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下街是伴随着地下空间的发展兴起而出现的群体建筑,并因为与地面商业街相似而得名。它自从出现以来便受到了各个城市的欢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地下街将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分析了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国家的地下街,总结了这些城市的地下街的发展历史,为以后城市地下街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发展经验。
关键词:城市 地下街 地下空间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7-150-02
伴随着交通行业的发展,大中城市的交通也变得拥挤,用地开始紧张,于是人类便开始不断扩大城市的规模,同时也在追求者地下空间的发展。地下街便是伴随着地下空间而产生的综合地下服务群体建筑。日本是最初发展地下街的城市,因其在发展初期,是在一条地下步行道的两侧开设一些商店而形成,由于与地面上的街道类似,因为被称为“地下街”。地下街适应日本国情,以其规模之大,城市功能之强和购物环境之优而受到了大力的普及,并在其他国家得以发展。
1 城市地下街的含义
地下街被有些专著定义为“修建在大城市繁华的商业街下或客流集散量较大的车站广场下,由许多商店,人性通道和广场等组成的综合性地下建筑。”上述定义中表述了地下街应包含这样一些内容:
(1)必须有步行道或车行道。
(2)要有多种供人们使用的设施:
(3)要具有改变交通流向的功能。
随着地下街发展的综合化,大型化,将逐渐形成大型的地下综合体。
2 各国地下街的发展
2.1 日本
作为第一个发展地下街的城市,日本地下街发展到目前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建设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1927年时,东京浅草至上野段地下铁道——日本第一条地铁开通,3年后,在须田町地铁车站及沿线可设了一些商店。这边是日本地下街的雏形。
(2)第二阶段:(1955年至1973年)1955年后,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也是日本地下街大力发展的阶段。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各地不断出现地下街配合地铁共同开发的建筑。此时期的有名地下街有:名古屋樱通Unimall、新宿西口、东京八重州等较大规模的地下街。据统计,在这一阶段建成的地下街共64处,此时期为日本地下街发展的巅峰时期。
(3)第三阶段:(1973年至今)由于日本政府对地下街安全产生疑虑,也因为世界性石油危机的原因,从此限制了地下街的开发,使得地下街数量大为减少,发展速度减缓。但是从此以后出现的地下街,其规模都比以前要大,质量也越高。地下街本身的安全,稳定,防灾与舒适度都大大的提高。从此,日本地下街的发展方向,从对数量的追求转向了对质量的严格要求。
2.2 加拿大
加拿大地处气候严寒地区,政府为了克服这样的气候,让城市交通全年正常运作,于是将多种城市活动与功能大量转入地下空间,因而发展处欧美地区规模较为庞大的地下街。
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市,也有很发达的地下步行道系统,以其庞大的规模,方便的交通,综合的服务设施和优美的环境享有盛名。其中多伦多地下步行道系统在70年代已有4个街区宽,9个街区长,在地下连接了20座停车库、很多旅馆、电影院、购物中心和1000家左右各类商店,此外,还连接着市政厅、联邦火车站、证券交易所、5个地铁车站和30座高层建筑的地下室。这两个城市的地下街都进行着网状扩张,同时配合地铁,地下步行系统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建设等方式,并运用联合开发机制,连同地下街与周边建筑的地下层,成功发展为地下城市。
加拿大的地下步行道系统说明,在大城市的中心区建设地下步行道系统,可以改善交通、节省用地、改善环境、保证了恶劣气候下城市的繁荣,同时也为城市防灾提供了条件,它们的经验是要有完善的规划、设计要先进、管理要严格。
2.3 美国纽约
美国的纽约州府奥巴尼市洛克菲勒中心,是世界上最集中的高层建筑,从三十年代中期开始建设,共建有十一幢高层建筑,为了有机地将这中心从内部紧密联系,最早采用了地下交通,地下商业街,通过地下人行系统形成一个群众可在地下进行城市活动的综合空间同时,为寻求一个由建筑群及其环境组成的开敞。富有魅力,并有纪念意义的空间,将七幢高层建筑,一座文艺演出建筑,一幢博物馆围绕一下沉广场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将部分使用空间置于广场之下。用地下空间的开发探取地面空间的开敞。洛克菲勒中心地下空间内容丰富,除了商业、部分办公空间,还有旅馆、影剧院、滑冰场、舞厅以及其它门厅、休息厅和地下公共通道、停车场等。
