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偶发事件成为幼儿真实学习的机会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ilf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周老师:
  您好!
  很高兴你能将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与我们进行真诚的交流。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尽管教师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但由于幼儿年龄小,活动中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出现,这是正常的。你遇到的问题带有普遍性,是很多老师都经常遇到而又感到困扰的问题。面对全体与个别幼儿、预设活动与偶发事件、教师教学目标与幼儿学习目标,如何抉择、取舍,确实考验着每一位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价值观。
  你的问题让我想到了很多年前我在幼儿园当老师时发生的一件事。记得我正在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小朋友”,请大班幼儿给中班幼儿做情景表演,大概意思是:起床的时候,一名小男孩扣不上扣子,一名小女孩自己穿好衣服后主动帮助小男孩扣扣子。幼儿通过观察说出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小女孩是怎么做的,引导小朋友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在幼儿描述、交流的时候,大鹏小朋友的鼻子流血了,恰好当时配班老师出去了没在班上,我只好停下教学活动给大鹏处理鼻血。我一边安慰紧张的大鹏,一边用手挤压出鼻血的一侧穴位。这时,班上有一名叫王岩的小朋友(平时比较活跃)迅速给我拿过来一张纸,我一边感谢一边说:“谢谢!一张不够。”我刚说完王岩转身又去拿纸了。一会儿的功夫,很多小朋友都给我递过纸来。尽管纸已经够用了,我还是很感动于幼儿的行为。但流鼻血的事件把幼儿的注意力转移走了,等我给大鹏止住了鼻血,擦干净血迹,户外活动的时间到了。
  就这样,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结束”了。我很担心没有上完课被领导批评,在与同事孟老师交流这件事的时候,她安慰我说:“你的教学活动的目的不就是让小朋友互相帮助嘛,在大鹏流鼻血的时候,小朋友已经互相帮助了,你还纠结什么呢?”
  当时,我只觉得孟老师是在安慰我,并没有在偶发事件与教学活动之间建立起联系。后来,随着自己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逐渐转变了教师教的观念,对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逐渐把它当成了课程的资源、为教学活动增色的契机。
  你今天发来的案例,让我看到了你的思考、你的认真,你对专业精神的追求。我反复看了几遍以后,对你提供的案例做了一些粗浅的分析,很愿意与你交流和分享。
  案例中的
  ——“我不想与他合作”
  你说到“两个有点小个性的孩子组成了一个组”,我确实看到了他们的“个性”,那也正是他们的真实。在案例中,我看到了豆豆和奶昔三次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我不想与他合作”的愿望。起初是在第一次合作游戏之后,他们相互觉得对方不是自己合作的意中人,因此用“噘着小嘴坐在椅子上没有动”的方式表达自己不想与对方合作;第二次因为两个人争执谁在前边,用靠在墙上停止了游戏的方式表达自己不想与对方合作;第三次用不坐在一起的方式表达自己不想与对方合作。
  两名幼儿为什么不想与对方合作,我不得而知,但从案例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一些端倪:教师说“过河既要快又不能掉下去被鳄鱼吃掉”,“豆豆说奶昔动作慢,在前边影响过河的速度”。很可能是“快”被幼兒理解成了成功的标志,豆豆嫌弃奶昔动作慢,奶昔不喜欢豆豆嫌弃自己。而速度是一种能力,不是一时就可以改变的,豆豆和奶昔的小心思中对这一点都很了然。因此,两个人用了简单的方式“我不想和你在一组”来解决矛盾冲突。
  尽管他们一次次地接受了老师的劝说,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他们也没有真正接受自己的合作伙伴。
  案例中的
  ——“我想让你们合作”
  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从案例中我看到你采取了三次不同的调解方式,试图说服豆豆和奶昔,表达教师“我想让你们合作”的意图,希望他们接纳对方,使活动顺利进行下去。
  当豆豆和奶昔坐在那里不动,以此表达不想与对方合作时,你没有时间细问原因,采取了表扬的方式以说服他们合作:“刚才你俩合作得挺好呀!这次你们一定会配合得更好”;在两名幼儿靠在墙上不进行游戏,再次表达不想与对方合作时,你用讲道理的方式引导他们合作:“小朋友之间要互相谦让”;当两名幼儿用“不挨着坐”第三次表达不想与对方合作时,他们已经产生了比较强烈的负面情绪,而更多的小朋友在等待着老师进行下面的交流环节,因此你直接发出指令让他们 “先坐下”以免影响活动。
  三次不同方式的调节,没有达成教师“我想让你们合作”的结果,“灭火”的方式反而使“火势”更猛了。两名幼儿都产生了强烈的负面情绪,在这种情绪的作用下,好强的豆豆使用了更加简单、直接的方式——动手打奶昔,表达自己不想和他合作的心愿。
  活动中,教师始终在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可谓“眼中有孩子”,但你考虑的是如何把孩子拉入你的活动中,以实现“心中的目标”,使活动顺利开展。而眼中的孩子与心中的目标的现实契合点在哪里,教师缺少应激性的链接。
