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9月16日至10月6日,我随南京市教育局组织的团队赴加拿大安大略省访问学习,成员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人员、科研人员以及从幼儿园到高中各阶段教育机构的教师。在21天的时间里,我们聆听了有关加拿大教育制度、课程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的专题介绍,参观了安大略省教育厅、课程协会、教师联盟等机构及两所中学和两所小学(小学内附设幼儿园),使我这个幼教领域的代表得以从宏观的角度较为系统地认识和了解安大略省的幼儿教育,并产生了一些感悟。
一、实现幼小的自然衔接
加拿大安大略省4~5岁幼儿的教育是纳入小学实行统一管理的。由于加拿大联邦政府不设教育部,各省享有教育自主权,因此每个省的教育制度不尽相同。安大略省教育部门对4岁以下婴幼儿的教育采取的是完全放开的政策,家长可根据自身情况把孩子送到政府办的、教会办的或私人办的教育机构中,其费用是昂贵的。然而,从4岁起入幼儿园(kindergarten),直到高中毕业(一般为18岁,最大年龄可达21岁),则完全纳入全民免费的公共教育体系。幼儿园附设于小学,由小学校长管理。从2010年9月开始,安大略省将原先为4~5岁儿童提供的半日制学习项目升级为全日制学习项目。他们认为个体发展的差异在入小学前就已产生,提供全日制学习项目可缩小孩子之间入学时的差距,让孩子更顺利地升入小学一年级学习并提升中学毕业率。
那么,将幼儿园附设于小学,是否会导致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呢?对此,安大略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规定小学校长和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适用于幼儿园阶段教学的教师资格证,其中,小学校长更是需要具备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三个阶段性教师资格证,这不但保证了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能遵循各自的特点,也保证了两种教育可以自然衔接。
第二,出台全日制早期学习幼儿园项目大纲,具体规定了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以引领学校科学实施全日制早期学习项目,避免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呈割裂状态,使孩子能够自然适应一年级的学习任务。
第三,重视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培养机构和中小学密切合作,强调职前教师培养的实践性,凸显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的一体化。
在与此次访问的Pelmo Park公立学校的校长交谈时,她也谈到了在教师培训方面的一些观念。她认为教师要胜任幼儿教育工作需独特的专业能力,全日制早期学习项目是一个新的充满挑战的项目,因此,她鼓励全校教师中有兴趣的都来报名参与此项目,经过严格培训和专业评估获得认可者才能担任幼儿园教师。她还计划让学校里所有教师都进行幼儿教育方面的专门培训,让他们都能胜任从幼儿园到小学高年级的教育工作,以保障教师在实施教育时既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又能实现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良好衔接。
二、追求自然、朴实的教育
在听加拿大学者的讲座时,我们感觉许多理念和做法和我们国内的差不多,在实地参观时,我们甚至觉得无论在装饰上还是在设施上都还不如我们国内的一些幼儿园和学校。但当我们真正了解他们的用意时,我们立刻感受到两国在文化、教育理念上的不同。
当来到安排我们参观的学校门口时,我们甚至都没意识到这是学校,因为它的建筑实在太普通了,与周围的房舍没有任何区别,既没有围墙,又没有“气派”的大门,和周围的社区完全融为一体。一楼门厅的玻璃门就是学校的入口,进门就是一条长廊,两侧分布着各班教室。无论我们到哪一所学校,校长都将我们带到图书馆进行交流,因为他们都没有专门的接待室。学校的图书馆不仅用作接待来访者,而且是孩子们放学后教师们开展教研的场所。我们参观的每一所学校,无论是新建的还是老的,都是这样合理运用内部资源的,绝不贪大浮夸,也不会闲置任何一处空间。我们参观的几所学校校园内的大型运动器具并不多,有的学校甚至一件都没有,但是学校都紧靠社区公园,每个社区公园里都放置着醒目、鲜亮的大型器具,可供学校里的孩子们使用。同时,学校还与社区合用一些场馆设施。他们认为没必要重复建设,而且这样更有利于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让孩子在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走进幼儿园活动室,我发现他们用来装饰的物品很少,几乎所有材料都与幼儿的学习、生活相关。门口的墙上贴有每天从早上8点30分到下午3点的活动日程安排,不仅写明了每一项活动的时间和内容,还对校内公共场馆的使用作了统筹安排。在Pelmo Park公立学校幼儿园的一周日程表中,我看到读写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地毯活动等每天都有,且每项活动不少于40分钟,在安排时注重动静交替和室内外交替。