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发展越来越被看成是一种唤醒的过程……而不是被看成是一个由计划者和学者从外部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人的发展不能依赖被动发展,关键是能够自我发展,即通过增加知识和能力而获得发展。校长应坚持“教师第一”, 科学引领教师自我发展,为教师创设个体体验机会,让教师享有专业自主权,自我追求成长。
“我的未来不是梦”
——积极唤醒教师自我发展意识
许多教师并不十分清楚自己的职业特点和社会价值,只把自己的工作看成一份养家糊口的普通职业,从来没想过“我是谁,我为何而来,我又将何处去?”
我们组织教师来认识“教师”。请教师们推荐感人至深的描写学校及教师生活的文章或电影,召开“分享会”。郭文斌的《好教师是一盏灯》、崔永元的《数学是灾难》《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香港六十年代电影《春自人间来》等在教师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使命感陡增。
其次引导教师认识“自己”。“现在的我是怎样的?十年后的我会是怎样的?三十年后呢?我的学生会是感激我还是怨恨我?我给子孙留下什么才最有价值?”学校适时开展一些谈心交流活动,使教师对自己的人生追求,思路更加清晰,很多教师都表示要留下美好的故事,要写自己的书。
第三是引导教师认识“学校”。请教师参与制订学校的发展规划,有利于了解学校的现在和未来,认识困难和树立信心,确定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以科学规划来凝聚的共同梦想,成为团体更有效、真正发挥作用的行动纲领。学校发展规划明确教师专业发展思路,包括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培养措施,等等,让教师们觉得有盼头有奔头,有决心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
最后,学校顺势而为,帮助教师作出职业发展规划。我校以校训“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引导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不同阶段的专业发展计划,明确成长的目标和措施,以及需要学校提供什么样的帮助与支持等,使教师更有目的地自我发展。
教师憧憬着未来,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对教育深厚的感情和执着的追求被唤醒了,奋蹄还用扬鞭吗?
“学校就是我的家”
——努力建设适合教师发展的文化
没有美好的生命状态,难有美好的专业成长。建设一个团结协作、和衷共济、相互支持、分享经验的教师群体,有效实现共同成长。
建立真诚相待的人际关系。我校坚持“享受教育,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微笑待人,积极做事”为校风,努力让教师“享受工作和生活,享受被欣赏和被尊重”,从而使教师们平等相处,微笑相待。笔者曾参观过香港培桥小学,该校以“人人学习,相互关怀”为理念,建立了“欣赏与感谢”文化,建构了一支互助互勉、相处融洽的教师队伍,人际关系和谐,同事就像兄弟姐妹,教师的归属感、幸福感油然而生,从而更爱自己的学校,更爱教育这份事业。
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我校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实行校务公开,教师有广泛的话语权、参政权;坚持服务第一,关怀至上,不断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努力给予教师心理、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关心困难教职工,让教师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任人唯贤,公平公正办事,建设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建立科学的竞争与合作机制。合作大于竞争,我校组织的活动和竞赛,一般要求以团体的名义参加,如教师说课比赛、教学沙龙、学生活动组织等,受奖励的是某某年级组、某某学科组,很少谈及“个人荣誉”。为了团体的共同利益,教师之间主动积极地携手合作,互相帮助,教研组活动丰富多彩,“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更是水到渠成,有效地提升了整个师资队伍的水平。
尽量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教师的专业学习,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心境。我校广泛听取老师的意见,出台《教师减负新举措》,改进了学生管理方式,整合了校内活动等,让教师们有更多的时间读书、思考和写作。学校建有“课余论道咖啡屋”,为教师订阅了十几种专业杂志,让教师在品咖啡中去学习和研究,启迪智慧创新工作。
学校就是一个充满关爱、充满活力的大家庭,教师们开开心心地工作,专业发展就会获得了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
“我很努力,您知道吗”
——不断为教师创造出彩的机会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指出:人类有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人都有希望他人理解自己,从而感到自己有价值和得到认可。所以,学校应尽量为教师创设发挥个人潜能和展示工作业绩的舞台,让教师可以从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之中了解自己,信心更足地塑造自我。
