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能够很好地将思维活动充分体现,进而辅助知识输出,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传递。因此,在教育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非常必要。思维导图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一种方式,在学科渗透上具有优势思维导图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结合起来这不仅仅提升了我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也增进了学科知识的理解和交流,促进了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
【关键字】思维导图 信息技术
【正文】
一、了解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于1997年创立的,孙易新博士将思维导图首次引入华人的世界。思维导图又称脑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思维导图应用图文兼具的方式把各个主题内容的关系用相互隶属关系与相关的层级图呈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构建记忆链接。充分利用左脑、右脑的功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帮助我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均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优化知识,促进思维发散
利用直观形象的图把零散的知识围绕一个主题组织起来,比以文本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更加具体和形象,且更易于学生接受,易于优化知识,促进思维的发散,提高学生的学习绩效。
2、提高教学效率,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
围绕一个主题把复杂零散的知识有序地组織起来,通过主题和各分主题之间的连接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内在把握和有效学习。
3、实现知识的“导航”
在思维导图的制作中,往往是按照课堂知识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安排的,通过这一逻辑顺序易于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
4、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通过直观的图示形式展现抽象复杂的理论学习知识,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和对知识的迁移学习,同时通过一个主题的发散,对课堂所要讲授的全篇文章有系统的把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思维导图助力学习成果
1、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能力
根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左大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巴赞说:“传统的记笔记方法是使用了大脑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主要使用的是逻辑和直线型的模式。”所以,图像的使用加深了我们的记忆,因为我们可以把关键字和颜色、图案联系起来,这样就使用了我们的视觉感官。
2、创设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增加师生交流,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中,一方面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能动主观能动性,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绘制出自己的思维导图,教师应及时做出评价,这样学生的知识体系越来越缜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加强新旧知识的衔接。另一方面,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师生交流障碍的状况,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思维导图中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发现学生规定的知识体系是否有问题,收到关注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关注个体情况,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针对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3、增强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
在每节课的小结部分,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首先让学生简单说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教师在白板上输入关键词形成简单框架,加上不同的颜色,使学生加深巩固。如平面设计课中《图层样式的应用》的知识点很繁琐,通过导图(下图)指引,对课程内容的几方面知识学习起来更有条理性。
四、对思维导图应用的几点思考
1、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应该是逐渐养成的。让学生学会逐步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清晰表达知识层次。
2、思维导图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一种方式,在学科渗透上具有优势思维导图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结合起来,这不仅仅提升了我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也增进了学科知识的理解和交流,促进了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
3、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课堂上讲述的重难点内容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辅助,更有利于整合单元内容或者联系紧密的几章知识点的整理,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我国古代学者曾提出了“学以思为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维能力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来服务于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效学习,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思维导图.化学工业出版社
【2】刘晓宁,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
【3】杨凌,思维导图的结合对教与学的辅助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
【关键字】思维导图 信息技术
【正文】
一、了解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于1997年创立的,孙易新博士将思维导图首次引入华人的世界。思维导图又称脑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思维导图应用图文兼具的方式把各个主题内容的关系用相互隶属关系与相关的层级图呈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构建记忆链接。充分利用左脑、右脑的功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帮助我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均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优化知识,促进思维发散
利用直观形象的图把零散的知识围绕一个主题组织起来,比以文本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更加具体和形象,且更易于学生接受,易于优化知识,促进思维的发散,提高学生的学习绩效。
2、提高教学效率,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
围绕一个主题把复杂零散的知识有序地组織起来,通过主题和各分主题之间的连接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内在把握和有效学习。
3、实现知识的“导航”
在思维导图的制作中,往往是按照课堂知识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安排的,通过这一逻辑顺序易于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
4、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通过直观的图示形式展现抽象复杂的理论学习知识,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和对知识的迁移学习,同时通过一个主题的发散,对课堂所要讲授的全篇文章有系统的把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思维导图助力学习成果
1、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能力
根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左大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巴赞说:“传统的记笔记方法是使用了大脑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主要使用的是逻辑和直线型的模式。”所以,图像的使用加深了我们的记忆,因为我们可以把关键字和颜色、图案联系起来,这样就使用了我们的视觉感官。
2、创设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增加师生交流,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中,一方面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能动主观能动性,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绘制出自己的思维导图,教师应及时做出评价,这样学生的知识体系越来越缜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加强新旧知识的衔接。另一方面,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师生交流障碍的状况,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思维导图中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发现学生规定的知识体系是否有问题,收到关注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关注个体情况,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针对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3、增强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
在每节课的小结部分,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首先让学生简单说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教师在白板上输入关键词形成简单框架,加上不同的颜色,使学生加深巩固。如平面设计课中《图层样式的应用》的知识点很繁琐,通过导图(下图)指引,对课程内容的几方面知识学习起来更有条理性。
四、对思维导图应用的几点思考
1、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应该是逐渐养成的。让学生学会逐步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清晰表达知识层次。
2、思维导图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一种方式,在学科渗透上具有优势思维导图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结合起来,这不仅仅提升了我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也增进了学科知识的理解和交流,促进了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
3、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课堂上讲述的重难点内容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辅助,更有利于整合单元内容或者联系紧密的几章知识点的整理,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我国古代学者曾提出了“学以思为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维能力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来服务于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效学习,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思维导图.化学工业出版社
【2】刘晓宁,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
【3】杨凌,思维导图的结合对教与学的辅助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