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1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中,昼间总点次达标率为87.2%,夜间达标率仅为59.7%。
越是大城市,噪音污染越严重。
2017年6月9日,环保部发布《2017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根据报告的数据,全国城市功能区声环境昼间监测点次总达标率为92.2%,夜间监测点次总达标率为74.0%。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环保法专家王灿发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2008年颁布的《声环境质量标准》对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规定了最高限值。按照此标准,环保部年度报告的31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中,昼间总点次达标率为87.2%,夜间达标率仅为59.7%。
噪音污染正在成为城市环境的短板。大城市必须向噪音宣战了。
噪声投诉占环境投诉总量四成
“噪音不只是扰民,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影响。”北京西城区德胜社区全科医生高凤娟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11年,世卫组织和欧盟合作研究中心曾发布一份噪音对健康影响的全面报告《噪音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该报告指出,噪音污染不仅让人烦躁、睡眠差,更会引发或触发心脏病、学习障碍和耳鸣等疾病,进而缩短人的寿命。
《2017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显示,2016年相关部门共收到环境投诉119.0万件,其中噪声投诉52.2万件,占环境投诉总量的43.9%。
“这与我们接到的投诉比例是一致的。”王灿发于1998年在中国政法大学成立了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1999年年底,该中心法律帮助热线开通。
“19年来,噪声投诉一直是我们接到的各种投诉中占比最高的,保持在40%左右。”王灿发告诉本刊记者。
环保部报告显示,各类环境噪声投诉中,建筑施工噪声投诉占比最高,达50.1%;社会生活噪声其次,投诉占36.6%。
细分来看,建筑施工噪声投诉昼间仅占9.5 %,夜间高达90.5 %;社会生活噪声投诉中, 商业、邻里、广场舞等噪声投诉占了半壁江山。
“和大气污染不一样,噪声具有瞬时性、局部性的特点。”王灿发如此解释噪声投诉的高企,“大气污染的受害者容易有观望心理;而噪声的受害者,比如临街的高层居民受到交通噪音的干扰,会觉得自己是直接受害者,就会进行投诉。”
需破“九龙治水”难题
“尽管近年来噪声投诉的比例居高不下,但治噪难有其客观原因。”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岳亮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比如,没有专业的噪声监测设备,没有足够的执法人员;与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污染不同,噪声污染瞬时性、局部性、分散性很强,有时很难取证;当时解决了,但之后可能又会继续。
治噪难,原因还有管理机制上的“九龙治水”。
“由于噪声污染种类繁杂,其监督管理涉及环保、工商、城管、公安等多个部门,在噪声污染管理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机制,极易把小事拖成大事、难事。”王灿发表示。
环保执法的有效性必须依托于各部门联合行动。
以北京建立的长效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为例,北京实行了市民举报环境污染违法行为“首接负责制”,在收到市民投诉举报后,工作人员会按照職责分工,第一时间将其转交至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政府部门把沟通协调的‘麻烦’留给自己,部门之间既不推诿扯皮,也不敷衍塞责。这就是‘九龙治水’的解决之道。”岳亮说。
南京也打过一套噪声治理的跨部门“组合拳”。
2016年7月,中央环保督查组进驻江苏,交办南京一批环境信访问题,其中包括南京湖畔居小区市民投诉火车站噪声扰民问题。
南京市环保局对湖畔居小区邻近铁路的住宅楼噪声进行了现场监测,以确认噪音超标。
随后,南京市交通局组织召开专题协调会,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铁路部门在现有P60轨无缝线路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噪声源强度;加强列车司机的教育,减少鸣笛;加强对线路的管养,保证列车通过时减少震动;等等。
此外,当地玄武区政府牵头落实建设责任主体和监管单位,在小区临铁路边最东端转角处补建隔音屏;平时加强隔音屏的巡查、保养等工作,发现破损及时修补。
南京经验:首先是强化监测和考核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介绍说,在31个城市中,昼间达标率为百分之百的一共有6个,分别是银川、呼和浩特、海口、贵阳、昆明、拉萨,其次是福州,达标率为98.8%,然后是南京,达标率为96.9%。
夜间达标率除银川为百分之百外,接下来是拉萨和南京,均为87.5%,并列第2。
一些昼间达标率排在南京前面的城市,夜间达标率要比南京低不少,如贵阳,夜间达标率仅为31.3%,呼和浩特为45.0%,海口为62.5%。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认为,南京在治噪方面的举措,在大城市中是较有代表性的。
南京环保局局长包洪新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介绍了南京治理噪声的办法。
“首先是强化监测和考核。”包洪新说,南京全市设置了539个区域噪声网格点,建成了28个噪声自动检测站点,并将声环境功能区达标率纳入了年度区长生态环保目标任务考核。
南京主要是实施区域治理。“比如从源头上严格环境准入,对可能产生噪声扰民影响的新建项目提出限制要求,对新建快速路项目要求采用低噪声路面,同步建设声屏障,选用低噪声型施工设备等。”包洪新告诉本刊记者。此外,南京还将城区交通禁鸣列入了公安执法事项。
“关于夜间噪声治理,南京实行了‘三严’——严控施工数量、严格把关、从严查处。”包洪新说,“每天审批夜间施工工地数不超过10%,对于投诉多的工地,我们不仅暂缓审批,还会主动积极做好与周边居民的沟通。”
