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古今结合,从现代音乐切入,投其所好;学科渗透,以画应诗,激发兴趣;巧用对比,彰显风格,深入赏析”等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从而让学生的思想开出灿烂的小花,飞进作者的世界,领略古诗词的内涵和真意。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中考考查的背诵篇目也越来越多,古诗词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但是由于古诗词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言简意丰,具有凝练、含蓄和跳跃的特点,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甚至有的诗词意境缥缈难寻,犹如雾里看花,这就造成部分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古诗词的鉴赏直白、肤浅,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理性鉴赏。那么,如何实施古诗词教学呢?
一、古今结合,从现代音乐切入,投其所好
《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我国是诗歌的国度,劳动创造了文学,最早的诗歌是“唱”出来的,因此诗歌与音乐永远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流行歌曲是当代学生最喜欢的艺术形式之一,如果能找到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的连接点,将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从当下流行音乐的角度切入,那么一定能够拉近学生与古典诗词的距离,激发学生品读古典诗词的兴趣。
台湾摇滚乐队信乐团有一首歌叫《北京一夜》,这首歌将摇滚元素与京剧的唱腔糅合在一起,是一首流行乐与国粹京腔的完美典范,是当下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首歌。而这首歌的歌词内涵恰恰与温庭筠的《望江南》有共通之处,正好可以作为温词教学的切入点。
当铿锵的音乐响起,现代元素的介入让学生与词人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因为许多学生都喜欢这首歌。在那百花深处,缝着绣花鞋,等着出征的夫人的老妇人形象不正是《望江南》里面獨倚在望江楼上,愁肠百结,痴痴等待的女子吗?都是为了一点爱,都想解开一个愁,都在平平仄仄的故事里演绎着屹立千年的等待。让学生查看网上搜集来的关于《北京一夜》的歌曲创作背景,结合《望江南》的文本阅读,激发学生深入品析《望江南》一词意境的创设和人物的刻画就比较简单了。
二、学科渗透,以画应诗,激发兴趣
诗情画意,是鉴赏诗词的术语。“诗情”指诗词具有的抒情性; “画意”指诗词中出色的写景。讨论诗情画意,其实就是在讨论诗词的情与景的关系,也就是诗词的意境。苏轼评价王维说:“品魔诘之诗,诗中有画;味魔诘之画,画中有诗。”诗画同源,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因此我们可以用绘画的方式来激发学生鉴赏诗词的兴趣,通过图画来表达自己对诗词的理解与品味,用直观浅近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表现手法。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有这么一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描写了远山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诗人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画面感也很强。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共同探讨赏析,绘出一幅画,将诗歌的意境尽量通过图画表现出来,选出学生评委,邀请美术老师,评出一、二、三等奖,激发学生赏析、品味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三、巧用对比,彰显风格,深入赏析
比较阅读法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锻炼学生思维的有效教学方法,同时它也是帮助教师整合教材与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诗歌的对比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经过赏读、比较、整合归纳,学生对诗人的风格,诗歌的意境、语言等方面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品位。在对比中激起学生的解读兴趣,进而让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唐代诗人辈出,有重大成就者多逾百人。学习唐诗,就不能不深切关注李白和杜甫这两位伟大诗人,他们是唐代诗坛上突出的两颗灿烂明星。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初中语文教材中更是出现了多篇李杜的诗歌,如《望岳》《春望》《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行路难》等,我们可以将这些诗词结合起来,在对比中领略李杜诗歌的异同。李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风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而杜甫则是现实主义的代表诗人,其语言风格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们在诗歌艺术方面是双峰对峙而又相辅相成。杜甫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是李白却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同样是登上岳阳楼,杜甫说“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李白却说“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看到滚滚的长江水,杜甫发出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慨叹,李白却唱出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豪情。这种种不同,都可以在对比中彰显出来,除了诗人本身的性格差异,还与诗人的经历、时代的特征等有很大关系。
在六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喜欢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教师要将自己文本细读的成果转化为教学的内容和程序,这中间还隔着千山万水,教师必须对语言和学情保持一种全然的敏锐和警觉,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学习古典诗词时领略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诗趣,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那压抑在文字背后的躲躲闪闪,那缠绵在语言深处的欲说还休,才能被深挖出来,也更利于激发学生的背诵热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中考考查的背诵篇目也越来越多,古诗词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但是由于古诗词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言简意丰,具有凝练、含蓄和跳跃的特点,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甚至有的诗词意境缥缈难寻,犹如雾里看花,这就造成部分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古诗词的鉴赏直白、肤浅,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理性鉴赏。那么,如何实施古诗词教学呢?
