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快速有效的传递先进教育理念,为特殊学校,特殊人群,特殊学生提供相关服务和支持,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现在特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信息技术对特殊教育、教学的影响,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信息技术对特殊教育、教学的作用等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特殊教育;快捷;缺陷补偿
中图分类号:TP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0-0253-01
现代信息技术以便捷、快速、覆盖范围广、普遍性及共享性等特点。迅速、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用户对IT系统的使用不断增加,依赖性越来越高。为人类的生活提供各种服务。在学校教育中现代信息技术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殊教育学校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如何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为特殊教育服务,为特殊人群服务,为特殊儿童服务就成为本文要讨论的重点。
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是指对图形、图像、文字、动画、声音及动态视频等多种媒体进行综合处理及表现的技术。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三者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媒体传递则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这三者缺一不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一、信息技术对特殊教育、教学的影响
1、对教学观念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完善,信息技术手段越来越多的渗透到特殊教育的课堂,不断的冲击着传统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电脑、网络的广泛应用,使特殊教育的课堂正在发生着一些根本性的变化。逼真、有趣的动画代替了枯燥的讲解和板书;浩瀚的互联网有着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45分钟的课堂变成了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无限利用资源;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性”教学,变为师生双方交流、参与的“互动式”。
残障学生普遍存在感受性慢、识记速度缓慢、语言理解能力低、兴趣范围狭窄等缺陷。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教育方式的转变,给特殊教育开拓了一个新领域,为有不同教育需要的残障学生提供各种新的教学方式和评估方法。
2、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传递的教学信息,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发展能力的主要源泉。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多是通过文字性的描述、语言的讲解、图形和表格的补充的形式进行的。而电教化教学则可以用声音、图像这样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教授。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文本、图形、表格、图象、音频、视频、动画融为一体。
传统的文字教材是线性的知识结构,教师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教师的知识量、上课方法以及备课情况,甚至教师的职业责任心也都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而在现代的授课方式中,学生为主角,在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学生能够在课下随意查阅到想要查阅的知识,而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可以在课上通过询问老师得到答案。教师则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角色。教师的答案也不再是绝对正确,在学生的面前,教师也不再是“万金油”,教师可以不懂学生的问题,甚至有时候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的情况。
另外,在现代的授课方式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就相当于是第二教师。多媒体可以展现教师所需要表现的内容,使得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下,学生也可以通过拷贝课件或者各种课程教学内容,回到家中进行复习,比起传统的只有笔记方式,更加地方便,更加受学生的欢迎。
3、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
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学的内容,由传统的书面内容教学,进化为现在的各种形式内容的教学,包括声音文件内容、视频内容、游戏内容等等,多种多样,也足以让学生们眼花缭乱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感官获得多重刺激,从而提高学习和记忆的效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许多抽象的概念,利用多媒体就能得到很好的诠释。有利于解决课堂中的重、难点。比如:讲到《相对应》的概念时,说A比B高5厘米,当B长了10厘米之后,B和A谁高?高多少?传统教学中需要不断画线段比较的知识,利用一个简单的动画就能直观、形象的解决了。
二、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课堂中最大的优势,就是----图、文、声并茂。这样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根据残疾孩子的不同缺陷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让个别化教学有了实施的空间和技术支持。
