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方法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e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落实新课标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是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方法,对他们的现在和将来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第一、“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所以,最主要的还是从思想上有多种解题方法的准备和思路。融洽的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创新能力。
  第二、要培养学生创新的潜质。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老师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不仅能诱发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如何合作来获取新知。
  第三、要给学生以“渔”的技能,就要指导学习方法。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在教学中,我主要在读、议、思等几个方面给以指导。(1)教会学生“读”,这主要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力和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2)鼓励学生“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疑问,就积极引导学生议,真理是愈辩愈明,疑点愈理愈清。(3)引导学生勤“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考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的过程。
  我们来看看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培养的方式方法,
  (一)、一例多说,养成解题的思维习惯
  1.顺逆思考。每解答一道应用题时,不必急于去求答案,而要让学生分别进行顺思考和逆思考,把解题思路及计划说出来。如解答装苹果的应用题:“小猴买来一批苹果,每筐装5千克,可以装6筐。现在只有5只筐,把苹果都装上,平均每筐多装多少千克?”先根据“每筐装5千克”和“可以装6筐”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这批苹果的总重量是5×6=30(千克),再根据“总重量30千克”和“装在5只筐”可以求出现在平均每筐装30÷5=6(千克),最后算出平均每筐多装6-5=1(千克)。综合算式:5×6÷5-5=1(千克)
  2.转换思考。对于题中某一个条件或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转换的思想,说成与其内容等价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使学生加深理解,从而丰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例 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为5米,宽为4米。如果将菜地的长增加2米,那么这块菜地的周长将增加多少米?
  我们往往会这样想:先算出原来菜地的周长:(5+4)×2=18(米),再算出现在菜地的周长:5+2=7(米),(7+4)×2=22(米),然后再相减:22-18=4(米),菜地的周长增加4米。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因为一条长边增加了2米,那么两条长边就增加了4米,而宽不变,所以,菜地的周长就增加了4米。
  如果将菜地的长和宽分别增加2米,那么这块菜地的周长将增加多少米呢?
  我们按照上面第二种方法去思考,答案很容易得到。这块菜地的周长增加了:2×4=8(米)
  3.辩论思考。鼓励学生有理有据的自由争辩,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的思维品质,寻找到独特的解题方法。
  (二)、多向探索,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1.一题多问。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
  2.一题多解。在解题时,要经常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探求解题途径,以求最佳解法。如,2004年12月17日《小学生数学报》B2版的《装配自行车》:“一个自行车厂要装配32辆自行车,有60个车轮够不够?”
  解法1:因为每辆自行车要装配2个车轮,所以32辆自行车需要32×2=64个车轮。已有的60个车轮比需要的64个车轮少,因此不够装。
  解法2:因为每辆自行车要装配2个车轮,即前后轮各装1个,32辆自行车各装32个前轮、32个后轮,32辆自行车共需要装32+32=64个车轮。60<64,因此不够装。
  总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使学生思维活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当然,良好的思维特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其他文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笼罩在教学过程中。其表现在语文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往往重视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大搞题海战术,而忽视了写作能力的培养,认为教写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从而导致了学生作文水平的参差不齐
期刊
进人信息时代,人们的沟通、交流、交际更多依赖口头表达进行,这就使得口头表达能力显得更加重要。怎样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是我们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总结多年来教学工作的经验,我认为遵循说剖Il练的规律,按照“敢说”、“能说”、“会说”的步骤,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第一步:创造语境,鼓励“敢说”  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是,多数学生不是不能说,往
期刊
如何改进高中语文口语教学,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找话题,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要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或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必须做到语言亲切、诚恳、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站在学生的立场,与学生一起说、一起想,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实践证明:经常与学生“拉家常”、聊天,讲故事,续编故事,就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有“源”而发;就能打开学生的
期刊
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效率比较低的时候。数学课如何设计出精彩的结尾呢?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达到目的。  一、巧用言语,激发兴趣  数学教学具有设疑的优势,但数学学科毕竟缺乏动人的情节,适当地运用教师的幽默语言,有助于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地发现和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教师诙谐有趣的语言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直觉地、深刻地区分出了“量“与”“计量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下面我谈谈对语文教师应扮演角色的几点认识:  一、 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
期刊
语文活动课, 老师要巧妙地把自己置于幕后, 把学生推到台前,让学生主动参与、 主动思考、 主动实践, 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深化所学语文知识, 提高语文能力, 增强才干。  一、 活动氛围要和谐  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控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的氛围, 解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在上活动课时, 我总是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打成一片。在分组时, 让每个小组都留一个空
期刊
【摘要】 语文综合性学习倡导语文课程内部的整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课程综合化的趋势。教师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资源,创设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环境,有目的的、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关键词】 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开发与利用;自然、社会资源;家庭资源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九年义务教育
期刊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品质则是智力的支柱。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人,即使是弱者也无时无刻不在思维而且都以自己习惯的方式思考着问题。数学教学,通过有目的的反复训练,不仅可以矫正学生不良的思维习惯,而且能使良好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思考者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拘泥于已有的固定模式或他人的见解,不盲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能对事物质疑,具有自觉探索,除
期刊
新课引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新课引入应是新、旧知识的纽带,承上启下的桥梁。从精心安排的新课导入,可以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为新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埋设教学措施的引线,成为新课启发教学的先导。  一、以旧带新法引入新课  教师在引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
期刊
说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点。作为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口语能力培养的难度更大,更富有艰巨性。现谈谈对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利用教材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小学生说话常常不完整,不规范。因此,在学生学习拼音时,就要开始进行说话训练,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逐步培养良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