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数学作为数学教育的启蒙教育,它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情感、态度、方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数学教育“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活动中,教师需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在数学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以幼儿兴趣为数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诱发学习动机,对发展智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纲要》也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设计活动一定要摆脱从书本到儿童的静态模式,主动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从中挖掘其所蕴涵的教育价值。
“今天早上天气有点凉了,哪些小朋友像洲洲一样穿了外套,请举起小手。”数一数,人数比较多。我接着说:“请现在还穿着外套的小朋友站到前面来,大家一起数一数。”“6个”。“还有几件衣服已经脱下来了?”看着桌上的衣服,大家又数了起來。“7件”。“我们一起来看看,这7件衣服一样吗?”引导幼儿根据颜色、款式、图案来分一分、数一数、说一说,大家很快就分出了结果。为了能让幼儿更清楚这七件衣服的分类结果,也便于老师总结,我特意随手用简笔画设计了一张统计表,让幼儿初次学习在相对应的空格内填上数字。孩子每天会穿上不同的衣服,为巩固幼儿能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我又设计了一张大的统计表。早上幼儿一到班上,根据自己所穿衣服的款式、颜色,以及有无图案在相应的格子里打钩,幼儿兴趣很浓,常常会聚在统计表前说一说,数一数,可热闹呢!
这次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感知了数量关系,学会了分类和记录,并且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关注同伴的社会化情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探索的兴趣。
二、提供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兴趣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设施、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环境是幼儿的教师,它能让幼儿获得经验、建构自信、发展自我。教师将教育意图蕴藏于教室环境及活动区材料中,让孩子在刻意设计而又井然有序的丰富的学习环境中主动探索、发现学习,使幼儿获得成功、自信与发展。
数学是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是无处不在的。教师应做有心人,善于发现身边的数学,并以生活中的数学为学习切入点,生成生活化的数学。
如在“有趣的数字”中寻找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日历、时钟、邮票、图书、衣服、电话机、遥控器、针筒等物品,让幼儿在找找、玩玩、说说中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字现象,并想象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说说它的用途,使幼儿在生活中用一双寻觅的眼睛,不断获得新的经验。
三、提供学习数学的机会和条件
《纲要》指出:“教师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我们要为幼儿在数学活动中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既要有直接接受的学习方式,也要有发现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等;既要有教师集中组织幼儿一起的整体学习,使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一定的知识、概念,也要有按幼儿的年龄、兴趣、能力设计的数学学习活动。
如在中班超市角色游戏中,可以让幼儿做顾客、售货员、送货员,进行买卖活动,教师根据孩子学习数学的内容,渗透不同的要求。中班可以按图、按数、按点购物。
还可通过《认识图形》《给小动物铺路》《老狼老狼几点了》等游戏形式,既巩固对图形及组合的认识,又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数物匹配和正点时间。在《按物体的长短、大小排列》活动中,让幼儿在吃点心过程中,自然比较圆筒内饼干的长短,圆筒的高矮,并按长短、高矮进行排序。这些活动在真实生活中结合游戏自然地渗透数学教育,能使幼儿坚持较长时间,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积累各种经验。
四、体会获得成功的快乐
数学是反映事物间的关系,它是在对物质世界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幼儿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是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为基础的。因此,幼儿应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
如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揪尾巴》,让幼儿练习数数、比比谁揪的尾巴多,如不懂得数数就体验不到比赛的乐趣。在幼儿自主游戏中,让幼儿拿票领钱、买东西(10元可以买几样东西?),幼儿买卖、找钱,必须运用到10以内加减的数学知识。在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挖掘出来,幼儿进一步理解了数的组成关系,复习了加减运算,体验到了成功购物的喜悦。
五、注重五大领域的有机整合
《纲要》指出:“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所以,老师在各个领域中可渗透数学知识教育,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传统的数学教育活动,知识要求过高,结果意识较强,对计算活动有严谨的预设,有非常完整的过程,严格执行教案,方式手段单一。幼儿在被动中接受数学知识,从而失去了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开展主题背景下的数学活动时,教师应尽量根据主题活动目标,主题情节的发展,创设能激发幼儿数学兴趣的环境。如在“秋天”这一主题活动中,秋风扫下的落叶成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天然材料,我们可以开展“用不同的两种树或树叶编加减题目”、“给不同的树叶分类”、利用树叶进行“排序”、“二次分类”等与主题有关的数学活动,使得主题背景下的数学活动目标更全面,让幼儿在玩乐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纲要》多处提到“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要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这充分说明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的主体性活动,教师是不可替代的,也不可直接控制,应给予尊重和保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有个性地发展。
(昆山市蓬朗幼儿园)
一、以幼儿兴趣为数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诱发学习动机,对发展智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纲要》也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设计活动一定要摆脱从书本到儿童的静态模式,主动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从中挖掘其所蕴涵的教育价值。
“今天早上天气有点凉了,哪些小朋友像洲洲一样穿了外套,请举起小手。”数一数,人数比较多。我接着说:“请现在还穿着外套的小朋友站到前面来,大家一起数一数。”“6个”。“还有几件衣服已经脱下来了?”看着桌上的衣服,大家又数了起來。“7件”。“我们一起来看看,这7件衣服一样吗?”引导幼儿根据颜色、款式、图案来分一分、数一数、说一说,大家很快就分出了结果。为了能让幼儿更清楚这七件衣服的分类结果,也便于老师总结,我特意随手用简笔画设计了一张统计表,让幼儿初次学习在相对应的空格内填上数字。孩子每天会穿上不同的衣服,为巩固幼儿能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我又设计了一张大的统计表。早上幼儿一到班上,根据自己所穿衣服的款式、颜色,以及有无图案在相应的格子里打钩,幼儿兴趣很浓,常常会聚在统计表前说一说,数一数,可热闹呢!
