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ng22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文言文,离不开对文本的对译。文言文的翻译,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也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够准确理解文本的意义。文言文翻译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对 即逐字逐句对应解释。这一原则也正体现了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文言句中每一个字词都有相对应的意思,要细细品读,字字落实。实词一般都有实在意义,在落实词义的时候,要前瞻后联,要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恰当加以解释,一般不要架空翻译。为了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需要掌握以下有关文言实词知识:
  1.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如“畔”字,其本义是“田界”“田边”;所以可引申为“旁边”的意思;“畔”与“叛”同音,所以又可假借为“背叛”的意思。
  2.通假
  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或形近的字去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通“早”。
  3.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也有一些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如“江”“河”字,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河流。
  (2)词义缩小。如“让”字,古代既有“谦让、辞让、退让、避让、忍让”意,也有“责备”意,而“责备”意现在基本不用了。
  (3)词义转移。如“涕”字,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4)词义弱化。如“怨”字,古义是“仇恨、怀恨”,而今义是“埋怨、责备”。
  (5)词义强化。如“恨”字,古义是“遗憾”,今义是“仇恨、怀恨”。
  (6)名称说法改变。如“目”改称“眼睛”、“寡”改称“少”。
  (7)感情色彩改变。如“卑鄙”在古代是中性词,意思是“地位低下”,而今天是贬义词,指品行恶劣。
  4.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①用为一般动词。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字就活用为动词,意思是“驻扎”。
  ②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必须带宾语,意思是“使(宾语)怎么样”。如:“舍相如广成传舍”中的“舍”(第一个)的意思是“使相如舍(住宿)”。
  ③意动用法。其特点也是必须带宾语,意思是“以(把)(宾语)为(看作、当作)什么”,“认为(宾语)怎么样”。如:“孔子师郯子”中的“师”意思是“把(郯子)当作老师”。
  ④作状语。如:“吾得兄事之”中的“兄”,意思是“像对待兄长一样”,修饰“事”字。
  (2)动词的活用
  ①用为名词。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中的“至”字的意思是“到的人”。
  ②使动用法。其特点是“使(宾语)怎么样”。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字的意思是“使(之)活”,救活。
  ③意动用法。其特点是“以(把)(宾语)为(看作、当作)什么”“认为(宾语)怎么样”。如:“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中的“羞”意思是“以……为羞(感到羞耻)”。
  ④为动用法。其特点是“为……怎么样”。如:“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中的“怒”意思是“为……(恼)怒”。
  (3)形容词的活用
  ①用为名词。如:“吾与苍梧太守有旧”中的“旧”字就活用为名词,意思是“旧交”。
  ②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如果形容词带了宾语,且又没有使动、意动用法,那就是用作一般动词。如:“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字的意思是“与……友善”。
  ③使动用法。其特点是“使(宾语)怎么样”。如:“大王必欲急臣”中的“急”字的意思是“使(臣)急”。
  ④意动用法。其特点是“以(把)(宾语)为(看作、当作)什么”“认为(宾语)怎么样”。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美”字意思是“以(我)为美”。
  ⑤为动用法。其特点是“为……怎么样”。如:“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中的“哀”意思是“为……悲哀”。
  (4)数词的活用
  ①用为动词。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字,意思是“统一”。
  ②用为形容词。如:“蚓无爪牙……用心一也”中的“一”字,意思是“专一”。
  ③用为副词。如:“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中的“一”字,意思是“全”。
  5.分辨单音词和复音词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一般需要我们用双音节或多音节词来解释。文言单音词发展为现代复音词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单音词前后加辅助成分(前缀、后缀)。如,师——老师,担——担子。
  ②单音词前后加一个同音或近义词。如,亡——逃亡,诱——诱惑。
  ③换为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词。如,悟——明白,寐——睡觉。
  要特别注意:不要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如,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的“中间”是“其中夹杂”的意思。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妻子”指妻子和儿女,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妻子”。
  二、补 即针对古汉语省略的现象而言。在文言文中,省略现象较为常见,在翻译时,要合理加以补充,否则意思就不完备。
  1.省略主语。如“触草木,尽死。”(《捕蛇者说》),“触草木”前省略了“蛇”字,“尽死”前省略了“草木”。完整的意思为“(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一是省略动词宾语,如“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一是省略介词宾语,如“可以(之)一战,战则请从。”
  4.省略介词。如:“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5.省略量词。如“蟹六跪而二鳌”意思是“蟹有六条腿、两只蟹钳”,“六”字后面省略了量词“条”,“二”字后面省略了量词“只”字。
  三、删 在文言文中,有些字不需要翻译,这就需要仔细加以辨别,大胆作出取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偏义复词。所谓偏义复词,就是指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对、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作息”,只有“作”的意义)
  2.语义重叠。如“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中的“子颖”是“朱孝纯”的字,翻译时,要么翻译成“朱孝纯”,要么翻译成“朱子颖”。
  3.无实义的虚词。如“路漫漫其修远兮”中的“其”无实义,表提顿,协调音节,不译。
  四、留 即保留不译。主要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地名、人名、官职、年号等等。
  1.古今意义相同。如“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中的“祸患”古今意义相同,保留不译。
  2.地名。如“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中的“武陵”即地名,不译。
  3.人名、官职。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句中“侍中”“侍郎”是官职、“郭攸之、费祎、董允”是人名,不译。
