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朱夏妮的两首短诗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梵,1963年生,湖北黄冈人。诗人、小说家,1979年考入南京理工大学飞行力学专业,198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该校文学系副教授。著有《南京哀歌》《第十一诫》《浮色》等。曾获作家金短篇小说奖、北京文学奖诗歌奖、汉语双年诗歌奖、金陵文学奖等。部分作品被译成英语、德语、意大利语、希腊语、韩语、法语、日语等文字。
  朱夏妮这两首短诗,一首看似简单,其实深刻;另一首看似复杂,诗里包含的思想却十分迷人。
  朱夏妮与大家通常想象的少女诗人不一样,她一上来就给人成熟感,这种成熟一方面来自她对艰难成长的敏感,另一方面也来自她的天赋。
  比如,她在《我想去天上》这首诗里,首先表达她的宏愿,接着说她没有衣服,因为天上冷,但她马上又对天上冷表示怀疑,毕竟她知道天上的圣母只穿一件纱裙子。写到这里,读者会意识到,她其实是把天上当作心目中的乌托邦,虽然担心天上冷,但圣母的纱裙子似乎又让她安心,这样天上也许如她所愿,是一处理想的乌托邦。接下来她又发问,“天上有老师吗?有老师我就不去了”,这一句非常传神。因为在她看来,天上是她想去的地方,但她又担心,天上的乌托邦很有可能与地上的现实有几分相似。这里表达了一个深刻的思想:对人类而言,其实并不存在理想的乌托邦,人类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作为一个年齡尚小的少女,能体悟到这一点,实在不简单。这一方面是对艰难的应试教育的批判,另一方面也传达出她对理想乌托邦到底存不存在的怀疑。这首诗写得非常深刻,当然是用孩子般天真的语调,和反复的小心自问传达出来的。
  另一首诗《没了》我也非常喜欢,意象饱满深邃。诗开头就说,她发现世界没了,“糖果没了,只剩下糖纸努力让自己饱满”,这一句非常了不得。因为糖果没了的时候,糖纸还在让自己装腔作势,假装饱满。这里含着她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很多人很多事早已外强中干,但依旧想通过装裱门面,让人误以为他还很强大。接着她又说“云没了,天很孤独”,这句又体现出她对万物博爱的高远情怀。我们当然都喜欢万里晴天,可是天太晴了,云也没了,她担心天很孤独。这句传达出一个少女对万物细腻的体恤,和成人难以拥有的高远心思。接着她表达了对现实的观察,“草原上的草没了,草原要起个新名字了”。是啊,现在很多草原都没有草了,还能叫草原吗?“报纸上的字没了,当草稿纸了”,因为我们很多的报纸常登一些垃圾文章,跟字没了没什么两样,这样的报纸我们也只能把它当草稿纸用。她又说“窗帘上的风没了,窗帘可以安静了”。她把窗帘完全当一个生命看待,体恤它一直被风刮得难受,当风没了,它终于可以安静,睡个好觉了。这体现出对微不足道事物的平等和博爱精神。末了她说,当“这个世界完全没了,它就什么也不是了”。这首诗的思想非常迷人:这些看起来在情感上在认识上相互矛盾的东西,她诗里谈论的世界固然有好有坏,一旦都没了,世界也就崩坍。世界再不好,它依旧得依靠那些好和不好的事物来证明,这样一个不空的世界,是一个让人左右为难的世界,也是让这样一个少女必须接受的世界。这样的思想既真实又迷人。这首诗的意象也非常饱满、成熟,每个意象都是对一个现象的主观描述,但她分别从中抽离出了特别的意味、思想和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其他文献
*学习康德好榜样*  康德目光,炯炯烈焰,至老不衰,令人如沐神睨,弗敢逼视。  康德的职业是教书匠,研究哲学完全是业余爱好。在《纯粹理性批判》赢得整个世界之前,康德是个业余哲学青年。年过四十的康德终于获得一个诗艺学教授讲席。十六岁上柯大的曾经的风华少年,百感相当地交集。  康德对所有评价均无动于衷。他始终坐在书房里望着窗外的教堂尖顶沉思默想。他说:哲学无法教授,哲学永远是思想者的事业。  康德的伟
每年的清明谷雨前后,紫蘇就破土而出了。  它们长得非常之快,你还没看见紫苏发芽是什么样子,密密匝匝的青紫小叶已经挤满了花盆。要赶紧分盆移栽,不然三五天后它们就会蹿到一掌高,互不相让,歪歪倒倒。  紫苏是我养过的最不操心的植物。第一年,雨水丰润的夏季,从菜场买来一把紫苏,剪下几茎,随手一插就能长出几棵。到了秋冬,花熟子结,收集起来,第二年开春往盆里一撒,就又是郁郁葱葱一堆。  再后来,我都懒得收集种