这次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感知了数量关系,学会了分类和记录,并且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关注同伴的社会化情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探索的兴趣。
二、提供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兴趣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设施、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环境是幼儿的教师,它能让幼儿获得经验、建构自信、发展自我。教师将教育意图蕴藏于教室环境及活动区材料中,让孩子在刻意设计而又井然有序的丰富的学习环境中主动探索、发现学习,使幼儿获得成功、自信与发展。
数学是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是无处不在的。教师应做有心人,善于发现身边的数学,并以生活中的数学为学习切入点,生成生活化的数学。
如在“有趣的数字”中寻找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日历、时钟、邮票、图书、衣服、电话机、遥控器、针筒等物品,让幼儿在找找、玩玩、说说中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字现象,并想象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说说它的用途,使幼儿在生活中用一双寻觅的眼睛,不断获得新的经验。
三、提供学习数学的机会和条件
《纲要》指出:“教师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我们要为幼儿在数学活动中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既要有直接接受的学习方式,也要有发现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等;既要有教师集中组织幼儿一起的整体学习,使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一定的知识、概念,也要有按幼儿的年龄、兴趣、能力设计的数学学习活动。
如在中班超市角色游戏中,可以让幼儿做顾客、售货员、送货员,进行买卖活动,教师根据孩子学习数学的内容,渗透不同的要求。中班可以按图、按数、按点购物。
还可通过《认识图形》《给小动物铺路》《老狼老狼几点了》等游戏形式,既巩固对图形及组合的认识,又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数物匹配和正点时间。在《按物体的长短、大小排列》活动中,让幼儿在吃点心过程中,自然比较圆筒内饼干的长短,圆筒的高矮,并按长短、高矮进行排序。这些活动在真实生活中结合游戏自然地渗透数学教育,能使幼儿坚持较长时间,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积累各种经验。
四、体会获得成功的快乐
数学是反映事物间的关系,它是在对物质世界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幼儿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是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为基础的。因此,幼儿应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
如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揪尾巴》,让幼儿练习数数、比比谁揪的尾巴多,如不懂得数数就体验不到比赛的乐趣。在幼儿自主游戏中,让幼儿拿票领钱、买东西(10元可以买几样东西?),幼儿买卖、找钱,必须运用到10以内加减的数学知识。在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挖掘出来,幼儿进一步理解了数的组成关系,复习了加减运算,体验到了成功购物的喜悦。
五、注重五大领域的有机整合
《纲要》指出:“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所以,老师在各个领域中可渗透数学知识教育,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传统的数学教育活动,知识要求过高,结果意识较强,对计算活动有严谨的预设,有非常完整的过程,严格执行教案,方式手段单一。幼儿在被动中接受数学知识,从而失去了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开展主题背景下的数学活动时,教师应尽量根据主题活动目标,主题情节的发展,创设能激发幼儿数学兴趣的环境。如在“秋天”这一主题活动中,秋风扫下的落叶成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天然材料,我们可以开展“用不同的两种树或树叶编加减题目”、“给不同的树叶分类”、利用树叶进行“排序”、“二次分类”等与主题有关的数学活动,使得主题背景下的数学活动目标更全面,让幼儿在玩乐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纲要》多处提到“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要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这充分说明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的主体性活动,教师是不可替代的,也不可直接控制,应给予尊重和保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有个性地发展。
(昆山市蓬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