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这句话来形容聋校班主任工作,我觉得是再合适不过了。聋生由于生理障碍,产生自卑心理,加之表达交流不畅,心里的想法、委屈、困惑、喜悦等情绪无法适时正确宣泄。时间久了,导致想法平淡了,喜悦和快乐不浓烈了,委屈和困惑压抑与内心成为死结了。这就是大多数聋生“死水一潭,波澜不惊”的状态症结之所在。所以做为聋校的班主任,必须及时发现问题,全方位关注聋生,构建家校联合,教师家长联手的教育模式。以春风般的温暖,春雨般的细腻,悄无声息的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施以浇灌,孕育栽培,多重守护,陪伴成长。
聋生大多数住校,基本上一个月回一次家,聋校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在校家长”。无论是课内课外,还是学习、生活、思想、交往、情绪、装扮等,班主任都要有意的去观察和了解,从中察觉异常和变化,找出原因。除了自己全面观察和掌握情况,还要和任课老师、生活老师、后勤人员(炊事员、门卫、清洁工)取得交流和加强沟通,以便更全面、细致、客观的了解学生,评价学生,教育学生。
1以爱播种,学会感恩
“爱”是教育的源泉。原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聋校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听力、语言残疾的孩子,他们比正常孩子更渴望得到爱,更需要爱的滋养。作为班主任,就要以无私、博大、深厚的爱去尊重、理解、鼓励这些孩子,使他们树立自信,自立自强,学会感恩。在班级建设中,尊重学生意愿,让学生投票选举班干部,实行民主管理;在教学中,允许、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发表不同见解,创造讨论争论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主动性。学生在爱的氛围中,民主的环境中,会获得自我价值感,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心态,激起心底爱的生发,从而才会敞开心扉,学会尊重与感恩。
2身教领航,促进追随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良好的师德素养,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陶冶学生的心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轻微的暗示,都会触动学生的心弦,感受到浓浓的暖意。加之教师言行得体,处理事件公平合理,工作认真努力,做事踏实吃苦,这些学生都会看在眼里,由佩服羡慕,进而追随模仿。
3引导宣泄,聆听花开
聋生由于生理缺陷,表达上主要依靠“手”---手势和手写来传情达意。但大多数聋生的手势健全人看不懂,写话词不达意,话不通顺,因交流表达障碍重重而出现无奈与、懒于表达的现象。内心的无奈苦闷压抑可想而知。班主任就要交给他们方法:或与老师谈心,或与好朋友分享,或写日记,或哼歌、打球,或做自己喜欢的手工等,转移注意力,及时将情绪宣泄出去。这样,心里的想法,委屈的辩解,快乐的分享,苦恼的倾诉,交往的欲望,事情的描述,这“五彩纷呈的小花”才会悄然绽放,缤纷怒放。班主任还要耐心聆听,正确引导,创设平台,制造机会,使聋生的各种情绪合理宣泄,避免聋生心里出现雾霾天气,以健康、阳光、积极的状态学习生活。
4安全过渡“青春期”
“青春期”是个美丽而危险的阶段,懵懂的情感开始发芽,性意识开始觉醒,生理及心理也在加速发展,内心的躁动汹涌澎湃。我们对早恋现象不要谈虎色变,更不要当众挖苦批评。这个阶段,老师必须给予聋生更多的关注、理解、尊重、引导。任何问题的发生,都有前期征兆,任何的征兆都牵连着一种态度、心理、意识、情绪。只有及早发现,及时引导,才能防患于未然,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保证青春期安全过渡,聋生的学习才不会受到影响,心理才能健康发展,纯真的情感才不会受到伤害。
5家校联合,促进和谐
聋生的家庭教育误区颇多。溺爱型:对孩子的可怜,内心的愧疚,因此尽全力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无原则性的溺爱。放任型:认为孩子是自己的不幸,是家庭的负担,将来也不指望他,因而放任自流,管教甚少,冷漠对待。甩包袱性:将孩子放在学校,长期住校,不到校看望孩子,不与老师联系,不参加家长会,发生事情时,认为都是学校或教师的责任。所以,学校要创造机会,班主任要利用一切有利时机,通讯设施,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纠正引导家长的教育观念,形成合力,设立共同的目标,确立正确可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无论在校,在家,在社会,必须遵守规章制度,公共秩序,伦理道德,从而建立和谐的教育成长环境。
6正视缺陷,坦然面对
我们常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哭,它也对着你哭,你对着他笑,她也对着你笑。同样,我们如果可怜学生的残疾,学生也就会产生自怜自怨,如果我们能正视缺陷,坦然面对,学生也就不会在自卑的牢笼中出不来。因此,不要刻意的去关注缺陷,把聋生当做正常孩子一样坦然面对,把这种不足就当做眼睛近视了,手上多长了一个小指头一样弱化对他的关注。教会他们用明亮的眼睛去捕捉和发现,用灵巧的双手去编制和创造,用聪慧的头脑去思考和想象,用善良的品行去感染和赢得。孩子们不需要可怜,他们需要的是尊重和理解。
