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教学组训模式、教材编写、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平台、考核方式六个方面面梳理了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果,分析了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任职教育电子技术课程改革
教学改革是院校教育的永恒主题。2009年以来,我们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电子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改理念对教学内容重新选取、序化,重新编写了教材;形成了具有电子技术课程特色的四步阶梯式教学组训模式。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检验,教学效果良好,得到学员的认可,后续专业课程任课教员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课程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果
1、“认知-探索-实践-总结”四步阶梯式教学组训模式。
1)认知阶段
认知阶段,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认知是学员接触新知识的第一个过程。对于新的器件,展示其外观,介绍其基本特点和基础知识;对于具有独立功能的电路,利用虚拟仿真或者实物电路实验的方式,展示电路的现象,让学员了解电路的功能;对于实际的电子产品,展示其外观,演示产品的功能等,让学员首先对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同时通过实物、现象、功能等激发学员对学习的兴趣。
2)探索阶段
探索阶段,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在认知阶段,学员必然会对各种现象、功能等产生疑问。在此基础之上,进入探索阶段。此阶段充分体现“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员的主要工作是介绍基本知识,提出相关问题并引导学员思考,解决学员自主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员的主要工作是在教员的指导下,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讨论并解决认知阶段产生的问题。
3)实践阶段
实践阶段,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认知与探索阶段,学员主要是听和想,没有真正动手去做,实践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对于器件,主要是外观识别与特性检测;对于电路,主要是测试电路的功能;对于产品,主要是进行焊接与组装。
首先,教员明确做什么,即布置具体的小任务。其次,教员简单示范演示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明确注意事项。然后,学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教员进行检查指导。实践阶段,学员动手完成教员布置的任务,这既是一个知识的探索实践过程,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验证和总结过程。遇到不懂的地方,查找教材或资料;碰到新问题积极讨论,并在教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从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4)总结阶段
总结阶段,解决“总结与提高”的问题
总结是一个归纳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反思改进的过程。教员需要总结,学员同样需要总结。
(1)教员对教学效果的总结。通过练习、阶段考核等形式,检查学员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思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从而改进教法。
(2)学员对知识技能的总结。总结所学的主要知识点,反思实践操作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通过该组训模式,将教、学、做三者不分先后顺序、有机融合。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借助能反复拆装、不断变化的实训设备,以动手操作为载体,学习知识、技术和技能,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员在“做”中教,学员在“做”中学,以此发挥学员各自的长处,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员的任职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学员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自信心和成就感。
2、“目标引领、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材。
充分调研学员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岗位任职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选取和组织,打破了原学历教育中对知识的系统性和程序性的组织要求,按照“目标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以具体任务为组织单元,形成了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材弱化了器件和电路的内部微观机理分析,注重其外特性,弱化定量计算,加大了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实现了由理论教学为主向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强化应用能力培养的转化;以常用器件的测量和典型电路制作为具体的任务,使学员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形成操作技能,从而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实践能力。
3、“注重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
根据任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将原来的教案改革为教学设计,并规范了教学设计的要素组成、组织架构,以及标准要求。
原来的教案主要是对“教员如何教”的构想,而教学设计则从设计的角度不仅对“教员如何教”进行构想和筹划,还对“学员如何学”进行通盘考虑。而且把重点放在围绕“学员如何学”来构建教学情境,并在此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的方法、步骤、手段和目标要求等进行全面设计,重视教员的主导作用,突出学员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具体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更强,更符合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需要。
4、“任务驱动法”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
以“目标引领、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材为基础,针对本课程各模块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辅之以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学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对学员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突出学员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合作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员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5、“虚实结合”的信息化、网络化教学平台。
根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要求,研制了一系列“虚实结合”的信息化、网络化教学平台,这些教学平台包括:
1)实物实验教学平台。包括电工电子实验台(含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等配套仪器)、便携式实验箱以及配电箱、室内照明实验电路板、实验教学模块电路板等实验示教器材2500多套(件)。
