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落实新课标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是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方法,对他们的现在和将来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第一、“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所以,最主要的还是从思想上有多种解题方法的准备和思路。融洽的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创新能力。
第二、要培养学生创新的潜质。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老师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不仅能诱发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如何合作来获取新知。
第三、要给学生以“渔”的技能,就要指导学习方法。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在教学中,我主要在读、议、思等几个方面给以指导。(1)教会学生“读”,这主要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力和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2)鼓励学生“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疑问,就积极引导学生议,真理是愈辩愈明,疑点愈理愈清。(3)引导学生勤“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考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的过程。
我们来看看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培养的方式方法,
(一)、一例多说,养成解题的思维习惯
1.顺逆思考。每解答一道应用题时,不必急于去求答案,而要让学生分别进行顺思考和逆思考,把解题思路及计划说出来。如解答装苹果的应用题:“小猴买来一批苹果,每筐装5千克,可以装6筐。现在只有5只筐,把苹果都装上,平均每筐多装多少千克?”先根据“每筐装5千克”和“可以装6筐”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这批苹果的总重量是5×6=30(千克),再根据“总重量30千克”和“装在5只筐”可以求出现在平均每筐装30÷5=6(千克),最后算出平均每筐多装6-5=1(千克)。综合算式:5×6÷5-5=1(千克)
2.转换思考。对于题中某一个条件或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转换的思想,说成与其内容等价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使学生加深理解,从而丰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例 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为5米,宽为4米。如果将菜地的长增加2米,那么这块菜地的周长将增加多少米?
我们往往会这样想:先算出原来菜地的周长:(5+4)×2=18(米),再算出现在菜地的周长:5+2=7(米),(7+4)×2=22(米),然后再相减:22-18=4(米),菜地的周长增加4米。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因为一条长边增加了2米,那么两条长边就增加了4米,而宽不变,所以,菜地的周长就增加了4米。
如果将菜地的长和宽分别增加2米,那么这块菜地的周长将增加多少米呢?
我们按照上面第二种方法去思考,答案很容易得到。这块菜地的周长增加了:2×4=8(米)
3.辩论思考。鼓励学生有理有据的自由争辩,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的思维品质,寻找到独特的解题方法。
(二)、多向探索,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1.一题多问。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
2.一题多解。在解题时,要经常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探求解题途径,以求最佳解法。如,2004年12月17日《小学生数学报》B2版的《装配自行车》:“一个自行车厂要装配32辆自行车,有60个车轮够不够?”
解法1:因为每辆自行车要装配2个车轮,所以32辆自行车需要32×2=64个车轮。已有的60个车轮比需要的64个车轮少,因此不够装。
解法2:因为每辆自行车要装配2个车轮,即前后轮各装1个,32辆自行车各装32个前轮、32个后轮,32辆自行车共需要装32+32=64个车轮。60<64,因此不够装。
总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使学生思维活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当然,良好的思维特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第一、“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所以,最主要的还是从思想上有多种解题方法的准备和思路。融洽的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创新能力。
第二、要培养学生创新的潜质。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老师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不仅能诱发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如何合作来获取新知。
第三、要给学生以“渔”的技能,就要指导学习方法。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在教学中,我主要在读、议、思等几个方面给以指导。(1)教会学生“读”,这主要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力和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2)鼓励学生“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疑问,就积极引导学生议,真理是愈辩愈明,疑点愈理愈清。(3)引导学生勤“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考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的过程。
我们来看看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培养的方式方法,
(一)、一例多说,养成解题的思维习惯
1.顺逆思考。每解答一道应用题时,不必急于去求答案,而要让学生分别进行顺思考和逆思考,把解题思路及计划说出来。如解答装苹果的应用题:“小猴买来一批苹果,每筐装5千克,可以装6筐。现在只有5只筐,把苹果都装上,平均每筐多装多少千克?”先根据“每筐装5千克”和“可以装6筐”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这批苹果的总重量是5×6=30(千克),再根据“总重量30千克”和“装在5只筐”可以求出现在平均每筐装30÷5=6(千克),最后算出平均每筐多装6-5=1(千克)。综合算式:5×6÷5-5=1(千克)
2.转换思考。对于题中某一个条件或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转换的思想,说成与其内容等价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使学生加深理解,从而丰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例 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为5米,宽为4米。如果将菜地的长增加2米,那么这块菜地的周长将增加多少米?
我们往往会这样想:先算出原来菜地的周长:(5+4)×2=18(米),再算出现在菜地的周长:5+2=7(米),(7+4)×2=22(米),然后再相减:22-18=4(米),菜地的周长增加4米。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因为一条长边增加了2米,那么两条长边就增加了4米,而宽不变,所以,菜地的周长就增加了4米。
如果将菜地的长和宽分别增加2米,那么这块菜地的周长将增加多少米呢?
我们按照上面第二种方法去思考,答案很容易得到。这块菜地的周长增加了:2×4=8(米)
3.辩论思考。鼓励学生有理有据的自由争辩,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的思维品质,寻找到独特的解题方法。
(二)、多向探索,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1.一题多问。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
2.一题多解。在解题时,要经常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探求解题途径,以求最佳解法。如,2004年12月17日《小学生数学报》B2版的《装配自行车》:“一个自行车厂要装配32辆自行车,有60个车轮够不够?”
解法1:因为每辆自行车要装配2个车轮,所以32辆自行车需要32×2=64个车轮。已有的60个车轮比需要的64个车轮少,因此不够装。
解法2:因为每辆自行车要装配2个车轮,即前后轮各装1个,32辆自行车各装32个前轮、32个后轮,32辆自行车共需要装32+32=64个车轮。60<64,因此不够装。
总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使学生思维活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当然,良好的思维特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