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如今,网络以其开放性与交互性的特点,促使着高校学生生活模式的积极转变。但值得警惕的是: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也借助其强大的传播能力变得活跃起来,这也使得维护校园稳定面临新的挑战。做好网络生活模式影响下的高校维稳工作,就要建立起突发事件全方位处理机制,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网络监督新模式以及建立和完善维护高校稳定的法律机制。
[关键词]网络生活模式 高校稳定 法律规制
一、高校学生网络生活现状
现如今,网络已经由单纯信息传播的媒介转变成为信息产生和交互的平台,这也促使了以高校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着改变:他们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将现实生活与网络相连,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主动传播信息。这也使得信息网络成为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高校稳定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影响:
网络在丰富高校学生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变得活跃起来,而这种参与也不再仅局限在对于时事和热点的关注和讨论,一些与学生利益相关的高校内部问题也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关注的重点和热议的话题。加之一部分学生不善于人际关系的处理,这使得他们在遇到生活中的困难时感到无奈和迷惘,因而容易产生网络依赖。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合理有效的解决,必然会对高校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二、信息时代网络生活模式下高校稳定新挑战
开放性的网络使得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借助其强大的传播和交互能力变得活跃起来,致使校园维稳工作难度加大。
(一)在网络信息传播层面
现在,网络所传播的信息量增长的速度早已高于人类理解的速度。面对如此泛滥的信息,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好准备。在法律层面上:部分适用于网络领域的法律法规需要加以修改和补充,部分法律责任归属尚不明晰。在技术层面上,我国网络信息监管和信息审核技术尚不成熟,校园网络信息监管系统模块化建设尚未完成。。在网络从业者层面上,部分信息传播者的社会责任意识薄弱。这些问题都使得一些国内外鼓吹分裂思想和不同政见的敌对分子以及散播色情暴力的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给维护高校稳定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二)在网络信息接受层面
高校中一部分学生的思想尚不成熟,容易受到很多消极因素的影响,加之其在信息接受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网络途径依赖和思考依赖,使其在认识问题时视野和思维受到局限,进而,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更加无法批判性地利用网络信息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在网络信息再传播层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演化成为具有信息再传播和再生产功能的互动式的公众话语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种思想文化信息得以集散,社会舆论影响得以放大。如今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网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政治参与热情提高的同时,网络所催化和引发的校园群体性事件发生频率和规模在增大,而这种与网络相连接的校园群体性事件的出现较之以往具有更加明显的突发性和复杂性。
三、信息时代网络生活模式下高校稳定新对策
当前,信息时代网络生活模式对于高校稳定工作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原有的校园安全机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高校稳定新形势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自由带来学生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校生之间已由行政管理关系向民事合同关系转变。这使得高校必须在重新认识校生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基础上,制定更加平等的管理制度。加之网络的发展也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信息获取和政治参与渠道,这也使得校园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几率加大,但是高校管理者不能只注意到网络政治参与和校园群体性事件的消极影响,并因此仅仅采取被动的阻截以及刚性的制度限制,而是应该在认识其积极意义的基础上,形成一种互动式的网络监督机制与柔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度。
(一)信息时代网络生活模式下,构建高校稳定机制的总体原则
构建和维护高校稳定,首先要树立和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和谐校园环境。在维护校园稳定的工作当中,高校管理者要在确立突发事件全方位处理机制的基础上,时刻注意发挥信息网络监督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维护学生的权益。而在公共领域内,立法者应进一步完善维护校园稳定的法律机制,坚持依法治校,加强社会监管力度,以法律促和谐,以法律促稳定。只有这样,高校才能更加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来服务于教务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平稳运行,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发展。
(二)确立突发事件全方位处理机制
长期处于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管理者可能出现对于突发事件认识不足,缺乏超前防范意识的情况。当校园群体性事件等危机发生时,若不能有一套提前确定的应急预案与处突工作班底,势必会造成时机的延误,加之网络对于此类信息的非理性的快速传播,突发事件对于校园稳定的危害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无限制的扩大。因而,高校首先应该针对不同种类突发事件的成因和特点,制定相对应的应急预案,做到有备无患。其次,建立由校长牵头,学校内部各部门负责人和学校外部社会系统各领域专家组成的处突工作委员会,目的在于高校可以有效的整合学校内部和外部各种资源,强化各方责任意识,加强高校行政协调能力,做好危机发生时的处理工作和危机过后的善后工作。高校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否做到全面有效地处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的稳定和社会对于高校安全的信心,因而维护校园稳定,首要的是确立突发事件全方位处理机制。