常规工作不平常。学期初,学校组织了一个“工作计划宣讲会”,为教师提供一个展示想法、相互借鉴的机会,教师精心准备,科组内有效合作,“精品”计划层出不穷;学期中,课堂检查和相互学习采用“活页听课”,每周五教师将当周的听课记录表上交到教导处,由教导处进行分析并将信息进行反馈;学期末,教师们用“PPT”做“自诊自评”,同时将教师上交的“最得意的教学设计、活动方案,以及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或教育论文”汇编成册,在校内外交流。教师看到成果得到认可,才华得到赏识,心里美滋滋的。
比赛也能自己做主。我校每学期都开展“教师业务竞赛”,目的不是“优胜劣汰”,而是给教师出彩的机会。如课堂教学竞赛,教师自己申报参赛时间,“准备好了”才向全校老师发出邀请。教师用心准备的过程,就是自己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
构建展示成果的载体。编辑出版《教学简报》(内部月刊),主要刊登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和教育故事;每年编印一册教师文汇《跬步集》,发表教师的论文、随笔等;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为学校的老师专门召开“XX教师教学思想研讨会”“XX教师演唱会”“XX教师画展”等,给教师提供展示成功的机会。
优化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学校积极探索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宣传教师的业绩,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如组织学生评选“最喜欢的老师”等,过程公开公正,充分肯定教师的工作,隆重表彰优秀教师,建立《教师成长记录档案》,激励教师积极进取。
“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
——积极开展校本研究和培训
教师的差别不在于学历和资历,而在于有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学习和研究。聚焦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效果,引导教师发现问题、反思问题和解决问题,开展行动研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尤为重要。
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不少教师感到困惑、忧虑甚至恐惧,迫切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和帮助。在恰当的时候,我们将教师们的“困惑和问题”集中起来进行比对、整合优化,形成了“基于问题的校本课题”。“谁愿意共同来解决问题?”我们把这些教师组织起来,就成了“校本教研课题组”。这些年,我校的校本教研开展得如火如荼,每年每个学科都有几个“教研主题”,教师们大量阅读资料、开展集体备课、邀请专家指导等,既解决了问题,又促进了专业水平的提升。学校也适时地组织“教研论坛”,分享教研成果,营造教研氛围,带动全面进步。
在工作和研究中,越来越多的教师觉得自己需要“再充电”,学校收集了大家的意见,就形成了“校本培训”的内容。学校管理部门进行梳理,制订出《校本培训计划》,采用不同的形式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有组织读书会的,有邀请专家讲学的,有走出去取经的,有教师体验式训练的(如下水作文),等等,方法多样。这种满足教师发展需求的“点菜式”校本培训,大家积极参加,热情高涨,效果明显。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只有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追求高质量的教育。学校不断改进管理,为教师发展提供“拉力”,更重要的是唤醒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推力”,这一拉一推,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就为期不远了。
“我的未来不是梦”
——积极唤醒教师自我发展意识
许多教师并不十分清楚自己的职业特点和社会价值,只把自己的工作看成一份养家糊口的普通职业,从来没想过“我是谁,我为何而来,我又将何处去?”
我们组织教师来认识“教师”。请教师们推荐感人至深的描写学校及教师生活的文章或电影,召开“分享会”。郭文斌的《好教师是一盏灯》、崔永元的《数学是灾难》《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香港六十年代电影《春自人间来》等在教师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使命感陡增。
其次引导教师认识“自己”。“现在的我是怎样的?十年后的我会是怎样的?三十年后呢?我的学生会是感激我还是怨恨我?我给子孙留下什么才最有价值?”学校适时开展一些谈心交流活动,使教师对自己的人生追求,思路更加清晰,很多教师都表示要留下美好的故事,要写自己的书。
第三是引导教师认识“学校”。请教师参与制订学校的发展规划,有利于了解学校的现在和未来,认识困难和树立信心,确定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以科学规划来凝聚的共同梦想,成为团体更有效、真正发挥作用的行动纲领。学校发展规划明确教师专业发展思路,包括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培养措施,等等,让教师们觉得有盼头有奔头,有决心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
最后,学校顺势而为,帮助教师作出职业发展规划。我校以校训“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引导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不同阶段的专业发展计划,明确成长的目标和措施,以及需要学校提供什么样的帮助与支持等,使教师更有目的地自我发展。
教师憧憬着未来,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对教育深厚的感情和执着的追求被唤醒了,奋蹄还用扬鞭吗?