越是大城市,噪音污染越严重。
2017年6月9日,环保部发布《2017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根据报告的数据,全国城市功能区声环境昼间监测点次总达标率为92.2%,夜间监测点次总达标率为74.0%。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环保法专家王灿发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2008年颁布的《声环境质量标准》对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规定了最高限值。按照此标准,环保部年度报告的31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中,昼间总点次达标率为87.2%,夜间达标率仅为59.7%。
噪音污染正在成为城市环境的短板。大城市必须向噪音宣战了。
噪声投诉占环境投诉总量四成
“噪音不只是扰民,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影响。”北京西城区德胜社区全科医生高凤娟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11年,世卫组织和欧盟合作研究中心曾发布一份噪音对健康影响的全面报告《噪音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该报告指出,噪音污染不仅让人烦躁、睡眠差,更会引发或触发心脏病、学习障碍和耳鸣等疾病,进而缩短人的寿命。
《2017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显示,2016年相关部门共收到环境投诉119.0万件,其中噪声投诉52.2万件,占环境投诉总量的43.9%。
“这与我们接到的投诉比例是一致的。”王灿发于1998年在中国政法大学成立了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1999年年底,该中心法律帮助热线开通。
“19年来,噪声投诉一直是我们接到的各种投诉中占比最高的,保持在40%左右。”王灿发告诉本刊记者。
环保部报告显示,各类环境噪声投诉中,建筑施工噪声投诉占比最高,达50.1%;社会生活噪声其次,投诉占36.6%。
细分来看,建筑施工噪声投诉昼间仅占9.5 %,夜间高达90.5 %;社会生活噪声投诉中, 商业、邻里、广场舞等噪声投诉占了半壁江山。
“和大气污染不一样,噪声具有瞬时性、局部性的特点。”王灿发如此解释噪声投诉的高企,“大气污染的受害者容易有观望心理;而噪声的受害者,比如临街的高层居民受到交通噪音的干扰,会觉得自己是直接受害者,就会进行投诉。”
需破“九龙治水”难题
“尽管近年来噪声投诉的比例居高不下,但治噪难有其客观原因。”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岳亮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比如,没有专业的噪声监测设备,没有足够的执法人员;与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污染不同,噪声污染瞬时性、局部性、分散性很强,有时很难取证;当时解决了,但之后可能又会继续。
治噪难,原因还有管理机制上的“九龙治水”。
“由于噪声污染种类繁杂,其监督管理涉及环保、工商、城管、公安等多个部门,在噪声污染管理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机制,极易把小事拖成大事、难事。”王灿发表示。
环保执法的有效性必须依托于各部门联合行动。
以北京建立的长效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为例,北京实行了市民举报环境污染违法行为“首接负责制”,在收到市民投诉举报后,工作人员会按照職责分工,第一时间将其转交至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政府部门把沟通协调的‘麻烦’留给自己,部门之间既不推诿扯皮,也不敷衍塞责。这就是‘九龙治水’的解决之道。”岳亮说。
南京也打过一套噪声治理的跨部门“组合拳”。
2016年7月,中央环保督查组进驻江苏,交办南京一批环境信访问题,其中包括南京湖畔居小区市民投诉火车站噪声扰民问题。
南京市环保局对湖畔居小区邻近铁路的住宅楼噪声进行了现场监测,以确认噪音超标。
随后,南京市交通局组织召开专题协调会,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铁路部门在现有P60轨无缝线路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噪声源强度;加强列车司机的教育,减少鸣笛;加强对线路的管养,保证列车通过时减少震动;等等。
此外,当地玄武区政府牵头落实建设责任主体和监管单位,在小区临铁路边最东端转角处补建隔音屏;平时加强隔音屏的巡查、保养等工作,发现破损及时修补。
南京经验:首先是强化监测和考核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介绍说,在31个城市中,昼间达标率为百分之百的一共有6个,分别是银川、呼和浩特、海口、贵阳、昆明、拉萨,其次是福州,达标率为98.8%,然后是南京,达标率为96.9%。
夜间达标率除银川为百分之百外,接下来是拉萨和南京,均为87.5%,并列第2。
一些昼间达标率排在南京前面的城市,夜间达标率要比南京低不少,如贵阳,夜间达标率仅为31.3%,呼和浩特为45.0%,海口为62.5%。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认为,南京在治噪方面的举措,在大城市中是较有代表性的。
南京环保局局长包洪新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介绍了南京治理噪声的办法。
“首先是强化监测和考核。”包洪新说,南京全市设置了539个区域噪声网格点,建成了28个噪声自动检测站点,并将声环境功能区达标率纳入了年度区长生态环保目标任务考核。
南京主要是实施区域治理。“比如从源头上严格环境准入,对可能产生噪声扰民影响的新建项目提出限制要求,对新建快速路项目要求采用低噪声路面,同步建设声屏障,选用低噪声型施工设备等。”包洪新告诉本刊记者。此外,南京还将城区交通禁鸣列入了公安执法事项。
“关于夜间噪声治理,南京实行了‘三严’——严控施工数量、严格把关、从严查处。”包洪新说,“每天审批夜间施工工地数不超过10%,对于投诉多的工地,我们不仅暂缓审批,还会主动积极做好与周边居民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