路遇一辆停下的小三轮车,车下一大盆倒扣滚落的咸鸭蛋,淡青色的壳有些裂开缝,有些摔烂变形了——看上去都是熟的。  车的主人放弃了收捡,坐在地上,双手撑在膝盖上,捂住脸,没有管人来人往,不知道是不是在暗自哭泣。  这一刹,大概是很多懊恼、绝望一起涌上来,打击得心碎了吧?  我赶着在约定的时间内去办事,没有停下来安慰他,或者掏钱买几个咸鸭蛋。虽然很想那样做,虽然我也知道,无论有没有人伸手,最后他会站起来
《旅行青蛙》是一款日本研发的休闲小游戏。游戏的主角是一只大眼睛的小青蛙,小青蛙独自居住在一个石头洞小屋里,屋外头种着一片幸运草,屋里则是木头做的小阁楼。小青蛙平时就在这里吃饭,在阁楼上的被窝看书,过着十分“居士”的生活。当然,它最大的爱好就是出去旅行,世界这么大,小青蛙也想出去看看。只要你给它收拾好行囊,小青蛙就戴上它的荷叶小帽子出发了。旅行途中它会邮寄照片,回来还会带回来当地的土特产。但是,“旅
清晨,我会浮想联翩。对于已过七旬的老人,回忆是一种享受,特别是童年时那些暖心的往事。  是日,翻看手机,回想起去冬干燥的北京下了头场雪,带来清新的空气、喜悦的心情。雪下得并不大,好玩的人们还是抑制不住兴奋,费劲地撮出个雪球打雪仗,或是指导小孩堆出个瘦小的雪人。想着想着,冒出了“家书”一词。  我家有写信的传统习惯,爸爸妈妈都是写信的高手,家书伴随我们姐弟仨长大。我家的家书要是收集齐全,堆积起来会码
我的父亲在2017年4月份的时候刚过了100岁的生日。他于1917年出生在广州,当时父母亲是银行家,后来成为中国银行上海的总经理。我父亲是六个孩子中的老二,在他幼年的时候在苏州、上海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在苏州我们有家庭园林,在夏天的时候他会到那里去,有很多的水池和假山园林,常和兄弟姐妹在园林中游玩。1935年的时候我的父亲离开了中国,两周之后他到了旧金山,先后在麻省理工和哈佛求学。  初到美国时处于
“妈,等你回来。”2020年2月1日,郑杰发了一条朋友圈。   同一天,《李兰娟院士带队出发驰援武汉》的新闻被无数人转发。  抗疫之战打响以来,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等一批科研人员备受社会关注。被网友称呼为“李奶奶”的李兰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带着疑问,我们专访了李兰娟院士的儿子郑杰先生,希望从他的视角里,阅读到一些关于李院士的别样片段。  从视野里消失了整整6天的母亲  “日历上,她自202
北京地铁站名林林总总,可我独爱这一个——惠新西街南口。  对我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把过往乘客吞吐往复的简单地标,它更像我的一场——新生。01  上班三年来,租住在北五环的房子里,每天都会两次往返“惠新西街南口”这一站。它是我最快捷也最拥挤的中转站。但第一次从地下走到地面上来,却是因为要去它附近的中日友好医院看我的一个朋友——娜娜。  那是2016年的3月,我刚考完教师资格证笔试,娜娜微信朋友圈更新
毕淑敏的文字神闲气定,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她的冷静与善意,涵盖了文化思考、艺术感觉、人生体悟,反映了作家对生活、生命、自然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她的文章有着天生的亲和力,具有敏感、细腻、唯美的特质,以及自然、优美、直达人心的魅力。  《反正我不会带走一块石头》具有游记与随笔的双重特质,以“球王”对于加拉帕戈斯群岛等处风光的介绍为引线,融入了风土人情、鸟类生命状态以及独特的人文思考。而作者要启示读者的是
把厨房想象成一座孤城  四面环水  请你只带着剑胆琴心归来  指尖聚一泓流水  和肥瘦相间的日月对坐  白米、油盐、衣裳,没有传说  你在南山之南,我在水湄之東  隔着三尺灶台  读我们之间从未有过的巴山夜雨  读竹外桃花,读鳜鱼肥  屋后只种四季菜蔬  从不豢养明月  无诗无酒,没有小蛮腰  素味的花间词,不说恩仇  刀切破手指  为了小心地藏好疼痛  我想象:我已得一人心,三生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