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性,针对传统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问题引导案例式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教学模式;问题引导;案例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10-0030-02
Reform of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Mode in University//Zeng Xiliang
Abstract Due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 basic computer applying ability in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for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he paper brings forward the teaching pattern of leading cased, in view of the questions existed in the traditional computer model.
Key words teaching pattern;question guide;case
Author’s address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Changsha 410205
1 引言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的应用已深入各行各业,而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已成为社会对每一个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作为计算机基础教育者,就是要让每一个大学生真正地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而现有“黑板 粉笔”“教室 机房 CAI”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对教材内容的重现。加上计算机基础所涉及的内容多、更新快,实践性强而课时少,教师不仅需要讲授大量的基础知识,还要讲授具体的应用及实际操作,讲授速度一般比较快,导致学生在课堂很少有时间也很少有意识去比较消化,无形中便被教师牵着思路走,实践操作也成了依样画葫芦。整个教学过程成了灌输式,学生体现出来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笔者总结多年教学心得,构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问题”引导“案例”的教学模式。
2 “问题”引导“案例”教学法
2.1 理论依据和基本思路“问题”引导就是教师在通观和把握教材内容后,结合教学、考试大纲,围绕教学重点在课堂开始时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案例就是对包括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的实际情境的描述[1]。案例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经过长期的实践,已成为现代教学中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
教师针对每次课应该掌握的内容提炼出问题,在上次课结束前布置给学生,同时可给学生推荐参考的资料,让学生在课后针对问题自学教材、相互讨论。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无须再对理论解释说明,而只要以具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为基本素材进行讲解,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总结出要掌握的计算机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建构主义也认为,学生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2]。
2.2 现实意义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知识点较多,如果一味通过理解记忆是很难掌握的。像office办公软件,各种菜单的功能和使用很直观,但是名目繁多,实现方法多样。因此就算教师尚能不厌其烦逐个说明和演示,再有耐性的学生也难持之以恒;基础好的会觉得太简单太枯燥,提不起兴趣,基础差点的就会抱怨一堂课知识点太多。也许大部分学生还是能设置出文件的基本格式,可因为这些文章不是取材于生活,格式也不是依据现实规范所设置,操作过程实际成了生搬硬套菜单工具。这种验证式的操作经验是无法转化为他们日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加之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能在课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更谈不上了。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如果将教学目标转换成问题,将要掌握的知识点融于解决问题的案例中,便能缩短理论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在虚拟的现实中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并以此为目标逐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同时,通过体验案例的实现过程,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也更透彻,无形中提高了其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
2.3 问题的设计随着中小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很多新生已拥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进入大学后他们对计算机的学习便有了更高的期望。讲好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兴趣至关重要,而教师的创设提问尤为关键。心理学认为,唯有新鲜的事物才能给人刺激、令人关注和兴奋。提问有新意、有针对性,可很快使学生处于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状态中[3]。
设计问题的方法,理论部分可用WWH(What、Why、How),实践部分可用MMA(Model、Method、Analysis) [4]。同时把握好3个原则:1)创设的问题要具有现实意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要从教学、考试大纲出发,围绕教学重点提问,问题解决时教学重点也掌握了;3)问题要为案例的设计和实施作引导。例如,在讲授微机的构成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怎样给自己配置一台性价比较高的电脑?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也是当今每一个大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学生必会有种想要学好的紧迫感,必能刺激他们学习、思考、讨论的积极性。又如在学习Word的使用时可以设计问题:如何制作一份精美的具有个性的求职简历?求职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很切实也很贴近。通过这些疑问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学生学习便有了目的性、自主性,同时对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个性的塑造也有一定的帮助。
2.4 案例的选取和实施课前问题的提出基本已确定了案例的设计方向,因此案例的选取和实施既要服务于问题、解决问题,达到问题设计的总体目标,即具有系统性;又要符合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强度,即具有针对性。案例的内容既要融合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又要真实、生动、富有启发性。