2.4 中国台湾
台湾地区地下街的发展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第一时期:(1974年至1984年)高雄地下街是台湾首座地下街,占地37046平方米,并与1978年正式对外运营。据高雄市政府于1987年的调查,高雄地下街共有店铺358家。这开创了台湾地下街的首例,也为以后台湾地下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二时期(1984至2005年)1984年台湾出行了“台北车站特定专用区计划”,促进了第二条商业街的出现,此时期,7条商业街在台湾出现了,是台湾地下街的发展高峰期,与此同时,政府开始建立地下街管理与相关规定体系。
(3)第三时期(2005年至今)从2005年开始,台湾减缓了地下街的发展速度,认真分析了地下街的发展情况,并且加强了地下街与城市的关系。
台湾地下街的开发思想以及相关政策,均是在对地下街的开发地位的反复思考中形成的,政府一直在思考地下街的发展,并且估量它的效益,并且做出相应的政策改变。
2.5 中国香港
香港地铁曾是两大轨道交通系统之一,自1979年起为乘客提供市区列车服务,并在2007年12月2日的两铁合并中,和九广铁路合并成港铁,自此,它发展成为一个有7条路线,全长91.0公里的铁路系统网络,包括超过129.1公里长的隧道所组成,共有53个车站。媒体灯箱、平面广告、mtr-shops(地铁商店)使得香港的地下空间的基建功能正向外延伸成为现代社会的消费空间,使得香港地下空间系统生发着新形态,成为具规模、流动、网状地下城的雏形。并通过承担双重使命的乘客与游人,使地铁系统呈现纷繁的语义——枢纽、通道、商场、“街”以及风景。
如今香港的地下街更像是一个展览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2.6 中国内地
中国内地真正开始利用地下街,是在20001年的“十五”规划纲要公布之后,此后,它被列为了城市的发展战略,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时期:
(1)80年代以前,人防工程的建设为主的时期。
(2)摸索时期(80年代至2001年),这个时期,我国的地下街还没有大力的发展,主要在于地铁还没有大力的兴起,所以地下街的发展只是处于摸索时期。
(3)(2001年至今)这个时期,我国大力的发展地下空间,地铁开始出现在很多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修建地铁,像成都,西安,郑州等城市。本随着地铁的大量出现,地下街也迅速的发展,以后其规模也一定会越来越大。
3 结语
地铁的建设,超高层的商用办公楼,大型百货商店等等为上、下班方便和营业方便也需把出入口,营业厅直接从地下联通于附近的地铁枢纽站,便于疏散地面上的过量人流。这些地铁和地铁站以及公共地下人行通道成为人流的集散点和转折点,人流量大,对商业而言,就意味着可能保证经常性的大量购物人流,设置了许多小卖店和饮食店,逐渐发展成街。对购物者来说,由于交通方便,购物活动就可以节省时间,同时在地下通道中布置的补充商业机能,可以减轻人行行走时的单调感。使步行者感到舒服。减轻对地下空间中的不良心理反映,随着经济发展的刺激和附近地区建设的发展,地下街的规划不断扩在,趋向深层化、立体化。
纵观世界各国地下街的历史,虽然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但它的发展,都是围绕着城市发展而展开。地下街不仅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更能促进以地下空间为主体的城市防灾空间体系的建立,是一种适合大城市集约化发展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模式,亦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地下街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与地铁整合建设地下街,其效果尤为显著,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发展地下空间,地下街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大,其发展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的出现,如防灾问题,公共卫生等,这些问题都还有待深入的研究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刘皆谊,城市立体化视角,地下街设计及理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0009