  4.年号。如“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中的“显庆”是唐高宗的年号,不译。
  五、调 即调整,主要是针对文言文句子倒装而言。常见倒装句(变式句)主要有:
  (1)谓语前置。如:“甚矣,汝之不惠。”应为“汝之不惠,甚矣。”
  (2)宾语前置
  ①否定句中,作宾语的代词置于动词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中的“不余欺”应为“不欺余”。
  ②疑问句中,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的疑问代词一般也前置。如:“大王来何操?”中的“何操”应为“操何”。(动词宾语前置);“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谁与”应为“与谁”。(介词宾语前置)
  ③介词“以”的宾语可以无条件前置。如:“一言以蔽之”中的“一言以”应为“以一言”。
  ④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或“是”把宾语放到动词之前。如:“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唯利是图”应为“唯图利”。
  (3)定语后置。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之利”应为“利爪牙”//“筋骨之强”应为“强筋骨”)。
  (4)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如:“覆之以掌,虚若无物”(“覆之以掌”应为“以掌覆之”)。
  六、推 即根据语境合理推断词义。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形训法:即根据形声字的形旁表义的特点来推断字义。如带“口”偏旁的字一般与“嘴”有关系,可结合语境进一步推断,意义要么是“吃、喝、咬、唱、骂、说”等等。如:“日啖荔枝三百颗”中的“啖”字的意思是“吃”。
  2.声训法:即根据读音来推断字义(在读本字音翻译不通的情况下可按通假试一试)。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畔”字,通“叛”,意思是“背叛”。
  3.语法分析法:即根据词语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来推断字义。如:“自放驴,取樵吹爨”中的“樵”字,前后有动词,上下联系起来,不难看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意义应该解释为“木柴”,若解释为“打柴”明显错误。
  4.结构分析法:有些句子结构相同或相似,在同一位置上,词语的意义往往相同、相对或相反,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来推断词义。如:“率疲惫之卒,将数百之众”中的“将”字可结合句子结构相似的特点推断出它的意义是“率领”。
  5.成语推断法:即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中的“速”字就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来推断出它的意义为“招致”。
  6.组词优选法:即把文言句子中的单音词组成双音节词,然后从众多的意义中,结合语境优选出一个合适的义项。如下面句中的“实”字:
  仓廪实而知礼节(充实)
  草木之实足食也(果实)
  侍中侍郎郭攸之等此皆良实(忠实、诚实)
  7.语境推断法:即结合上下文(内部语境)来推断。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中的“等”字结合上下文可推断出它的意义是“同样”,如果解释为“等着”就不妥。
  文言文翻译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亦是重点,更是考试的重点,所以文言文翻译也就成了语文学习和备考的重头戏。要想翻译好文言文,除了要遵循以上原则外,还需我们熟知固定句式,采用意译等等技巧。文言文翻译有法,但仅凭这些方法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训练,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丰富阅历。总之,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够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和完善,作为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税制建设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税务会计应独成体系,并不断成熟和完善。企业会计中的税务问题,企业纳税中的会计问题,也正
伙计,合作者也。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们合伙计谋的岂不是同一件事?我们彼此见证,你见证我拖住青春的尾巴向中年渐进;我见证你站在少年的尾巴上向青年跃跃欲试。所以“伙计们”一称谓可谓“铁定”。伙计们,你们可“于我心有戚戚焉否”否?  我们合伙计谋以彼此见证,我们共同的记忆板块是那么多。  我在课堂上中若悬河、滔滔不绝,大讲特讲以至声嘶力竭:作文要如何如何如何;恨你不能在考场上文思泉涌,试卷上大笔一挥,成
2013年11月12日上午,郭永新副主任出席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产业协调司组织召开的10月份经济运行形势分析座谈会。
放眼校园,语文教师们正殚精竭虑地培养着大批能考试通关的“优秀”学子,但毕业后他们中却鲜有人真正具有优良的阅读品质而继续读书。所以,这种表面的应试繁荣背后,隐藏着深深的阅读危机。拯救悲情的阅读教学,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危急时刻。  一、激发兴趣,做阅读拓荒的领路人  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的老师,才可能成为学生求学时最欢迎、工作后最感怀的优秀语文老师。阅读是一场“修行在个人”的精神自我生长,但“师傅领进门”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需要进行传统消费模式的转变,文章分析了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理念下的不同消费模式,以贵州为例,探讨了从工业文明的消费方式向生态文明的消费方式
学习名师应该是促进教师专业成熟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创新学习形式,建构有效策略,即:明确学名师的愿景,掌握学习方法论.丰富学名师的内容.把教育理想和对教育、对学生深深的热爱,化为
草木有本心,岁荣岁枯,独行天地间,可它并不寂寞,一旦入眠入心,其短暂的生命便在诗文中永恒。“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自开自落的摆脱阻碍生长的草荒芜了整个残破的山洞,忧国的杜甫只看到衰颓的深草;而春风得意的香山居士让马蹄带上了浅草的微香,飘满了春天的钱塘湖。自然之景,即使卑微如草者,遇合有心者,便有绽开生命的机会。“阳春假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落花逐流水,秋月映清辉自然之景有了心的驻足,才会
当前由于受到全球经济第二次探底和国内宏观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地方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更加引人关注。本文着重从就业指导管理体
新华网西安3月15日电功能齐全、价格低廉、外观新奇,在通讯市场上,山寨手机因诸多表面“优势”对一些消费者有着特定的吸引力。然而,“美丽的面纱”之下,莫名的消费陷阱、
新课改实施以来,各科课堂教学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语文课堂也不例外。为了适应课改,更加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申报了课题《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研究》(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0)G0270),围绕该课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语文教学实践探索。实践探索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实效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所在。要使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具有实效性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