(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可以接受到不同的资讯,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但是,网络也使得一些危害校园稳定的因素活跃起来:部分大学生心理素质薄弱,过分依赖网络,思想也不够成熟,当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伴随着大量垃圾信息涌来时,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因而就会感到迷茫,这也会对高校学生群体的思想稳定带来消极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维护高校稳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网络思想教育要坚持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将基于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基于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两种教育形式相结合,注重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将显性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转变为潜移默化式的网络先进文化熏陶。利用网络强化心理干预,重点培养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理性的思维以及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公共意识,所以高校管理者要进一步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政治意识,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四)创建网络解答模式下的网络监督机制
现如今网络已经成为各种资讯和思想的集散地,高校学生在接受不同的思想观念影响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利用网络话语平台发表自己针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当高校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时,若不能得到有效地监督和正确的引导,势必会使破坏校园稳定的因素活跃起来。网络解答模式下的网络监督是指,在学生使用比较集中的信息交流和网络话语平台上,设置专门的版块,安排高校管理者对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解答,对虚假偏颇的消息进行及时的澄清,从而以舆论引导的方式进行网络监督。其优点在于,高校将网络话语平台作为自身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对话、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监督的重要媒介,充分开发其在信息时代网络生活模式下维护校园稳定的积极作用:在破坏校园稳定的情况发生前,高校可以通过网络解答的方式,以权威的信息引导学生理性的认识问题,以动态的机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以柔和的方式解决校生之间存在的矛盾。而在破坏校园稳定的情况已经发生时,网络话语平台就可以直接转变为学生进行权利诉求的渠道,高校管理者一方面通过与学生对话缓解事态,一方面及时向处突工作委员会进行问题反馈,以作为其制定解决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维护高校稳定的法律机制
建立和完善高校稳定法律机制要从学生权利法律保护和高校权力法律架构两个维度展开:学生权利法律保护的缺位,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其权利不能有效地抵制来自高校内部和外部的侵害。从高校外部着手保护学生权利,要加大对网络不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阻断各种不良分子传播信息的渠道,而在高校内部,也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权益的救济机制,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指示精神,建立健全高校对学生决定处分前的约谈机制和决定处分后的申诉管理机制,加强高校与行政机关对于高校后勤服务保障机制的监管。与此同时,我国对于高校安全法律体系的架构尚未完成,部分高校依旧存在着自身管理非法制化的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监督和规范高校权力行使、强化学生权利的保护以及维护校园稳定的现实需求也变得越发明显,因而建立健全高校稳定法律机制的步伐必须加快。目前我国尚无专门规定高校公共安全的法律法规,各部委针对高校稳定某一具体问题所制定的规章也缺乏上位法的依据,这使得高校和司法机关在处理校园稳定与安全等相关问题时存在盲区,所以我国立法机关应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时代网络生活模式特点,构建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校园安全法律体系。
[关键词]网络生活模式 高校稳定 法律规制
一、高校学生网络生活现状
现如今,网络已经由单纯信息传播的媒介转变成为信息产生和交互的平台,这也促使了以高校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着改变:他们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将现实生活与网络相连,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主动传播信息。这也使得信息网络成为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高校稳定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影响:
网络在丰富高校学生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变得活跃起来,而这种参与也不再仅局限在对于时事和热点的关注和讨论,一些与学生利益相关的高校内部问题也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关注的重点和热议的话题。加之一部分学生不善于人际关系的处理,这使得他们在遇到生活中的困难时感到无奈和迷惘,因而容易产生网络依赖。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合理有效的解决,必然会对高校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二、信息时代网络生活模式下高校稳定新挑战
开放性的网络使得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借助其强大的传播和交互能力变得活跃起来,致使校园维稳工作难度加大。
(一)在网络信息传播层面
现在,网络所传播的信息量增长的速度早已高于人类理解的速度。面对如此泛滥的信息,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好准备。在法律层面上:部分适用于网络领域的法律法规需要加以修改和补充,部分法律责任归属尚不明晰。在技术层面上,我国网络信息监管和信息审核技术尚不成熟,校园网络信息监管系统模块化建设尚未完成。。在网络从业者层面上,部分信息传播者的社会责任意识薄弱。这些问题都使得一些国内外鼓吹分裂思想和不同政见的敌对分子以及散播色情暴力的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给维护高校稳定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二)在网络信息接受层面
高校中一部分学生的思想尚不成熟,容易受到很多消极因素的影响,加之其在信息接受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网络途径依赖和思考依赖,使其在认识问题时视野和思维受到局限,进而,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更加无法批判性地利用网络信息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在网络信息再传播层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演化成为具有信息再传播和再生产功能的互动式的公众话语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种思想文化信息得以集散,社会舆论影响得以放大。如今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网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政治参与热情提高的同时,网络所催化和引发的校园群体性事件发生频率和规模在增大,而这种与网络相连接的校园群体性事件的出现较之以往具有更加明显的突发性和复杂性。
三、信息时代网络生活模式下高校稳定新对策