2)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依托EDA实验室和各教室、实验室中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根据教学需要自行开发了包含200多个电路的虚拟电路库,全面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3)信息化、网络化教学平台。在原教学网络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仪器设备和网络教学软件对EDA实验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了教与学、学与学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实时互动。
6、“过程考核与课终考核相结合”的全程考核方式。
根据任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改革了原来主要通过课终考试评价学员学习成绩的方式,采用“过程性考核 课终综合评价”的考核办法,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比重,从学习能力、理论分析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等四个方面全程、全面考核学员的学习情况。
7、有力促进了“双师型”教员队伍的形成
为更好的适应“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任课教员不但要精通理论,更要能够熟练操作,尤其是要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促使教员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目前,所有任课教员都具备了多种教学能力,例如基本的授课能力、灵活的课堂组织能力、电路设计能力、各种教学软件的使用能力、电路焊接组装能力、信息化适应能力等,有力的促进了“双师型”教员队伍的形成。
二、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效果
1、提高了学员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步阶梯式教学组训模式经过全面实践之后,学员普遍反映,该模式“理论与实践联系很紧密,符合学员的认知规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高电路分析、测试、焊接、组装能力”。从学员考核成绩来看,合格率提高了20%以上,95%以上的学员能够独立完成电路测试,装配的实际电子产品合格率达到90%以上。
教员普遍感到,在该模式实施下,学员不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而且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实现理论指导实践,由实践再到理论的升华。
2、对专业课程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一体化教材内容,不但适应了四步阶梯式教学组训模式,同时紧贴实际,紧贴装备应用。教材中很多电路都是实际武器装备中的小电路、子电路,同时打破电工电子技术的知识系统性,实现有针对性授课,即专业课需要什么知识,我们就重点讲授什么知识,真正做到了为专业课打基础,为专业课服务。后续专业课教员认为与改革前相比,学员的基础技能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电路的测量和识别分析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
虽然经过改革后,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明显改善,课程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也发现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地方。比如,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连接;采取什么样的考核方式既能公正、公平合理的考核学员的全面素质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等等问题。都是需要在以后的改革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清华大学出版社.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2007.
[2]张建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华现代教育,2004,25(6).
【关键词】任职教育电子技术课程改革
教学改革是院校教育的永恒主题。2009年以来,我们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电子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改理念对教学内容重新选取、序化,重新编写了教材;形成了具有电子技术课程特色的四步阶梯式教学组训模式。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检验,教学效果良好,得到学员的认可,后续专业课程任课教员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课程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果
1、“认知-探索-实践-总结”四步阶梯式教学组训模式。
1)认知阶段
认知阶段,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认知是学员接触新知识的第一个过程。对于新的器件,展示其外观,介绍其基本特点和基础知识;对于具有独立功能的电路,利用虚拟仿真或者实物电路实验的方式,展示电路的现象,让学员了解电路的功能;对于实际的电子产品,展示其外观,演示产品的功能等,让学员首先对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同时通过实物、现象、功能等激发学员对学习的兴趣。
2)探索阶段
探索阶段,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在认知阶段,学员必然会对各种现象、功能等产生疑问。在此基础之上,进入探索阶段。此阶段充分体现“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员的主要工作是介绍基本知识,提出相关问题并引导学员思考,解决学员自主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员的主要工作是在教员的指导下,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讨论并解决认知阶段产生的问题。
3)实践阶段
实践阶段,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认知与探索阶段,学员主要是听和想,没有真正动手去做,实践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对于器件,主要是外观识别与特性检测;对于电路,主要是测试电路的功能;对于产品,主要是进行焊接与组装。
首先,教员明确做什么,即布置具体的小任务。其次,教员简单示范演示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明确注意事项。然后,学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教员进行检查指导。实践阶段,学员动手完成教员布置的任务,这既是一个知识的探索实践过程,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验证和总结过程。遇到不懂的地方,查找教材或资料;碰到新问题积极讨论,并在教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从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4)总结阶段
总结阶段,解决“总结与提高”的问题
总结是一个归纳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反思改进的过程。教员需要总结,学员同样需要总结。
(1)教员对教学效果的总结。通过练习、阶段考核等形式,检查学员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思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从而改进教法。
(2)学员对知识技能的总结。总结所学的主要知识点,反思实践操作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通过该组训模式,将教、学、做三者不分先后顺序、有机融合。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借助能反复拆装、不断变化的实训设备,以动手操作为载体,学习知识、技术和技能,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员在“做”中教,学员在“做”中学,以此发挥学员各自的长处,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员的任职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学员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自信心和成就感。
