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中考化学压轴题通常是以实验探究的题型出现的,且在实验探究中设有评价或反思的填空,而这样的题学生往往不知如何作答,或因回答不全面而不能得全分。笔者通过搜集、研究这类考题,将它们分类改编,以期从中找出此类试题的规律和解题技巧。
【关键词】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解题技巧支招
实验评价反思题根据评价对象主要可以分为实验装置类、实验操作类以及实验方案类。
并且在分析层面上又分为定性、半定量、定量三种。本文即从定性或定量两个层面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具体解析了几道实验评价题。并在解析过程中分步指出作答时应答出的要点,同一题给出不同的答题方式,更在每类题型后总结出答题技巧,以提升学生解题的能力和得分。
一、对实验装置的评价反思
1.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备纯净的氢化钙。
【查阅资料】①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钙加热制得;②氢化钙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③钙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④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进行实验】A组同学设计的制取装置如右上图所示(固定装置略)。
【实验评价】B组同学对A组设计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增加了D装置,改进后的装置如右下图所示。请说明增加D装置的原因: 。
解析:除去空气中的水(此句旨在说明该装置的作用),防止进入C中与Ca或CaH2反应,使制得的CaH2不纯(紧扣实验目的“制取较纯净的CaH2”阐述缺乏装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碱式碳酸铜的成分有多种,其化学式一般可表示为xCu(OH)2·yCuCO3。实验小组为测定某碱式碳酸铜样品的组成,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
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样品平铺置于平直玻璃管中。
步骤2:打开活塞K,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关闭。称量相关装置的质量。
步骤3:加热装置B直至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
步骤4:打开活塞K,继续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待试管冷却后关闭。
步骤5:称量相关装置的质量。
实验评价: 若步骤5选择称量的是装置C、D的质量进行相关计算,则若无装置E,实验测定的x/y的值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 。
△
解析:根据xCu(OH)2·yCuCO3=(x+y)CuO+xH2O+yCO2↑
18x 44y
m n
空气中的H2O与CO2进入D中(根据该装置的作用阐述缺乏装置的后果),测得的CO2质量偏大,H2O的质量无影
响,因而计算出的x/y值就偏小(从缺乏装置直接影响的测量数据出发,半定量说明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此类题型答题技巧支招:
一、说明装置的作用或反过来说缺乏装置的后果。
二、抓住实验目的,定性或定量说明对达成实验目的的影响。
如题1也可以答:若无装置D水会进入装置C中,与Ca或CaH2反应,使制得的CaH2不纯。(反证法)
二、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反思
3.(接题1)小组同学通过反思提出问题:上述制得的氢化钙是否纯净?他们再次设计实验如图2进行检验。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足量的水和已称好质量的氢化钙样品,按图2所示连接仪器(固定装置略)。
步骤2:将Y形管倾斜,使A中的水全部进入B中,完全反应后,立即读取量筒读数。
通过上述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并说明理由
。
解析:未将装置冷却至室温(指出疏漏的操作),测得的H2体积偏大,导致计算所得CaH2质量比实际值偏大,无法确定CaH2是否纯净(从遗漏操作直接影响的测量数据出发,半定量说明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4.实验室可利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制备氧化铜,并进行碳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①制备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仪器)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空气;
步骤二:关闭活塞,连上C和D,开始加热;
步骤三:在加热过程中,记录在B中固体质量变化如下表,在t3时停止加热。
②一定量碳粉还原①中制得的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上右图所示。
分析:若①中省略步骤三,对②中反应产物判断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 。
解析:由步骤三的数据可知t3时,碱式碳酸铜已经完全分解(说明该操作的作用),否则,因为碱式碳酸铜也能分解生成CO2,无法确定碳还原氧化铜是否生成CO2(紧扣实验目的“检验产物”,从碱式碳酸铜的性质出发说明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此类题型答题技巧支招:
一、说明操作的作用或指出遗漏、错误的操作。
二、抓住实验目的,定性或定量说明对达成实验目的的影响。
如题4可答:若没有步骤三,则碱式碳酸铜可能没有分解完,因为碱式碳酸铜也能分解生成CO2,无法确定碳还原氧化铜是否生成CO2(反证法)。
三、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反思
5.课外小组同学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1)实验准备 查阅资料
①过氧化钠能与水、二氧化碳,盐酸反应,反应过程中均有氧气放出。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碳酸钠。
②CO2能与碳酸钠水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CO2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2)设计方案
①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3)实验分析与评价
①为观察到最终木条复燃,甲建议在Ⅲ后安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目的是
;
②乙认为即使采纳甲的建议且最终观察到木条复燃,也不能证明CO2与Na2O2发生反应,原因是
。
(4)实验反思
丙同学认为:应进一步证明CO2与Na2O2反应生成新物质。他补充的实验是:取Ⅲ中反应后所得固体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丁同学认为:丙同学实验时应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否则不能证明CO2与Na2O2反应,其理由是
。