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老师的交流都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课程的内容也不局限于课程上。也许在课程之前,教师就给学生们布置预习自学的任务,而学生预习的时候,通过寻找各种资料,帮助了解了课程的内容、背景等等,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容易了解到老师的讲授内容,所以同时也加快了教师讲授的进度。有的学校班级会建立校园网或者班级群,这样甚至在学生不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也可以彼此分享资料、想法等等。甚者,现场的教学过程不在现场发生,而是发生在了班级群里,学生在家里就可以直接听老师讲课,课程过程简单,内容也是分享的,学生也可以更方便更自由地学习。
三、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有效的补偿缺陷
“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必会再为你打开一扇窗”对残疾孩子来说,这扇“窗”就叫做----缺陷补偿。信息技术作为感官的延伸,能够支持呈现、模拟、放大教学内容,创造更多观察、触摸等亲身体验感知的机会,积极开发潜能,补偿缺陷。
多媒体的使用让残疾孩子打开了一扇知识的窗户。比如:听障学生,视觉的观察力和分析、理解能力以及模仿能力就特别强。针对他们的特点,在进行教学时就会特别注意甄选学习的方式。运用录像、动画、图片及动作模仿等形式,形象、真实的突出教学重难点。对于手语无法完整、准确描述的知识点,利用教学软件等手段来完成。从而攻克了语言障碍这一难关。
同样盲童丧失了视觉能力,但是其听觉和触觉非常敏感。在对盲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声音感知清晨的树林;可以通过音乐来感受情绪是什么;可以通过输出盲文打印机、电子词典,辞典和写作辅助软件、盲文显示器等完成写作的梦想。因此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残疾学生开出了一条通往成功的路。
2、交流方式多样化
残障学生普遍存在感受性慢、辨别力低,,识记速度缓慢、语言理解能力低,及兴趣范围狭窄等缺陷。这些问题就极大的阻碍了他们与正常孩子、与老师、与成人的正常交流。
手机、网络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资讯,与人交换意见。也可以通过网络认识更多的人,扩大交际圈。多媒体的出现让残疾学生的交流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也让残疾孩子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教育平等成为现实
随着网络的延伸和普及,新知识、新理念的学习迅速而快捷。远程教育、网络课堂让知识的传播不再因地域、能力、经济条件制约。实现了真正的平等教育。讓特教学校、特殊学生都能接受最新、最全面、最前沿的知识体系。
教育改变世界,科技改变教育。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依托,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特殊教育才能开出更多、更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胡振泰.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与康复课程标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10.
[2]张朝辉.学前儿童教育训练情绪与行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90.
[3]信息技术手段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825/07/2912244_48578137.shtml,2010-08-18
[4]信息技术推动特殊教育转变.http://www.jyb.cn/Theory/jysd/201607/t20160730_667315.html,2016-07-30
[关键词]特殊教育;快捷;缺陷补偿
中图分类号:TP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0-0253-01
现代信息技术以便捷、快速、覆盖范围广、普遍性及共享性等特点。迅速、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用户对IT系统的使用不断增加,依赖性越来越高。为人类的生活提供各种服务。在学校教育中现代信息技术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殊教育学校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如何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为特殊教育服务,为特殊人群服务,为特殊儿童服务就成为本文要讨论的重点。
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是指对图形、图像、文字、动画、声音及动态视频等多种媒体进行综合处理及表现的技术。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三者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媒体传递则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这三者缺一不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一、信息技术对特殊教育、教学的影响
1、对教学观念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完善,信息技术手段越来越多的渗透到特殊教育的课堂,不断的冲击着传统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电脑、网络的广泛应用,使特殊教育的课堂正在发生着一些根本性的变化。逼真、有趣的动画代替了枯燥的讲解和板书;浩瀚的互联网有着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45分钟的课堂变成了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无限利用资源;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性”教学,变为师生双方交流、参与的“互动式”。
残障学生普遍存在感受性慢、识记速度缓慢、语言理解能力低、兴趣范围狭窄等缺陷。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教育方式的转变,给特殊教育开拓了一个新领域,为有不同教育需要的残障学生提供各种新的教学方式和评估方法。
2、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传递的教学信息,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发展能力的主要源泉。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多是通过文字性的描述、语言的讲解、图形和表格的补充的形式进行的。而电教化教学则可以用声音、图像这样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教授。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文本、图形、表格、图象、音频、视频、动画融为一体。
