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目的是在小学和初中音乐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音乐的兴趣,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启迪智慧、丰富想象、开阔视野,培养学生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是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课堂气氛沉闷,教学目标单一,功能窄化。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本人认为可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音乐课的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如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会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上课的积极性。
创造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
所谓“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是指音乐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心情应该是轻松、愉快、和谐的,师生的关系应该是民主、亲切、友好的。音乐欣赏氛围包括客观物质环境和学生内在的情绪心理状态,但主要是后者。良好的客观物质环境归根到底还是为调整学生的情感心理状态服务。外部环境的创造,比如教室的门窗玻璃、窗帘、桌凳要做到干净整洁,使学生坐在教室就产生轻松愉快、舒适之感。
良好氛围的创造还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精神面貌及其言谈举止时刻决定着课堂的氛围。如果教师精神萎靡,或愁眉不展,或怒目圆睁,或面无表情,那么再好的客观环境也无助于调动学生情绪。作为教师,上课前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论你是怒火中烧还是忧愁苦闷,在你步入教室前必须将这些不良情绪抛之脑后,而以振奋的精神、饱满的热情、亲切友好的微笑去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到你是他们学习的伙伴,可亲可敬的朋友,这样才能创造出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注意新课的导入
为了使学生欣赏音乐作品能够“水到渠成”,教师必须注意音乐课的导入角度,即找到学生自身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同化点”,这个“同化点”可以是相关的音乐,比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可以用歌曲《梁祝》来导入。也可以用相关的其它艺术导入新课,比如欣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可用美术作品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导入等。总之,不论从哪个角度导入新课,目的就是为欣赏作品找好“同化点”,即搭好欣赏者与作品中情绪沟通的桥梁。
唱奏主题,活跃课堂
主题是乐曲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唱奏主题不仅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作品的风格、特色和内涵,还能亲自体验和记忆音乐,为更好更准地进行理性欣赏打下基础,同时改变学生上欣赏课只用听觉的状况。通过听、唱、奏的结合,活跃课堂气氛,体现了音乐的娱乐性。如欣赏《阳关三叠》时,让学生齐声吟唱歌曲,这种直接的艺术实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作品惆怅忧伤的离情别绪。
学科渗透,引起共鸣
高中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知识结构是在多学科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音乐教师应注意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结合学生已学过的有关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感受音乐。如,历史课上学习了“九一八”事变后,再让学生欣赏《毕业歌》。这样学科之间知识的互相渗透,有利于引起学生共鸣,产生综合效应,完善认知和情感结构。
方法灵活,拓展领域
在音乐欣赏中加入与之相应的音乐小故事、歌舞表演、乐曲创作、音乐作文等多种教学辅助形式,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要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师必须多费心思,多动脑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热情主动地投入音乐欣赏中,使音乐课堂成为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广阔天地。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创造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
所谓“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是指音乐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心情应该是轻松、愉快、和谐的,师生的关系应该是民主、亲切、友好的。音乐欣赏氛围包括客观物质环境和学生内在的情绪心理状态,但主要是后者。良好的客观物质环境归根到底还是为调整学生的情感心理状态服务。外部环境的创造,比如教室的门窗玻璃、窗帘、桌凳要做到干净整洁,使学生坐在教室就产生轻松愉快、舒适之感。
良好氛围的创造还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精神面貌及其言谈举止时刻决定着课堂的氛围。如果教师精神萎靡,或愁眉不展,或怒目圆睁,或面无表情,那么再好的客观环境也无助于调动学生情绪。作为教师,上课前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论你是怒火中烧还是忧愁苦闷,在你步入教室前必须将这些不良情绪抛之脑后,而以振奋的精神、饱满的热情、亲切友好的微笑去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到你是他们学习的伙伴,可亲可敬的朋友,这样才能创造出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注意新课的导入
为了使学生欣赏音乐作品能够“水到渠成”,教师必须注意音乐课的导入角度,即找到学生自身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同化点”,这个“同化点”可以是相关的音乐,比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可以用歌曲《梁祝》来导入。也可以用相关的其它艺术导入新课,比如欣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可用美术作品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导入等。总之,不论从哪个角度导入新课,目的就是为欣赏作品找好“同化点”,即搭好欣赏者与作品中情绪沟通的桥梁。
唱奏主题,活跃课堂
主题是乐曲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唱奏主题不仅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作品的风格、特色和内涵,还能亲自体验和记忆音乐,为更好更准地进行理性欣赏打下基础,同时改变学生上欣赏课只用听觉的状况。通过听、唱、奏的结合,活跃课堂气氛,体现了音乐的娱乐性。如欣赏《阳关三叠》时,让学生齐声吟唱歌曲,这种直接的艺术实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作品惆怅忧伤的离情别绪。
学科渗透,引起共鸣
高中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知识结构是在多学科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音乐教师应注意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结合学生已学过的有关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感受音乐。如,历史课上学习了“九一八”事变后,再让学生欣赏《毕业歌》。这样学科之间知识的互相渗透,有利于引起学生共鸣,产生综合效应,完善认知和情感结构。
方法灵活,拓展领域
在音乐欣赏中加入与之相应的音乐小故事、歌舞表演、乐曲创作、音乐作文等多种教学辅助形式,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要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师必须多费心思,多动脑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热情主动地投入音乐欣赏中,使音乐课堂成为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广阔天地。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