一、古今结合,从现代音乐切入,投其所好
《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我国是诗歌的国度,劳动创造了文学,最早的诗歌是“唱”出来的,因此诗歌与音乐永远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流行歌曲是当代学生最喜欢的艺术形式之一,如果能找到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的连接点,将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从当下流行音乐的角度切入,那么一定能够拉近学生与古典诗词的距离,激发学生品读古典诗词的兴趣。
台湾摇滚乐队信乐团有一首歌叫《北京一夜》,这首歌将摇滚元素与京剧的唱腔糅合在一起,是一首流行乐与国粹京腔的完美典范,是当下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首歌。而这首歌的歌词内涵恰恰与温庭筠的《望江南》有共通之处,正好可以作为温词教学的切入点。
当铿锵的音乐响起,现代元素的介入让学生与词人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因为许多学生都喜欢这首歌。在那百花深处,缝着绣花鞋,等着出征的夫人的老妇人形象不正是《望江南》里面獨倚在望江楼上,愁肠百结,痴痴等待的女子吗?都是为了一点爱,都想解开一个愁,都在平平仄仄的故事里演绎着屹立千年的等待。让学生查看网上搜集来的关于《北京一夜》的歌曲创作背景,结合《望江南》的文本阅读,激发学生深入品析《望江南》一词意境的创设和人物的刻画就比较简单了。
二、学科渗透,以画应诗,激发兴趣
诗情画意,是鉴赏诗词的术语。“诗情”指诗词具有的抒情性; “画意”指诗词中出色的写景。讨论诗情画意,其实就是在讨论诗词的情与景的关系,也就是诗词的意境。苏轼评价王维说:“品魔诘之诗,诗中有画;味魔诘之画,画中有诗。”诗画同源,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因此我们可以用绘画的方式来激发学生鉴赏诗词的兴趣,通过图画来表达自己对诗词的理解与品味,用直观浅近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表现手法。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有这么一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描写了远山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诗人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画面感也很强。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共同探讨赏析,绘出一幅画,将诗歌的意境尽量通过图画表现出来,选出学生评委,邀请美术老师,评出一、二、三等奖,激发学生赏析、品味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三、巧用对比,彰显风格,深入赏析
比较阅读法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锻炼学生思维的有效教学方法,同时它也是帮助教师整合教材与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诗歌的对比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经过赏读、比较、整合归纳,学生对诗人的风格,诗歌的意境、语言等方面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品位。在对比中激起学生的解读兴趣,进而让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唐代诗人辈出,有重大成就者多逾百人。学习唐诗,就不能不深切关注李白和杜甫这两位伟大诗人,他们是唐代诗坛上突出的两颗灿烂明星。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初中语文教材中更是出现了多篇李杜的诗歌,如《望岳》《春望》《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行路难》等,我们可以将这些诗词结合起来,在对比中领略李杜诗歌的异同。李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风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而杜甫则是现实主义的代表诗人,其语言风格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们在诗歌艺术方面是双峰对峙而又相辅相成。杜甫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是李白却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同样是登上岳阳楼,杜甫说“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李白却说“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看到滚滚的长江水,杜甫发出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慨叹,李白却唱出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豪情。这种种不同,都可以在对比中彰显出来,除了诗人本身的性格差异,还与诗人的经历、时代的特征等有很大关系。
在六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喜欢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教师要将自己文本细读的成果转化为教学的内容和程序,这中间还隔着千山万水,教师必须对语言和学情保持一种全然的敏锐和警觉,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学习古典诗词时领略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诗趣,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那压抑在文字背后的躲躲闪闪,那缠绵在语言深处的欲说还休,才能被深挖出来,也更利于激发学生的背诵热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