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肝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影像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诊断为肝癌的84例患者先行全肝CT平扫,其中64例先作病灶动脉期扫描,再作全肝静脉期扫描,最后进行病灶平衡期扫描。10例仅行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结果:84例中56例为巨块型(66.7%),16例为结节型(19.0%),12例为弥漫型(14.0%)。64例中CT平扫、动脉期、 静脉期及平衡期病灶的显示率分别为85.5%、96.7%、90.6%、96.5%。结论:螺旋多期扫描能获得肿瘤在各期增强征象,为肝癌的定性定量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诊断信息。
【关键词】肝肿瘤;三期扫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119-2
肝细胞癌的双期或多期螺旋CT动态扫描的临床应用已有许多报道[1]。2002年3月~2009年12月,我们搜集84例临床确诊为肝细胞癌的CT资料,探讨肝脏的螺旋CT扫描技术和肝癌多期扫描CT的诊断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84例肝癌的患者,其中16例为手术病理证实,68例经复查螺旋CT及临床穿刺活检证实。男52例、女32例,年龄41.3~75.4岁,平均52.6岁。
1.2扫描方法使用SOMATOMEmotion 16层螺旋CT扫描机,造影使用德国俄欧利奇双筒高压注射器,检查前10min饮水500ml,对比剂使用优维显,浓度为300mgI/ml,总计量按1.2ml/kg计算,流速4ml/s。对84例病例先进行螺旋CT平扫,其中64例不论肿瘤大小,均先作全肝动脉期扫描,再作全肝静脉期扫描,最后进行全肝平衡期扫描。20例仅行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注射造影剂25S开始动脉期扫描,注射60S后开始静脉期扫描,300s后行实质期扫描。扫描条件120kV、200~250mA,矩阵512×512。
1.3影像分析分析84例肿瘤多期扫描,动脉期强化特点。动脉期强化效果分为4种类型:动脉期CT值与平扫期CT值比较无改变的为不强化、动脉期CT值与平扫期CT值比较略高但仍低于正常肝脏同期的强化密度为轻度强化、动脉期病灶CT值高于正常肝脏同期的强化密度为中度强化、动脉期病灶CT值明显高于正常肝脏同期的强化密度为明显强化。
2结果
2.1肿瘤类型84例肝癌患者中56例为巨块型(66.7%),肿瘤直径6~13cm;16例为结节型(19.O%)肿瘤直径1~3cm;12例为弥漫型(14.04%)。
2.2肿瘤检出率64例中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5.5%、96.7%、90.6%、96.5%;20例中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4.6%、92.6%、89.7%。
2.3影像学表现①动脉期表现:84例中病灶不强化3例(7.14%),轻度强化16例(19.04%),中度强化42例(50.00%),明显强化20(23.80%)其中结节型12例。肿瘤内见病理血管30例(34.7%)即供血血管增粗、扭曲或紊乱的细小血管;4例病灶于动脉期呈轮辐样强化;门静脉早显52例。②静脉期表现:68例肿瘤增强效果逐渐减弱低于正常肝组织,轮廓清楚;而8例肿瘤呈等密度表现。84例中有门脉癌栓20例,其中弥漫型8例。③平衡期表现:64例中20例的病变呈低密度,接近平扫密度。60例肿瘤内见坏死的低密度灶; 其中巨块型52例(81.3%)、结节型2例(3.0%)、 弥漫型6例(9.2%)。④其他征象:84例中40例肿瘤周可见假包膜征象,肿瘤子灶26例,其中58例动脉期呈中到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密度降低接近增强的肝实质;26例动脉期、静脉期均呈轻度强化。合并肝硬化46例。
3讨论
本组84例肝癌的动脉期扫描,92.6%病例均能显示肿瘤动脉期肿瘤强化,其中轻度强化16例、中度强化42例、明显强化16例,明显强化病例中结节型肝癌10例(62.5%)。本组中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对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5.5%、96.7%、90.6%、96.5%,提示CT增强动脉期及平衡期在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起着重要作用,单一的平扫或静脉期易发生漏诊或误诊[2]。在动脉期还能显示肿瘤的异常血管,本组60例肿瘤内见病理血管,其中82例病灶血管呈轮辐样强化;门静脉早显52例,大部分子灶在肝动脉期显示清楚,而门脉期呈等密度而不易发现。3例病例虽然动脉期没有出现明确强化表现,肿瘤实质仍表现较低密度,但这部分肿瘤的静脉期强化效果仍然没有动脉期高,可能这部分肿瘤血供较差,或由于肝硬化等肝的循环障碍所出现肝血流较慢的缘故[3]。