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人生不可缺少之事,是生活的基本需要,是了解时事的基本入口,是陶冶情操、提高文学审美能力的必由之路。语文课程作为母语课程,担负培养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魅力、提高学生基本阅读能力及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基本任务。
学生的阅读对象多种多样,从学校教学的文体类型来看,包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其中,文学类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中篇幅最多、用时最长的文本类型,而且是用来考查评价学生阅读能力最多的文本类型。但是,现实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课堂上,学生听教师讲解文学类文本(主要为小说和散文)时津津有味,被作品的优美文字、精美结构布局抑或深刻的思想内涵深深吸引,但是,在做“阅读理解”题型时往往一筹莫展,觉得困难重重。“阅读理解”题型成为令很多学生头疼的问题,得分率低下。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何在?需要细细考查阅读教学现状,但是解决问题应该由表及里,我们首先应该考虑:“阅读理解”题型能否真正起到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笔者浏览了近两年各省市高考试卷及江苏省各县市高考模拟与调研测试试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题型后进行了总结,对照《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版)中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要求及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对“阅读教学”的论述陈述一管之见。
课程标准中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要求如下: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是阅读与鉴赏评价的重点。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解读。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不同文体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以及借助有关资料评介作品的能力。
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考察的题型有以下类型:梳理作者或故事主人公情感变化、心理活动脉络的题目类型;对文章叙述方式进行考查的题目类型;对行文线索进行考查的题目类型;分析作品语言艺术特色(字、词、句、篇)的题目类型;分析人物形象(主要出现于小说中)的题目类型;对文章艺术特色进行分析的题目类型;分析行文结构思路特点的题目类型;分析文本主题的题目类型;分析句子、题目的含义、情感的题目类型;分析句子的表达特色、赏析句子的题目类型;分析句子在文本中作用的题目类型。
上述文学类文本阅读评价的题目类型是按照篇章、段落、语句、字词的顺序罗列的。从题目类型看,针对整篇文章进行考查的题型占了很大的分量,这与新课程标准中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中的要求“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相吻合。不难看出,文学类文本阅读评价的内容倾向于基本的静态阅读知识的考查,叙述方式、文章线索、语言特色、人物形象、文章艺术特色、文章结构思路等都是最基本的文章知识,这些知识的考查是对学生阅读基本功的考查,是必要的,但是,阅读能力的考查局限于这些静态的文章知识难免过于狭隘,而且,这样的考查方式很难反映出学生真正的阅读水平。
以上用来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题目类型反映不出学生对不同文体文本的阅读能力。首先,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的文本都是小说与散文,这就忽略了对诗歌与戏剧的考查。虽然在阅读评价中有针对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但是,针对现代诗歌的考查几近于无。其次,即便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集中于散文与小说两种文体,其中涉及考查方面也无针对性。例如,小说的主要文学功能之一是塑造人物形象,那么在针对小说的阅读中,考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阅读能力的,但是,散文阅读评价中经常出现这样的考查题型。小说是虚构文学,散文属于半虚构半写实的文学作品,分析小说与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应该有两套不同的审美系统,这样针对不同文体而采取相同考查方式的做法,起不到相应的检测作用。
现存的阅读理解考查的局限之处在于考查学生对文本意义的独特理解能力的题型少之又少,而且,即便是出现了这样的题型,因为标准答案的限制,使得学生在独立理解文本的过程中畏畏缩缩,将独立思考的精力转移到了揣测出题人的意图上。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它反映教师教的成果与学生学的结果,在激励教学的同时指导教学的进一步改进。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因此,应该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与评价。分析上述对学生阅读能力考查方式的不足,对我们有以下启示:不能完全依赖阅读理解的分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应重视对戏剧、诗歌(特别是现代诗歌)的考查;阅读理解考查的题型应依文体裁定,并应增加能够考查学生独立理解作品能力的题型。
语文教学评价现状的改革不是朝夕之事,我们认识到问题之后应该深入反思,不同层面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共同努力。随着关于阅读与阅读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阅读评价定将越来越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阅读水平与能力。
