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是否正确、合理对他们未来的就业择业、职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及引导研究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帮助高校更好的开展对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价值取向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稳定、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综合性问题。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社会、学校、家庭等客观因素外,最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盲目、好高骛远。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就业目标定位和选择,还对其就业心态和就业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现状、特点及变化,并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给予正确地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笔者对所在学校及周边高校的学生从求职目的、行业、地域、薪资待遇等几个方面开展问卷调研工作,分析调研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现状如下:
(1)求职目的方面:大学生的求职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思想动态。针对“求职目的”的调研结果显示:23.2%的大学生选择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30.79%的大学生选择为了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36.12%的大学生选择为了个人生存发展,而仍有9.89%的大学生没有就业目的,认为就业与否无所谓。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把工作当做谋生的一种手段,没有充分考虑将社会需求与个人价值更好的结合。同时,仍有部分学生对职业的选择态度消极等待,毫无目的、得过且过。
(2)求职地域方面:针对大学生的理想就业地域选择,有60.15%的大学生选择回原籍工作,尤其原籍在京津地区、浙江沿海地区的大学生,均不愿到外地工作。33.32%的大学生选择北上广等大城市工作,仅有6.53%的大学生愿意到西部等偏远地方工作。大学生对就业地域的选择,反应出当前大学生缺乏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的精神,追求稳定、离家近的工作,可以得到家人的帮助和支援。选择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能获得较多的工作资源、机会,拥有较完善的区域保障体系,很少有人愿意选择偏远、艰苦地区就业,去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求职行业方面: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上,有32.13%的大学生选择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机关事业单位,33.56%的大学生选择国有企业,27.67%的大学生选择外资企业,6.64%的大学生选择民营企业。社会的一些不良价值观导向让大学生一味地追求社会地位、名气,而忽略实现个人价值。选择机关事业单位,喜欢相对稳定的、有保障的工作状态。选择国企、外企,看重较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很少有学生喜欢去民营企业来锻炼自己,从基层开始学习、成长。
(4)求职薪资方面:对大学生的理想薪资水平调查结果显示,理想薪资待遇在5000元以上的大学生占22.36%,4000-5000元的大学生占43.16%,3000-4000元的大学生占27.97%,2000-3000元的大学生占6.51%。当代大学生普遍为“90后”,平时的消费观念、生活习惯导致他们对于金钱物质的认识、渴望程度相对较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的开销越来越大,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回报率随之增高。同时,社会的房贷、医疗、物价水平很高,对大学生也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导致他们过分追求高薪的就业价值取向。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更多注重“个人职业发展空间”、“薪资福利”、“单位性质、区域”、“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更加看重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渴望高工资收入;愿意回家或者到沿海、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外资企业是大学生首选的就业单位。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教育和引導
1.从政府角度开展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教育和引导
政府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调控机器。要落实各项就业政策,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促进教育与产业对接,对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政府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渠道、服务体系建设,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积极制定、落实有关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文件,对于企业给予一定的大学生招聘计划激励政策,鼓励企业能够招聘更多的大学生。同时,要建立企业的就业公平教育和监督机制,不再发生性别、学源、地域歧视等不公正的就业现象,保证企业招聘流程规范、透明、公平。要深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无缝对接,全面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力度。
2.从高校角度开展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教育和引导
高校要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完善就业指导体系,鼓励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开拓视野,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积极引导毕业生选择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农村教科文卫事业等就业新方向,倡导毕业生到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代表的广大小微企业就业,拓展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的渠道。要通过社团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习实践活动等丰富的校园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等思想教育工作的引领。同时,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将大学生的就业教育贯穿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
3.从企业角度开展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教育和引导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企业对大学生实践技能的要求与高校通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矛盾日益增加。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应当与高校联手,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从学生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多处着手,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过程,并将企业的技术人才推广到学校,举办专业技能讲座、培训,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企业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完善用人机制、管理机制,劳动保障机制,给大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对大学生就业给予给多的支持。
4.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加强其就业价值取向的教育和引导
大学生要结合自身的性格、兴趣爱好和能力,合理定位,确定理性的就业目标,坚持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拓宽就业视角,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就业竞争力。与此同时,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传统的就业观早已不能满足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进步的发展需要,必须要拥有创业精神,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进行有机的结合。
参考文献:
[1]沈东华.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及对策探讨[J].黑龙江高教教育.2014(2):124
