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卑感、人格和心理健康的结构模型探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uyang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讨大学生自卑感与人格、心理健康的关系,建立大学生自卑感、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结构模型。本研究把数据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证实了自卑在人格和心理健康关系模型中的部分中介地位。
  【关键词】自卑感 人格 心理健康 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03-02
  一、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348名来自贵州师范大学、凯里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铜仁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在校学生进行测验。分发问卷348份,收回有效问卷318份,问卷有效率为91.4%,其中男生:168份,女生:150份。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工具:三个信度和效度均比较好的心理测量问卷量表:1.自卑感量表(FIS),2.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3.症状自评量表(SCL-90)。
  1.自卑感量表(FIS)是用来定量测量一个人的自卑感的量表。该量表由5个因子(自我价值感、社交自信、学习能力、外貌自信、体能自信)及36个题目组成,高分值代表缺陷感强,自尊心低,也就是自卑;与此相对应,低分值代表高自尊[1]。
  2.EPQ-RSC由钱铭怡等在国内修订[1],共包括4个分量表,共48个项目。
  3.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吴文源的翻译本[2]。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和Amos (5.0版)软件完成。
  二、 对所测试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1.相关分析研究的统计结果
  对所有被试的自卑感得分与EPQ-RSC中的4个分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症状指数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情况统计见表1。从表1中可以发现,自卑感总分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症状指数和EPQ-RSC中的N分量表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P<0.01),与E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L分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自我价值感与总症状指数和N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E和L两个分量表上面分别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自卑量表中的社交自信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症状指数、N分量表上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E分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学习能力与总症状指数、N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外貌自信与总症状指数、N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体能自信与N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总症状指数也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
  2.結构方程模型的研究
  (1)模型的设定
  根据自卑、人格和心理健康三者的关系设定结构方程模型如图1,外生潜变量——人格,内生潜变量——自卑感和心理症状,外生标识——EPQ-RSC中的N、E、P分量表,内生标识——自卑感量表中的 自我价值感、社交自信、学习能力、外貌自信、体能自信和症状自评量表中的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测量误差标志——e1到e14。
  在结构方程模型设定的策略选择方面,采用了Joreskog和Sorbom的模型设定策略,即事先设定多个模型进行评价,然后通过模型比较得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相对有效和节俭的模型[3]。根据这个模型设定策略,本研究考虑到了两个方面的事实:①理论上人格是一个较为深层次的心理现象,而自卑感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是起到中介的作用。②已有研究表明EPQ-RSC中P与E、N因素不存在显著的相关,而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因素[4]。根据以上的理论分析和考虑,本研究最初设定了理论上可以接受的4个相互竞争的模型(图1):模型1包括所有路径;模型2是把人格直接影响心理症状的路径a设定为0;模型3是把人格指向精神质(P)的路径b设定为0;模型4是把路径a和b都设定为0。
  (2)估计模型
  本研究采用最常用的模型估计方法最大似然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模型估计。所设定的4个模型的路径系数和因变量心理症状被解释的方差比例,见表2。
  (3)模型评价
  通过表3可以看得出, 所设定的4个模型中的拟合指数GFI、AGFI、NFI、TLI、CFI五个关键性的指标数值都大于0.9, RMSEA指标数值均小于0.8这个可以接受的范围, 因此必须通过模型竞争才能最终确定一个获胜的模型。
  (4)模型比较
  对嵌套模型的比较,是运用似然比检验,结果从表4可发现,在与模型1比较的结果中,相对于自由度的增加了1或2而言,模型1的卡方值变化与模型2和4的差异是存在显著性差异的(P<0.01),而与模型3的比较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06>0.05)。根据模型选择的节俭原则和表4的结果,模型设定3作为最优的模型在模型竞争中获胜。
  三、研究结果
  1.相关分析的统计结果
  参加测试的大学生在自卑感量表的总分和症状自评量表的总症状指数存在正相关,这一结果与以前的同类型研究的结果一致[4],通过这一结果表明:自卑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非常稳定而重要的因素,而不仅仅是心理健康的一个组成成分。自卑感量表总分和EPQ量表中的N因素存在较高的正相关,与E因素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这一结果表明:N因素是与自卑感相伴随的一个因素,而伴随E因素得分的增加,自卑感则可能减少。
  参加测试的大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的总症状指数与EPQ量表中的N和P因素存在显著性的相关,与E存在显著性的负相关,这一研究结论与以前的同类型研究结果一致[6],故而可以确定在EPQ量表中的N和P因素是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人格心理因素。
  2.模型比较的结果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大学生在自卑感的中介作用和精神质在整体模型中的贡献是否显著,根据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有必要设定多个模型进行相互比较,再通过模型之间的比较,再从数据拟合的角度来看这些模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如果没有差异,就选取更简约的模型。   本研究通过模型相互比较结果发现,相对饱和模型而言,模型2和模型4对数据的模拟与模型l存在有显著性的差异。因此,选取更简约的模型2或模型4(被数据比较的结果所否定),而模型3與模型l的比较不存在有显著性的差异,因此,选取更简约的模型3被肯定,证明模型3是一个相对有效和节俭的模型,在模型 3中确定了: (1)人格这个心理因素不是全部而是部分通过自卑作用于心理症状; (2)精神质在本研究的模型中的贡献不大。本研究也再次证明了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中,通过模型比较的方式来验证合理理论假设的必要性。
  从模型1和模型2的比较中,还可以看出,模型1中自卑感作用于心理症状的路径系数(0.187)是人格作用于心理症状路径系数(0.617)的1/3左右;而在失去人格与心理症状直接路径的模型2中,自卑作用于心理症状的路径系数陡然上升到0.701,这说明人格与自卑感具有大的共同“空间”,而此共同“空间”是二者作用于心理症状的主要部分,同时也说明,尽管自卑对心理症状起到重要作用,人格仍然可以通过其他途径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心理症状。
  参考文献:
  [1]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中国心理学报, 2000,32 (3): 317-323
  [2]吴文源.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见:张明圆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15-25
  [3]Joreskog&Sorbom B.LISREL8 User’s Reference Guid.Chic-ago: Sci.Software Int.1996
  [4]朱荣春,王通理,钱铭怡.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自我效能、自尊的相关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13 (4): 225-227
  [5]Tangney JP, Wagner PE, & Gramzow R.Proneness to shame, proneness to guilt, and psycho-Pathology.Journal of AbnormalPsychology, 1992, 103, 469-478
  [6]唐秋萍.SCL-90在中国的应用与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9, 7 (1): 16-20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只有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跟上计算机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新步伐。本文从计算机课堂教学出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提出了一些探索思路。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
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独生子女也越来越多,孩子自然就成为家庭的中心,许多独生子女身上时常沐浴着爱的春风,倍受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宠爱,在家里很少
本文以具体课例为载体,采用“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如何引领学生追“本”溯“源”,达成自我认知进行了探索。初步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表明,通过先“探”后“引”的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141-02  数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当我们认识到它时,就可以改变对数学的成见,极大地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挖掘数学中美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数学美感。在解数学题时,应以审美的心态去观察、思考,看能否运用美学的方法——简单性方法、和谐性方法、对称性方法、类比性方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计算机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已越来越普遍。为适应信息新型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本文从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等五个方面对新时期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做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信息 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高等教育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而教师的质量制约着高等教育的质量。文章通过树立科学的教师质量观,在把握教师质量内涵的基础上,针对高校教师质量的现实需求,提出了提高高校教师质量的对策建议,为高等教育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做好铺路石。  【关键词】高校教师质量 终身学习者 招聘 培训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