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weifeng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生活实例提出在美术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想象力、重视学生的作品、肯定学生的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想象力 创造力
  
  一
  寒假里,有亲戚带着小孩来家里,这两个小女孩都读幼儿园了。他们的父母对小孩说:“和阿姨玩吧,阿姨会画画,你们可以学。”小女孩马上缠着我要画画,我给他们拿来画画工具。拿着蜡笔,她们很开心地涂。突然年龄稍大的女孩对另一女孩大声地喊:“苹果不是这样的,我们老师说用红色涂,要全涂红不能有空白。”边说边洋洋得意地用力涂着自己手下的红苹果。当时我听了马上就愣住了,过去看了看她的画,真的是不留一点空白。我问她:“莹莹,在幼儿园里,老师是怎么教你画苹果的?”她马上回答说:“苹果是红色的,涂的时候不能有空白,要全部涂红。”我接着说:“莹莹,你看到的苹果都是红色的吗?”她想了想说:“不是,还有绿苹果。”顺着她的话,我接着说:“对呀,苹果不但有红色的、绿色的,有些苹果还好几种颜色都有呢?看!这只苹果的颜色就不止一种,红色里有黄色。你要知道苹果不只是红色的,还有其他颜色。上颜色时也不一定要全涂红,不然阿姨拿一张红色的纸,按苹果的样子剪出来就好了。是吧?”她想了想说:“嗯!阿姨,还可以画苹果吗?”“没事,你想怎么画就怎样画,画画是因为开心。”之后我就不去看她的画了,让她们在那儿涂鸦。
  看着她们的画,按说儿童绘画是最具有想象力的事,难道我们让她们把想象力给弄丢了?希望这只是个别现象。
  在我的脑海里始终有这么一个场景片段,那是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小孩们在画画,画好后让在场的专家们说说孩子们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不想这一题却难倒了在场的每一位专家,他们几乎没有一个人能猜出或看出孩子们要表达的东西。主持人让孩子自己解说,这些小孩每一个都说得非常生动,其中一个小孩画的是关于环保的:人坐在水球里,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没有废气的排放。可专家们望着这画看不出含义,人在这圆圈里干嘛?主持人打趣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今天这场考试主考官是这些小孩子,那么你们这些专家们就没有一位能通过考核。
  美国的德纳博士在《美国艺术的指导思想》一文中坦率地谈到中国艺术教育与美国教育观念的不同:“总的说来,中国教育者认为应该先从基本的技能开始,创造性是以后的事。相反,美国教育者开始就是刺激一种创造性和想象力,而相信到以后基本技能需要时,他们自己会掌握。美国艺术教育的长处是给儿童足够的时间来探索让他们发展创造能力,风险是也许以后对基本技能的发展有影响,以后在表达上力不从心。中国教育的长处在保证所有的孩子都能掌握一种基本技能,都能够读谱视唱,能把歌唱得很准,这也有一种危险,达到一定水准后,他们就没有能力和愿望来做创新的事情。”
  二
  幼儿阶段和小学低段容易出作品,到小学中段、高段,及至进入中学以后,思想逐渐受到禁锢,处于一种既想表现正规技法,又力不从心的境地,常常以“像还是不像”为标准,限制了想象力的发展。怎样使学生在获得审美感受的同时,拥有类似儿童时代的丰富想象力?是以想象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划分根据,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大脑中独立地形成新形象,用以丰富审美对象的内容。想象,又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无意想象常常是不自觉的,即审美主体没有主动要求自己想象,而是自发地展开想象。有意想象是自觉地展开想象,它也能促进无意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也没有丰富的审美欣赏。如何让儿童及青少年充满幻想的美妙世界继续得以保持?
  首先,把美放在首位,挖掘美、表现美、揭示美是美术教育的天职。突出的审美感受能力和以艺术形成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能力,便是美术能力。一件美术作品,如果显示出独到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高超的技巧,便是以上两种能力的高能体现。美术是形式,没有美就没有艺术,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基础。
  其次,学会欣赏他们的作品。当我们被儿童艺术那像是随手涂来的、毫不费力的夸张、变化和组合打动的时候,往往惊叹于他们的表现能力。可为什么这些儿童在进入中学,甚至是小学高段后,想象力就迅速“夭折”了呢?那是因为儿童的想象力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这些所谓的为了他们健康成长的大人们给扼杀了。当孩子不如我们所愿时,我们总会训个不停,事后还不忘加一句:“记住了,以后不能再这样,我们都是为了你好。”这就是中国父母们的训儿经典。殊不知就是这么一句常挂嘴边的话,让自己的孩子在模型里艰难地成长,得不到欣赏,又怎么成功?
