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但是,这种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也就是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难以表观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者的审美情感,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现在,专业性艺术观赏舞蹈已从相对专业而又狭小的舞台上走了出来,逐渐延伸到社区、学校、公园等社会的各个角落,与自娱性舞蹈一道成为社会生活中最活跃、最普遍、最受群众欢迎和广泛参与的艺术活动。群众文化推动了舞蹈艺术的社会性发展,舞蹈则丰富了群众文化的形式和内涵。可以说,改革开发30多年来,各项艺术事业飞速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舞蹈一再显现出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幼儿教师就通过舞蹈来锻炼小朋友们的肢体协调能力。青少年们在课余、节假日或是在兴高采烈时总爱用欢快的舞蹈,比如以街舞等来表现青春热情。青年人作为社会的主力军,也把舞蹈当成一种时尚的娱乐方式和休闲方式。中年人处于事业和家庭两方面的压力“负重行军”期,很多人以舞蹈作为“减压阀”,以求得一个生理和心理的平衡。至于老年人,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则披上舞衫,放开手脚,在舞蹈中获得极大的乐趣。每天早晨,市区各露天休闲场所几乎被中老年舞蹈爱好者占领,秧歌、交谊舞、民族舞……许许多多,千姿百态。如果问他们为什么也跳得这么“high”?老人们会说:“不为别的,就为乐呵!”由此可见,舞蹈伴随着人的一生,人的一生不可缺少舞蹈,特别是当人们处于欢乐的时刻,舞蹈就是表达这种欢乐心情的最佳手段。舞蹈是在发挥其“自我娱乐,抒发情怀”的功能,这就是先人所说的“舞以达欢”。
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是舞蹈创作的基础。但是,有了源泉和基础,并不等于就有了舞蹈作品。正如有了土壤并不等于能长出庄稼,能结出果实一样。生活是浩瀚的海洋,社会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人们的所作所为,有善、恶、美、丑……对于舞蹈者来说,只有在情感上引起共鸣的生活现象,激起情感浪花的人和事,才可能是提供创作的基本生活素材。也就是说,社会生活进入舞蹈者情感世界的部分,才可能是未来舞蹈作品的题材内容。此外,对于舞蹈的题材内容,还要找到与其相应的艺术形式——舞蹈体裁,也就是把舞蹈作品要反映和表现的生活内容投放到一定的舞蹈形式的审美规范之中。舞蹈结构的艺术处理,舞蹈主题动作的展示、发展和变化,舞蹈表现手法和各种表现技巧的运用,等等,必须符合一定舞蹈形式审美规范的要求。这样才能创作出充分发挥舞蹈表现力和体现出舞蹈特点,在艺术上比较完整,与群众的属性很好地结合的舞蹈作品。人类在生产劳动之余,需要自我娱乐,实行自我调节与自我完善,而被文化生活需求所驱动,就以活动的形式消除疲劳,达到愉悦的功效,然后便产生了群体文化和群体行动,以获得自身的满足和快乐。可以说这是群众与文化紧密联系的产物,从而产生群众对文化活动涌动不息的自我参与,进而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
经常性地参加群众活动中的跳舞表演还可以增强体质,青春常驻。由于舞蹈不仅是一种经过组织、美化、节律化的人体运动,而且是一种比一般意义上的运动更为高级的艺术运动,因此参与者在旋律优美和节奏鲜明的音乐伴奏下跳起舞蹈时,不但能达到健身的目的,而且能在自娱自乐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进入艺术表现的境界,在身心两个方面都得到调适和发展,尤其对中老年人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延缓衰老,延长青春是大有裨益的。在人们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舞蹈作为一种欢快、节奏感强的群众文化形式,健身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在公园、广场的早晨,老人们,也包括一些年轻人都热情洋溢、兴致勃勃地投身到以健身为目的,如鼓舞、秧歌舞等舞蹈中,那样陶然,那样乐此不疲,这或许就是人的生命活力、生存本能最直接、最充足的流露和抒发。以舞健身,以舞求美,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找寻舞蹈的快乐正在成为时下人们的普遍追求。
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生活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舞蹈归根结底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优秀的舞蹈作品在培养广大群众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舞蹈也正是因为具有较高的形式美感,能给人以欣赏和愉悦,才具有众多广泛的观众和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群众在参与和观看舞蹈中可以增加对历史、社会、世界的认知。特定历史时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需要的舞蹈都会让参与者和观众对相关舞蹈有最基本的了解,进而了解这个舞蹈涉及的历史、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等,开阔人们的视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再加上舞蹈艺术的古今对比,中外交流,舞蹈艺术已经升华为一种生活,甚至是生命的艺术。“文艺作品是生活的教科书”,舞蹈当然也不例外。