解析:认真阅读资料中提供的信息,结合相关物质的化学性质,可得出答案,目的是:除去未反应完的CO2;不能证明CO2与Na2O2发生反应,原因是:Na2O2与H2O反应也能生成O2。丙同学实验时应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理由是:Ⅲ中固体可能含有未反应完全的Na2O2与稀盐酸反应也能产生气体O2,因而必须验证生成的气体是CO2,否则无法证明Na2CO3的存在。
6.化学小组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设计实验测定Cu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已知:①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②氨气(NH3)是碱性气体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将纯净干燥的氨气通入B中,观察到玻璃管内黑色固体变为亮红色,管口有液滴,同时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测定Cu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实验过程为:先称量CuO的质量,完全反应后测定生成水的质量,由此计算出Cu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Ⅰ.甲组同学利用上图提供的装置,按照ACBD的顺序连接,并进行实验,结果实验失败。请你帮助他们找出原因
,
并选择正确的连接顺序 。
①ACBDC ②ADBCD ③ADBDC ④ABDC
Ⅱ.在本实验中,使测定结果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CuO未完全起反应
②CuO不干燥
③CuO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
④NH4C1与Ca(OH)2混合物不干燥
解析:(2)Ⅰ.第二步选C错,因为氨气是碱性气体,能与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根据物质的性质作答,下同)。因为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所以未反应完的须用浓硫酸吸收处理。因而在最后要增加装置C。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DBDC。
Ⅱ.计算Cu相对原子质量的原理是:
2NH3+3CuO■3Cu+N2+3H2O
3x+48 54
m1 m2
x=18m1/m2-16
①CuO未完全反应,则生成的水偏少,m2偏小,结果偏大;
②CuO不干燥,加热时水分蒸发,m2偏大,结果偏小;
③CuO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 则生成的水偏少,m2偏小,结果偏大;
④NH4Cl和Ca(OH)2不干燥,但只要在通入B之前将氨气彻底干燥,对实验结果不产生影响。
※此类题型答题技巧支招:
一、从试剂的性质入手,说明其在实验中的作用。
二、紧扣实验目的,定性或定量说明对达成实验目的的影响。
实验评价反思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充分理解实验原理,熟知每个实验装置的作用基础上的,更要关注细节,注重实验操作的全面、规范,因此实验反思评价题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教师可以采取改编各地中考调考试题,如增加错误方案、减去装置、减去或增加错误操作,对学生进行训练,以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淮安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指导[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3]金惠文.专项大过关: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探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珞路中学)
【关键词】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解题技巧支招
实验评价反思题根据评价对象主要可以分为实验装置类、实验操作类以及实验方案类。
并且在分析层面上又分为定性、半定量、定量三种。本文即从定性或定量两个层面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具体解析了几道实验评价题。并在解析过程中分步指出作答时应答出的要点,同一题给出不同的答题方式,更在每类题型后总结出答题技巧,以提升学生解题的能力和得分。
一、对实验装置的评价反思
1.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备纯净的氢化钙。
【查阅资料】①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钙加热制得;②氢化钙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③钙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④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进行实验】A组同学设计的制取装置如右上图所示(固定装置略)。
【实验评价】B组同学对A组设计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增加了D装置,改进后的装置如右下图所示。请说明增加D装置的原因: 。
解析:除去空气中的水(此句旨在说明该装置的作用),防止进入C中与Ca或CaH2反应,使制得的CaH2不纯(紧扣实验目的“制取较纯净的CaH2”阐述缺乏装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碱式碳酸铜的成分有多种,其化学式一般可表示为xCu(OH)2·yCuCO3。实验小组为测定某碱式碳酸铜样品的组成,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
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样品平铺置于平直玻璃管中。
步骤2:打开活塞K,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关闭。称量相关装置的质量。
步骤3:加热装置B直至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
步骤4:打开活塞K,继续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待试管冷却后关闭。
步骤5:称量相关装置的质量。
实验评价: 若步骤5选择称量的是装置C、D的质量进行相关计算,则若无装置E,实验测定的x/y的值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 。
△
解析:根据xCu(OH)2·yCuCO3=(x+y)CuO+xH2O+yCO2↑
18x 44y
m n
空气中的H2O与CO2进入D中(根据该装置的作用阐述缺乏装置的后果),测得的CO2质量偏大,H2O的质量无影
响,因而计算出的x/y值就偏小(从缺乏装置直接影响的测量数据出发,半定量说明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此类题型答题技巧支招:
一、说明装置的作用或反过来说缺乏装置的后果。
二、抓住实验目的,定性或定量说明对达成实验目的的影响。
如题1也可以答:若无装置D水会进入装置C中,与Ca或CaH2反应,使制得的CaH2不纯。(反证法)
二、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反思
3.(接题1)小组同学通过反思提出问题:上述制得的氢化钙是否纯净?他们再次设计实验如图2进行检验。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足量的水和已称好质量的氢化钙样品,按图2所示连接仪器(固定装置略)。