1)在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应该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完整地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因此,在编排时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有序性。例如在讲解Wo rd 时,可选取案例“毕业生求职简历”,将Word 中从文件的新建保存、文本的编辑、格式设置、图文混排、表格制作及目录生成等知识点有序编排进去。当然,教师要先做好这份完整的简历,在上课前给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整体上对Word 这部分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然后每节课从中选择一个子案例,并归纳其知识点,最终完成整个案例的讲解时,Word的学习任务也就完成了。
2)案例必须来源于真实生活。 只有在生活中用电脑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才会感兴趣。有了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能主动参与,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
3)案例中一般包含了解决问题的答案,但这些答案并非准确无误,独一无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更多的是实践操作,操作方法的多样性也就决定了问题答案的多样性[5]。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启发学生多动手操作,自己去探索,总结规律,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3 存在的问题
问题引导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受教师知识范围、工作经验、对问题的提升和对案例的管理、实践机房的配合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要求教师既要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同时也要求教师能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能敏锐地洞察现实中的问题,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加工出适宜教学的案例来。另一方面采用此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内容多课时少的压力,但这部分压力实际上转移到学生的课余,而大部分学生也很愿意自学实践。在笔者构建的教学模式中,问题的解答和案例的实施更有赖学生课后时间的利用。因此有必要将问题和案例形成系统性课程设计,在开设基础实验室的同时增设创新实训室,让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得以有效发挥。
4 结束语
通过问题引导案例教学,一方面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培养其自学能力,达到节约课时、分解课堂学习压力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体验案例的实现过程提高了动手能力,积累了实践经验,形成了自身的技能。这样也就达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因此,问题引导案例的教学模式将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不失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一种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叶小琴.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钦州学院学报,2007.6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1998.2
[3]于晶莉.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J].中国培训,2000.2
[4]朱桂华.问题式教学方法及实践[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
[5]尹树玲.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7.8
关键词 教学模式;问题引导;案例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10-0030-02
Reform of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Mode in University//Zeng Xiliang
Abstract Due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 basic computer applying ability in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for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he paper brings forward the teaching pattern of leading cased, in view of the questions existed in the traditional computer model.
Key words teaching pattern;question guide;case
Author’s address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Changsha 410205
1 引言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的应用已深入各行各业,而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已成为社会对每一个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作为计算机基础教育者,就是要让每一个大学生真正地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而现有“黑板 粉笔”“教室 机房 CAI”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对教材内容的重现。加上计算机基础所涉及的内容多、更新快,实践性强而课时少,教师不仅需要讲授大量的基础知识,还要讲授具体的应用及实际操作,讲授速度一般比较快,导致学生在课堂很少有时间也很少有意识去比较消化,无形中便被教师牵着思路走,实践操作也成了依样画葫芦。整个教学过程成了灌输式,学生体现出来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笔者总结多年教学心得,构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问题”引导“案例”的教学模式。
2 “问题”引导“案例”教学法
2.1 理论依据和基本思路“问题”引导就是教师在通观和把握教材内容后,结合教学、考试大纲,围绕教学重点在课堂开始时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案例就是对包括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的实际情境的描述[1]。案例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经过长期的实践,已成为现代教学中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
教师针对每次课应该掌握的内容提炼出问题,在上次课结束前布置给学生,同时可给学生推荐参考的资料,让学生在课后针对问题自学教材、相互讨论。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无须再对理论解释说明,而只要以具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为基本素材进行讲解,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总结出要掌握的计算机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建构主义也认为,学生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2]。