值得介绍一下的是其中的读写活动。由于安大略省实施全日制早期学习项目的目的是缩小孩子之间入学时的差距,让孩子能顺利升入小学一年级,所以幼儿园每日都安排了针对4~5岁幼儿年龄和学习特点开展的读写活动。比如,集体活动中,教师会带着幼儿坐在地毯上一起发现和讨论单词读音和拼写之间的联系;区域活动时,幼儿可选择阅读区和写字区活动。阅读区不仅有各种图画书,还有可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看图画的视听设备等,幼儿可以根据兴趣选择是听故事还是自己阅读。写字区的桌面上和柜子上贴有适合此阶段幼儿学习读写的一些单词,教师用各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这些单词,比如,单词red用红色笔书写,单词green用绿色笔书写;又如,单词camera旁边画了一个照相机的示意图。写字区桌上有各种不同色彩、粗细的铅笔、水彩笔、蜡笔、油画棒等供幼儿选择,写字用的纸张也是多种多样的。同时,桌上还有图文结合的卡片,供幼儿自由选择认读。总之,无论是内容还是材料,都给予幼儿极大的自主选择空间,让幼儿更有兴趣且更个性化地进行读写活动。
教师利用玩具柜及不同颜色的地毯和地垫把活动室分隔成不同的活动区,有科学区、角色游戏区、数学区、搭建区、读写区、主题活动区等。他们在区域设置上与我们国内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一是他们有读写区,而我们国内一般不这样设置;二是他们有一个专门的主题活动区,这个区域的活动内容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相联系,相对于其他区域来说,内容更具有整合性。比如,我们去参观时,他们正在进行关于秋叶的主题活动,因此,在主题活动区中,不仅有关于秋季、落叶、四季变化等内容的图画书供幼儿阅读和查询,还有一些容器供幼儿收集捡来的树叶、松果等,有放大镜等工具供幼儿研究叶脉等,有纸张、画笔等方便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与秋叶相关的探究、创作。 活动室墙面几乎全部是用幼儿作品来布置的。有的是美术作品,有的是幼儿写的单词,有的是幼儿自创的按某种规律排列的模式图,有的甚至只是一些涂鸦作品。这些作品的展示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无论幼儿作品是“好”还是“不好”,是完成的还是未完成的,教师都一视同仁,将其悬挂起来进行展览。此外,他们非常强调废旧材料的利用——在活动室内,用由废旧纸箱制成的柜子放置各类纸张和材料;在开展关于超市的主题活动时,“超市”的柜台是用大型废旧纸盒做的,其他材料也是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并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美工活动中,很多材料是幼儿捡来的松果、松叶、枫叶、折成一截一截的树枝等。
在活动室门口的墙上,教师将班级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用照片展示出来,并加上文字说明,以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课程并给予支持。对家长进行指导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会发给家长详细的指导手册,如关于怎样帮助孩子学习阅读和写作、怎样帮助孩子学习数学等。指导手册中会分年龄段给家长提供具体化的指导方法,让他们知道“我的孩子是怎样学习读写的,我可以如何帮助我的孩子……”。有了这样具体的指导,家庭才能和学校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
三、培养独立自主的儿童
加拿大整个社会文化倡导的理念是从小培养独立自主、能对自己负责的人。这一社会共识在学校环境的设置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校园内随处可见大口径的垃圾桶,以便孩子们随时准确放置垃圾。在幼儿园活动室里,男厕和女厕都只有一个蹲位,可供洗手的水龙头也只有两个,一个是教师用的,一个是幼儿用的,分处于两个不同区域,但幼儿在盥洗时从不会出现拥挤、碰撞的情况,因为他们都会自己根据需要安排好如厕、洗手的时间,人多时会自觉排队,会自己找物品当脚垫以便够着教师用的水龙头。吃饭时,幼儿会从自己的包里取出家里带来的午餐来吃。午睡时,他们会自己到柜子里取一张垫子铺在合适的地方睡觉。加拿大的教师在照料孩子生活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国内教师少得多,他们更强调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规则意识,更强调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最大化地利用资源,更强调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下让孩子学会自己作出选择并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我访谈了几位移民的中国家长,问他们:你们感受到中加两国幼儿教育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他们谈到,在国内,我们是事事处处都为孩子操心,替孩子做主,生怕他们冷了、饿了、迷路了、受苦了,而在加拿大,他们从幼儿园起就让孩子自己做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一位家长谈到了一次让她印象深刻的经历。