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绪论
伴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大型赛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民的生活中。而对于赛会而言,志愿者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从1997年开始,大型活动志愿者服务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在所有的志愿者群体中,大学生志愿者具有独特的作用。大学生志愿者由于年轻、有朝气和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等特点,在许多赛会活动中被大量招募,如全运会与奥运会。然而在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中,也面临着如何建设更好的激励机制从而提高志愿者工作效率和满意度的问题。如果赛会缺少了优秀的激励机制,将有可能面临志愿者招募数量不足、参与积极度低、志愿者质量一般、工作效率差等诸多问题。基于此,笔者进行了如何优化大学生赛会志愿服务机制的调研,并以第十三届全运会为例进行分析。
二、第十三届全运会志愿者激励机制分析
(一)第十三届全运会志愿者活动概述
第十三届全运会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全国性综合体育赛事,以“全运惠民、健康中国”为主题,以“全民全运、全运惠民”为本届运动会办赛理念。在此号召下,天津市民积极参与全运会筹备工作。本届全运会志愿者分为赛会志愿者和展演志愿者两大类。志愿者共有1.7万人,来白天津市43所高等院校。在全运会志愿者招募活动中,全市5.4万名青年学生参与报名。除了要经过笔试、面试、心理测试等选拔考核外,还要参与全运会情况、志愿服务技能、心理调适等通用知识培训,在各自的岗位上接受测试赛和彩排演练的洗礼后,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全运会志愿者。
(二)需求层次视角下全运会志愿者现状分析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细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
1.安全需求。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志愿者便会产生危机意识。在针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访谈中,大家普遍表示希望可以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获得有效保障,如商业保险等。这说明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可以达到维持其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求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
2.生理需求。
在本届全运会上,所有志愿者的工作餐和服装都由主办方统一提供。调研结果显示,志愿者对于衣、食方面的保障都很满意。此外,许多志愿者的工作地点大多在本校的体育场馆,出现需要离开學校去其他场地服务的情况时(如赛艇、山地自行车等项目),也会由带队教师组织大家一同前往,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无需志愿者自费参与服务。
3.归属和爱的需求。
一是友爱的需求,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二是归属的需求,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对于“在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大多数人表示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会更好,更能够或更希望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表示更愿意为集体和自身的荣誉而奋斗的人也不在少数。这说明归属需求是志愿者的又一需求动机。
4.尊重需求。
马斯洛认为,尊重需求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充满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对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后,你最期望获得什么?”许多人表示希望得到学校的德育评分奖励和亲朋、社会的支持和肯定。这说明志愿者个人对社会尊重有强烈需求。
5.自我实现需求。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对于“你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少数人表示是为了学分;绝大多数人表示是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志愿者的自我实现体现在物质层面上主要为志愿者证书;精神层面上主要为口头表扬和宽泛的报道。这些都是以更有效的方式激励志愿者。
三、优化机制建议对策
(一)志愿者激励机制团队组建
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指导的志愿者激励机制小组,负责宣传、表彰大会、培训策划、生理需求考察与团建工作。在选拔志愿者时可同步进行志愿者管理与激励团队的成员选拔,有丰富的学生组织管理经验的学生干部优先,以更好地运行志愿者管理与激励团队。在组织结构上,大体分为主席团、活动部、培训部和宣传部四部分,并配有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
(二)团建活动
在对第十三届全运会志愿者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志愿者们除了日常工作外,缺乏联系与沟通,所以需要举办一系列的团建活动,以增进志愿者之间的感情,使志愿者团队能更有凝聚力、工作更高效。例如:可以组织团日活动在党旗下宣誓、分小组学习志愿者精神并进行相关知识竞答等,由此团结广大志愿者,增强志愿者的责任感与自豪感。
(三)组织培训
