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改革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不断深入,成绩斐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定范围内仍然流行着那种脱离文章整体的深究式教学方式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两种模式的教学都与《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要求相违背。由此可见,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但要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更要体现出语文的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科学教学这样要求:教学过程应当强调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关键是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是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语文学科的教学宗旨。语文学科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样也需要培养和促进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语文教学应当着重培养学生读、悟、写三方面的能力,这是因为它们与其他方面的能力共同构建了人的能力体系,并且在其他能力的影响中变化和不断发展。学生读、悟、写能力的提高,能够促进他们更加全面地发展,反过来,学生的全面发展,必然有助于提高他们读、悟、写等三个方面的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读、悟、写方面的能力,逐渐形成“读为基础,悟为过程,写为巩固”的教学方法,本文针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简单的陈述。
一、教学思路要明确
语文教学应当强调培养学生勤读、深悟、多写的学习态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自主读、悟、写等学习活动获取语文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情感态度,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以思想启发思想、情感激励情感、智慧碰撞智慧作为核心目标,重点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放自己、提升自己。读、悟、写的教学方法的思路可以分为初步、深入、拓展三个阶段。初步阶段强调学生对课文的基本了解,在对课文有初步了解后同学之间进行有效交流,形成对课文的基本认识;深入阶段重在对于课文的深入理解,对课文进行细读、研读,同学之间初步交流学习成果,对课文有初步的体验和感悟;拓展阶段重点是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发扬多种形式的交流讨论,形成对课文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
二、读、悟、写教学方法的具体做法
1.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获得初步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充分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清楚认识到朗读对于课文理解、语言发展和情操陶冶的重要作用。学生的感悟是要在多读课文的基础上获得的。语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多读,尤其是要多朗读,只有在多读中才能获取整体感知,才能对课文有所感悟,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和受到情感的熏陶。具体来讲,可以划分为三个步骤:①初读全文,获取全文大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课文入手,通过初步朗读获取全文大意,理清课文的整体脉络,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和关键内容,对课文形成初步的理解。②认真阅读课文,获取对文章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加入情感因素,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景意境,启发学生释放深入理解课文的情绪。通过指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丰富的情感体验,领悟和感受文中情景意境,让学生在细读和精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积极开展思维活动。③精读课文,激发内心感悟。结合文章特色段落,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感受,用脑思考,用情感去感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实现和谐统一、情景交融的目的。
2.引导学生感悟课文,训练和提高写作能力
从悟到写的过程,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比如课文给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触动心灵的是什么,课文对现实生活有何实际的指导意义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从感悟课文实现训练习作能力:①依照课文进行模仿写作。找准文章写作基点,挖掘写作契机,进行模仿写作训练,让学生发挥创造的潜能,放飞想象的思维,结合课文,依据自己的想象,模仿课文的写作形式进行写作训练。②扩展课文故事情节。多数课文基于整体表达的需要,既有详细描述也有粗略描述,其中的略写部分为扩展故事情节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通过充分想象,合理扩展,对略写部分进行再加工、再创作,作为对原文的适当补充。③勤写课文读后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些课文表述了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有些又蕴涵着含深刻的哲理,教师应当抓住这些课文,引导学生写关于这些文章的读后感想。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表达对丑恶社会现象的批评或对美好品质的赞扬,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想和想要表达的情感。
(作者单位:辽宁省灯塔市烟台街道文化小学)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科学教学这样要求:教学过程应当强调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关键是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是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语文学科的教学宗旨。语文学科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样也需要培养和促进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语文教学应当着重培养学生读、悟、写三方面的能力,这是因为它们与其他方面的能力共同构建了人的能力体系,并且在其他能力的影响中变化和不断发展。学生读、悟、写能力的提高,能够促进他们更加全面地发展,反过来,学生的全面发展,必然有助于提高他们读、悟、写等三个方面的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读、悟、写方面的能力,逐渐形成“读为基础,悟为过程,写为巩固”的教学方法,本文针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简单的陈述。
一、教学思路要明确
语文教学应当强调培养学生勤读、深悟、多写的学习态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自主读、悟、写等学习活动获取语文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情感态度,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以思想启发思想、情感激励情感、智慧碰撞智慧作为核心目标,重点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放自己、提升自己。读、悟、写的教学方法的思路可以分为初步、深入、拓展三个阶段。初步阶段强调学生对课文的基本了解,在对课文有初步了解后同学之间进行有效交流,形成对课文的基本认识;深入阶段重在对于课文的深入理解,对课文进行细读、研读,同学之间初步交流学习成果,对课文有初步的体验和感悟;拓展阶段重点是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发扬多种形式的交流讨论,形成对课文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
二、读、悟、写教学方法的具体做法
1.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获得初步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充分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清楚认识到朗读对于课文理解、语言发展和情操陶冶的重要作用。学生的感悟是要在多读课文的基础上获得的。语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多读,尤其是要多朗读,只有在多读中才能获取整体感知,才能对课文有所感悟,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和受到情感的熏陶。具体来讲,可以划分为三个步骤:①初读全文,获取全文大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课文入手,通过初步朗读获取全文大意,理清课文的整体脉络,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和关键内容,对课文形成初步的理解。②认真阅读课文,获取对文章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加入情感因素,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景意境,启发学生释放深入理解课文的情绪。通过指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丰富的情感体验,领悟和感受文中情景意境,让学生在细读和精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积极开展思维活动。③精读课文,激发内心感悟。结合文章特色段落,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感受,用脑思考,用情感去感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实现和谐统一、情景交融的目的。
2.引导学生感悟课文,训练和提高写作能力
从悟到写的过程,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比如课文给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触动心灵的是什么,课文对现实生活有何实际的指导意义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从感悟课文实现训练习作能力:①依照课文进行模仿写作。找准文章写作基点,挖掘写作契机,进行模仿写作训练,让学生发挥创造的潜能,放飞想象的思维,结合课文,依据自己的想象,模仿课文的写作形式进行写作训练。②扩展课文故事情节。多数课文基于整体表达的需要,既有详细描述也有粗略描述,其中的略写部分为扩展故事情节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通过充分想象,合理扩展,对略写部分进行再加工、再创作,作为对原文的适当补充。③勤写课文读后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些课文表述了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有些又蕴涵着含深刻的哲理,教师应当抓住这些课文,引导学生写关于这些文章的读后感想。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表达对丑恶社会现象的批评或对美好品质的赞扬,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想和想要表达的情感。
(作者单位:辽宁省灯塔市烟台街道文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