2、“目标引领、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材。
充分调研学员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岗位任职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选取和组织,打破了原学历教育中对知识的系统性和程序性的组织要求,按照“目标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以具体任务为组织单元,形成了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材弱化了器件和电路的内部微观机理分析,注重其外特性,弱化定量计算,加大了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实现了由理论教学为主向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强化应用能力培养的转化;以常用器件的测量和典型电路制作为具体的任务,使学员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形成操作技能,从而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实践能力。
3、“注重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
根据任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将原来的教案改革为教学设计,并规范了教学设计的要素组成、组织架构,以及标准要求。
原来的教案主要是对“教员如何教”的构想,而教学设计则从设计的角度不仅对“教员如何教”进行构想和筹划,还对“学员如何学”进行通盘考虑。而且把重点放在围绕“学员如何学”来构建教学情境,并在此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的方法、步骤、手段和目标要求等进行全面设计,重视教员的主导作用,突出学员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具体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更强,更符合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需要。
4、“任务驱动法”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
以“目标引领、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材为基础,针对本课程各模块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辅之以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学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对学员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突出学员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合作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员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5、“虚实结合”的信息化、网络化教学平台。
根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要求,研制了一系列“虚实结合”的信息化、网络化教学平台,这些教学平台包括:
1)实物实验教学平台。包括电工电子实验台(含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等配套仪器)、便携式实验箱以及配电箱、室内照明实验电路板、实验教学模块电路板等实验示教器材2500多套(件)。
2)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依托EDA实验室和各教室、实验室中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根据教学需要自行开发了包含200多个电路的虚拟电路库,全面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3)信息化、网络化教学平台。在原教学网络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仪器设备和网络教学软件对EDA实验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了教与学、学与学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实时互动。
6、“过程考核与课终考核相结合”的全程考核方式。
根据任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改革了原来主要通过课终考试评价学员学习成绩的方式,采用“过程性考核 课终综合评价”的考核办法,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比重,从学习能力、理论分析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等四个方面全程、全面考核学员的学习情况。
7、有力促进了“双师型”教员队伍的形成
为更好的适应“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任课教员不但要精通理论,更要能够熟练操作,尤其是要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促使教员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目前,所有任课教员都具备了多种教学能力,例如基本的授课能力、灵活的课堂组织能力、电路设计能力、各种教学软件的使用能力、电路焊接组装能力、信息化适应能力等,有力的促进了“双师型”教员队伍的形成。
二、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效果
1、提高了学员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步阶梯式教学组训模式经过全面实践之后,学员普遍反映,该模式“理论与实践联系很紧密,符合学员的认知规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高电路分析、测试、焊接、组装能力”。从学员考核成绩来看,合格率提高了20%以上,95%以上的学员能够独立完成电路测试,装配的实际电子产品合格率达到90%以上。
教员普遍感到,在该模式实施下,学员不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而且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实现理论指导实践,由实践再到理论的升华。
2、对专业课程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一体化教材内容,不但适应了四步阶梯式教学组训模式,同时紧贴实际,紧贴装备应用。教材中很多电路都是实际武器装备中的小电路、子电路,同时打破电工电子技术的知识系统性,实现有针对性授课,即专业课需要什么知识,我们就重点讲授什么知识,真正做到了为专业课打基础,为专业课服务。后续专业课教员认为与改革前相比,学员的基础技能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电路的测量和识别分析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
虽然经过改革后,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明显改善,课程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也发现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地方。比如,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连接;采取什么样的考核方式既能公正、公平合理的考核学员的全面素质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等等问题。都是需要在以后的改革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清华大学出版社.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2007.
[2]张建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华现代教育,200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