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创造出绚丽多彩的课堂景观,是新课标下教师所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然而,相当多的课堂教学是“为生成而活动”,形式上热闹,内容上混乱,导致教学行为的偏差与迷失。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必须理智地对待突发的课堂生成。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把即时生成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列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如何来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呢?
一是架设起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的平台。学习需要独立的思考,也需要伙伴的合作。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是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基础,学生是否经过自身充分的思考也是实现有效交流的前提。在与其他伙伴合作中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发现,也有利于学生在认知、心理、情感几方面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是相辅相成的,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组织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促进有效互动。
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师为主体的局面,形成了可变的师生多向互动的关系,形成了开放的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有时会出现不同的声音,甚至引发争论,但这能激发进一步的思考,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给师生带来一种意外发现的满足。开放课堂滋长的信息是教育的资源,也是教育的财富。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面对活的教育资源,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二是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养成问题意识。西方学者狄德罗曾说过:“怀疑是走向哲学的第一步。”学习也是如此。当学生能够提出疑问,就说明他对所学内容进行了独立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完善。一旦激发起学习的欲望,他们的学习劲头会很足。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创设一个师生融洽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组织他们去解决发现的问题,在彼此思维的碰撞中闪现智慧的火花。同时,教师要多组织学生讨论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并敢于质疑教师的观点。虽然就知识而言,教师一般会优于学生,但就方法而言,学生的方法可能比教师更佳,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三是教学任务观念的导向从“过程圆满”到“目标达成”。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具体指向教学任务的完成。传统课堂教学注重任务完成过程的圆满,强调“教学终结”。所谓“教学终结”,一般是指以课堂为主的空间特征和以课时为主的时间特征来区分一个教学事件,并最终以限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终结教学活动。“动态生成”教学更重视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为了目标的达成可以不计较过程的圆满性,可以安排和展示曲折的探索过程,可以突破课、节的限制,甚至改变原来的教学设计而重新探索。目标达成是课堂教学的最后归宿,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学视作一个统一的连续过程,才会产生后续手段,在教学空间上予以拓展,在教学时间上予以延伸,直至目标结果的发生。因此,每节课既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同时也要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使每一节课都是不竭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
(责任编辑 刘颖)
一是架设起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的平台。学习需要独立的思考,也需要伙伴的合作。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是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基础,学生是否经过自身充分的思考也是实现有效交流的前提。在与其他伙伴合作中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发现,也有利于学生在认知、心理、情感几方面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是相辅相成的,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组织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促进有效互动。
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师为主体的局面,形成了可变的师生多向互动的关系,形成了开放的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有时会出现不同的声音,甚至引发争论,但这能激发进一步的思考,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给师生带来一种意外发现的满足。开放课堂滋长的信息是教育的资源,也是教育的财富。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面对活的教育资源,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二是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养成问题意识。西方学者狄德罗曾说过:“怀疑是走向哲学的第一步。”学习也是如此。当学生能够提出疑问,就说明他对所学内容进行了独立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完善。一旦激发起学习的欲望,他们的学习劲头会很足。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创设一个师生融洽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组织他们去解决发现的问题,在彼此思维的碰撞中闪现智慧的火花。同时,教师要多组织学生讨论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并敢于质疑教师的观点。虽然就知识而言,教师一般会优于学生,但就方法而言,学生的方法可能比教师更佳,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三是教学任务观念的导向从“过程圆满”到“目标达成”。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具体指向教学任务的完成。传统课堂教学注重任务完成过程的圆满,强调“教学终结”。所谓“教学终结”,一般是指以课堂为主的空间特征和以课时为主的时间特征来区分一个教学事件,并最终以限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终结教学活动。“动态生成”教学更重视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为了目标的达成可以不计较过程的圆满性,可以安排和展示曲折的探索过程,可以突破课、节的限制,甚至改变原来的教学设计而重新探索。目标达成是课堂教学的最后归宿,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学视作一个统一的连续过程,才会产生后续手段,在教学空间上予以拓展,在教学时间上予以延伸,直至目标结果的发生。因此,每节课既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同时也要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使每一节课都是不竭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
(责任编辑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