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电影的旗帜 韦斯·安德森

来源 :时尚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chao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韦斯·安德森是当代美国独立电影的一面旗帜。他是目前美国新生代导演中最富有创造力、激情、趣味和文艺色彩的独立电影人,其作品在保持个人趣味和符号化的同时,口碑和市场反馈都非常不错。纵观美国电影历史,除了他,或许也只有伍迪·艾伦可以在把电影拍得这么通俗好看的前提下,依然容纳着作者电影的趣味、隐喻和极大的信息量。
  韦斯·安德森在这个时代用他充沛的才华证明了一个事实:好电影并不是只有曲高和寡一种形态,它可以兼容并蓄,丰满有趣,使得不同背景的观众品出不同的味道。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导演,他还很年轻。
  在英语媒体里,人们喜欢把他和并无血缘关系的保罗·托马斯称为“安德森兄弟”,实则是对两人之于美国艺术电影的褒奖。甚至可以说,韦斯是继约翰·卡索维茨之后最纯粹的美国独立电影导演之一。韦斯的影片没有一般的独立电影那样极端、逼仄,反而是温润从容,带着大大咧咧的傻气与满不在乎的清气。无论形象、情节还是背后的思想表达,韦斯·安德森都来得从容不迫,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其大师气象已呼之欲出。
  安德森沿袭了新浪潮运动最为推崇的作者导演理论,但与新浪潮导寅不一样的是,安德森对于电影的故事性非常在意。取精华而弃糟粕的睿智做法使得他的电影通俗易懂又与众不同。安德森的电影里的那种难以描述的迷人气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一种恒久不变的默契感。
  没有人比韦安德森更懂得细节的重要性。从《特南鲍姆一家》到《月升王国》,再到新片《布达佩斯大饭店》,安德森的每一部电影都展示了复杂的、令人一眼就可以辨认出的立体世界。在他的电影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细心布置的野营帐篷、Crayola蜡笔颜色的可携带电唱机,以及破旧的《国家地理》杂志。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显示出,他是一个喜欢这类东西的人。
  可以说,韦斯·安德森在拍摄电影时就好像是手中拿着调色盘的画家,尽心尽力地为画面中的每一个物件、天空、人物、建筑物填上该有的颜色。这些独特的配色方式,一方面让观众为之惊艳,另一方面又凸显了故事的戏剧性,最终这也成为他的电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
  当然安德森并不是第一个偏爱高饱和暖色的导演,也绝不是唯一一个,从使用和依赖的程度上来讲,安德森也远不如让-皮埃尔·热内(天使爱美丽)和中岛哲也(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来得偏执和狂烈,甚至比王家卫还要弱那么一些。色彩的设计对于他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调剂,像发放给影院观众的糖果,偶尔惊艳,但绝不是全部。除了个人喜好外,安德森大量使用浓艳色彩也有助于凸显故事的戏剧性,也就是说,观众可以通过色彩感知到,所讲述的故事并不太可能是真实发生的,很大程度上融入了传奇和幻想的成分。这与安德森的故事里荒诞不经的细节是吻合的。
  关于镜头,安德森是出了名的对称控,他的作品中对称构图之多几乎无出其右,从上面第一张截图应该可以感受到这种特点。由于他的对称构图被谈论得太多,这里也就不再多贴图了。对称镜头对于安德森来说就像是签名,看到那干净、精确的五五开画面,就像是看到了他那张瘦削、冷峻、气质不凡的脸。
  当然他电影中不一样的拍摄方式、场景设计、复杂的人物性格、各种勾心斗角的生活事件,都让这名导演显得与众不同。
  安德森曾多次声称迈克·尼科尔斯的电影《毕业生》是他长久以来的灵感源泉。同时他也深受美国经典文学的影响,尤其是菲茨杰拉德和塞林格的作品。菲茨杰拉德的那句名言“美国人的生命中没有第二幕”和安德森电影的很多主人公都对得上号,他们往往会从成功事业和卓越声望中迅速跌落。
  在电影故事上,安德森乐于描写美国社会中人物的失落与幻灭,青少年的成长与反叛,家族成员之间的爱恨情仇,中产上流社会的反思以及对成人世界虚伪的嘲讽。这些故事总是充满奇思妙想的,人物则大多都是天马行空之辈,都怀有近乎脱离现实的梦想,他们有时嬉笑怒骂,有时还带着特有的恶趣味。简单来说,这些人物都是偏离主流价值观的“怪胎”,而他的电影几乎都是在描绘这个怪胎的世界。
  众所周知安德森身边簇拥了一帮天赋异禀的御用演员,比如他的基友死党欧文·威尔逊以及其弟卢克·威尔逊,呆萌老头子比尔·莫瑞,高冷女王安杰丽卡·休斯顿,以及印度小老头库玛·帕兰纳。这些都是安德森电影的标签式演员,对于安德森塑造属于自己的电影风格有着难以磨灭的贡献。