传统的文字教材是线性的知识结构,教师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教师的知识量、上课方法以及备课情况,甚至教师的职业责任心也都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而在现代的授课方式中,学生为主角,在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学生能够在课下随意查阅到想要查阅的知识,而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可以在课上通过询问老师得到答案。教师则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角色。教师的答案也不再是绝对正确,在学生的面前,教师也不再是“万金油”,教师可以不懂学生的问题,甚至有时候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的情况。
另外,在现代的授课方式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就相当于是第二教师。多媒体可以展现教师所需要表现的内容,使得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下,学生也可以通过拷贝课件或者各种课程教学内容,回到家中进行复习,比起传统的只有笔记方式,更加地方便,更加受学生的欢迎。
3、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
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学的内容,由传统的书面内容教学,进化为现在的各种形式内容的教学,包括声音文件内容、视频内容、游戏内容等等,多种多样,也足以让学生们眼花缭乱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感官获得多重刺激,从而提高学习和记忆的效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许多抽象的概念,利用多媒体就能得到很好的诠释。有利于解决课堂中的重、难点。比如:讲到《相对应》的概念时,说A比B高5厘米,当B长了10厘米之后,B和A谁高?高多少?传统教学中需要不断画线段比较的知识,利用一个简单的动画就能直观、形象的解决了。
二、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课堂中最大的优势,就是----图、文、声并茂。这样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根据残疾孩子的不同缺陷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让个别化教学有了实施的空间和技术支持。
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老师的交流都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课程的内容也不局限于课程上。也许在课程之前,教师就给学生们布置预习自学的任务,而学生预习的时候,通过寻找各种资料,帮助了解了课程的内容、背景等等,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容易了解到老师的讲授内容,所以同时也加快了教师讲授的进度。有的学校班级会建立校园网或者班级群,这样甚至在学生不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也可以彼此分享资料、想法等等。甚者,现场的教学过程不在现场发生,而是发生在了班级群里,学生在家里就可以直接听老师讲课,课程过程简单,内容也是分享的,学生也可以更方便更自由地学习。
三、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有效的补偿缺陷
“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必会再为你打开一扇窗”对残疾孩子来说,这扇“窗”就叫做----缺陷补偿。信息技术作为感官的延伸,能够支持呈现、模拟、放大教学内容,创造更多观察、触摸等亲身体验感知的机会,积极开发潜能,补偿缺陷。
多媒体的使用让残疾孩子打开了一扇知识的窗户。比如:听障学生,视觉的观察力和分析、理解能力以及模仿能力就特别强。针对他们的特点,在进行教学时就会特别注意甄选学习的方式。运用录像、动画、图片及动作模仿等形式,形象、真实的突出教学重难点。对于手语无法完整、准确描述的知识点,利用教学软件等手段来完成。从而攻克了语言障碍这一难关。
同样盲童丧失了视觉能力,但是其听觉和触觉非常敏感。在对盲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声音感知清晨的树林;可以通过音乐来感受情绪是什么;可以通过输出盲文打印机、电子词典,辞典和写作辅助软件、盲文显示器等完成写作的梦想。因此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残疾学生开出了一条通往成功的路。
2、交流方式多样化
残障学生普遍存在感受性慢、辨别力低,,识记速度缓慢、语言理解能力低,及兴趣范围狭窄等缺陷。这些问题就极大的阻碍了他们与正常孩子、与老师、与成人的正常交流。
手机、网络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资讯,与人交换意见。也可以通过网络认识更多的人,扩大交际圈。多媒体的出现让残疾学生的交流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也让残疾孩子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教育平等成为现实
随着网络的延伸和普及,新知识、新理念的学习迅速而快捷。远程教育、网络课堂让知识的传播不再因地域、能力、经济条件制约。实现了真正的平等教育。讓特教学校、特殊学生都能接受最新、最全面、最前沿的知识体系。
教育改变世界,科技改变教育。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依托,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特殊教育才能开出更多、更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胡振泰.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与康复课程标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10.
[2]张朝辉.学前儿童教育训练情绪与行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90.
[3]信息技术手段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825/07/2912244_48578137.shtml,2010-08-18
[4]信息技术推动特殊教育转变.http://www.jyb.cn/Theory/jysd/201607/t20160730_667315.html,2016-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