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律动”两字是希腊语RrhmlDs发展而来,英语称Rhythmic,是节奏的意思。从字意上来讲,律动可理解为有韵律节奏的身体动作。而律动课的教学是通过人体有感情、有节奏的舞蹈,表现出各种不同高低、速度、力度等内心节奏的音乐内容。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学会合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律动 的兴趣,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因此我在设计每堂课教学内容时,都会从聋童心理特点出发,尽可能不让学生觉得困难,反之,要让学生觉得学习舞蹈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每一节律动课都是和老师的一次愉快合作。在教学中我把一节新课中复杂的动作,做一些改动,使复杂的动作变得简单,有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并且可以增强其对律动这门学科的兴趣,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
由于律动课没有固定的教材,所以我通过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兴趣、需要、习惯,编排符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在选择题材的时候,我选择孩子们喜欢的、熟悉的、又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内容。找一些音乐鲜明、新颖别致、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题材,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活跃学生的想象思维。
二、根据聋童听力缺陷的生理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
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聋童除听觉缺陷外,其它器官均健全,他们也有思想、有感情,只是听不到声音,无法体会音乐的内涵,更无法表达出歌曲内容的丰富情感性,只是一味模仿老师,就显得动作特别僵硬,无法融入歌曲内容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小燕子》时,通过播放flash课件展示一群花羽毛的小燕子在天空中自由的飞来飞去,一边播出歌词:“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学生很快就能融入其中,仿佛自己是一只小燕子,并且有的学生还能根据老师的动作做适当的修改,比如老师教的动作是在原地做的,学生就加上转圈的动作;有的动作课本上规定是面对面跳对应的动作,但是我为了防止部分聋生协调能力差,动作易出错,就全部改成统一的动作,教学的时候播放配套的教学碟片,有些同学居然能够参照碟片,两个人一组,把动作修改成和碟片上一模一样,这不由得不让人称赞这些聋生的智商,同时也体现了多媒体课件的影响力。
律动课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向学生传授舞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各种动作的组合,表现舞蹈作品的内容,也就是音乐的表现力,让学生掌握舞蹈动作的要领,是律动课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慢放动作,让学生看懂动作的先后顺序,手、眼、脚的位置,让学生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慢慢模仿,这样就减轻了教学的难度。
其次,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平时的律动课是通过“以手代口”的舞蹈基础训练、“以数代乐”的节奏训练、以及“以形代情”的情感教学,来弥补聋童学习舞蹈的缺陷。聋童由于听不见老师数拍子,所以节奏很难掌握,那么就通过用手势1、2、3……来表示(一般根据节奏快慢以1/4和1/8拍为单位),弱拍、强拍可以通过踩脚鼓来表示,学生通过教师踩鼓点的强弱震动感受拍子的强弱,这样就可以让聋生边看老师的手势,边通过感受鼓点把握节奏的强弱与快慢。
三.要培养聋生感知音乐的能力和习惯。
1、开发聋生感知音乐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先让聋生看教师伴乐跳一遍,接着就学律动动作,教师示范,聋生模仿;教师讲解动作要领时还借用“一、二、三、四”口令来练习动作,显然此时聋生的注意力已偏向于动作了。这样的教学过程有两点不足:第一,没有充分发挥音乐的特点和作用。第二,教学方法是单纯的模仿。这种教学的结果是动作统一整齐了,可是缺乏乐感,聋生创作动作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却未能得到解决培养。音乐是听觉艺术,在聋生的律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聋生感受乐曲的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想象音乐意境,引导聋生创造即兴动作,从而让聋生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各種要素。还可以开展各种听觉训练,如用踏鼓敲出鼓点,让聋生用耳朵去“听”去感知。引导聋生走进有声的世界,培养聋生养成聆听的良好习惯。体会乐曲快、慢的不同速度,并引导聋生根据乐曲旋律、节奏、速度的变化来想象音乐的意境。不同的节奏型便形象具体的出现在聋生面前了。掌握节奏有利于聋生进一步去感受乐曲。
2、培养聋生肢体语言的理解力和表现力。
由于聋生的思维具体、形象,对所学动作的兴趣又常常能决定学习的效果,所以教聋生动作时更要注意多用形象的比喻,使聋生能体会生动、形象的律动动作的特点和领会其方法,尤其是在学习较枯燥的基本步法和复杂的动作时,采用形象化的方法,才能教得生动有趣,聋生也能乐于接受。例如:教屈膝动作时,用“拍皮球”来比喻;教踵趾小跑步时,用“脚跟、脚尖、跑跑跑”来比喻;又如用拍手训练时,单调的拍手动作聋生没有兴趣,教师采用拍前、拍后、拍上、拍下、拍右、两人对拍,再加上拍肩、拍腿、拍头、拍胸等方式,这会让聋生兴趣很浓,也有利于节奏的掌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要着重追求高超的技能技巧,而是通过游戏和联想使聋生身临其境,从中猎取情趣和美感。