[2]童林旭,地下商业街规划和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关键词:城市 地下街 地下空间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7-150-02
伴随着交通行业的发展,大中城市的交通也变得拥挤,用地开始紧张,于是人类便开始不断扩大城市的规模,同时也在追求者地下空间的发展。地下街便是伴随着地下空间而产生的综合地下服务群体建筑。日本是最初发展地下街的城市,因其在发展初期,是在一条地下步行道的两侧开设一些商店而形成,由于与地面上的街道类似,因为被称为“地下街”。地下街适应日本国情,以其规模之大,城市功能之强和购物环境之优而受到了大力的普及,并在其他国家得以发展。
1 城市地下街的含义
地下街被有些专著定义为“修建在大城市繁华的商业街下或客流集散量较大的车站广场下,由许多商店,人性通道和广场等组成的综合性地下建筑。”上述定义中表述了地下街应包含这样一些内容:
(1)必须有步行道或车行道。
(2)要有多种供人们使用的设施:
(3)要具有改变交通流向的功能。
随着地下街发展的综合化,大型化,将逐渐形成大型的地下综合体。
2 各国地下街的发展
2.1 日本
作为第一个发展地下街的城市,日本地下街发展到目前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建设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1927年时,东京浅草至上野段地下铁道——日本第一条地铁开通,3年后,在须田町地铁车站及沿线可设了一些商店。这边是日本地下街的雏形。
(2)第二阶段:(1955年至1973年)1955年后,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也是日本地下街大力发展的阶段。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各地不断出现地下街配合地铁共同开发的建筑。此时期的有名地下街有:名古屋樱通Unimall、新宿西口、东京八重州等较大规模的地下街。据统计,在这一阶段建成的地下街共64处,此时期为日本地下街发展的巅峰时期。
(3)第三阶段:(1973年至今)由于日本政府对地下街安全产生疑虑,也因为世界性石油危机的原因,从此限制了地下街的开发,使得地下街数量大为减少,发展速度减缓。但是从此以后出现的地下街,其规模都比以前要大,质量也越高。地下街本身的安全,稳定,防灾与舒适度都大大的提高。从此,日本地下街的发展方向,从对数量的追求转向了对质量的严格要求。
2.2 加拿大
加拿大地处气候严寒地区,政府为了克服这样的气候,让城市交通全年正常运作,于是将多种城市活动与功能大量转入地下空间,因而发展处欧美地区规模较为庞大的地下街。
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市,也有很发达的地下步行道系统,以其庞大的规模,方便的交通,综合的服务设施和优美的环境享有盛名。其中多伦多地下步行道系统在70年代已有4个街区宽,9个街区长,在地下连接了20座停车库、很多旅馆、电影院、购物中心和1000家左右各类商店,此外,还连接着市政厅、联邦火车站、证券交易所、5个地铁车站和30座高层建筑的地下室。这两个城市的地下街都进行着网状扩张,同时配合地铁,地下步行系统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建设等方式,并运用联合开发机制,连同地下街与周边建筑的地下层,成功发展为地下城市。
加拿大的地下步行道系统说明,在大城市的中心区建设地下步行道系统,可以改善交通、节省用地、改善环境、保证了恶劣气候下城市的繁荣,同时也为城市防灾提供了条件,它们的经验是要有完善的规划、设计要先进、管理要严格。
2.3 美国纽约
美国的纽约州府奥巴尼市洛克菲勒中心,是世界上最集中的高层建筑,从三十年代中期开始建设,共建有十一幢高层建筑,为了有机地将这中心从内部紧密联系,最早采用了地下交通,地下商业街,通过地下人行系统形成一个群众可在地下进行城市活动的综合空间同时,为寻求一个由建筑群及其环境组成的开敞。富有魅力,并有纪念意义的空间,将七幢高层建筑,一座文艺演出建筑,一幢博物馆围绕一下沉广场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将部分使用空间置于广场之下。用地下空间的开发探取地面空间的开敞。洛克菲勒中心地下空间内容丰富,除了商业、部分办公空间,还有旅馆、影剧院、滑冰场、舞厅以及其它门厅、休息厅和地下公共通道、停车场等。
2.4 中国台湾