学生的阅读对象多种多样,从学校教学的文体类型来看,包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其中,文学类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中篇幅最多、用时最长的文本类型,而且是用来考查评价学生阅读能力最多的文本类型。但是,现实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课堂上,学生听教师讲解文学类文本(主要为小说和散文)时津津有味,被作品的优美文字、精美结构布局抑或深刻的思想内涵深深吸引,但是,在做“阅读理解”题型时往往一筹莫展,觉得困难重重。“阅读理解”题型成为令很多学生头疼的问题,得分率低下。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何在?需要细细考查阅读教学现状,但是解决问题应该由表及里,我们首先应该考虑:“阅读理解”题型能否真正起到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笔者浏览了近两年各省市高考试卷及江苏省各县市高考模拟与调研测试试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题型后进行了总结,对照《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版)中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要求及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对“阅读教学”的论述陈述一管之见。
课程标准中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要求如下: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是阅读与鉴赏评价的重点。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解读。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不同文体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以及借助有关资料评介作品的能力。
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考察的题型有以下类型:梳理作者或故事主人公情感变化、心理活动脉络的题目类型;对文章叙述方式进行考查的题目类型;对行文线索进行考查的题目类型;分析作品语言艺术特色(字、词、句、篇)的题目类型;分析人物形象(主要出现于小说中)的题目类型;对文章艺术特色进行分析的题目类型;分析行文结构思路特点的题目类型;分析文本主题的题目类型;分析句子、题目的含义、情感的题目类型;分析句子的表达特色、赏析句子的题目类型;分析句子在文本中作用的题目类型。
上述文学类文本阅读评价的题目类型是按照篇章、段落、语句、字词的顺序罗列的。从题目类型看,针对整篇文章进行考查的题型占了很大的分量,这与新课程标准中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中的要求“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相吻合。不难看出,文学类文本阅读评价的内容倾向于基本的静态阅读知识的考查,叙述方式、文章线索、语言特色、人物形象、文章艺术特色、文章结构思路等都是最基本的文章知识,这些知识的考查是对学生阅读基本功的考查,是必要的,但是,阅读能力的考查局限于这些静态的文章知识难免过于狭隘,而且,这样的考查方式很难反映出学生真正的阅读水平。
以上用来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题目类型反映不出学生对不同文体文本的阅读能力。首先,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的文本都是小说与散文,这就忽略了对诗歌与戏剧的考查。虽然在阅读评价中有针对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但是,针对现代诗歌的考查几近于无。其次,即便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集中于散文与小说两种文体,其中涉及考查方面也无针对性。例如,小说的主要文学功能之一是塑造人物形象,那么在针对小说的阅读中,考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阅读能力的,但是,散文阅读评价中经常出现这样的考查题型。小说是虚构文学,散文属于半虚构半写实的文学作品,分析小说与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应该有两套不同的审美系统,这样针对不同文体而采取相同考查方式的做法,起不到相应的检测作用。
现存的阅读理解考查的局限之处在于考查学生对文本意义的独特理解能力的题型少之又少,而且,即便是出现了这样的题型,因为标准答案的限制,使得学生在独立理解文本的过程中畏畏缩缩,将独立思考的精力转移到了揣测出题人的意图上。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它反映教师教的成果与学生学的结果,在激励教学的同时指导教学的进一步改进。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因此,应该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与评价。分析上述对学生阅读能力考查方式的不足,对我们有以下启示:不能完全依赖阅读理解的分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应重视对戏剧、诗歌(特别是现代诗歌)的考查;阅读理解考查的题型应依文体裁定,并应增加能够考查学生独立理解作品能力的题型。
语文教学评价现状的改革不是朝夕之事,我们认识到问题之后应该深入反思,不同层面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共同努力。随着关于阅读与阅读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阅读评价定将越来越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阅读水平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