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母亲在,是子女的幸福 母亲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过来,语速很慢,含混不清,仿佛远隔着万水千山。我的话,她似乎听不见,最近经常是这样。 母亲在电话里对我说:“我老了,耳朵有点聋了。”我为此焦灼不安,在网上搜索助听器,挑选了一款最好的。我想让母亲尽快用上助听器,希望她能恢复听力。 母亲今年98岁,我每天晚上和她通电话,20多年没有中断过。不管我走到哪里,哪怕到地球的另一边,也要算准时差,在北京时间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在,是子女的幸福
母亲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过来,语速很慢,含混不清,仿佛远隔着万水千山。我的话,她似乎听不见,最近经常是这样。
母亲在电话里对我说:“我老了,耳朵有点聋了。”我为此焦灼不安,在网上搜索助听器,挑选了一款最好的。我想让母亲尽快用上助听器,希望她能恢复听力。
母亲今年98岁,我每天晚上和她通电话,20多年没有中断过。不管我走到哪里,哪怕到地球的另一边,也要算准时差,在北京时间晚上9点半给母亲打电话。她在等我,如果接不到我的电话,她会无法入睡。和母亲通电话,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必须之事。
母亲是敏感细腻的人,在电话中,她总是轻声轻气,但思路很清晰。和母亲通电话,话题很丰富,从陈年往事到日常生活。前些年,母亲喜欢回忆往事。年轻时,她有记日记的习惯,很多大小不一的日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母亲现在还可以从这些日记本中找到六七十年前的人和事。她总是在电话里问我:“还记得你两岁的时候吗?我常常想起你两岁时的样子,我下班回来,你正坐在马桶上,看到我,裤子也不提就从马桶上跳起来,奔过来,光着屁股,嘴里不停地大声喊着妈妈、妈妈。”她一次又一次地说,说得我不好意思。母亲这样的回忆,使我感觉自己还是个孩子。
儿时的记忆,在我的脑海中清晰地保存着。母亲年轻时体弱多病。有几年,她总是咳嗽吐血。看到她手帕上那些鲜红的血迹,我很害怕。母亲躺在病床上,把儿女们叫到身边,却不说一句话。我们围在床边,看着母亲苍白的面孔、忧戚的表情,感觉世界末日正在临近。
岁月一年年过去,母亲陪着我们成长,子女都逐渐步入老年,她却仍然健康地活着。母亲在,是子女的幸福。母亲在哪里,家的中心就在哪里。我们兄弟姐妹经常从四面八方赶来她身边聚会,這是母亲最高兴的时候。但是,我们无法天天陪在母亲身边,还好可以打电话,每天都可以在话筒中听到母亲的声音。
“这是你在陪我”
母亲常常在电话中问我:“你又在写什么文章?你又出了什么新书?”这样的问题,在我年轻的时候母亲从来不问我。我一直以为母亲对我的写作不感兴趣,所以也从不把我的书送给她。但后来我发现,母亲其实非常关心我的写作。在我家老宅的一间暗室中,有一个书橱,里面存放着我多年来出版的每一本书,是母亲背着我想方设法收集来的。这使我惭愧不已,我竟然不知母亲对我的关心。
从2000年开始,我每出一本新书,都先送给母亲。母亲从老宅搬出来住进了高层公寓,客厅里有了几个大书柜。但她觉得书柜离她太远,便在卧室的床边墙角自己搭建了一个书架,用的材料都是出版物,几本精装画册充当了支架和隔板。这个自制书架上,放的都是我近年送给她的新书,还有她爱读的几本书。我的好几本新书,都被精心套上了封皮。书架用一块布帘挡着,是隐蔽的,不向别人开放。每次去看她,我总要掀开布帘,看看她书架上的变化。这时,母亲不说话,只是含笑看着我,我知道她珍视这个自制的小书架。她说:“这是你在陪我。”
有一次,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她藏着很多我的手稿。我用电脑写作将近30年,手边几乎已经找不到年轻时代的手稿了。母亲说:“每一张你写过字的纸,我都为你保存着。”电话里,母亲的声音轻轻幽幽的,却震撼着我,从耳膜一直到心脏。那次通电话后去看母亲,母亲从她的储藏室搬出两个纸箱,里面都是陈旧的纸张,有的已经发黄发脆。这是我各种各样的手稿,有些是一次次搬家时留下的书稿,更多的是写得不满意随手扔掉的草稿,最早的手稿已经在她这里保存了50多年。看着自己年轻时在纸上的信笔涂鸦,再看看在一边淡淡笑着的母亲,我说不出一句话。
最温暖珍贵的声响
最近,感觉母亲电话里的声音越来越轻,有时还会口齿不清。她的听力在一天天减弱,我说的话她常常听不清楚,所以有时答非所问。
前些日子,我带着助听器去看望母亲。母亲戴上助听器,高兴地说:“好,现在能听清楚了。”看着母亲的笑容,我无法形容内心的欢欣。我想,以后母亲可以像以前一样和我通电话了。我没想到,助听器的效果其实并不太好,有时会发出很大的嗡嗡声,母亲难得把它戴在耳朵上。但她总是在电话里夸奖助听器,她说,有了助听器,她不会是聋子了,我知道她是想让我高兴。
每次去看望母亲,她总是舍不得我走。离开时,母亲站在门口送我,微笑的眼睛里含着泪水,让我不忍直视她。乘电梯下楼,走出大门抬头看,母亲一定会站在8楼阳台上,探出身子缓缓地向我挥手。回到家里,我赶紧给母亲打电话,听电话那头传来母亲的声音。
母亲的听力大概很难恢复了,但我还是每天准时给她打电话。我们无法再像从前那样谈心聊天,不管我说什么,不管我问她什么,她总是自顾自地说话。电话里,传来母亲一遍又一遍的叮嘱:“你别熬夜,早点睡啊。”
世界上,有什么声响比母亲的声音更温暖更珍贵呢!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文苑》)
其他文献
摘要:2007年夏,宁夏回族自治区草原大面积发生菟丝子危害,发生面积达33万hm2,成灾面积10万hm2。据实地调查、采样分析鉴定,此次发生在宁夏草原上的菟丝子为中国菟丝子,该菟丝子寄生能力强,寄主范围广。据调查统计其寄主多达10科30属33种,多数为草原野生牧草。本文对其成灾原因及危害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关键词:菟丝子;宁夏草原;发生 中图分类号:S 453 宁夏回