作为特殊学校的一名教师,不仅要有一颗对特殊教育的热心,更要有一颗对学生教育的热心。培养学生在儿时对舞蹈产生兴趣,调整她们的形体,锻炼她们的身体协调能力是我的工作和责任,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改下的舞蹈素质教育,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索的。但是要真正将它运用得当,真正让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提高音乐素质,还需要教师长期的、深入地研究和实践,不断在正确的教育思想下寻找新的突破点,不断地创新和丰富教育手段,使这一教育理念在特教律动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学会合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律动 的兴趣,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因此我在设计每堂课教学内容时,都会从聋童心理特点出发,尽可能不让学生觉得困难,反之,要让学生觉得学习舞蹈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每一节律动课都是和老师的一次愉快合作。在教学中我把一节新课中复杂的动作,做一些改动,使复杂的动作变得简单,有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并且可以增强其对律动这门学科的兴趣,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
由于律动课没有固定的教材,所以我通过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兴趣、需要、习惯,编排符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在选择题材的时候,我选择孩子们喜欢的、熟悉的、又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内容。找一些音乐鲜明、新颖别致、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题材,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活跃学生的想象思维。
二、根据聋童听力缺陷的生理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
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聋童除听觉缺陷外,其它器官均健全,他们也有思想、有感情,只是听不到声音,无法体会音乐的内涵,更无法表达出歌曲内容的丰富情感性,只是一味模仿老师,就显得动作特别僵硬,无法融入歌曲内容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小燕子》时,通过播放flash课件展示一群花羽毛的小燕子在天空中自由的飞来飞去,一边播出歌词:“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学生很快就能融入其中,仿佛自己是一只小燕子,并且有的学生还能根据老师的动作做适当的修改,比如老师教的动作是在原地做的,学生就加上转圈的动作;有的动作课本上规定是面对面跳对应的动作,但是我为了防止部分聋生协调能力差,动作易出错,就全部改成统一的动作,教学的时候播放配套的教学碟片,有些同学居然能够参照碟片,两个人一组,把动作修改成和碟片上一模一样,这不由得不让人称赞这些聋生的智商,同时也体现了多媒体课件的影响力。
律动课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向学生传授舞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各种动作的组合,表现舞蹈作品的内容,也就是音乐的表现力,让学生掌握舞蹈动作的要领,是律动课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慢放动作,让学生看懂动作的先后顺序,手、眼、脚的位置,让学生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慢慢模仿,这样就减轻了教学的难度。
其次,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平时的律动课是通过“以手代口”的舞蹈基础训练、“以数代乐”的节奏训练、以及“以形代情”的情感教学,来弥补聋童学习舞蹈的缺陷。聋童由于听不见老师数拍子,所以节奏很难掌握,那么就通过用手势1、2、3……来表示(一般根据节奏快慢以1/4和1/8拍为单位),弱拍、强拍可以通过踩脚鼓来表示,学生通过教师踩鼓点的强弱震动感受拍子的强弱,这样就可以让聋生边看老师的手势,边通过感受鼓点把握节奏的强弱与快慢。
三.要培养聋生感知音乐的能力和习惯。
1、开发聋生感知音乐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先让聋生看教师伴乐跳一遍,接着就学律动动作,教师示范,聋生模仿;教师讲解动作要领时还借用“一、二、三、四”口令来练习动作,显然此时聋生的注意力已偏向于动作了。这样的教学过程有两点不足:第一,没有充分发挥音乐的特点和作用。第二,教学方法是单纯的模仿。这种教学的结果是动作统一整齐了,可是缺乏乐感,聋生创作动作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却未能得到解决培养。音乐是听觉艺术,在聋生的律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聋生感受乐曲的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想象音乐意境,引导聋生创造即兴动作,从而让聋生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各種要素。还可以开展各种听觉训练,如用踏鼓敲出鼓点,让聋生用耳朵去“听”去感知。引导聋生走进有声的世界,培养聋生养成聆听的良好习惯。体会乐曲快、慢的不同速度,并引导聋生根据乐曲旋律、节奏、速度的变化来想象音乐的意境。不同的节奏型便形象具体的出现在聋生面前了。掌握节奏有利于聋生进一步去感受乐曲。
2、培养聋生肢体语言的理解力和表现力。
由于聋生的思维具体、形象,对所学动作的兴趣又常常能决定学习的效果,所以教聋生动作时更要注意多用形象的比喻,使聋生能体会生动、形象的律动动作的特点和领会其方法,尤其是在学习较枯燥的基本步法和复杂的动作时,采用形象化的方法,才能教得生动有趣,聋生也能乐于接受。例如:教屈膝动作时,用“拍皮球”来比喻;教踵趾小跑步时,用“脚跟、脚尖、跑跑跑”来比喻;又如用拍手训练时,单调的拍手动作聋生没有兴趣,教师采用拍前、拍后、拍上、拍下、拍右、两人对拍,再加上拍肩、拍腿、拍头、拍胸等方式,这会让聋生兴趣很浓,也有利于节奏的掌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要着重追求高超的技能技巧,而是通过游戏和联想使聋生身临其境,从中猎取情趣和美感。
作为特殊学校的一名教师,不仅要有一颗对特殊教育的热心,更要有一颗对学生教育的热心。培养学生在儿时对舞蹈产生兴趣,调整她们的形体,锻炼她们的身体协调能力是我的工作和责任,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改下的舞蹈素质教育,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索的。但是要真正将它运用得当,真正让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提高音乐素质,还需要教师长期的、深入地研究和实践,不断在正确的教育思想下寻找新的突破点,不断地创新和丰富教育手段,使这一教育理念在特教律动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