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倍体小偃麦的形成、减数分裂稳定性和染色体组型的分析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22599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多年来对(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杂种 F_1—F_4及与小麦回交后的杂种 B_1F_1选株的细胞学观察和分析,讨论了八倍体小偃麦的形成途径。认为小麦和偃麦草杂交后,需要与小麦回交1—2次,在于使染色体组重新组合,形成 AABBDDEE 和 AABBDDFF 两种染色体组型的八倍体。类型基本稳定的八倍体小偃麦,在较长世代内减数分裂仍不正常,中期Ⅰ单价体的频率较高。同时讨论了结实率与减数分裂稳定性的关系。最后分析了几个八倍体小偃麦的染色体组型,及其在育种上利用的前景。 According to the cyt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F_1-F_4 hybrids and the hybrid B_1F_1 after backcrossing with wheat over many years, the formation pathway of octoploidy is discussed. It is thought that wheat and wheat should be backcrossed 1-2 times after crossing with the wheat and the wheat, and the chromosome group is recombined to form the octoploids of two chromosome types AABBDDEE and AABBDDFF. The haplotype Triticum, which is basically stable in type, still does not undergo meiosis in longer generations, and the frequency of monovalent I metaphase is high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ed setting rate and meiosis stability was also discussed. Finally, we analyzed the chromosome constitutions of several octoploid plants and their prospects in breeding.
其他文献
过去我国农业界流行着“重氮轻磷”的观念。六十年代中,我国在植物的营养平衡和施用配合肥料方面,开始有了新的突破。1961年朱如源等在河北省新城县,1963年刘光崧等在安徽省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Helicobacter pylori(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近期疗效;为治疗 Hp相关性慢性胃炎寻找一种确切有效,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法,开辟新的治
期刊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在全国各地开展“课内比教学”、“一师一优”课背景下,于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第8周笔者在农村中学的多媒体教室里上的一节公开课,所用教材
我走在幸福的大道上,一路风景,一路芬芳。  我走在幸福的大道上,播撒青春,孕育希望。  我走进稚嫩的心灵,让每一朵小花在爱的阳光中尽情绽放;我采撷教改的浪花,让每一次探索在互
在高中及职校教育阶段,不少学校学生参差不齐,班上不可避免的出现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怎样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爱学、乐学是我们广大教育
阅读课是英语教学的重要课型,学生通过阅读实现英语知识的输入,在特定的情境中实现英语词汇、语法和句法知识的习得,阅读课在英语学科教学的作用不可或缺,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
期刊
(一)冬小麦对土壤磷素的要求,速效磷含量20ppm是一个界限,低于此值,施磷肥有增产效果,高于此值,施磷肥效果不明显。 (二)小麦营养器官所吸收的磷素,在灌浆期间,有70%以上进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