在建成志愿者管理激励组织后,应专门设立培训部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分为基础培训与专项培训两部分。在志愿者选拔结束后,首先要对所有志愿者进行统一的基础志愿者技能培训;专项培训则与志愿者要进行的志愿服务工作密切相关,主要是就工作内容的不同进行专项培训,包括工作的具体内容与技巧,以及与工作相关的背景知识培训等。比如:对篮球比赛志愿者的培训就应包括篮球的赛制、规则、比赛双方的基本信息等,以更好地进行志愿服务。
(四)宣传激励
在宣传方面加大投入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建设方式。在宣传时应该以让更多人了解志愿者的志愿生活,让志愿者自身得到肯定。在宣传激励机制的建设上,不应当局限于微信、微博等大流量线上媒体的宣传,小范围辐射作用的宣传也会产生激励作用,如广州亚运会时有志愿者留言板,可以留下志愿者的照片及内心感受等,这些都有利于营造团队温馨和甘于奉献的气氛。
(五)对生理需求方面加强调研
经过我们对全运会志愿者的调研发现,赛会方在对志愿者生理需求的保障上较令人满意。组委会对大学生志愿者餐饮、服装、保险以及交通运输、休息场地等提供多方面的支持。然而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由于志愿者人数众多,志愿服务类型和志愿服务场地种类繁多,组委会对一些细节需求或者是某些志愿服务场地的特有需求方面的保障做得并不让人满意。因此,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应当加强对志愿者生理情况保障措施的调研。建议在专门设立的志愿者激励机制小组中,在志愿服务开始的前三天,对每个志愿服务项目进行10人的调研,并且这10人必须是负责不同志愿服务模块的志愿者或管理教师,从衣食住行和疾病防护等角度了解志愿者详细的生理需求,并撰写调研报告向组委会进行反馈,及时调整后勤保障工作。
(六)志愿者表彰大会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全运会志愿服务工作结束后,主要是通过教师代替组委会表示感谢、校领导口头感谢、志愿者合影、新闻与微信公众号推文感谢、授予优秀志愿者奖励等,以此来表达管理者对志愿者工作的赞许与认可。此外,还可通过评选优秀志愿者、举办志愿者表彰大会等方式激发大家继续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信心。
(七)整合创新,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调查显示,志愿服务工作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参与和认同,有望成为社会大众习惯的生活方式。当前的志愿服务已不仅仅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它将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参与力量。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不仅能提升公共服务的共享水平,而且能减少市场经济中的制度成本,直接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志愿服务事业亟待整合资源、开放创新、提升品质,汇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打造成为广大企事业单位、社会大众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
(责任编辑 吴淑媛)
伴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大型赛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民的生活中。而对于赛会而言,志愿者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从1997年开始,大型活动志愿者服务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在所有的志愿者群体中,大学生志愿者具有独特的作用。大学生志愿者由于年轻、有朝气和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等特点,在许多赛会活动中被大量招募,如全运会与奥运会。然而在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中,也面临着如何建设更好的激励机制从而提高志愿者工作效率和满意度的问题。如果赛会缺少了优秀的激励机制,将有可能面临志愿者招募数量不足、参与积极度低、志愿者质量一般、工作效率差等诸多问题。基于此,笔者进行了如何优化大学生赛会志愿服务机制的调研,并以第十三届全运会为例进行分析。
二、第十三届全运会志愿者激励机制分析
(一)第十三届全运会志愿者活动概述
第十三届全运会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全国性综合体育赛事,以“全运惠民、健康中国”为主题,以“全民全运、全运惠民”为本届运动会办赛理念。在此号召下,天津市民积极参与全运会筹备工作。本届全运会志愿者分为赛会志愿者和展演志愿者两大类。志愿者共有1.7万人,来白天津市43所高等院校。在全运会志愿者招募活动中,全市5.4万名青年学生参与报名。除了要经过笔试、面试、心理测试等选拔考核外,还要参与全运会情况、志愿服务技能、心理调适等通用知识培训,在各自的岗位上接受测试赛和彩排演练的洗礼后,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全运会志愿者。
(二)需求层次视角下全运会志愿者现状分析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细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
1.安全需求。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志愿者便会产生危机意识。在针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访谈中,大家普遍表示希望可以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获得有效保障,如商业保险等。这说明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可以达到维持其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求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
2.生理需求。
在本届全运会上,所有志愿者的工作餐和服装都由主办方统一提供。调研结果显示,志愿者对于衣、食方面的保障都很满意。此外,许多志愿者的工作地点大多在本校的体育场馆,出现需要离开學校去其他场地服务的情况时(如赛艇、山地自行车等项目),也会由带队教师组织大家一同前往,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无需志愿者自费参与服务。