“学校就是我的家”
——努力建设适合教师发展的文化
没有美好的生命状态,难有美好的专业成长。建设一个团结协作、和衷共济、相互支持、分享经验的教师群体,有效实现共同成长。
建立真诚相待的人际关系。我校坚持“享受教育,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微笑待人,积极做事”为校风,努力让教师“享受工作和生活,享受被欣赏和被尊重”,从而使教师们平等相处,微笑相待。笔者曾参观过香港培桥小学,该校以“人人学习,相互关怀”为理念,建立了“欣赏与感谢”文化,建构了一支互助互勉、相处融洽的教师队伍,人际关系和谐,同事就像兄弟姐妹,教师的归属感、幸福感油然而生,从而更爱自己的学校,更爱教育这份事业。
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我校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实行校务公开,教师有广泛的话语权、参政权;坚持服务第一,关怀至上,不断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努力给予教师心理、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关心困难教职工,让教师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任人唯贤,公平公正办事,建设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建立科学的竞争与合作机制。合作大于竞争,我校组织的活动和竞赛,一般要求以团体的名义参加,如教师说课比赛、教学沙龙、学生活动组织等,受奖励的是某某年级组、某某学科组,很少谈及“个人荣誉”。为了团体的共同利益,教师之间主动积极地携手合作,互相帮助,教研组活动丰富多彩,“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更是水到渠成,有效地提升了整个师资队伍的水平。
尽量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教师的专业学习,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心境。我校广泛听取老师的意见,出台《教师减负新举措》,改进了学生管理方式,整合了校内活动等,让教师们有更多的时间读书、思考和写作。学校建有“课余论道咖啡屋”,为教师订阅了十几种专业杂志,让教师在品咖啡中去学习和研究,启迪智慧创新工作。
学校就是一个充满关爱、充满活力的大家庭,教师们开开心心地工作,专业发展就会获得了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
“我很努力,您知道吗”
——不断为教师创造出彩的机会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指出:人类有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人都有希望他人理解自己,从而感到自己有价值和得到认可。所以,学校应尽量为教师创设发挥个人潜能和展示工作业绩的舞台,让教师可以从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之中了解自己,信心更足地塑造自我。
常规工作不平常。学期初,学校组织了一个“工作计划宣讲会”,为教师提供一个展示想法、相互借鉴的机会,教师精心准备,科组内有效合作,“精品”计划层出不穷;学期中,课堂检查和相互学习采用“活页听课”,每周五教师将当周的听课记录表上交到教导处,由教导处进行分析并将信息进行反馈;学期末,教师们用“PPT”做“自诊自评”,同时将教师上交的“最得意的教学设计、活动方案,以及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或教育论文”汇编成册,在校内外交流。教师看到成果得到认可,才华得到赏识,心里美滋滋的。
比赛也能自己做主。我校每学期都开展“教师业务竞赛”,目的不是“优胜劣汰”,而是给教师出彩的机会。如课堂教学竞赛,教师自己申报参赛时间,“准备好了”才向全校老师发出邀请。教师用心准备的过程,就是自己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
构建展示成果的载体。编辑出版《教学简报》(内部月刊),主要刊登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和教育故事;每年编印一册教师文汇《跬步集》,发表教师的论文、随笔等;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为学校的老师专门召开“XX教师教学思想研讨会”“XX教师演唱会”“XX教师画展”等,给教师提供展示成功的机会。
优化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学校积极探索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宣传教师的业绩,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如组织学生评选“最喜欢的老师”等,过程公开公正,充分肯定教师的工作,隆重表彰优秀教师,建立《教师成长记录档案》,激励教师积极进取。
“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
——积极开展校本研究和培训
教师的差别不在于学历和资历,而在于有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学习和研究。聚焦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效果,引导教师发现问题、反思问题和解决问题,开展行动研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尤为重要。
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不少教师感到困惑、忧虑甚至恐惧,迫切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和帮助。在恰当的时候,我们将教师们的“困惑和问题”集中起来进行比对、整合优化,形成了“基于问题的校本课题”。“谁愿意共同来解决问题?”我们把这些教师组织起来,就成了“校本教研课题组”。这些年,我校的校本教研开展得如火如荼,每年每个学科都有几个“教研主题”,教师们大量阅读资料、开展集体备课、邀请专家指导等,既解决了问题,又促进了专业水平的提升。学校也适时地组织“教研论坛”,分享教研成果,营造教研氛围,带动全面进步。
在工作和研究中,越来越多的教师觉得自己需要“再充电”,学校收集了大家的意见,就形成了“校本培训”的内容。学校管理部门进行梳理,制订出《校本培训计划》,采用不同的形式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有组织读书会的,有邀请专家讲学的,有走出去取经的,有教师体验式训练的(如下水作文),等等,方法多样。这种满足教师发展需求的“点菜式”校本培训,大家积极参加,热情高涨,效果明显。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只有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追求高质量的教育。学校不断改进管理,为教师发展提供“拉力”,更重要的是唤醒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推力”,这一拉一推,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就为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