作为艺术之一的舞蹈,除了具有一般的艺术功能和作用之外,还有其特殊的功能和作用。舞蹈艺术存在的基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它是社会发展中人们的生存样式和自我完善方式的不断显现,是在群众文化发展中不断成熟升华的,这应当成为我们认识舞蹈艺术的一种文化观念。也就是说,舞蹈艺术的魅力与价值必须同社会、群众的接受联系起来才具有现实意义。
现在,专业性艺术观赏舞蹈已从相对专业而又狭小的舞台上走了出来,逐渐延伸到社区、学校、公园等社会的各个角落,与自娱性舞蹈一道成为社会生活中最活跃、最普遍、最受群众欢迎和广泛参与的艺术活动。群众文化推动了舞蹈艺术的社会性发展,舞蹈则丰富了群众文化的形式和内涵。可以说,改革开发30多年来,各项艺术事业飞速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舞蹈一再显现出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幼儿教师就通过舞蹈来锻炼小朋友们的肢体协调能力。青少年们在课余、节假日或是在兴高采烈时总爱用欢快的舞蹈,比如以街舞等来表现青春热情。青年人作为社会的主力军,也把舞蹈当成一种时尚的娱乐方式和休闲方式。中年人处于事业和家庭两方面的压力“负重行军”期,很多人以舞蹈作为“减压阀”,以求得一个生理和心理的平衡。至于老年人,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则披上舞衫,放开手脚,在舞蹈中获得极大的乐趣。每天早晨,市区各露天休闲场所几乎被中老年舞蹈爱好者占领,秧歌、交谊舞、民族舞……许许多多,千姿百态。如果问他们为什么也跳得这么“high”?老人们会说:“不为别的,就为乐呵!”由此可见,舞蹈伴随着人的一生,人的一生不可缺少舞蹈,特别是当人们处于欢乐的时刻,舞蹈就是表达这种欢乐心情的最佳手段。舞蹈是在发挥其“自我娱乐,抒发情怀”的功能,这就是先人所说的“舞以达欢”。
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是舞蹈创作的基础。但是,有了源泉和基础,并不等于就有了舞蹈作品。正如有了土壤并不等于能长出庄稼,能结出果实一样。生活是浩瀚的海洋,社会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人们的所作所为,有善、恶、美、丑……对于舞蹈者来说,只有在情感上引起共鸣的生活现象,激起情感浪花的人和事,才可能是提供创作的基本生活素材。也就是说,社会生活进入舞蹈者情感世界的部分,才可能是未来舞蹈作品的题材内容。此外,对于舞蹈的题材内容,还要找到与其相应的艺术形式——舞蹈体裁,也就是把舞蹈作品要反映和表现的生活内容投放到一定的舞蹈形式的审美规范之中。舞蹈结构的艺术处理,舞蹈主题动作的展示、发展和变化,舞蹈表现手法和各种表现技巧的运用,等等,必须符合一定舞蹈形式审美规范的要求。这样才能创作出充分发挥舞蹈表现力和体现出舞蹈特点,在艺术上比较完整,与群众的属性很好地结合的舞蹈作品。人类在生产劳动之余,需要自我娱乐,实行自我调节与自我完善,而被文化生活需求所驱动,就以活动的形式消除疲劳,达到愉悦的功效,然后便产生了群体文化和群体行动,以获得自身的满足和快乐。可以说这是群众与文化紧密联系的产物,从而产生群众对文化活动涌动不息的自我参与,进而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
经常性地参加群众活动中的跳舞表演还可以增强体质,青春常驻。由于舞蹈不仅是一种经过组织、美化、节律化的人体运动,而且是一种比一般意义上的运动更为高级的艺术运动,因此参与者在旋律优美和节奏鲜明的音乐伴奏下跳起舞蹈时,不但能达到健身的目的,而且能在自娱自乐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进入艺术表现的境界,在身心两个方面都得到调适和发展,尤其对中老年人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延缓衰老,延长青春是大有裨益的。在人们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舞蹈作为一种欢快、节奏感强的群众文化形式,健身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在公园、广场的早晨,老人们,也包括一些年轻人都热情洋溢、兴致勃勃地投身到以健身为目的,如鼓舞、秧歌舞等舞蹈中,那样陶然,那样乐此不疲,这或许就是人的生命活力、生存本能最直接、最充足的流露和抒发。以舞健身,以舞求美,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找寻舞蹈的快乐正在成为时下人们的普遍追求。
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生活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舞蹈归根结底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优秀的舞蹈作品在培养广大群众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舞蹈也正是因为具有较高的形式美感,能给人以欣赏和愉悦,才具有众多广泛的观众和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群众在参与和观看舞蹈中可以增加对历史、社会、世界的认知。特定历史时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需要的舞蹈都会让参与者和观众对相关舞蹈有最基本的了解,进而了解这个舞蹈涉及的历史、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等,开阔人们的视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再加上舞蹈艺术的古今对比,中外交流,舞蹈艺术已经升华为一种生活,甚至是生命的艺术。“文艺作品是生活的教科书”,舞蹈当然也不例外。
作为艺术之一的舞蹈,除了具有一般的艺术功能和作用之外,还有其特殊的功能和作用。舞蹈艺术存在的基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它是社会发展中人们的生存样式和自我完善方式的不断显现,是在群众文化发展中不断成熟升华的,这应当成为我们认识舞蹈艺术的一种文化观念。也就是说,舞蹈艺术的魅力与价值必须同社会、群众的接受联系起来才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