她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在接孩子时,她听见教师轻描淡写地告诉一位加拿大家长,说他的孩子不愿意吃午饭,所以没吃。这位加拿大家长对老师说了声谢谢,接着对孩子说:“你中午不吃饭,那要等到晚上才能吃饭了。”她当时就问那位家长:“你真的要到晚上才给他吃饭吗?”他说:“当然。孩子应当自己承担起选择不吃午饭的后果。他体验到肚子饿了,以后就会吃了。”她很感慨,国内的家长常常拿着食物在幼儿园门口等,生怕孩子中午没吃饱,这样几次下来,孩子就知道不吃午饭没关系,因为父母会给他带来更好吃的食物。如果孩子体验不到不吃饭的后果,就可能继续选择不好好吃饭。
另一位已移民十多年的中国家长告诉我这样一个事例。一天,他把孩子接回家后发现小石子嵌进了孩子手心里,他很生气,认为教师没有把孩子照顾好。第二天,当他去幼儿园责问教师时,教师却淡然地说:“我不知道。孩子没有告诉我。”而一旁的其他家长见他提出这样的问题也很诧异。后来他才知道,在整个加拿大社会中,人人都认为孩子要自己承担责任,孩子应该知道这是需要自己解决的问题,若自己解决不了,可以请求帮助,但决不是由家长或教师代劳。所以,遇到这类事件,加拿大的家长从不会去责问教师。相比之下,这些事情要是发生在国内,家长只会谴责教师甚至幼儿园没有尽到职责。
我们国内的幼儿园也一直倡导培养孩子独立自主,但受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孩子仍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的状态:孩子的一切都由教师、家长帮助安排,他们不需要自己思考、选择和判断,更不需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这就使得“让儿童成为独立自主的人”成为一句空话。
21天的访学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加拿大安大略省教育的朴实、自然,相对于国内教育爱唱高调、标榜一校(园)一特色,花样百出地变换所谓的独特的办学理念,安大略省更追求教育的本质。无论是校舍建筑、内部环境,还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理念和行为,处处以儿童为本,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儿童的个体差异,关怀每一个儿童,关照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他们做的正是看似最为平常的事,但只要做好、做实,就可以切实影响每一个儿童,最大化地发挥教育的正向影响力。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的。
一、实现幼小的自然衔接
加拿大安大略省4~5岁幼儿的教育是纳入小学实行统一管理的。由于加拿大联邦政府不设教育部,各省享有教育自主权,因此每个省的教育制度不尽相同。安大略省教育部门对4岁以下婴幼儿的教育采取的是完全放开的政策,家长可根据自身情况把孩子送到政府办的、教会办的或私人办的教育机构中,其费用是昂贵的。然而,从4岁起入幼儿园(kindergarten),直到高中毕业(一般为18岁,最大年龄可达21岁),则完全纳入全民免费的公共教育体系。幼儿园附设于小学,由小学校长管理。从2010年9月开始,安大略省将原先为4~5岁儿童提供的半日制学习项目升级为全日制学习项目。他们认为个体发展的差异在入小学前就已产生,提供全日制学习项目可缩小孩子之间入学时的差距,让孩子更顺利地升入小学一年级学习并提升中学毕业率。
那么,将幼儿园附设于小学,是否会导致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呢?对此,安大略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规定小学校长和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适用于幼儿园阶段教学的教师资格证,其中,小学校长更是需要具备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三个阶段性教师资格证,这不但保证了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能遵循各自的特点,也保证了两种教育可以自然衔接。
第二,出台全日制早期学习幼儿园项目大纲,具体规定了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以引领学校科学实施全日制早期学习项目,避免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呈割裂状态,使孩子能够自然适应一年级的学习任务。
第三,重视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培养机构和中小学密切合作,强调职前教师培养的实践性,凸显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的一体化。
