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逻辑,注重方法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zz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之下,教学方式日益丰富,学生活动日益频繁.笔者以为这是教学的一种进步,但与此同时应当看到,形式的进步不能脱离思想的坚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些思想是应当坚守的.从物理自身的特点来看,从教学的本质来看,笔者以为关注物理知识背后的逻辑,注重物理知识背后的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应当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思想.
  1基于逻辑,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逻辑是物理知识的本质特征,物理知识总是以逻辑的关系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初中物理中,一些关于物理现象的知识往往在最初的时候出现,这个时候的物理学习以现象及现象背后的规律记忆为基础,需要的是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记忆能力.但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物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就会显现出来,此时的物理教学尤其是探究教学就要注意其中的逻辑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逻辑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存在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当中,更体现在某些物理教学对象的探究背后.
  以“滑动变阻器”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里更多的要考虑其对后面《欧姆定律》一节的承上启下作用,要能够借助这个教学的机会,帮助学生对变阻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滑动变阻器可以在电路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以为可以为这节课设计三个活动:第一,跟学生复习材料、横截面积和长度是影响电阻大小的三个因素,并在这三个因素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如何改变灯泡亮度”以及“如何连续改变灯泡亮度”等两个问题;第二,重点强调电阻长度能够决定电阻值大小,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怎样设计才能达到改变灯泡亮度、连续改变灯泡亮度两个目的;第三,让学生们对滑动变阻器有初步的了解,并构建滑动变阻器的原始形态.
  以上述思路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教师首先和学生共同回忆了变阻器的相关知识,复习影响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并提问.以下是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大家平时见过能够调节灯光亮度的灯吗?
  生:见过,我平时使用的台灯就可以.
  师:对,可以调节亮度的灯大家可能都见过,老师这里也有一盏,大家看看.(演示调光效果)那么如果要同学们自己设计可以调节亮度的灯,同学们准备如何设计呢?
  生:在灯的电路中接入电阻丝.
  师:为什么可以接入电阻丝?
  生:因为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电流被阻碍了,那灯泡的亮度就会发生变化.
  那么,老师在电路中加入一段电阻丝,灯泡亮度会有什么变化?(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在图中用彩色粉笔画出一段电阻丝)
  生:接入电阻丝后灯泡亮度变暗了.
  师:那么如果我想让灯泡的亮度介于接电阻丝与不接电阻丝之间,该怎么办?
  生:可以把电阻丝对折一下,也可以把电阻丝剪短一点.
  师:说得好,这个想法很合乎逻辑.可是,我们把电阻丝对折或者把电阻丝剪短,并不能让灯泡亮度持续变化,怎么实现连续变化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生:若让电阻丝的长度连续变化,灯泡的亮度就能连续变化了.
  师:难道电阻丝是橡皮筋吗?长度还可以随便拉长与缩短?
  生的思维堵住了,于是继续思考.
  师提示:我们知道,如果我在连接电路时,一端固定,另一端可以自由在电阻丝上滑动,那结果会怎么样呢?……让它沿着电阻丝滑动,是不是就能让电阻连续变化了.
  生:(齐声回答)对.
  (教师拿起电阻丝和一个木棍,将电阻丝绕在木棍上,得到滑动变阻器的原始样子.)
  生:老师,电阻丝是一圈挨着一圈的,电流要是直接从一端跑到另一端了怎么办?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你们听得懂他的意思吗?电流要“抄近路”了.怎么办呢?
  生:其实我们只要在电阻丝上面绕上绝缘的塑料套就行了.
  (教师拿出已经包裹了塑料的电阻丝给学生展示)
  师: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到灯泡的亮度是如何连续变化的了吗?
  生:了解了.
  在这节课上,由于教师不断的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的注意力一直很集中,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很大的探究兴趣,整个课堂氛围是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更重要的是,一个问题与一个问题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这种联系是通过思维的逻辑来实现的,因而学生的思维可以说是步步紧逼,因而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说非常有效.