我喜欢古文,喜欢它的美感。 《三國演义》里,语言艺术上最绝的莫过于“骂死王朗”,一段气势如虹的现场教训,酣畅淋漓,诸葛先生简直就是在唱歌嘛。同样令人击节赞叹的还有“舌战群儒”,除了言辞犀利,雄辩滔滔,里面还包含了很多儒家伦理原则。 历代文章,都能把意境写得极美。在经典当中最美的当然是《诗经》,写对美女的单相思,“求之不得,窹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爱情意境无过于此。在《论语》中,孔子的徒
笔者在泸定有一位朋友,名叫王永模。 老王退休前,曾任四川省泸定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退休后闲不住,他就整天找寻当年飞夺泸定桥的22名勇士的事迹。最后,居然找到了22名勇士中8名勇士的姓名和线索。 有一年,和老王一起喝酒,乘着酒兴,老王聊起了其中一段小插曲。 2007年,泸定来了几位日本友人,老王陪他们在泸定周围参观,当参观完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后,日本友人问了老王一个问题: “飞夺泸定桥的事是真的
前些天,我们在空调领域获得了两个国际奖项,相当于影视界的奥斯卡奖,我很自豪。 媒体人秦朔那天在北京跟我说:“董总,我问你一件事,你们格力空调在哪里卖得最好?” “中东。” 他说:“对了。”他刚刚从中东回来,中东迪拜那里有一个商场,里面370个门面安装的空调几乎清一色是格力。他也很自豪,因为这是中国的品牌。秦朔问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个品牌,那边人说:“因为我们这里有7个月的天气都是高温,35℃到4
那提娅是二战时苏联红军野战医院的一名医生。 1942年冬,尽管战争在极其残酷地进行着,而对于苏联红军来说,那个冬天的漫天大雪已昭示着春天即将来临。 纳粹困兽犹斗,战斗尤为惨烈,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战场上死亡、受伤。这样一来,给人力和医药十分有限的苏联红军野战医院带来了极大挑战。尽管那提娅带着护士紧张地工作着,但还是有红军战士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停止了呼吸。 有一名叫谢尔盖的伤员,是红军爆破连连长
1957年秋,时任国家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受命率中国民間农业代表团访问日本。当时,中日两国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王震又是抗日猛将,于是,有人问王震:“你去日本怕不怕?”毛泽东替王震作答:“他这个人没有怕的东西!” 代表团成员里有农业、林业、牧业、农机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共30人。王震率团访日历时两个月,大部分活动在农村。王震很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细心考察沿途农情。 一天,代表团乘坐的车辆正行进在乡间公路
只有0.3平方米、常常是40摄氏度高温的战位,伴随着肖海生度过了22年的军旅生涯。作为东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二级军士长,肖海生在这个逼仄的空间里,用勇敢、坚韧和智慧留下了一组闪光的数据:先后执行战备远航、极限深潜、亚丁湾护航等50多次重大任务,安全潜航18万海里,两次荣立二等功,七次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 作为海军首位AIP技师,肖海生累计出海1100多天,保证AIP系统可靠运行数千个小时,使得
摘要 小麦黄花叶病是由禾谷多黏菌传播的小麦黄花叶病毒引起的病害,近年在黄淮麦区呈蔓延加重趋势。为了给病害的防治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分级评价方法对黄淮地区推广的小麦品种进行了田间抗病性鉴定。两年鉴定结果表明,在145个供试小麦品种中,‘濮优938’、‘新麦208’、‘豫麦416’、‘新原958’、‘豫麦7036’、‘泛麦5号’等70个品种表现为免疫,占总数的48.28%;‘豫麦47’
知乎上有过这样一个问题:“遇到不好的人和事,应该怎么办?” 点赞最高的一个回答这样写道:“远离他们,及时止损。”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糟心的人和事。这些事往往分辨不出黑白,争吵不出结果;有些人往往喜欢胡搅蛮缠,毫无底线。如果和这些人和事一一计较,最后不但浪费了时间,还会让自己变得浑身戾气。烦心的事不计较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人生中10%的事件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90%
1963年,浙江绍兴诸暨县枫桥区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了“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同年11月,毛泽东同志作出重要批示。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指示,要充分珍惜“枫桥经验”,大力推广“枫桥经验”,不断创新“枫桥经验”。 什么是“枫桥经验”?它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又是如何成为基层治理典范的?新时代我们该如何发展和创新“枫桥经验”?为此,我们选编了一组文章,供读者朋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