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山水写生是山水画学习与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山水画写生感知自然界中蕴含的艺术气息,可有效激发自身的创新灵感。
【关键词】:太行山;山水画;艺术气息
与此同时,对创作素材的收集、创作技巧的训练、创作语言的表达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在此次太行山写生中,使我受益颇多。当我踏上太行山之行的旅途时,内心不可谓是雀跃、激动且充满幻想的。
太行之山何崔嵬,岩幽谷隐藏风雷。
汉军已料骑士屈,魏武重叹车轮摧。
其开如陉下如井,云作炊烟瀑垂绠。
羊牛只道来层霄,鸡犬方知接人境。
山僧何年住山顶,亦有山田二三顷。
非关避世应避名,我欲从之玩流景。
这首明代石珝的诗词,向我们展现了太行山幽远静谧、重峦叠翠的气势与力量。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当我真正踏上太行上,深刻的感知到了它所具有的魅力。相比于泰山的庄严,黄山的奇秀,华山的独险,太行的神秘与雄伟深深的吸引着我。绕过一座座山,远眺山脚下一个个孤立的村庄仿佛与外界的世界毫无联系。如同一个个避世的桃园,在重重叠叠的群山之中,在一块块巨石之下,隐没在太行山的迷雾中。只听放羊人的呐喊、山林中鸟儿的鸣叫,只见山巅的巨石与奇柏、脚下的枯草与野花,伴着夜色渐渐隐去,倒是避世清修的好去处。村名依照山名而起,坐落于山脚之下,村庄依靠着大山,大山护佑着村庄,山顶巨石如同村庄的守护神,守护着这里的宁静与神秘。从中可以清晰的感知到自然的原始美、自然与人的和谐美。
远眺无数的群山起起伏伏,隐没在天尽头,从古至今养育了多少华夏英雄儿女。朝代的更迭,外族的入侵,太行群山始终为最善良的华夏儿女提供着最坚实守护。它如同一位母亲不断养育繁衍华夏一脉,山里的孩子一代又一代的从这里走出去,在各地扎根又繁衍出各自的文化,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们不断探索着前进的道路,不惜自相残杀,连年的战乱使得人口锐减寸草不生,中原腹地的人口急剧减少。但太行山在,各个朝代的君主不断迁徙着
山里的人们前往各地扎根生活,一个个朝代重复着前人的脚步,寻找着未来这一脉存在的意义与方向,直到铁船与枪炮的到来让人们看清楚历史的脚步如此快速无情。肥沃的土壤安逸的生活,山里的人们已经丧失了改革创新的力量,太行山如同沉睡的老人感受不到他的子孙正遭受非人的虐待与屈辱,只愿苟活与水火之中,血染山河,残肢满地,当初从太行山中走出去的人们,又被迫回到了大山的怀抱。
八路军总部旧址就坐落在素有太行山上“小江南”之称和“小延安”美誉的麻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华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党、政、军首脑机关曾在此驻扎。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左权、杨尚昆、罗瑞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战斗、生活达五年之久,指挥华北军民进行了“百团大战”、“响堂铺战役”、“黄崖洞保卫战”等著名战役,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推动了整个华北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进而奠定了抗战的胜利局面。这个太行小镇,因其历史地位突出,贡献卓著被誉为“小延安”。他们在此书写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篇章。著名绘画艺术家潘真先生以其独具魅力的绘画风格彰显了此时期太行山的魅力,它的《太行颂》给予了巨大的人们以启迪与灵感。
在太行山中,一层层的山岩相互叠加至最高处,一座座山峰就是一幅幅画卷。一张接一张延绵百里,每一幅画卷都风格鲜明。面对着雄伟的山峰,抬头望去如在山峰怀抱之中,有的蜿蜒连绵,藏在山坡之后,有的威压如坠,悬在头顶,山岩纵横利落豪放。每笔落处只需顺其走势描绘,有感而发,一笔未止,下一笔已然而至。山崖边处,突现单一松柏,山坡之中山崖环抱之处,成片的山林安然坐拥其中,点、线、面三要素已然构成一副写实又抽象的画面,只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与生而为人的虚无渺小。一幅画止,只需转身远眺另一幅画面就会映入眼帘。同一片山崖,不同的角度就会形成新的画面。如此往复,笔不停、墨不止,直至夕阳西下,群山隐入山雾之中。
夜晚回到屋中,将一天所画场景一张张平铺于炕上,回想当时山崖样貌,认真总结、归纳,分析画中优劣败笔处,为日后创作总结经验。每张画都由现实场景有感而发,师法自然,再对照古人画作经典,一边临摹运用,一边将自身融于群山中。不拘泥于每座山形细小凹凸,每片树叶纹路,用心着重体会感受山之气势,表达其险峻巍峨而又静谧的太行独特气质,只体会其意而不记其形,以此为将来绘画方向,努力积累,渐入佳境。
山水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人们在山水画学习过程中逐渐忽略了水墨写生的重要性。多数人利用相机、录像机等电子设备进行拍摄,面对照片或录像资料进行感受与创作。然而其所得到的收获并不理想,基于照片下的“写生”作品缺乏灵动性与感染力,甚至与速写存在巨大的距离,其艺术性、生活性严重不足。只有当身处自然环境中,通过视觉与情感的真是体验,才能真正感知到基于照片下模仿的不足。在太行山写生过程中,面对自然,与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云一流水进行交流,可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然山水所具有的魅力,那是无法应言语进行准确表达的。