  最后,肯定他们的杰作。教师是一个人,学生可是五六十人,不能以一个人的思维以固定五六十人的思想和想象,否则老师就是罪人了。我曾做过一个试验:学生交上来的作品,我不是简单地打一个等级,而是在他们的作品上写上优点和缺点,让学生知道自己差在哪里,在哪里要再接再厉。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现在我有时还会抽出一节课来当堂在教室里批改作业,让学生站在我边上,告诉他如果线条能流畅点效果就会更好,或者建议他怎么做可能有明显的效果。
  三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在于在教学生的过程中重视艺术欣赏,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形成审美观念,学会鉴赏和创造美,这就是美术教学中的美育任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这就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美的心灵作为主要的学习目标。美术教育中的美育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而且关系到能否为学生今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定向打下基础。丰子恺先生说:“希望美术教学要以优美的艺术品进行欣赏教学,陶冶学生的道德和美感,要以‘人格为先,技术为次’的原则进行创作教学,陶冶学生以爱美之心对待人生。满足学生的‘求真’的‘知识欲’,‘求善’的‘道德欲’,求艺术的‘美欲’。”
  我们在艺术欣赏中,不应让学生对艺术品进行逻辑分析,而应努力培养审美主体的敏锐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高超的洞察力和大胆的创造力。审美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通过艺术形象达到审美意境,在这一过程中,审美显示出其愉悦性,学生易于接受,继而产生美感,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人的价值,树立审美意识。
  四
  从思维和创造的实验过程看,先有创造性的想象,才会有创造实践。美国的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在《创造性与心智成长》中谈道:“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发展儿童运用自己的技巧创造作品的能力,而不是用他人规定的模式划方法。”美术教师要欣赏学生的想象力,不能要求他们原原本本地照画,临摹时也不要强求他们跟摹本一模一样,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否则美术教师就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有这样一幅漫画:有棱有角的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入一个圈儿(学校)后,出来时都变成一个模样:圆的。因此,美术教师要尽量给学生们想象的空间,不能把学生的棱角给磨圆了。
  以美为先导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基础,艺术创造过程本身是审美情操的陶冶过程,也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在完成双基教育的同时还要启发、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技巧创造作品。美术教师不能走那幅漫画的道路,而应尽自己所能让学生把自己的个性特长充分展示出来。
  
  参考文献:
  [1]徐建融等.美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2]周成平.外国优秀教师是如何教学的.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7.
  [3]赵国忠.外国优秀教师最有效的建议.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9.
  [4][意]蒙台梭利著.独狼译.年轻妈妈案头书.地震出版社,2007.9.
其他文献
摘 要: 翻译能力是英语语言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与重要体现,翻译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译者对两种语言差异的熟稔程度及对语言驾驭能力。目前高职英语翻译教学都以教授翻译技巧为主,忽视培养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及思维差异的理解及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往往收效甚微。本文作者以英汉对比方法为视角,对英汉两种语言思维差异在翻译上的折射进行归纳及梳理,并认为英汉对比应贯穿于英汉互译教学的始末,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发挥积极的
一、案例背景分析  (一)教师分析。  执教的教师是一名具有现代教学理念的年青女教师,03年师范毕业后踏上讲台,04年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大专学历,08年通过函授学习获得本科学历。她从教以来一直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扎实的教师基本功素质。她能够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她认为有效的数学课堂,应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在外交、经济、贸易、文化、旅游、科学技术等方面发挥着广泛的重要作用。作为国际间重要的交际工具,英语学习就显得至关重要。学习英语的关键是培养和提高“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在这四种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培养听的能力尤为重要,它是“说”“读”“写”的先决条件,只有听懂了,听的能力提高了,才会说、读和写。听力是英语学习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也是中考高考中占分值比例较大的一种题型,
我们用新的课改理念、新的语文课标和新的培养目标来指导语文教育,就是要彻底摒弃“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的语文教学模式,应该积极组织让孩子多实践、多合作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新教材的实验中,在课堂中获得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但是,并不是新教材的课堂教学就是乱哄哄的,也许有的教师认为强调课堂常规要求,就会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和“活”性,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玩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更何
摘 要: 围绕新课改,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对初中英语教材进行合理整合的方法,意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教材整合 任务型语言教学    英语是一种工具,又是一门科学、艺术、知识、技能。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英语外语教学大国,其基础是中学英语。随着我们对中学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其教材也五花八门,日趋多样化。教材是我们最主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判断,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信息技术课堂开放性很强,学生思维旁逸斜出是常见现象,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超越预设轨迹的“意外”发生。对于这些“意外”我们不能排斥它,而应该关注、思考、捕捉这些“意外”,并进行巧妙引导,让这些“意外”转化成宝贵的教学资源,有效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在“意外”中收获“意外”
摘 要: 本文从学校现况出发,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探索:高一决定高考;做好初中英语与高一英语的衔接;维护自觉良好的课堂纪律;培养自学的习惯;确立高考目标。  关键词: 高一英语 高考 衔接 自学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应勇于探索,力求与社会文明同步。新教材给我提出使命,学校给我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同事为我的教学思想加油添彩,学生是我教学的主体和灵魂,是促使我不断向新目标起航的动力
摘 要: 「もらう」是授受动词的一种,前面一般接续助词「に」或「から」表示动作的起点。本文从接受方是否想得到某物的角度,从两个方面对「~にもらう」和「~からもらう」进行对比,得出(1)接受方想得到某物时,「~にもらう」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内心交流,主要表现出接受方的感激之情,「~からもらう」强调动作的出发点;(2)接受方不想的得到某物时,「~にもらう」语义蕴含丰富,「~からもらう」只是强调客观事实。
摘 要: 中国和印度两国山水相连,国情相似,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选择,其现代社会发展模式相差甚远。《印度能超越中国吗》这本书以时间为脉络,着重分析两国的文化差异对两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印度能超越中国吗 内容介绍 评价    一、全书简介  中国和印度同为拥有灿烂的人类古代文化的文明古国,而如今同是世界上拥有最多人口的国家,同样悠久的历史和相似的地理环境并没有使两个一衣带水的国家朝着相同的
摘 要: 朗读是英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与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合,在英语教学总体水平的提高中是至关重要的,具有很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 英语朗读 朗读作用 方法及注意事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无疑是强调多读。从古到今,特别是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朗读”在英语教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朗读背诵到底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