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好说话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里写道:“小孩是不會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于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这让我想起,英国老牌心理疗愈读物《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的蛤蟆先生。
他平时爱笑爱闹,有一天突然抑郁了。在10次的心理咨询中,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终于找到了原因。这一切都源于他的童年经历,他的心里还住着“挑剔型父母”,总是审判他、惩罚他。蛤蟆先生的童年很孤独,他从来没有感受到家人的认同,连拥抱都少得可怜。
当咨询师苍鹭问他:“你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蛤蟆毫不犹豫地回答:“严厉而正直。他总是为这为那训斥我。他会用非常不满的眼神看着我并叫我的大名说:‘西奥菲勒斯,要我说多少遍?不准这么做!’”慢慢地,蛤蟆先生也会认为,父亲永远是对的,而自己永远是错的。似乎这样想,大人的训斥就变得合理。他逐渐养成了讨好型性格,但总觉得自己没有达到父亲的高要求,而且永远也达不到。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成长需要的是正面管教。如果我们动不动给孩子贴标签,大吼大叫甚至进行“人身攻击”,当孩子真的遇到大麻烦、大委屈的时候,怎么可能第一时间想到跟父母说呢?明明彼此之间有爱,却偏偏要把对方推开,我相信这不是父母的初心。
最好的教育,就是和孩子好好说话。那些在“好好说话”语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也会因为善于沟通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南风效应”。它来自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让路上的行人脱掉外套。北风认为,只要风力足够强劲,就能吹掉行人的外套。它越吹越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反而把外套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很暖和,便主动脱了外套。北风固然凶猛,但结果事与愿违;南风虽然徐徐,却往往事半功倍。南风之所以能赢,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求,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
父母教育孩子同样如此,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用和善且坚定的方式跟他们相处,才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达到春风化雨的境界。
管理情绪是高情商父母的必修课
如果好好说话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那么情绪稳定的父母则是孩子一生的福气。但现实情况是,许多父母面对生活与带娃的多重压力,情绪就像火山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喷涌而出。
孩子拖延赖床时,你会不会暴跳如雷?孩子当面顶嘴时,你想不想直接上手?孩子不认真写作业时,你是不是血压飙升?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
上海有一位家长因孩子作业做得不理想,气得捶墙,没想到把手掌捶骨折了。这种因舍不得打孩子而自己发泄情绪的辛酸经历,让很多家长深有共鸣。
更有极端的父母,选择了最差的方法——恐吓式教育。有一则让人震惊的新闻:女儿不认真学习被妈妈拖进大海。起因是女儿上网课期间不听话,妈妈一时想不开,气势汹汹拽着10岁的女儿往海里走,决定 “吓唬吓唬”孩子。当时海边的风浪很大,眼看着脚下的海水越来越深,女儿大声哭闹并疯狂挣扎,可被情绪控制的妈妈丝毫不为所动。所幸路人及时报警,民警及时赶到才挽救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很多网友表示自己小时候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指责这位妈妈的行为过于极端。
我的第一反应是心疼这个小女孩,孩子究竟犯了什么天大的错误,以至于要在孩子心中植下可能会伴随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这样过激的惩罚不仅本末倒置,也违背了教育孩子的初衷。
《高情商养育》中指出:“教育孩子,就是首先从提高父母的情商开始。控制自己的坏情绪,倾听和觉察孩子的情绪,将我们的爱表达成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和行动。”父母在孩子面前情绪崩溃或道德绑架,从而让孩子背负内疚感,这对孩子的精神伤害是巨大的。
高情商的父母,不仅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能疏导孩子的情绪。只有接纳他们的情绪,尊重他们的想法,照顾他们需求,才会让孩子在智育的发展中,同时慢慢增长情商。
真正好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从来不是物质的富足,而在于父母的以身作则。你好了,孩子才会好;你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
这是一个育儿最好的时代,因为资讯获取便捷,学习方式多样。这也是一个育儿不那么好的时代,因为育儿焦虑被过度放大。如何不被时代抛弃,养出高情商的孩子?
好好说话,用鼓励的语言让孩子感受爱;管理情绪,用温柔的态度教导孩子;以身作则,用坚定的执行力督促孩子。
我们无法选择在一个完美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但是,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摘自微信公众号“樊登读书”,本刊有删节)(责任编辑 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