  案例中的
  ——在情景中学会合作
  你设计的“挑战鳄鱼河”活动,具有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通过协商、合作获得成功的快乐,尝试探索、梳理合作过河的成功方法,提高相互协商、合作做事的能力。这其中蕴含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都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
  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是在感受合作重要性、必要性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来的,预设情景是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重要、享受合作的快乐。但合作是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的。豆豆和奶昔不愿意在一起合作,违反了“自愿性”的基本前提,也使活动出现了一个真正的问题情景——“我不想跟你合作”。
  当预设的问题情景与真实的问题情景同时出现,此时最考验教师的教育智慧。你纠结的是真实的“不合作”情景是个别孩子的问题,预设的“合作”情景是全体孩子的需求。是停下教学活动解决“不合作”的真实问题呢?还是忽略真实的问题继续开展预设的“合作”活动呢?
  其实你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停下教学活动解决“不合作”的真实问题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停下”,而是另外一种教学活动的“进行”呢!   你可以征求豆豆和奶昔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需要老师和小朋友介入解决问题,当然最终还是他们两个自己同意解决。
  首先你要保持中立的态度站在豆豆和奶昔的中间,告诉他们你知道他们生气了,并接纳他们的情绪。同时用轮流的方式询问他俩出现了什么问题:“谁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在两名幼儿不断的陈述中教师要注意收集信息,让豆豆和奶昔以及小朋友明确发生了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请两名幼儿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可以征求小朋友的意见,直到豆豆和奶昔都同意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的作用是支持他们自己进行问题的解决。
  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可以使幼儿真切地看到,生气、对抗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有通过协商、交流的方式才能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实现两个人的真正合作。
  偶发事件中的
  ——幼儿真实的学习
  偶发事件是指活动中教师没有预先设计而在活动中出现的事件,豆豆和奶昔的不合作属于活动中的偶发事件。偶发事件具有偶然性、突变性、多样性和不易控制等特点,年龄越小的孩子,活动中越容易出现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教师组织的活动被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打断,是很多老师都非常担心的事情,其实无非是担心出现的偶发事件自己不能驾驭,而影响活动的正常开展。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园教学活动越来越呈现出游戏化、生活化、自然化、实践化、真实化等特征,因此“偶发”事件可能越来越成为“常态”事件,成为幼儿园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看待、利用偶发事件,更好地为幼儿的学习发展服务,提高幼儿解决真实事件中问题的能力,可能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增长点。
  偶发事件对教师的临场发挥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它反映出一名教师的应急能力、教育机智、专业功底。偶发事件与预设活动的关系无非两种,一种是与预设活动无关。这时教师要思考偶发事件是不是比预设教学活动更有价值,是应该立刻生成新的活动还是以后再进行相关的活动。教师要思考机会成本,有些事件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如:有一次配班老师擦玻璃,不小心从凳子上摔下来了,当时把我吓了一跳,而有几个孩子看到老师这么大的人还摔跤,竟然笑了起来,配班老师伤心地哭了。这样的事件,尽管它与我的教学活动无关,我还是停下来对幼儿进行关心、尊重老师的引导,改变了当初的预设教学活动。另一种是与预设活动有关。偶发事件与教师预设的活动在目标上、内容上、形式上有某些契合点,教师可以通过更换或增加环节、内容,将偶发事件与预设活动融为一体。如上面我们交流的案例就属于这一类,老师可以增加一个环节,真实解决孩子的问题,引导幼儿把学会合作当成游戏目标,不把过河快慢作为成功的标准。
  除此以外,一个偶发事件发生后,教师要对事件进行基本的价值判断:它与教学活动的目标相一致吗?它符合大多数幼儿的学习发展需要吗?解决偶发事件中的问题幼儿有相关的经验吗?在教师的支持下幼儿有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吗?