此外,每个人观察的角度不同,在写生过程中所彰显的内容与情感是不同,其作品具有自身审美品位与情感思维特征。由此可见,山水写生具有个性化特征,而这种特征这是我们对艺术追求的结构。南羽曾在《黄宾虹谈艺录》提到“山水乃图自然之性,非剿窃其形。画不写万物之貌,乃传其内涵之神。若以形似为贵,则名山大川,观览不逗,真本俱在,何劳图焉”。由此可见,画中景物不同于自然中的景物,它蕴含着画者内心的世界感官与审美理想,是基于自然事物提炼而成的,且具有一定的山水内涵。与此同时,由“山川自然之物,画面人工之物,山川入画,应无人工造作之气,此画面图艺术之要求。故画中山川要比真实山川为妙。画中山川经画家创造,为天所不能胜者……”可知,在进行写生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事物变化规律的掌握,也应从自然事物的表象中挣脱出来,在基于自身经验与审美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基于畫中景物以个性化特色和主观情感,从而使其富有感染力与生命力,提升整体视觉效果,是画中山水来源于自然山水而又高于自然山水。
沉浸在太行山中,面对太行山上沉静又多变的自然状态,才真切感知到人类自身的渺小。在攀爬太行山峡谷的“天梯”时,感知一路的风景变化,聆听大地的胎音与风的悸动,每一步跨越与提升,心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在不断的攀爬中,城市中所有的喧嚣、浮躁、奢华变得愈发浅淡,一切归于宁静却又富有变化。可以说太行山之行不仅是对自身绘画技巧、写生水平有了明确的认知与理解,绘画能力得到了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启迪与洗礼。在当今开放性的社会背景下,作为绘画艺术的爱好着/学习者/从业者,不应将自身制约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理念学习上,更应从多方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与綜合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具有准确的洞察力,具备专注、认真、严谨、执着等“工匠精神”,在变化的环境中及时调整自身的心态,使自身处于平衡的状态,从而使自身拥有感知美、发现美的能力,实现内心与事物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抱我视觉与心灵的结合,为绘画创作奠定基础。
相由心生,笔随意走,查看历史遗留画作精妙处,总结其中共性与个性,再结合自身感受体会,望早日画出感人之作,为此生小小夙愿。
【关键词】:太行山;山水画;艺术气息
与此同时,对创作素材的收集、创作技巧的训练、创作语言的表达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在此次太行山写生中,使我受益颇多。当我踏上太行山之行的旅途时,内心不可谓是雀跃、激动且充满幻想的。
太行之山何崔嵬,岩幽谷隐藏风雷。
汉军已料骑士屈,魏武重叹车轮摧。
其开如陉下如井,云作炊烟瀑垂绠。
羊牛只道来层霄,鸡犬方知接人境。
山僧何年住山顶,亦有山田二三顷。
非关避世应避名,我欲从之玩流景。
这首明代石珝的诗词,向我们展现了太行山幽远静谧、重峦叠翠的气势与力量。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当我真正踏上太行上,深刻的感知到了它所具有的魅力。相比于泰山的庄严,黄山的奇秀,华山的独险,太行的神秘与雄伟深深的吸引着我。绕过一座座山,远眺山脚下一个个孤立的村庄仿佛与外界的世界毫无联系。如同一个个避世的桃园,在重重叠叠的群山之中,在一块块巨石之下,隐没在太行山的迷雾中。只听放羊人的呐喊、山林中鸟儿的鸣叫,只见山巅的巨石与奇柏、脚下的枯草与野花,伴着夜色渐渐隐去,倒是避世清修的好去处。村名依照山名而起,坐落于山脚之下,村庄依靠着大山,大山护佑着村庄,山顶巨石如同村庄的守护神,守护着这里的宁静与神秘。从中可以清晰的感知到自然的原始美、自然与人的和谐美。
远眺无数的群山起起伏伏,隐没在天尽头,从古至今养育了多少华夏英雄儿女。朝代的更迭,外族的入侵,太行群山始终为最善良的华夏儿女提供着最坚实守护。它如同一位母亲不断养育繁衍华夏一脉,山里的孩子一代又一代的从这里走出去,在各地扎根又繁衍出各自的文化,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们不断探索着前进的道路,不惜自相残杀,连年的战乱使得人口锐减寸草不生,中原腹地的人口急剧减少。但太行山在,各个朝代的君主不断迁徙着
山里的人们前往各地扎根生活,一个个朝代重复着前人的脚步,寻找着未来这一脉存在的意义与方向,直到铁船与枪炮的到来让人们看清楚历史的脚步如此快速无情。肥沃的土壤安逸的生活,山里的人们已经丧失了改革创新的力量,太行山如同沉睡的老人感受不到他的子孙正遭受非人的虐待与屈辱,只愿苟活与水火之中,血染山河,残肢满地,当初从太行山中走出去的人们,又被迫回到了大山的怀抱。