当前,信息时代网络生活模式对于高校稳定工作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原有的校园安全机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高校稳定新形势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自由带来学生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校生之间已由行政管理关系向民事合同关系转变。这使得高校必须在重新认识校生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基础上,制定更加平等的管理制度。加之网络的发展也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信息获取和政治参与渠道,这也使得校园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几率加大,但是高校管理者不能只注意到网络政治参与和校园群体性事件的消极影响,并因此仅仅采取被动的阻截以及刚性的制度限制,而是应该在认识其积极意义的基础上,形成一种互动式的网络监督机制与柔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度。
(一)信息时代网络生活模式下,构建高校稳定机制的总体原则
构建和维护高校稳定,首先要树立和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和谐校园环境。在维护校园稳定的工作当中,高校管理者要在确立突发事件全方位处理机制的基础上,时刻注意发挥信息网络监督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维护学生的权益。而在公共领域内,立法者应进一步完善维护校园稳定的法律机制,坚持依法治校,加强社会监管力度,以法律促和谐,以法律促稳定。只有这样,高校才能更加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来服务于教务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平稳运行,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发展。
(二)确立突发事件全方位处理机制
长期处于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管理者可能出现对于突发事件认识不足,缺乏超前防范意识的情况。当校园群体性事件等危机发生时,若不能有一套提前确定的应急预案与处突工作班底,势必会造成时机的延误,加之网络对于此类信息的非理性的快速传播,突发事件对于校园稳定的危害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无限制的扩大。因而,高校首先应该针对不同种类突发事件的成因和特点,制定相对应的应急预案,做到有备无患。其次,建立由校长牵头,学校内部各部门负责人和学校外部社会系统各领域专家组成的处突工作委员会,目的在于高校可以有效的整合学校内部和外部各种资源,强化各方责任意识,加强高校行政协调能力,做好危机发生时的处理工作和危机过后的善后工作。高校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否做到全面有效地处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的稳定和社会对于高校安全的信心,因而维护校园稳定,首要的是确立突发事件全方位处理机制。
(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可以接受到不同的资讯,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但是,网络也使得一些危害校园稳定的因素活跃起来:部分大学生心理素质薄弱,过分依赖网络,思想也不够成熟,当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伴随着大量垃圾信息涌来时,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因而就会感到迷茫,这也会对高校学生群体的思想稳定带来消极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维护高校稳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网络思想教育要坚持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将基于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基于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两种教育形式相结合,注重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将显性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转变为潜移默化式的网络先进文化熏陶。利用网络强化心理干预,重点培养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理性的思维以及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公共意识,所以高校管理者要进一步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政治意识,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四)创建网络解答模式下的网络监督机制
现如今网络已经成为各种资讯和思想的集散地,高校学生在接受不同的思想观念影响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利用网络话语平台发表自己针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当高校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时,若不能得到有效地监督和正确的引导,势必会使破坏校园稳定的因素活跃起来。网络解答模式下的网络监督是指,在学生使用比较集中的信息交流和网络话语平台上,设置专门的版块,安排高校管理者对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解答,对虚假偏颇的消息进行及时的澄清,从而以舆论引导的方式进行网络监督。其优点在于,高校将网络话语平台作为自身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对话、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监督的重要媒介,充分开发其在信息时代网络生活模式下维护校园稳定的积极作用:在破坏校园稳定的情况发生前,高校可以通过网络解答的方式,以权威的信息引导学生理性的认识问题,以动态的机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以柔和的方式解决校生之间存在的矛盾。而在破坏校园稳定的情况已经发生时,网络话语平台就可以直接转变为学生进行权利诉求的渠道,高校管理者一方面通过与学生对话缓解事态,一方面及时向处突工作委员会进行问题反馈,以作为其制定解决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维护高校稳定的法律机制
建立和完善高校稳定法律机制要从学生权利法律保护和高校权力法律架构两个维度展开:学生权利法律保护的缺位,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其权利不能有效地抵制来自高校内部和外部的侵害。从高校外部着手保护学生权利,要加大对网络不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阻断各种不良分子传播信息的渠道,而在高校内部,也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权益的救济机制,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指示精神,建立健全高校对学生决定处分前的约谈机制和决定处分后的申诉管理机制,加强高校与行政机关对于高校后勤服务保障机制的监管。与此同时,我国对于高校安全法律体系的架构尚未完成,部分高校依旧存在着自身管理非法制化的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监督和规范高校权力行使、强化学生权利的保护以及维护校园稳定的现实需求也变得越发明显,因而建立健全高校稳定法律机制的步伐必须加快。目前我国尚无专门规定高校公共安全的法律法规,各部委针对高校稳定某一具体问题所制定的规章也缺乏上位法的依据,这使得高校和司法机关在处理校园稳定与安全等相关问题时存在盲区,所以我国立法机关应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时代网络生活模式特点,构建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校园安全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