表现不典型的肝癌病例常需要与海绵状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相鉴别。常见的肿瘤为早期肝癌主要和海绵状血管瘤鉴别[4]。本组16例结节型肝癌,在多期扫描中,动脉期都出现了早期结节状强化,持续时间在静脉期之前,静脉期强化密度逐渐降低,至平衡期由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强化效果增加,肿瘤结节内的造影剂被洗脱而呈相对低密度区。这反映了肝癌的血流动态特点[5]。而海绵状血管瘤在动脉期出现斑点状,环状强化,多自肿瘤边缘开始强化,静脉期强化效果增加,一直保持到平衡期的3~5min之后,大多数病例鉴别诊断不难[6]。早期肝癌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也为富血管肿瘤,动脉晚期至平衡期病灶强化减退呈略高密度或等密度,延迟扫描病变区比平扫时高出15~25 Hu,而与该期周围肝组织接近。
综上所述,肝脏螺旋CT的三期和双期扫描,尤其是动脉期扫描对肝癌的供血血管的变化、病理循环、肝癌子灶、动静脉瘘的显示以及肝癌的血流动态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扩大了肝癌的CT诊断应用范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薛雁山,陈麦林,尚存海,等.16层螺旋评价肝硬化患者血流灌注参数变化[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4(4):289-292.
[2] 邵康为,杨军,刘伟,等.肝脏良恶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动态灌注成像评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3):339-343.
[3] Sahani DV,Holalkere NS,Mueller PR,et a1.Advanced hepatocellu
-lar carcinoma:CT perfusion of liver and tumor tissue—initial experience[J].Radiology,2007,243(3):736-743.
[4] 霍福涛,苏续清,史英红,等.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肿瘤性病变血供的定量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11):1739-1741.
[5] 田锦林,张金山.肝脏灌注异常产生的机制及相关疾病[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1):98-100.
[6] 周作福,黄洪磊,徐彪,等.CT灌注扫描在肝肿瘤的临床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25(3):233-237.
【关键词】肝肿瘤;三期扫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119-2
肝细胞癌的双期或多期螺旋CT动态扫描的临床应用已有许多报道[1]。2002年3月~2009年12月,我们搜集84例临床确诊为肝细胞癌的CT资料,探讨肝脏的螺旋CT扫描技术和肝癌多期扫描CT的诊断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84例肝癌的患者,其中16例为手术病理证实,68例经复查螺旋CT及临床穿刺活检证实。男52例、女32例,年龄41.3~75.4岁,平均52.6岁。
1.2扫描方法使用SOMATOMEmotion 16层螺旋CT扫描机,造影使用德国俄欧利奇双筒高压注射器,检查前10min饮水500ml,对比剂使用优维显,浓度为300mgI/ml,总计量按1.2ml/kg计算,流速4ml/s。对84例病例先进行螺旋CT平扫,其中64例不论肿瘤大小,均先作全肝动脉期扫描,再作全肝静脉期扫描,最后进行全肝平衡期扫描。20例仅行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注射造影剂25S开始动脉期扫描,注射60S后开始静脉期扫描,300s后行实质期扫描。扫描条件120kV、200~250mA,矩阵512×512。
1.3影像分析分析84例肿瘤多期扫描,动脉期强化特点。动脉期强化效果分为4种类型:动脉期CT值与平扫期CT值比较无改变的为不强化、动脉期CT值与平扫期CT值比较略高但仍低于正常肝脏同期的强化密度为轻度强化、动脉期病灶CT值高于正常肝脏同期的强化密度为中度强化、动脉期病灶CT值明显高于正常肝脏同期的强化密度为明显强化。
2结果
2.1肿瘤类型84例肝癌患者中56例为巨块型(66.7%),肿瘤直径6~13cm;16例为结节型(19.O%)肿瘤直径1~3cm;12例为弥漫型(14.04%)。
2.2肿瘤检出率64例中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5.5%、96.7%、90.6%、96.5%;20例中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4.6%、92.6%、89.7%。