台湾地区地下街的发展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第一时期:(1974年至1984年)高雄地下街是台湾首座地下街,占地37046平方米,并与1978年正式对外运营。据高雄市政府于1987年的调查,高雄地下街共有店铺358家。这开创了台湾地下街的首例,也为以后台湾地下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二时期(1984至2005年)1984年台湾出行了“台北车站特定专用区计划”,促进了第二条商业街的出现,此时期,7条商业街在台湾出现了,是台湾地下街的发展高峰期,与此同时,政府开始建立地下街管理与相关规定体系。
(3)第三时期(2005年至今)从2005年开始,台湾减缓了地下街的发展速度,认真分析了地下街的发展情况,并且加强了地下街与城市的关系。
台湾地下街的开发思想以及相关政策,均是在对地下街的开发地位的反复思考中形成的,政府一直在思考地下街的发展,并且估量它的效益,并且做出相应的政策改变。
2.5 中国香港
香港地铁曾是两大轨道交通系统之一,自1979年起为乘客提供市区列车服务,并在2007年12月2日的两铁合并中,和九广铁路合并成港铁,自此,它发展成为一个有7条路线,全长91.0公里的铁路系统网络,包括超过129.1公里长的隧道所组成,共有53个车站。媒体灯箱、平面广告、mtr-shops(地铁商店)使得香港的地下空间的基建功能正向外延伸成为现代社会的消费空间,使得香港地下空间系统生发着新形态,成为具规模、流动、网状地下城的雏形。并通过承担双重使命的乘客与游人,使地铁系统呈现纷繁的语义——枢纽、通道、商场、“街”以及风景。
如今香港的地下街更像是一个展览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2.6 中国内地
中国内地真正开始利用地下街,是在20001年的“十五”规划纲要公布之后,此后,它被列为了城市的发展战略,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时期:
(1)80年代以前,人防工程的建设为主的时期。
(2)摸索时期(80年代至2001年),这个时期,我国的地下街还没有大力的发展,主要在于地铁还没有大力的兴起,所以地下街的发展只是处于摸索时期。
(3)(2001年至今)这个时期,我国大力的发展地下空间,地铁开始出现在很多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修建地铁,像成都,西安,郑州等城市。本随着地铁的大量出现,地下街也迅速的发展,以后其规模也一定会越来越大。
3 结语
地铁的建设,超高层的商用办公楼,大型百货商店等等为上、下班方便和营业方便也需把出入口,营业厅直接从地下联通于附近的地铁枢纽站,便于疏散地面上的过量人流。这些地铁和地铁站以及公共地下人行通道成为人流的集散点和转折点,人流量大,对商业而言,就意味着可能保证经常性的大量购物人流,设置了许多小卖店和饮食店,逐渐发展成街。对购物者来说,由于交通方便,购物活动就可以节省时间,同时在地下通道中布置的补充商业机能,可以减轻人行行走时的单调感。使步行者感到舒服。减轻对地下空间中的不良心理反映,随着经济发展的刺激和附近地区建设的发展,地下街的规划不断扩在,趋向深层化、立体化。
纵观世界各国地下街的历史,虽然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但它的发展,都是围绕着城市发展而展开。地下街不仅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更能促进以地下空间为主体的城市防灾空间体系的建立,是一种适合大城市集约化发展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模式,亦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地下街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与地铁整合建设地下街,其效果尤为显著,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发展地下空间,地下街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大,其发展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的出现,如防灾问题,公共卫生等,这些问题都还有待深入的研究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刘皆谊,城市立体化视角,地下街设计及理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0009
[2]童林旭,地下商业街规划和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