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的新世纪。创新,是现代教育的趋势、素质教育的精髓、时代的要求,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说过:“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叫学生去探索、创造。”“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已成为社会的共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创新的氛围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无条件服从教师与文本,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作为学生的大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环境。老师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起来,才能敢想、敢说、敢问,创新的火花才会迸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减少对学生同一的约束和划一的要求,突出课堂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另外,教师自身要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要勇于向学生学习,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教给质疑问难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疑问是思维的火种,它可以促进思维展开、蔓延。要创新,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有质疑习惯。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我们要善于质疑,以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之茅塞顿开。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有时思维的触角达不到隐含在课文中的疑点。教师应指导学生从隐含疑点处质疑,投石击浪,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专利”,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提问是按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只管往容器里灌知识。久而久之,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更谈不上创新能力了。
三、开拓求异的空间,培养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必须从传统教学的单一结论的趋同,轉变为多向思维的求异。教师要改变在教学中过分集中于结论的阐述与理解,而更着眼于思维能力的发展,鼓励学生按不同的思路得出不同的结论。只要在教学设计中,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出这些蕴含着创新潜质的关节点,做到精心设计,重点突破,就能使求异的思维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四、交还自主权,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时是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继续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孩子的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的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才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五、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本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对于童话、寓言故事等余意未尽,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并珍惜学生富有个性的独特见解,从而为学生表现自我,发挥创造性拓展出一片崭新天地。
六、转换角色,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由于学生善于模仿,喜欢表现,教学中教师常常运用转换学习角色的方法,满足学生的新鲜感和表现欲,从而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转换学习角色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的方法。这样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与学生本来是平等的,但是当某些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表率时,则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创造欲望和竞争意识。教学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谁的课文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讲解。这样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3)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转换。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教学中,让学生从学习的角色转换为文中的角色,让他们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这样,学生内心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学生创新的潜质也发挥了出来。
七、向课堂外延伸,拓展学生创新的空间
学生在课堂上和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课本以外的生活是学习的广阔天地,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由科内延伸到博大的知识领域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各种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或社会实践等等,都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有效途径。
如在课外组织学生出外踏青。春天,带着学生到山坡上、田野上去寻找春天的气息,让学生能从中体味到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能够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素材,根据需要主动学习。又如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胆量,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为今后的作文教学奠定基础。另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利用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也迅猛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指引和诱导,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进而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让我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片培植孩子创造思维的沃土、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天空。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创新的氛围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无条件服从教师与文本,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作为学生的大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环境。老师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起来,才能敢想、敢说、敢问,创新的火花才会迸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减少对学生同一的约束和划一的要求,突出课堂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另外,教师自身要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要勇于向学生学习,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教给质疑问难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疑问是思维的火种,它可以促进思维展开、蔓延。要创新,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有质疑习惯。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我们要善于质疑,以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之茅塞顿开。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有时思维的触角达不到隐含在课文中的疑点。教师应指导学生从隐含疑点处质疑,投石击浪,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专利”,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提问是按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只管往容器里灌知识。久而久之,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更谈不上创新能力了。
三、开拓求异的空间,培养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必须从传统教学的单一结论的趋同,轉变为多向思维的求异。教师要改变在教学中过分集中于结论的阐述与理解,而更着眼于思维能力的发展,鼓励学生按不同的思路得出不同的结论。只要在教学设计中,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出这些蕴含着创新潜质的关节点,做到精心设计,重点突破,就能使求异的思维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四、交还自主权,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时是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继续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孩子的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的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才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五、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本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对于童话、寓言故事等余意未尽,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并珍惜学生富有个性的独特见解,从而为学生表现自我,发挥创造性拓展出一片崭新天地。
六、转换角色,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由于学生善于模仿,喜欢表现,教学中教师常常运用转换学习角色的方法,满足学生的新鲜感和表现欲,从而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转换学习角色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的方法。这样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与学生本来是平等的,但是当某些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表率时,则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创造欲望和竞争意识。教学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谁的课文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讲解。这样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3)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转换。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教学中,让学生从学习的角色转换为文中的角色,让他们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这样,学生内心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学生创新的潜质也发挥了出来。
七、向课堂外延伸,拓展学生创新的空间
学生在课堂上和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课本以外的生活是学习的广阔天地,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由科内延伸到博大的知识领域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各种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或社会实践等等,都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有效途径。
如在课外组织学生出外踏青。春天,带着学生到山坡上、田野上去寻找春天的气息,让学生能从中体味到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能够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素材,根据需要主动学习。又如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胆量,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为今后的作文教学奠定基础。另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利用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也迅猛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指引和诱导,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进而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让我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片培植孩子创造思维的沃土、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