2.2 现实意义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知识点较多,如果一味通过理解记忆是很难掌握的。像office办公软件,各种菜单的功能和使用很直观,但是名目繁多,实现方法多样。因此就算教师尚能不厌其烦逐个说明和演示,再有耐性的学生也难持之以恒;基础好的会觉得太简单太枯燥,提不起兴趣,基础差点的就会抱怨一堂课知识点太多。也许大部分学生还是能设置出文件的基本格式,可因为这些文章不是取材于生活,格式也不是依据现实规范所设置,操作过程实际成了生搬硬套菜单工具。这种验证式的操作经验是无法转化为他们日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加之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能在课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更谈不上了。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如果将教学目标转换成问题,将要掌握的知识点融于解决问题的案例中,便能缩短理论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在虚拟的现实中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并以此为目标逐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同时,通过体验案例的实现过程,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也更透彻,无形中提高了其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
2.3 问题的设计随着中小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很多新生已拥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进入大学后他们对计算机的学习便有了更高的期望。讲好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兴趣至关重要,而教师的创设提问尤为关键。心理学认为,唯有新鲜的事物才能给人刺激、令人关注和兴奋。提问有新意、有针对性,可很快使学生处于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状态中[3]。
设计问题的方法,理论部分可用WWH(What、Why、How),实践部分可用MMA(Model、Method、Analysis) [4]。同时把握好3个原则:1)创设的问题要具有现实意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要从教学、考试大纲出发,围绕教学重点提问,问题解决时教学重点也掌握了;3)问题要为案例的设计和实施作引导。例如,在讲授微机的构成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怎样给自己配置一台性价比较高的电脑?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也是当今每一个大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学生必会有种想要学好的紧迫感,必能刺激他们学习、思考、讨论的积极性。又如在学习Word的使用时可以设计问题:如何制作一份精美的具有个性的求职简历?求职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很切实也很贴近。通过这些疑问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学生学习便有了目的性、自主性,同时对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个性的塑造也有一定的帮助。
2.4 案例的选取和实施课前问题的提出基本已确定了案例的设计方向,因此案例的选取和实施既要服务于问题、解决问题,达到问题设计的总体目标,即具有系统性;又要符合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强度,即具有针对性。案例的内容既要融合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又要真实、生动、富有启发性。
1)在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应该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完整地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因此,在编排时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有序性。例如在讲解Wo rd 时,可选取案例“毕业生求职简历”,将Word 中从文件的新建保存、文本的编辑、格式设置、图文混排、表格制作及目录生成等知识点有序编排进去。当然,教师要先做好这份完整的简历,在上课前给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整体上对Word 这部分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然后每节课从中选择一个子案例,并归纳其知识点,最终完成整个案例的讲解时,Word的学习任务也就完成了。
2)案例必须来源于真实生活。 只有在生活中用电脑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才会感兴趣。有了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能主动参与,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
3)案例中一般包含了解决问题的答案,但这些答案并非准确无误,独一无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更多的是实践操作,操作方法的多样性也就决定了问题答案的多样性[5]。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启发学生多动手操作,自己去探索,总结规律,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3 存在的问题
问题引导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受教师知识范围、工作经验、对问题的提升和对案例的管理、实践机房的配合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要求教师既要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同时也要求教师能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能敏锐地洞察现实中的问题,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加工出适宜教学的案例来。另一方面采用此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内容多课时少的压力,但这部分压力实际上转移到学生的课余,而大部分学生也很愿意自学实践。在笔者构建的教学模式中,问题的解答和案例的实施更有赖学生课后时间的利用。因此有必要将问题和案例形成系统性课程设计,在开设基础实验室的同时增设创新实训室,让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得以有效发挥。
4 结束语
通过问题引导案例教学,一方面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培养其自学能力,达到节约课时、分解课堂学习压力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体验案例的实现过程提高了动手能力,积累了实践经验,形成了自身的技能。这样也就达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因此,问题引导案例的教学模式将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不失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一种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叶小琴.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钦州学院学报,2007.6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1998.2
[3]于晶莉.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J].中国培训,2000.2
[4]朱桂华.问题式教学方法及实践[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
[5]尹树玲.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