3.归属和爱的需求。
一是友爱的需求,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二是归属的需求,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对于“在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大多数人表示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会更好,更能够或更希望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表示更愿意为集体和自身的荣誉而奋斗的人也不在少数。这说明归属需求是志愿者的又一需求动机。
4.尊重需求。
马斯洛认为,尊重需求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充满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对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后,你最期望获得什么?”许多人表示希望得到学校的德育评分奖励和亲朋、社会的支持和肯定。这说明志愿者个人对社会尊重有强烈需求。
5.自我实现需求。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对于“你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少数人表示是为了学分;绝大多数人表示是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志愿者的自我实现体现在物质层面上主要为志愿者证书;精神层面上主要为口头表扬和宽泛的报道。这些都是以更有效的方式激励志愿者。
三、优化机制建议对策
(一)志愿者激励机制团队组建
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指导的志愿者激励机制小组,负责宣传、表彰大会、培训策划、生理需求考察与团建工作。在选拔志愿者时可同步进行志愿者管理与激励团队的成员选拔,有丰富的学生组织管理经验的学生干部优先,以更好地运行志愿者管理与激励团队。在组织结构上,大体分为主席团、活动部、培训部和宣传部四部分,并配有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
(二)团建活动
在对第十三届全运会志愿者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志愿者们除了日常工作外,缺乏联系与沟通,所以需要举办一系列的团建活动,以增进志愿者之间的感情,使志愿者团队能更有凝聚力、工作更高效。例如:可以组织团日活动在党旗下宣誓、分小组学习志愿者精神并进行相关知识竞答等,由此团结广大志愿者,增强志愿者的责任感与自豪感。
(三)组织培训
在建成志愿者管理激励组织后,应专门设立培训部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分为基础培训与专项培训两部分。在志愿者选拔结束后,首先要对所有志愿者进行统一的基础志愿者技能培训;专项培训则与志愿者要进行的志愿服务工作密切相关,主要是就工作内容的不同进行专项培训,包括工作的具体内容与技巧,以及与工作相关的背景知识培训等。比如:对篮球比赛志愿者的培训就应包括篮球的赛制、规则、比赛双方的基本信息等,以更好地进行志愿服务。
(四)宣传激励
在宣传方面加大投入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建设方式。在宣传时应该以让更多人了解志愿者的志愿生活,让志愿者自身得到肯定。在宣传激励机制的建设上,不应当局限于微信、微博等大流量线上媒体的宣传,小范围辐射作用的宣传也会产生激励作用,如广州亚运会时有志愿者留言板,可以留下志愿者的照片及内心感受等,这些都有利于营造团队温馨和甘于奉献的气氛。
(五)对生理需求方面加强调研
经过我们对全运会志愿者的调研发现,赛会方在对志愿者生理需求的保障上较令人满意。组委会对大学生志愿者餐饮、服装、保险以及交通运输、休息场地等提供多方面的支持。然而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由于志愿者人数众多,志愿服务类型和志愿服务场地种类繁多,组委会对一些细节需求或者是某些志愿服务场地的特有需求方面的保障做得并不让人满意。因此,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应当加强对志愿者生理情况保障措施的调研。建议在专门设立的志愿者激励机制小组中,在志愿服务开始的前三天,对每个志愿服务项目进行10人的调研,并且这10人必须是负责不同志愿服务模块的志愿者或管理教师,从衣食住行和疾病防护等角度了解志愿者详细的生理需求,并撰写调研报告向组委会进行反馈,及时调整后勤保障工作。
(六)志愿者表彰大会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全运会志愿服务工作结束后,主要是通过教师代替组委会表示感谢、校领导口头感谢、志愿者合影、新闻与微信公众号推文感谢、授予优秀志愿者奖励等,以此来表达管理者对志愿者工作的赞许与认可。此外,还可通过评选优秀志愿者、举办志愿者表彰大会等方式激发大家继续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信心。
(七)整合创新,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调查显示,志愿服务工作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参与和认同,有望成为社会大众习惯的生活方式。当前的志愿服务已不仅仅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它将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参与力量。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不仅能提升公共服务的共享水平,而且能减少市场经济中的制度成本,直接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志愿服务事业亟待整合资源、开放创新、提升品质,汇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打造成为广大企事业单位、社会大众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
(责任编辑 吴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