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ASP.NET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cil1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Web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急需大批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就如何培养实用型人才做了分析,根据ASP.NET课程的特点,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做了改进,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关键词:ASP.NET;教学改革;任务驱动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高校纷纷开设了关于互联网技术的课程,如《网页设计三合一》、《网站规划与网页设计》、《动态网页设计基础》、《ASP.NET程序设计》等课程。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采用的是按部就班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造成了大部分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后仍无法着手去做项目。因此有必要通过ASP.NET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实验环节训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接受系统的训练,在课程的学习后能具备完整开发一个项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
  二、ASP.NET课程特点
  ASP.NET功能强大,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开发一个真正的ASP.NET应用程序需具备C#(或VB.NET)程序设计基本能力,具有HTML、CSS、JavaScript程序设计、关系数据库应用和.NET Framework常用系统类库基本知识。
  该课程涉及面较广,所以对专业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教师不仅仅需要对教材、对课程熟悉,还需要有一定的软件开发经验,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己动手编写代码的能力,并最终能够组织学生开发一个功能完善的ASP.NET动态网站。
  三、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ASP.NET教学体制中普遍采用的是重点教学生学习抽象的专业理论而忽视具体的项目实践,按部就班的将教材中每个知识点详细罗列讲解,造成大批学生失去了对学习ASP.NET课程设计的兴趣,结果既没有学好理论,也没有打下必要的实践基础。
  在本课程特点中我们已经了解,该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并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大量的课时和上机操作。然而目前学院对该课程教学时数分配都比较少,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基本为1:1,这样的安排就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开发思路,而只会孤立地使用几个控件,编一小段程序,所学的知识点零碎,不能形成一个系统开发的整体概念。学生在学习完ASP.NET课程后,仍然不知如何着手开发一个动态网站。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四、教学改革
  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引入教学模式,首先要将与职业岗位密切联系的实训课题引入课堂,如一个大型网站的建设,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任务训练岗位能力,提高学生再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任务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开发软件和设计软件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要让学生知道要完成一个网站建设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在整个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指导,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把握知识的衔接性。让学生学完本门课后,能够顺利地完成实训课题的任务,增加了学习的热情。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这种任务引入教学模式。
  1.案例的选编。在案例的选编上,遵循案例选取的“精”、“实”、“新”、“深”的原则。选择一个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比较广泛比较有实用性,并且在设计上能体现软件开发的基本思路的案例,比如留言板、网上购物等类似的网站。ASP.NET课程教学内容上要针对参差不齐的生源,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不同素质的学生进行学习,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训项目为载体,以“教、学、做”合一为教学手段。
  2.教学内容的组织。用任务驱动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实训课题引入、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实训教学”的四层教学模式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
  (1)课程内容体系改革。采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做合一”的四层教学法(一层:实训课题导入;二层:案例教学;三层:实践教学;四层:实训教学),使ASP.NET课程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要求,并对部分层次的教学内容编制了补充讲义、教学大纲与实训大纲。实现了ASP.NET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与“企、事业网站建设”的零对接。为保证学生应用能力的创新培养,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行业“更新”特点的适应能力,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需要达到1∶2。
  (2)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用项目任务训练学生应用实践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提出,教、学、做合一的四层教学模式,同时对教学各个环节做出及时、相应的改革和调整。
  采用“教与学互动”,强调师生交流。在教学中首先提出任务,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提交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案例教学解决问题,再以实践教学强化时间能力,最后以“制作一个实用的动态网站”为实训教学内容,完成整体教学内容。
  以“学生动手,老师手把手”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组织学生由浅入深,直到能够独立完成较复杂实用的动态网站设计。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提高动手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3)教学内容模块顺序安排。
  ①网页设计基本知识模块(4课时)。本模块主要介绍IIS的配置及ASP.NET的基本知识。
  ②基本控件与基本对象使用(16课时)。本模块主要介绍网页设计要用到的基本控件与基本对象,是网页编程的基础。重点讲述常用控件,如在留言板中需要用到控件,其他控件举一反三,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数据库应用编程(24课时)。本模块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主要介绍数据库编程的基本知识,数据库的连接,数据表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等具体操作。
  ④网站建设综合实例(16课时)。本模块是对于页面设计的统一性、网站的部署、网站的建设等功能的综合介绍。
  ⑤综合实训(30课时)。其中模块①,②,③以留言板为例,模块④选取真实案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用ASP.NET帮助一个儿童体验馆开发的动态网站。模块⑤安排在机房中由学生分组完成。
  (4)改进考试方式、突出应用能力要求。
  成绩评定采用“两部分综合”的方式,以项目训练为平时成绩,团队合作制作动态网站为期末成绩,综合积分,突出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侧重任务教学,形成“动手有分”的教学观念,阶段、期末考试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方法和手段。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高校教育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问题,我们应该加强ASP.NET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的力度,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东琦,高峰.ASP.NET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9,(NO.28):137.
  [2]李晓,朱迅.项目教学法在我校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3).
其他文献
笔者随机抽取156名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被试者,研究了外语歧义容忍度与不同外语学习任务问的关系。结果显示:(1)中、高歧义容忍度学生的总体学习成效、听写和阅读部分成效显著优
目的 分析和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1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均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将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我国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为了对各项生产建设进行支持,从而进行了大量的土地和矿藏资源的开发.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大量的废弃地未得到及时复垦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被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是最根本的民生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着深刻变革,其中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整
<正>《说文》“艸”部字共记445个,重文31个,新附字13 个。这四百多字释义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古人在采集、种植、药学、编织和印染等方面的实际水平。在远古时代,由于
会议
心理资本理论强调通过强化个体的积极心理因素、整合其内在的心理资源而提升个体的社会竞争力,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开启了新的视角。文章借鉴心理资本干预模型,提出了搭建
U肋熔深不足会产生疲劳裂缝,影响正交异性桥面板使用寿命。U肋熔深一般采用物理低倍宏观测试对试板和随梁试件进行检测,但U肋梁体熔深没有规定的无损检测手段,目前,常规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