2.3影像学表现①动脉期表现:84例中病灶不强化3例(7.14%),轻度强化16例(19.04%),中度强化42例(50.00%),明显强化20(23.80%)其中结节型12例。肿瘤内见病理血管30例(34.7%)即供血血管增粗、扭曲或紊乱的细小血管;4例病灶于动脉期呈轮辐样强化;门静脉早显52例。②静脉期表现:68例肿瘤增强效果逐渐减弱低于正常肝组织,轮廓清楚;而8例肿瘤呈等密度表现。84例中有门脉癌栓20例,其中弥漫型8例。③平衡期表现:64例中20例的病变呈低密度,接近平扫密度。60例肿瘤内见坏死的低密度灶; 其中巨块型52例(81.3%)、结节型2例(3.0%)、 弥漫型6例(9.2%)。④其他征象:84例中40例肿瘤周可见假包膜征象,肿瘤子灶26例,其中58例动脉期呈中到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密度降低接近增强的肝实质;26例动脉期、静脉期均呈轻度强化。合并肝硬化46例。
3讨论
本组84例肝癌的动脉期扫描,92.6%病例均能显示肿瘤动脉期肿瘤强化,其中轻度强化16例、中度强化42例、明显强化16例,明显强化病例中结节型肝癌10例(62.5%)。本组中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对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5.5%、96.7%、90.6%、96.5%,提示CT增强动脉期及平衡期在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起着重要作用,单一的平扫或静脉期易发生漏诊或误诊[2]。在动脉期还能显示肿瘤的异常血管,本组60例肿瘤内见病理血管,其中82例病灶血管呈轮辐样强化;门静脉早显52例,大部分子灶在肝动脉期显示清楚,而门脉期呈等密度而不易发现。3例病例虽然动脉期没有出现明确强化表现,肿瘤实质仍表现较低密度,但这部分肿瘤的静脉期强化效果仍然没有动脉期高,可能这部分肿瘤血供较差,或由于肝硬化等肝的循环障碍所出现肝血流较慢的缘故[3]。表现不典型的肝癌病例常需要与海绵状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相鉴别。常见的肿瘤为早期肝癌主要和海绵状血管瘤鉴别[4]。本组16例结节型肝癌,在多期扫描中,动脉期都出现了早期结节状强化,持续时间在静脉期之前,静脉期强化密度逐渐降低,至平衡期由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强化效果增加,肿瘤结节内的造影剂被洗脱而呈相对低密度区。这反映了肝癌的血流动态特点[5]。而海绵状血管瘤在动脉期出现斑点状,环状强化,多自肿瘤边缘开始强化,静脉期强化效果增加,一直保持到平衡期的3~5min之后,大多数病例鉴别诊断不难[6]。早期肝癌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也为富血管肿瘤,动脉晚期至平衡期病灶强化减退呈略高密度或等密度,延迟扫描病变区比平扫时高出15~25 Hu,而与该期周围肝组织接近。
综上所述,肝脏螺旋CT的三期和双期扫描,尤其是动脉期扫描对肝癌的供血血管的变化、病理循环、肝癌子灶、动静脉瘘的显示以及肝癌的血流动态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扩大了肝癌的CT诊断应用范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薛雁山,陈麦林,尚存海,等.16层螺旋评价肝硬化患者血流灌注参数变化[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4(4):289-292.
[2] 邵康为,杨军,刘伟,等.肝脏良恶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动态灌注成像评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3):339-343.
[3] Sahani DV,Holalkere NS,Mueller PR,et a1.Advanced hepatocellu
-lar carcinoma:CT perfusion of liver and tumor tissue—initial experience[J].Radiology,2007,243(3):736-743.
[4] 霍福涛,苏续清,史英红,等.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肿瘤性病变血供的定量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11):1739-1741.
[5] 田锦林,张金山.肝脏灌注异常产生的机制及相关疾病[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1):98-100.
[6] 周作福,黄洪磊,徐彪,等.CT灌注扫描在肝肿瘤的临床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25(3):23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