[2]王少成.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13):290
作者简介:
徐侥,女,生于1983年,吉林蛟河人,硕士,天津理工大学,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价值取向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稳定、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综合性问题。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社会、学校、家庭等客观因素外,最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盲目、好高骛远。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就业目标定位和选择,还对其就业心态和就业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现状、特点及变化,并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给予正确地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笔者对所在学校及周边高校的学生从求职目的、行业、地域、薪资待遇等几个方面开展问卷调研工作,分析调研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现状如下:
(1)求职目的方面:大学生的求职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思想动态。针对“求职目的”的调研结果显示:23.2%的大学生选择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30.79%的大学生选择为了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36.12%的大学生选择为了个人生存发展,而仍有9.89%的大学生没有就业目的,认为就业与否无所谓。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把工作当做谋生的一种手段,没有充分考虑将社会需求与个人价值更好的结合。同时,仍有部分学生对职业的选择态度消极等待,毫无目的、得过且过。
(2)求职地域方面:针对大学生的理想就业地域选择,有60.15%的大学生选择回原籍工作,尤其原籍在京津地区、浙江沿海地区的大学生,均不愿到外地工作。33.32%的大学生选择北上广等大城市工作,仅有6.53%的大学生愿意到西部等偏远地方工作。大学生对就业地域的选择,反应出当前大学生缺乏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的精神,追求稳定、离家近的工作,可以得到家人的帮助和支援。选择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能获得较多的工作资源、机会,拥有较完善的区域保障体系,很少有人愿意选择偏远、艰苦地区就业,去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求职行业方面: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上,有32.13%的大学生选择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机关事业单位,33.56%的大学生选择国有企业,27.67%的大学生选择外资企业,6.64%的大学生选择民营企业。社会的一些不良价值观导向让大学生一味地追求社会地位、名气,而忽略实现个人价值。选择机关事业单位,喜欢相对稳定的、有保障的工作状态。选择国企、外企,看重较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很少有学生喜欢去民营企业来锻炼自己,从基层开始学习、成长。
(4)求职薪资方面:对大学生的理想薪资水平调查结果显示,理想薪资待遇在5000元以上的大学生占22.36%,4000-5000元的大学生占43.16%,3000-4000元的大学生占27.97%,2000-3000元的大学生占6.51%。当代大学生普遍为“90后”,平时的消费观念、生活习惯导致他们对于金钱物质的认识、渴望程度相对较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的开销越来越大,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回报率随之增高。同时,社会的房贷、医疗、物价水平很高,对大学生也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导致他们过分追求高薪的就业价值取向。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更多注重“个人职业发展空间”、“薪资福利”、“单位性质、区域”、“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更加看重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渴望高工资收入;愿意回家或者到沿海、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外资企业是大学生首选的就业单位。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教育和引導
1.从政府角度开展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教育和引导
政府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调控机器。要落实各项就业政策,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促进教育与产业对接,对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政府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渠道、服务体系建设,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积极制定、落实有关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文件,对于企业给予一定的大学生招聘计划激励政策,鼓励企业能够招聘更多的大学生。同时,要建立企业的就业公平教育和监督机制,不再发生性别、学源、地域歧视等不公正的就业现象,保证企业招聘流程规范、透明、公平。要深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无缝对接,全面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力度。
2.从高校角度开展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教育和引导
高校要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完善就业指导体系,鼓励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开拓视野,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积极引导毕业生选择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农村教科文卫事业等就业新方向,倡导毕业生到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代表的广大小微企业就业,拓展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的渠道。要通过社团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习实践活动等丰富的校园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等思想教育工作的引领。同时,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将大学生的就业教育贯穿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
3.从企业角度开展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教育和引导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企业对大学生实践技能的要求与高校通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矛盾日益增加。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应当与高校联手,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从学生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多处着手,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过程,并将企业的技术人才推广到学校,举办专业技能讲座、培训,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企业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完善用人机制、管理机制,劳动保障机制,给大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对大学生就业给予给多的支持。
4.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加强其就业价值取向的教育和引导
大学生要结合自身的性格、兴趣爱好和能力,合理定位,确定理性的就业目标,坚持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拓宽就业视角,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就业竞争力。与此同时,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传统的就业观早已不能满足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进步的发展需要,必须要拥有创业精神,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进行有机的结合。
参考文献:
[1]沈东华.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及对策探讨[J].黑龙江高教教育.2014(2):124
[2]王少成.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13):290
作者简介:
徐侥,女,生于1983年,吉林蛟河人,硕士,天津理工大学,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