在与此次访问的Pelmo Park公立学校的校长交谈时,她也谈到了在教师培训方面的一些观念。她认为教师要胜任幼儿教育工作需独特的专业能力,全日制早期学习项目是一个新的充满挑战的项目,因此,她鼓励全校教师中有兴趣的都来报名参与此项目,经过严格培训和专业评估获得认可者才能担任幼儿园教师。她还计划让学校里所有教师都进行幼儿教育方面的专门培训,让他们都能胜任从幼儿园到小学高年级的教育工作,以保障教师在实施教育时既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又能实现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良好衔接。
二、追求自然、朴实的教育
在听加拿大学者的讲座时,我们感觉许多理念和做法和我们国内的差不多,在实地参观时,我们甚至觉得无论在装饰上还是在设施上都还不如我们国内的一些幼儿园和学校。但当我们真正了解他们的用意时,我们立刻感受到两国在文化、教育理念上的不同。
当来到安排我们参观的学校门口时,我们甚至都没意识到这是学校,因为它的建筑实在太普通了,与周围的房舍没有任何区别,既没有围墙,又没有“气派”的大门,和周围的社区完全融为一体。一楼门厅的玻璃门就是学校的入口,进门就是一条长廊,两侧分布着各班教室。无论我们到哪一所学校,校长都将我们带到图书馆进行交流,因为他们都没有专门的接待室。学校的图书馆不仅用作接待来访者,而且是孩子们放学后教师们开展教研的场所。我们参观的每一所学校,无论是新建的还是老的,都是这样合理运用内部资源的,绝不贪大浮夸,也不会闲置任何一处空间。我们参观的几所学校校园内的大型运动器具并不多,有的学校甚至一件都没有,但是学校都紧靠社区公园,每个社区公园里都放置着醒目、鲜亮的大型器具,可供学校里的孩子们使用。同时,学校还与社区合用一些场馆设施。他们认为没必要重复建设,而且这样更有利于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让孩子在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走进幼儿园活动室,我发现他们用来装饰的物品很少,几乎所有材料都与幼儿的学习、生活相关。门口的墙上贴有每天从早上8点30分到下午3点的活动日程安排,不仅写明了每一项活动的时间和内容,还对校内公共场馆的使用作了统筹安排。在Pelmo Park公立学校幼儿园的一周日程表中,我看到读写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地毯活动等每天都有,且每项活动不少于40分钟,在安排时注重动静交替和室内外交替。值得介绍一下的是其中的读写活动。由于安大略省实施全日制早期学习项目的目的是缩小孩子之间入学时的差距,让孩子能顺利升入小学一年级,所以幼儿园每日都安排了针对4~5岁幼儿年龄和学习特点开展的读写活动。比如,集体活动中,教师会带着幼儿坐在地毯上一起发现和讨论单词读音和拼写之间的联系;区域活动时,幼儿可选择阅读区和写字区活动。阅读区不仅有各种图画书,还有可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看图画的视听设备等,幼儿可以根据兴趣选择是听故事还是自己阅读。写字区的桌面上和柜子上贴有适合此阶段幼儿学习读写的一些单词,教师用各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这些单词,比如,单词red用红色笔书写,单词green用绿色笔书写;又如,单词camera旁边画了一个照相机的示意图。写字区桌上有各种不同色彩、粗细的铅笔、水彩笔、蜡笔、油画棒等供幼儿选择,写字用的纸张也是多种多样的。同时,桌上还有图文结合的卡片,供幼儿自由选择认读。总之,无论是内容还是材料,都给予幼儿极大的自主选择空间,让幼儿更有兴趣且更个性化地进行读写活动。
教师利用玩具柜及不同颜色的地毯和地垫把活动室分隔成不同的活动区,有科学区、角色游戏区、数学区、搭建区、读写区、主题活动区等。他们在区域设置上与我们国内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一是他们有读写区,而我们国内一般不这样设置;二是他们有一个专门的主题活动区,这个区域的活动内容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相联系,相对于其他区域来说,内容更具有整合性。比如,我们去参观时,他们正在进行关于秋叶的主题活动,因此,在主题活动区中,不仅有关于秋季、落叶、四季变化等内容的图画书供幼儿阅读和查询,还有一些容器供幼儿收集捡来的树叶、松果等,有放大镜等工具供幼儿研究叶脉等,有纸张、画笔等方便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与秋叶相关的探究、创作。 活动室墙面几乎全部是用幼儿作品来布置的。有的是美术作品,有的是幼儿写的单词,有的是幼儿自创的按某种规律排列的模式图,有的甚至只是一些涂鸦作品。这些作品的展示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无论幼儿作品是“好”还是“不好”,是完成的还是未完成的,教师都一视同仁,将其悬挂起来进行展览。此外,他们非常强调废旧材料的利用——在活动室内,用由废旧纸箱制成的柜子放置各类纸张和材料;在开展关于超市的主题活动时,“超市”的柜台是用大型废旧纸盒做的,其他材料也是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并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美工活动中,很多材料是幼儿捡来的松果、松叶、枫叶、折成一截一截的树枝等。