  無数的教育实践证明,在幼儿园活动中充分利用偶发事件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因势利导,远比一味地追求按部就班的活动更有意义。将活动中的偶发事件作为一种有效的课程资源,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使其成为幼儿真实学习的机会,成为教师专业智慧的生长点,让精彩在意外中绽放。
  以上只是我对你讲述案例的粗浅认识与思考,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你不断提出教育实践中的真实问题,供我们共同研究与思考。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根据高校加强预算管理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B/S结构的高校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详细阐述了系统网络结构、预算编制流程和系统功能结构,并对系统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C/S结构 B/S结构 预算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9-0037-03    一、引言    随着分布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
施老师:  你好!  看了你关于大班毕业系列活动的描述,以及你对课程评价、幼儿参与课程评价的所思、所想、所做,看到了你以儿童为本、追随幼儿、尊重幼儿所做出的努力。你也提出了两个值得讨论和思考的问题:你做的幼小衔接班本课程有价值吗?让幼儿参与课程评价有必要吗?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你作为教师已经在不自觉地思考课程的质量以及如何评价课程质量的问题。说明你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在专业思想中已经有了课程价值观的
国家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0部门(单位)在津举办“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比赛”;来自全国36个省市代表队的约350名选手参加本届计算机技能“津门比武”      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比赛6月底在津举行  2009年6月27至30日,国家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
各项研究表明,知识类图画书对于大班幼儿的观察、推理、理解等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幼儿园大班开展知识类图画书的集体教学活动也因此非常普及。然而,在对知识类图画书进行教学设计时,如何进行读本分析、怎样把握教学目标、安排哪些活动环节、使用什么方法组织活动,让惯用故事类图画书进行教学的老师们感到非常困惑。以知识类图画书《小机械立大功》为案例,我进行了大班知识类图画书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的研究。  知识类图
园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教师是课程的重要建设者和实施者。通过园本教研的方式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是促进幼儿良好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我园于2015年10月创设了东府创意空间,并通过园本教研提高教师建构课程、实施课程的能力。  创意课程的内涵打下实施课程的认知基础  显而易见,教师课程实施的能力有赖于其对课程的理解。创意课程作为我园的园本课程,老师们能否很好地认识与界定创
2018年7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但是,幼儿园“去小学化”并不等于让孩子“零准备”入学。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坚守专业立场,以儿童的需求为导向,;以主流价值观和专业研究为基础,扭转家长及社会的“集体无意识”,真正意义上实现自然过渡、科学衔接。● 入学愿望的激发  入学准备应该是一项长期而全面的工作,不只一个学期、一个学年,而是整个幼儿园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车头的重要作用。如果说一位好园长意味着一所好园,那么一位好的业务干部或者一支好的业务干部团队,就意味着国家教育价值观和要求、园所文化理念和精神的落实和发展,以及教育质量的保障和不断提升。我区教研作为幼儿园质量和队伍建设的保驾护航者,深深地意识到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对于一个区域、一所园的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历来重视干部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以此来支持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并勉励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作为一名幼儿园的男教师,习总书记的话极大地激励了我的职业信念与理想,
摘要:数学具有抽象性,而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认知发展过程来探究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从高年级数学问题探究中,来强调学生好奇心的激发,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提升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认知规律;数学思维  在小学阶段探讨数学学习与教学工作,需要关注学生对课堂数学情境的参与性,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教师在课堂活动的组
摘 要: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学校教学质量的自我监控成为科学管理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高校普遍使用的网络平台,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抽取,建立四维数据库,采用联机分析处理(OLAP)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教学提供支持。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 联机分析处理 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13-0083-03    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