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激发兴趣,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古人说得好:“教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要上好习作课,必须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呢?
(1)消除害怕心理
有兴趣的学习能消除学生紧张畏难情绪。换句话讲,教师只要消除学生怕习作的心理,就能激起他们写作的欲望,就能使他们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就能较顺利地写好每一次作文。
(2)看到学生进步
如果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能满足他们成功的心理要求,看到学生的进步,他们习作的积极性就高。对于后进生,更要看到他们微小的进步。如一个词、一句话或一段话,其中总有可以肯定地方,我总是作充分挖掘和积极地肯定,并一律画上符号,以资鼓励。并在习作讲评课上读给全班同学听,以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对那些文章写不好,但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也应予以肯定,让他们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闪光点。
2.加强积累,丰富学生习作的素材
(1)开展活动,创造素材
从参与活动的空间来看,作文活动分课内型和课外型。早会、班队活动、体育锻炼、科技文体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活动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和校内劳动实践。我曾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家务劳动竞赛,要求学生从家里带来炊具,到菜市场买来蔬菜。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进行切萝卜丝、拣芹菜、削马铃薯皮、炒鸡蛋比赛。每人看三项比赛,自己亲自参加一项比赛。比赛结束后,学生写的作文生动活泼、充满情趣。在作文训练过程中,还应注意要将学生的视线从校内引向校外,引导学生不断走出校门去寻找写作的“活水”。在此方面,我紧密联系当地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特色,着力在“农”字上做好文章,带领学生走上田间地头,参观农业基地,访问农业大户,调查小溪水质,研究水产养殖,考察文物古迹,体验田园生活……通过系列活动,扩大了学生的写作范围,丰富了写作素材。学生凭借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再也不会因为自己是个乡下孩子而觉得无话可写。
(2)多读多写,积累素材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指导学生写作必须与阅读相结合。我们在重视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积累和捕捉素材之外,还要积极组织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吸收营养,拓宽知识层面,增强语言能力,丰富写作素材。农村学生知识面和生活的接触面都较为狭窄,如果把学生的阅读范围仅局限于语文课本之中,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相当不利。我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指导学生在课外多读书、多读好书。我在班级里设置了“图书角”,学生的图书盖上班级图书管理章,贴上“漂流卡”后放入橱柜供全班传阅,共享资源宝库。另有“读书写报栏”,教师及时更换报刊文章,抄写学生习作,张贴生活图片,提供时事新闻,以开阔学生视野。
3.注重训练,夯实学生习作的基础
(1)训练口语,以说促写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标特别强调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口头表达能力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前提,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从低年级开始,要把说话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2)读写结合,学习写法
注重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一环。从系统角度来看,读写训练都属于小语基本功的训练,但又有密切的联系。从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它们又是对立统一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写并重,有机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3)成立社团,自编报刊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质量,可以成立文学社团,自编班报校刊,让每位学生的作文,哪怕一个片断,都能刊登上几篇。学生尝到甜头,就更加勤奋地写作。
4.多元评价,提高学生习作的信心
(1)评价符号的趣味化
教师应努力改变以往那种以单纯的分值形式进行评价的做法,以丰富多彩而又有趣味的评价符号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活跃习作的气氛。如对于作文写得不好的学生,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在他作文相应的地方画上一颗糖果,以示奖励。
(2)评价语言的情感化
教师应以淘金的眼光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根据习作的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其作出富于个性和情感化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产生良性的连锁效应。这样通过富于情感化的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评价成为撬动学生习作兴趣的一根杠杆。
(3)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如在学校橱窗开辟“习作专栏”,展示精彩习作;有条件的可推荐优秀习作在校报发表,或是在校园广播站播出;组织编手抄报,推荐学生参加作文竞赛……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展示、交流习作的平台。
(责编黄桂坚)
1.激发兴趣,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古人说得好:“教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要上好习作课,必须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呢?
(1)消除害怕心理
有兴趣的学习能消除学生紧张畏难情绪。换句话讲,教师只要消除学生怕习作的心理,就能激起他们写作的欲望,就能使他们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就能较顺利地写好每一次作文。
(2)看到学生进步
如果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能满足他们成功的心理要求,看到学生的进步,他们习作的积极性就高。对于后进生,更要看到他们微小的进步。如一个词、一句话或一段话,其中总有可以肯定地方,我总是作充分挖掘和积极地肯定,并一律画上符号,以资鼓励。并在习作讲评课上读给全班同学听,以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对那些文章写不好,但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也应予以肯定,让他们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闪光点。
2.加强积累,丰富学生习作的素材
(1)开展活动,创造素材
从参与活动的空间来看,作文活动分课内型和课外型。早会、班队活动、体育锻炼、科技文体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活动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和校内劳动实践。我曾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家务劳动竞赛,要求学生从家里带来炊具,到菜市场买来蔬菜。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进行切萝卜丝、拣芹菜、削马铃薯皮、炒鸡蛋比赛。每人看三项比赛,自己亲自参加一项比赛。比赛结束后,学生写的作文生动活泼、充满情趣。在作文训练过程中,还应注意要将学生的视线从校内引向校外,引导学生不断走出校门去寻找写作的“活水”。在此方面,我紧密联系当地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特色,着力在“农”字上做好文章,带领学生走上田间地头,参观农业基地,访问农业大户,调查小溪水质,研究水产养殖,考察文物古迹,体验田园生活……通过系列活动,扩大了学生的写作范围,丰富了写作素材。学生凭借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再也不会因为自己是个乡下孩子而觉得无话可写。
(2)多读多写,积累素材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指导学生写作必须与阅读相结合。我们在重视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积累和捕捉素材之外,还要积极组织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吸收营养,拓宽知识层面,增强语言能力,丰富写作素材。农村学生知识面和生活的接触面都较为狭窄,如果把学生的阅读范围仅局限于语文课本之中,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相当不利。我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指导学生在课外多读书、多读好书。我在班级里设置了“图书角”,学生的图书盖上班级图书管理章,贴上“漂流卡”后放入橱柜供全班传阅,共享资源宝库。另有“读书写报栏”,教师及时更换报刊文章,抄写学生习作,张贴生活图片,提供时事新闻,以开阔学生视野。
3.注重训练,夯实学生习作的基础
(1)训练口语,以说促写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标特别强调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口头表达能力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前提,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从低年级开始,要把说话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2)读写结合,学习写法
注重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一环。从系统角度来看,读写训练都属于小语基本功的训练,但又有密切的联系。从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它们又是对立统一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写并重,有机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3)成立社团,自编报刊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质量,可以成立文学社团,自编班报校刊,让每位学生的作文,哪怕一个片断,都能刊登上几篇。学生尝到甜头,就更加勤奋地写作。
4.多元评价,提高学生习作的信心
(1)评价符号的趣味化
教师应努力改变以往那种以单纯的分值形式进行评价的做法,以丰富多彩而又有趣味的评价符号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活跃习作的气氛。如对于作文写得不好的学生,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在他作文相应的地方画上一颗糖果,以示奖励。
(2)评价语言的情感化
教师应以淘金的眼光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根据习作的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其作出富于个性和情感化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产生良性的连锁效应。这样通过富于情感化的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评价成为撬动学生习作兴趣的一根杠杆。
(3)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如在学校橱窗开辟“习作专栏”,展示精彩习作;有条件的可推荐优秀习作在校报发表,或是在校园广播站播出;组织编手抄报,推荐学生参加作文竞赛……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展示、交流习作的平台。
(责编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