让我们在擦去孩子们心灵尘土的同时,也擦去我们心灵的尘土。让我们用真挚的情感,照亮孩子心灵的明镜;用高尚的师德,开启孩子情感的大门;以润物无声的精神,滋润孩子们干涸的心田。
聋生大多数住校,基本上一个月回一次家,聋校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在校家长”。无论是课内课外,还是学习、生活、思想、交往、情绪、装扮等,班主任都要有意的去观察和了解,从中察觉异常和变化,找出原因。除了自己全面观察和掌握情况,还要和任课老师、生活老师、后勤人员(炊事员、门卫、清洁工)取得交流和加强沟通,以便更全面、细致、客观的了解学生,评价学生,教育学生。
1以爱播种,学会感恩
“爱”是教育的源泉。原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聋校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听力、语言残疾的孩子,他们比正常孩子更渴望得到爱,更需要爱的滋养。作为班主任,就要以无私、博大、深厚的爱去尊重、理解、鼓励这些孩子,使他们树立自信,自立自强,学会感恩。在班级建设中,尊重学生意愿,让学生投票选举班干部,实行民主管理;在教学中,允许、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发表不同见解,创造讨论争论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主动性。学生在爱的氛围中,民主的环境中,会获得自我价值感,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心态,激起心底爱的生发,从而才会敞开心扉,学会尊重与感恩。
2身教领航,促进追随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良好的师德素养,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陶冶学生的心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轻微的暗示,都会触动学生的心弦,感受到浓浓的暖意。加之教师言行得体,处理事件公平合理,工作认真努力,做事踏实吃苦,这些学生都会看在眼里,由佩服羡慕,进而追随模仿。
3引导宣泄,聆听花开
聋生由于生理缺陷,表达上主要依靠“手”---手势和手写来传情达意。但大多数聋生的手势健全人看不懂,写话词不达意,话不通顺,因交流表达障碍重重而出现无奈与、懒于表达的现象。内心的无奈苦闷压抑可想而知。班主任就要交给他们方法:或与老师谈心,或与好朋友分享,或写日记,或哼歌、打球,或做自己喜欢的手工等,转移注意力,及时将情绪宣泄出去。这样,心里的想法,委屈的辩解,快乐的分享,苦恼的倾诉,交往的欲望,事情的描述,这“五彩纷呈的小花”才会悄然绽放,缤纷怒放。班主任还要耐心聆听,正确引导,创设平台,制造机会,使聋生的各种情绪合理宣泄,避免聋生心里出现雾霾天气,以健康、阳光、积极的状态学习生活。
4安全过渡“青春期”
“青春期”是个美丽而危险的阶段,懵懂的情感开始发芽,性意识开始觉醒,生理及心理也在加速发展,内心的躁动汹涌澎湃。我们对早恋现象不要谈虎色变,更不要当众挖苦批评。这个阶段,老师必须给予聋生更多的关注、理解、尊重、引导。任何问题的发生,都有前期征兆,任何的征兆都牵连着一种态度、心理、意识、情绪。只有及早发现,及时引导,才能防患于未然,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保证青春期安全过渡,聋生的学习才不会受到影响,心理才能健康发展,纯真的情感才不会受到伤害。
5家校联合,促进和谐
聋生的家庭教育误区颇多。溺爱型:对孩子的可怜,内心的愧疚,因此尽全力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无原则性的溺爱。放任型:认为孩子是自己的不幸,是家庭的负担,将来也不指望他,因而放任自流,管教甚少,冷漠对待。甩包袱性:将孩子放在学校,长期住校,不到校看望孩子,不与老师联系,不参加家长会,发生事情时,认为都是学校或教师的责任。所以,学校要创造机会,班主任要利用一切有利时机,通讯设施,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纠正引导家长的教育观念,形成合力,设立共同的目标,确立正确可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无论在校,在家,在社会,必须遵守规章制度,公共秩序,伦理道德,从而建立和谐的教育成长环境。
6正视缺陷,坦然面对
我们常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哭,它也对着你哭,你对着他笑,她也对着你笑。同样,我们如果可怜学生的残疾,学生也就会产生自怜自怨,如果我们能正视缺陷,坦然面对,学生也就不会在自卑的牢笼中出不来。因此,不要刻意的去关注缺陷,把聋生当做正常孩子一样坦然面对,把这种不足就当做眼睛近视了,手上多长了一个小指头一样弱化对他的关注。教会他们用明亮的眼睛去捕捉和发现,用灵巧的双手去编制和创造,用聪慧的头脑去思考和想象,用善良的品行去感染和赢得。孩子们不需要可怜,他们需要的是尊重和理解。
让我们在擦去孩子们心灵尘土的同时,也擦去我们心灵的尘土。让我们用真挚的情感,照亮孩子心灵的明镜;用高尚的师德,开启孩子情感的大门;以润物无声的精神,滋润孩子们干涸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