  2注重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思维能力能够确保证物理问题得到解决,而思维品质则保证物理问题能够得到高效的解决.如果说上述教学例子改变了传统物理课堂教学理论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话,那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而言,就需要通过方法的训练来完成了.
  我们知道,物理知识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抓住这种规律,通过分析和比较同样能够让学生深刻的理解物理知识,我们称这种方法为“比较法”,这种方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广泛应用,通过比较能够让学生发现规律,能够让学生发现常规中的非常规,也能发现非常规中的常规.例如,苏教版八年级“光的折射”的习题教学,就可以充分地运用这一方法.
  师: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光的折射”的概念.
  生(思考后回答):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折射率不同使得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在两种介质交界处发生偏转,这就是光的折射.
  师:对,既然同学们对反射和折射的概念都有了解.下面我出一道题目,请同学们认真思考.
  例1如图1所示,一束光在水和空气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那么入射光线、界面、反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分别是什么呢?
其他文献
“项目学习”模式主要是将实践活动合理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不足,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动态管理的局面.通过应用项目学习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积极投身于课堂学习过程中,这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掌握物理基本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项目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尽管存在时间落差,在某些具体细节上存在抵牾,但两者在基本精神、文化气质及价值追求等方面具有契合性,可以尝试从教学原则、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及实践环节等多维度进行统筹设计,有效推进二者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作者简介]武铁传(1965—),男,河南巩义人,硕士,洛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文化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当代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教育也顺应时代需要积极倡导素质教育,即以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并开展了一系列的课程教学改革,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物理教师的教学任务就从只教授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感等更能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实际能力.因此,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中的重要实验,它是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做好这个探究实验对于学生理解其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材中,只是告诉学生按照设计去实验探究,至于为什么这样做,学生浑然不知.到最后,学生即使得到了结论,也是硬性记住的,不能够真正理解.如何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笔者认为应多挖掘学生原认知,重新设计教材,对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笔者从“为什么”、“实验的改进和突破”、“成像原理”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课堂教学特别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重发展,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学会学习和培养正确价值观.随着物理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它不仅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那么在当今课堂教学模式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本文就此话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1 根据
2010年的中考已经降下帷幕,笔者有幸参与了扬州市物理中考28题的第3小题阅卷,本题得分率并不高,只有10%左右,现就本题,对学生所给的错误答案作一些分析,希望大家能从学生的答案中了解到学生的思维,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一定的针对性。  试题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明带了一块已切成长方体的肥皂(如图甲,前后面保留了凹下去的字)做了以下实验。  (1)测肥皂的密度。  ①小明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即物理课程应该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把当前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的丰富、发展.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笔者总结提炼出以“导入、探究、归结、评价”为框架的课堂教
摘 要:概念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的比热容》是教材安排的一次较完整的探究活动,也是概念教学中典型的一课.本文以《物质的比热容》教学案例对教学行为进行分析.  关键词:概念课;教学行为;有效性;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行为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在课堂中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引起、促进和维持学生学习的行为.教学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在表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育
摘要:近几年来,淄博市中考题越来越注重整合实验的考查,综合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但学生答题情况不容乐观.本文通过2018年淄博市中考题实验探究23题,分析学生出现典型错误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应的突破策略,一是使用概念图整合建构知识体系,建立起前后知识的联系,二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注重思维灵活性和深刻性的培养,三是重视学生的实验评估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地、辩证地进行评估和交流,让评估成为一种意识坚决地
[摘 要] 改革开放至建党100周年以来,中学主流教学方法历经磨砺,随着教育理念与实践效果的变化逐步完善。以江苏省为例,其主要经历了板讲法、启发式教学法、讲练法、洋思和杜郎口模式教学法(同期并行),以及学讲、活动单元导学法(同期并行)几个主要阶段,在基层实践与评课标准方面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江苏省中学主流教学法40多年的改革历程具有以下启示:“以教代学”逐步告别历史舞台,“以学促教”必将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