在活动室门口的墙上,教师将班级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用照片展示出来,并加上文字说明,以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课程并给予支持。对家长进行指导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会发给家长详细的指导手册,如关于怎样帮助孩子学习阅读和写作、怎样帮助孩子学习数学等。指导手册中会分年龄段给家长提供具体化的指导方法,让他们知道“我的孩子是怎样学习读写的,我可以如何帮助我的孩子……”。有了这样具体的指导,家庭才能和学校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
三、培养独立自主的儿童
加拿大整个社会文化倡导的理念是从小培养独立自主、能对自己负责的人。这一社会共识在学校环境的设置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校园内随处可见大口径的垃圾桶,以便孩子们随时准确放置垃圾。在幼儿园活动室里,男厕和女厕都只有一个蹲位,可供洗手的水龙头也只有两个,一个是教师用的,一个是幼儿用的,分处于两个不同区域,但幼儿在盥洗时从不会出现拥挤、碰撞的情况,因为他们都会自己根据需要安排好如厕、洗手的时间,人多时会自觉排队,会自己找物品当脚垫以便够着教师用的水龙头。吃饭时,幼儿会从自己的包里取出家里带来的午餐来吃。午睡时,他们会自己到柜子里取一张垫子铺在合适的地方睡觉。加拿大的教师在照料孩子生活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国内教师少得多,他们更强调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规则意识,更强调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最大化地利用资源,更强调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下让孩子学会自己作出选择并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我访谈了几位移民的中国家长,问他们:你们感受到中加两国幼儿教育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他们谈到,在国内,我们是事事处处都为孩子操心,替孩子做主,生怕他们冷了、饿了、迷路了、受苦了,而在加拿大,他们从幼儿园起就让孩子自己做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一位家长谈到了一次让她印象深刻的经历。她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在接孩子时,她听见教师轻描淡写地告诉一位加拿大家长,说他的孩子不愿意吃午饭,所以没吃。这位加拿大家长对老师说了声谢谢,接着对孩子说:“你中午不吃饭,那要等到晚上才能吃饭了。”她当时就问那位家长:“你真的要到晚上才给他吃饭吗?”他说:“当然。孩子应当自己承担起选择不吃午饭的后果。他体验到肚子饿了,以后就会吃了。”她很感慨,国内的家长常常拿着食物在幼儿园门口等,生怕孩子中午没吃饱,这样几次下来,孩子就知道不吃午饭没关系,因为父母会给他带来更好吃的食物。如果孩子体验不到不吃饭的后果,就可能继续选择不好好吃饭。
另一位已移民十多年的中国家长告诉我这样一个事例。一天,他把孩子接回家后发现小石子嵌进了孩子手心里,他很生气,认为教师没有把孩子照顾好。第二天,当他去幼儿园责问教师时,教师却淡然地说:“我不知道。孩子没有告诉我。”而一旁的其他家长见他提出这样的问题也很诧异。后来他才知道,在整个加拿大社会中,人人都认为孩子要自己承担责任,孩子应该知道这是需要自己解决的问题,若自己解决不了,可以请求帮助,但决不是由家长或教师代劳。所以,遇到这类事件,加拿大的家长从不会去责问教师。相比之下,这些事情要是发生在国内,家长只会谴责教师甚至幼儿园没有尽到职责。
我们国内的幼儿园也一直倡导培养孩子独立自主,但受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孩子仍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的状态:孩子的一切都由教师、家长帮助安排,他们不需要自己思考、选择和判断,更不需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这就使得“让儿童成为独立自主的人”成为一句空话。
21天的访学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加拿大安大略省教育的朴实、自然,相对于国内教育爱唱高调、标榜一校(园)一特色,花样百出地变换所谓的独特的办学理念,安大略省更追求教育的本质。无论是校舍建筑、内部环境,还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理念和行为,处处以儿童为本,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儿童的个体差异,关怀每一个儿童,关照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他们做的正是看似最为平常的事,但只要做好、做实,就可以切实影响每一个儿童,最大化地发挥教育的正向影响力。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