  不难想象,当安德森和欧文·威尔逊在工作室里打磨剧本的时候,笔下那些人物都是为这套演员量身定做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表情,从脚本阶段就已经有了比较鲜活的感性认知,要把他们还原到银幕上,对于早已熟稔这一套路的安德森来说,并不是太难的事情了。
  安德森的趣味大部分藏于他精致的细节中,这些细节像彩蛋一样散落在他的电影里,时不时给观众一些微妙的惊喜。这大概是他的电影风格中最为多变,也最为巧妙的一环,因为看起来安德森好像总是那样,又似乎总是不一样,奇妙的浮动,就存在于这些彩蛋之中。这样的心思在安德森的作品里俯拾皆是,这几乎就是观看安德森电影一种秘而不宣的乐趣。
  私底下的安德森是什么样子。他有着非常好的品味。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复古控。他经常会去香榭丽舍大街的一个小店面。在那里,“你可以在笔记本中输入你的地址,然后就可以看到那个地方50年前或者是100年前的景象。我就是他们的目标客户。”他说他喜欢回到过去。
  在電影制作过程中,他会用“米色螺旋笔记本”做笔记,笔记本的纸张是浅绿色的,大概为大众式平装书大小;而且每部电影总是使用七个笔记本。尽管他对笔记本的要求很精细,但是笔记本的存档工作却比较随意。安德森说:“我一般把它们放在工作地点的抽屉里。”
  他上七年级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将会在巴黎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他微笑着说,“不知道为何,我就是这么认为。”
  他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蒙帕纳斯区和纽约市的东村都拥有住宅。尽管他想在巴黎安度晚年,但是他并不会讲法语。安德森说:“我希望有一天能够说服自己学习法语,但是我不敢保证这一点。有些人就是没有语言天赋。”
  他最喜欢的艺术作品在卢浮宫,是法国雕塑家弗朗索瓦·吕德在19世纪中期的雕塑作品“圣女贞德像”。
  在公众场合,他总是穿着各色小半码的西装,搭配着浅色的衬衣,并时常更换领结或领带,这说明他是一个色彩和造型感很强的人。据说,安德森衣橱内的衣服和“狐狸爸爸”衣橱内的完全一模一样,他和他的角色几乎就是一个合体……他很白、很瘦、很高,留着栗色的半长发,乍一看去,就像一个从漫画里爬出来的人物,打算看看这个世界,然后再走回画本中去。
  安德森对此自己解释说:“我一直在努力避免重复自己,但我的电影看起来却像是在不断重复。这并非是我刻意所为,我所做的只是想让电影保持个人特色,但对观众来说又具有趣味性。”
  他就像他的电影人物一样,直白、单纯,“他所表现出来的样子就是他的全部”——明明年纪不小了,却不切实际,真心诚意地相信着一些东西,这在旁人看来是相当可笑。有人说,“安德森就是他的作品,反之亦然”。
  一个艺术家,到了最后,他与他的艺术同为一体。
其他文献
这组作品是2013年2月至6月在台湾交流学习时拍摄的。我用相机记录了四个多月里在台湾发生的点点滴滴,包括台湾的街道、建筑、风景、生活的人,还记录了我的生活、学习、旅行,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菜花黄,梨花白rn主体效果:重彩水墨.rn创作思路:高高的马头墙,青色的蝴蝶瓦……徽乡有着保存最完好的徽派建筑群.从远处看,一片线条简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
原片rn根据图像本身的田园特点,我们主要运用可选颜色命令调整画面的主要色调,同时利用文字工具和画笔工具增加图像的艺术效果,以达到一种水墨田园、清韵悠悠的境界.rn向往一
期刊
在photoshop中画笔是一个常用的工具,用好画笔将会有助于照片的修饰.如添加云彩、仿制光照、替代星光镜、制造烟雾等,都可以很方便地完成.如今网上提供了许多画笔素材,都可以
雾霾,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空气污染的一个标志,实际上,对于摄影者来说,很多时候,会希望能飘来一些雾,使画面产生一点虚无与飘渺之感,但有时一些过浓的雾,犹如遭受空气污染之后而产生的雾霾,遮天蔽日,密不透气,看不清远处的景物,也就失去了薄雾的仙气,使画面浑浊不堪了。记得传统胶片拍摄时,可以使用去雾镜,减薄雾气的效果,但进入数码时代,这种去雾镜一则难找,二则效果也不见得有多少改善。前不久趁春色盎然
一、防抖滤镜rn在Photoshop CS6推出之前热炒的“去模糊功能”,令人失望地并未在CS6露面,现在它以“防抖滤镜”的形式来到了Photoshop CC.rn据称,此功能可自动减少由相机震动
135小型照相机的鼻祖—德国的LEITZ公司单反相机的制造起步较晚,1964年,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以种种优势对传统的连动测距相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专业人士和痴迷徕卡品牌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