步骤2:将Y形管倾斜,使A中的水全部进入B中,完全反应后,立即读取量筒读数。
通过上述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并说明理由
。
解析:未将装置冷却至室温(指出疏漏的操作),测得的H2体积偏大,导致计算所得CaH2质量比实际值偏大,无法确定CaH2是否纯净(从遗漏操作直接影响的测量数据出发,半定量说明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4.实验室可利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制备氧化铜,并进行碳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①制备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仪器)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空气;
步骤二:关闭活塞,连上C和D,开始加热;
步骤三:在加热过程中,记录在B中固体质量变化如下表,在t3时停止加热。
②一定量碳粉还原①中制得的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上右图所示。
分析:若①中省略步骤三,对②中反应产物判断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 。
解析:由步骤三的数据可知t3时,碱式碳酸铜已经完全分解(说明该操作的作用),否则,因为碱式碳酸铜也能分解生成CO2,无法确定碳还原氧化铜是否生成CO2(紧扣实验目的“检验产物”,从碱式碳酸铜的性质出发说明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此类题型答题技巧支招:
一、说明操作的作用或指出遗漏、错误的操作。
二、抓住实验目的,定性或定量说明对达成实验目的的影响。
如题4可答:若没有步骤三,则碱式碳酸铜可能没有分解完,因为碱式碳酸铜也能分解生成CO2,无法确定碳还原氧化铜是否生成CO2(反证法)。
三、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反思
5.课外小组同学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1)实验准备 查阅资料
①过氧化钠能与水、二氧化碳,盐酸反应,反应过程中均有氧气放出。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碳酸钠。
②CO2能与碳酸钠水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CO2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2)设计方案
①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3)实验分析与评价
①为观察到最终木条复燃,甲建议在Ⅲ后安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目的是
;
②乙认为即使采纳甲的建议且最终观察到木条复燃,也不能证明CO2与Na2O2发生反应,原因是
。
(4)实验反思
丙同学认为:应进一步证明CO2与Na2O2反应生成新物质。他补充的实验是:取Ⅲ中反应后所得固体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丁同学认为:丙同学实验时应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否则不能证明CO2与Na2O2反应,其理由是
。
解析:认真阅读资料中提供的信息,结合相关物质的化学性质,可得出答案,目的是:除去未反应完的CO2;不能证明CO2与Na2O2发生反应,原因是:Na2O2与H2O反应也能生成O2。丙同学实验时应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理由是:Ⅲ中固体可能含有未反应完全的Na2O2与稀盐酸反应也能产生气体O2,因而必须验证生成的气体是CO2,否则无法证明Na2CO3的存在。
6.化学小组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设计实验测定Cu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已知:①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②氨气(NH3)是碱性气体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将纯净干燥的氨气通入B中,观察到玻璃管内黑色固体变为亮红色,管口有液滴,同时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测定Cu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实验过程为:先称量CuO的质量,完全反应后测定生成水的质量,由此计算出Cu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Ⅰ.甲组同学利用上图提供的装置,按照ACBD的顺序连接,并进行实验,结果实验失败。请你帮助他们找出原因
,
并选择正确的连接顺序 。
①ACBDC ②ADBCD ③ADBDC ④ABDC
Ⅱ.在本实验中,使测定结果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CuO未完全起反应
②CuO不干燥
③CuO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
④NH4C1与Ca(OH)2混合物不干燥
解析:(2)Ⅰ.第二步选C错,因为氨气是碱性气体,能与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根据物质的性质作答,下同)。因为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所以未反应完的须用浓硫酸吸收处理。因而在最后要增加装置C。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DBDC。
Ⅱ.计算Cu相对原子质量的原理是:
2NH3+3CuO■3Cu+N2+3H2O
3x+48 54
m1 m2
x=18m1/m2-16
①CuO未完全反应,则生成的水偏少,m2偏小,结果偏大;
②CuO不干燥,加热时水分蒸发,m2偏大,结果偏小;
③CuO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 则生成的水偏少,m2偏小,结果偏大;
④NH4Cl和Ca(OH)2不干燥,但只要在通入B之前将氨气彻底干燥,对实验结果不产生影响。
※此类题型答题技巧支招:
一、从试剂的性质入手,说明其在实验中的作用。
二、紧扣实验目的,定性或定量说明对达成实验目的的影响。
实验评价反思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充分理解实验原理,熟知每个实验装置的作用基础上的,更要关注细节,注重实验操作的全面、规范,因此实验反思评价题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教师可以采取改编各地中考调考试题,如增加错误方案、减去装置、减去或增加错误操作,对学生进行训练,以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淮安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指导[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3]金惠文.专项大过关: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探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珞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