是为吃米而生,也不受其他“吃米人”的影响,站到了他们人生的最高点。他们的生命轨迹着实不同,但高贵的精神使生命熠熠生辉。
反观当下,物欲横流,“乱花渐欲迷人眼”,人们越来越重视物质生活,而忘记了最本质的精神所在。萨顶顶抛却物欲生活,远赴西藏,感受自然,谱写万物生;郭川远航各大洋,不畏风暴,勇敢前行,“航海精神”令人敬佩;中国女排荣膺里约冠军,“女排精神”令国家自豪,国人为之喝彩。
哲学家曾言:“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苇草。”因为精神,让我们领略大千世界的美好和真译;因为精神,让我们明白世界不单单有“吃米”的美好;因为精神,让中国这个泱泱大国一次次发出时代的最强音。 黑格尔说:“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新时代的我们更要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继续大国辉煌。因为人,要为精神而生。
[点评]
本文论点明晰,论据充足、典型,古今中外旁征博引,有理论论据,有事实论据;有现实材料,有历史材料,以时间为轴展开了一幅崇高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古今中外“不靠吃米而活着”的人的骨气,起到了非常好的论证效果。同时,全篇语言简约但情深意厚,时代气息强烈,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怀和担当,着实可圈可点。
平衡理想現实,编织最美璎珞
木心先生有言:“凡为物质大厦的繁华宏阔所惊诧者,必为精神世界的陌路人。”诚哉斯言。当实用主义的浪潮席卷而来,我们不能被物质蒙蔽双眼,仅仅靠“吃米”活着,只有平衡理想与现实,平衡精神与物质,才能诗意地栖居,编织最美的璎路。
理想与现实看似矛盾,实则和谐。李贽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也可玩味,人不能离开基本的生活需求去空谈仁义道德,但在物质生活之上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方能达到余秋雨所言的“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并不陡峭的简度”。
“明镜止水以潑心,光风霁月以待人。”李叔同,从“翩翩油世佳公子”到青灯古佛,木鱼声晚。在社会动荡离乱之际,他不汲汲于物质,不醉心于名利,他望向理想的星空,以慈悲大爱之心救世。正因为他平衡了理想与现实,才有了“同佘何适,廓而忘言”的淡泊;正因为他平衡了理想与现实,才有了“华枝春满,天心月回”的大智慧。
“红霞漫卷的黄昏,冰河初凉的北国”,迟子建栖居额尔古纳河右岸,渴望“不问人间世俗事,声声只赞白莲花”;“狡若白雪,放如阳春”,林庚先生隐居燕南园,实现着自己的“赤子之心”“布衣情怀”;草婴先生寄身一隅,潜心翻译托尔斯泰,宁静坚守……假如不是平衡了物质现实与精神理想,他们又怎能自由翱翔于文学天地?假如不是平衡了理想与现实,他们又怎能淡然自如地坚守宁静与平和?
平衡理想与现实,方可栖居诗意大地。“疏影横斜水清淺,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逍撑一高小舟梅妻鹤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与山间静观竹喧与莲动……正如荷尔德林所言“人充满劳绩,但仍诗意栖居于大地之上”便是如此,唯有平衡,方为大道至简。
叶燮有言:“功名之士,决不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为敦庞大雅之响。”反观当下,市场大潮泥沙俱下,众人逐名逐利,陷入钱理群先生的“精致利己主义”,北大学者卢新宇也说:“我怕你们把学场当作官场,忘记风骨远胜媚骨……”
穆罕默德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诚哉,物质与精神并行不悖,立足现实,忠于理想才是我们的追求。
唯有平衡理想现实主义,我们才能做到如海子所说的那样“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
[点评]
有些文章取胜于用抒情的笔调来写充满哲理思考的内容,这篇文章即如此;有些文章取胜于用大量事实来折射深邃的思想,这篇文章亦如此。叙事、说理熔为一炉,全文异彩纷呈。同时,全篇用词优美,文采飞扬,体现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尤其是诗句的大量引用和排比句式的使用,使得文章句式优美,气势磅礴,文情并茂,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