八路军总部旧址就坐落在素有太行山上“小江南”之称和“小延安”美誉的麻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华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党、政、军首脑机关曾在此驻扎。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左权、杨尚昆、罗瑞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战斗、生活达五年之久,指挥华北军民进行了“百团大战”、“响堂铺战役”、“黄崖洞保卫战”等著名战役,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推动了整个华北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进而奠定了抗战的胜利局面。这个太行小镇,因其历史地位突出,贡献卓著被誉为“小延安”。他们在此书写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篇章。著名绘画艺术家潘真先生以其独具魅力的绘画风格彰显了此时期太行山的魅力,它的《太行颂》给予了巨大的人们以启迪与灵感。
在太行山中,一层层的山岩相互叠加至最高处,一座座山峰就是一幅幅画卷。一张接一张延绵百里,每一幅画卷都风格鲜明。面对着雄伟的山峰,抬头望去如在山峰怀抱之中,有的蜿蜒连绵,藏在山坡之后,有的威压如坠,悬在头顶,山岩纵横利落豪放。每笔落处只需顺其走势描绘,有感而发,一笔未止,下一笔已然而至。山崖边处,突现单一松柏,山坡之中山崖环抱之处,成片的山林安然坐拥其中,点、线、面三要素已然构成一副写实又抽象的画面,只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与生而为人的虚无渺小。一幅画止,只需转身远眺另一幅画面就会映入眼帘。同一片山崖,不同的角度就会形成新的画面。如此往复,笔不停、墨不止,直至夕阳西下,群山隐入山雾之中。
夜晚回到屋中,将一天所画场景一张张平铺于炕上,回想当时山崖样貌,认真总结、归纳,分析画中优劣败笔处,为日后创作总结经验。每张画都由现实场景有感而发,师法自然,再对照古人画作经典,一边临摹运用,一边将自身融于群山中。不拘泥于每座山形细小凹凸,每片树叶纹路,用心着重体会感受山之气势,表达其险峻巍峨而又静谧的太行独特气质,只体会其意而不记其形,以此为将来绘画方向,努力积累,渐入佳境。
山水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人们在山水画学习过程中逐渐忽略了水墨写生的重要性。多数人利用相机、录像机等电子设备进行拍摄,面对照片或录像资料进行感受与创作。然而其所得到的收获并不理想,基于照片下的“写生”作品缺乏灵动性与感染力,甚至与速写存在巨大的距离,其艺术性、生活性严重不足。只有当身处自然环境中,通过视觉与情感的真是体验,才能真正感知到基于照片下模仿的不足。在太行山写生过程中,面对自然,与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云一流水进行交流,可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然山水所具有的魅力,那是无法应言语进行准确表达的。
此外,每个人观察的角度不同,在写生过程中所彰显的内容与情感是不同,其作品具有自身审美品位与情感思维特征。由此可见,山水写生具有个性化特征,而这种特征这是我们对艺术追求的结构。南羽曾在《黄宾虹谈艺录》提到“山水乃图自然之性,非剿窃其形。画不写万物之貌,乃传其内涵之神。若以形似为贵,则名山大川,观览不逗,真本俱在,何劳图焉”。由此可见,画中景物不同于自然中的景物,它蕴含着画者内心的世界感官与审美理想,是基于自然事物提炼而成的,且具有一定的山水内涵。与此同时,由“山川自然之物,画面人工之物,山川入画,应无人工造作之气,此画面图艺术之要求。故画中山川要比真实山川为妙。画中山川经画家创造,为天所不能胜者……”可知,在进行写生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事物变化规律的掌握,也应从自然事物的表象中挣脱出来,在基于自身经验与审美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基于畫中景物以个性化特色和主观情感,从而使其富有感染力与生命力,提升整体视觉效果,是画中山水来源于自然山水而又高于自然山水。
沉浸在太行山中,面对太行山上沉静又多变的自然状态,才真切感知到人类自身的渺小。在攀爬太行山峡谷的“天梯”时,感知一路的风景变化,聆听大地的胎音与风的悸动,每一步跨越与提升,心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在不断的攀爬中,城市中所有的喧嚣、浮躁、奢华变得愈发浅淡,一切归于宁静却又富有变化。可以说太行山之行不仅是对自身绘画技巧、写生水平有了明确的认知与理解,绘画能力得到了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启迪与洗礼。在当今开放性的社会背景下,作为绘画艺术的爱好着/学习者/从业者,不应将自身制约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理念学习上,更应从多方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与綜合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具有准确的洞察力,具备专注、认真、严谨、执着等“工匠精神”,在变化的环境中及时调整自身的心态,使自身处于平衡的状态,从而使自身拥有感知美、发现美的能力,实现内心与事物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抱我视觉与心灵的结合,为绘画创作奠定基础。
相由心生,笔随意走,查看历史遗留画作精妙处,总结其中共性与个性,再结合自身感受体会,望早日画出感人之作,为此生小小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