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男生追女生追到一半就不追了?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n_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世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爱情悲剧?就是源于我们都想找一个自己配不上的人。
  知乎上有个神贴:为什么男生追女生追到一半就不追了?
  果不其然,答案区就是两性对骂。
  “不是追到一半不想追了,而是追到一半追不动了。我给你发消息,你总是回在洗澡。我给你送礼物,你面无表情地收了就上楼。我请你看电影,你总说要陪朋友……后来我想明白了,好女孩很多,又不止你一个。”
  “追你又没进度条,我哪里知道是追到99%了还是1%?”
  “就像刮奖刮到一个‘谢’字就够了,没必要把‘谢谢惠顾’四个字全刮出来。”
  还有更扎心的“对被追求者来说是一半,对追求者来说,已经是全部了!”
  ……
  要知道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意味着平均五个男性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数千万男子无妻可娶,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光棍”,男多女少,僧多粥少的社会现状下,男生们难道不应该是争先恐后,对女生趋之若鹜吗?
  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男生,似乎失去了对女生的兴趣,你有没感觉到,读大学后,谈恋爱好像越来越困难了。
  厌恶损失原则
  现在大学里的女生不好追!在微博和朋友圈,常年流传着各种“宠妻套路”,给女生们灌着“毒鸡汤”。所以一些男生在追求女生的过程中,女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要清楚,節日要送礼物,说话和行为要注意分寸尺度,不要得寸进尺惹人不高兴。发个消息还要掐着时间点,发之前还要反复琢磨,怕自己说错话,女生看了不高兴甚至是生气。好不容易聊了一段时间,貌似两情相悦了,终于约出来吃个饭,看电影,然后壮着胆跟女生表白,女生却说我需要时间再考虑考虑或者说不用这么着急。
  一次被拒不怕,怕就怕在一而再再而三,却也不明确拒绝你,男生还能看到希望。渐渐地,男生也厌倦了,不再这么热情了,丧失信心了。看视频至少还有个进度条指导结局在哪里,追女生的过程却总是遥遥无期,看不到终点。
  心理学中有个厌恶损失原则,又叫损失趋避原则,指的是人们认为放弃一件事物的效益损失要大于得到一件事物的效益损失。
  假如玩这么一个游戏,投一枚硬币,如果是正面,你将会得到100元,假如是反面,你将会失去100元,那你是否愿意赌一把呢?很多人表示不愿意玩。事实上这个游戏赢和输的概率各占50%,但是很多人表示不愿意玩这个游戏,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两个问题基本一致,但是得到的答案却是相反的。前面强调的是失去,后面强调的是得到。
  人们往往对“失”比对“得”更敏感。热情有半衰期,所谓女生觉得怎么男生追到一半不追了,其实就是男生不想玩长线操作选择割肉止损的一个体现。感情这种操作周期长,回报率堪忧的项目天然就不适合投资。
  至于有人觉得男性在恋爱中不会计较得失,那其实只是因为他们没有表现出来而已。当真心付出得不到回报,男性也会像女性一样感到失望。亲密关系中,被抬高的代价(时间、精力、金钱)和不成正比的回报,让很多人感到爱情不值得。
  替代的比较水平
  据2018年民政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单身成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其中独居成年人口超过7700万,我们正在经历中国第四次单身潮。而某婚恋网站曾经做过调查,指有近五成单身男女陷入“追爱被动症”,面对心仪的对象,超过七成人处于被动和观望状态,恋爱欲望持续降级。
  有一个概念叫“替代的比较水平”。它是指,我们假设如果没有现在的伴侣,那自己会过得怎么样。这决定了我们对亲密关系的依赖程度。也就是说,如果有件事,会让我们觉得比恋爱能带来更多快乐,那我们就会选择单身。
  看看日本就知道“替代的比较水平”的影响力有多厉害。在日本,20~24周岁男性的单身率高达94.2%,也就是说每100名25周岁以下的适龄日本男性中,只有6名拥有伴侣。
  但是另外的94个男生中有很多人并不认为自己单身,因为他们一直在甜蜜地谈着“恋爱”,只不过恋爱对象并不是真人,而是游戏机里的某一个动画形象。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是不想恋爱,只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和女性相处,并且恋爱成本太高,才选择了游戏和虚拟女友。
  虽然中国的年轻男性没有那么疯狂,城市太大,很多人都找到了足够有意思的爱好。比起这些爱好来,谈恋爱显得又花时间又多余,一个乏味的对象根本不如大城市里发明的各种消遣,女孩子看看抖音综艺网剧,男生选择用游戏来填满业余时间,游戏这么好玩,兄弟这么好,学习这么有趣,谈什么恋爱?
  但毕竟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游戏并不是完美的恋爱替代品。这也是为什么当兄弟们都下线,或者玩累了的时候,你还是会感到孤独。
  等价交换原则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艾瑞里,做过一个“男女配对”实验:他找来100名青年,男女各半。然后在他们后背贴上1到100的数字,男生贴单数,女生贴双数。实验要求:找一个异性配对,配对成功后,你可以得到两人数字之和乘以10的奖金。但有两个限制条件:
  1.不能偷看自己的数字。
  2.不能把对方数字告诉对方。
  大家猜猜配对结果会是怎样?
  结果1:数字越大的人,追TA的异性就越多。数字越小,就越遭人嫌弃。
  结果2:本来已配对成功的人,看见更高数字的异性后,便舍弃现在对象去追求那个异性。
  结果3:绝大多数人最后配对成功的对象,其数字都非常接近自己的数字。
  根据这三个实验结果,艾瑞里得出三个结论:
  越是实力相当,男女关系越稳定。
  只要实力出现大的差距,男女关系便开始走向不稳定。
  稳定的关系,是强者对强者的欣赏,而不是强者对弱者的同情。
  这就说明,两个人在一起就是一个配对过程。并不一定什么都契合,但所交换的价值必须是相等的,也只有这样才是最稳定的爱情。
  根据上面艾瑞里教授的实验可知:当谈论别人的爱情时,我们都希望是公平的:“60分的人就配60分左右的人,250分的人就配250分左右的人。”但一轮到自己时,期望就变了:“我虽然只有60分,但我想找个200分的人。”“凭什么我就不能成为童话故事里的灰姑娘?”
  这世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爱情悲剧?就是源于我们都想找一个自己配不上的人。也许只有等价交换的爱情才最长久,最好的爱情一定是势均力敌的,真爱不用追!
  责任编辑:方丹敏
其他文献
江苏人,求学于南京,后以书籍设计为业,近年开始策划及创作图书作品。做事慢吞吞,不求上进,喜欢与虫子等小动物为伍,作品亦多与之相关。其所设计及策划的作品有《不裁》《蚁呓》等,自创作品包括《蜗牛慢吞吞》《设计诗》《空度》《虫子旁》等,他设计的《不裁》《蚁呓》在2007年2008年相继被评为“世界最美的图书”,更多图书获选为“中国最美的图书”。  这事我一个人做了五年,非常孤独。和别人讲,别人不理解:种
【摘 要】“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促进了红河州对外经贸的发展及区域经济的合作。红河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特别是越南进行经济文化交流重要门户和对外贸易场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越两国山水相连,历史悠久,文化相同。随着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推动了教育间合作的不断深化,尤其在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本文主要研究云南省地方高校红河学院与越南高校、科研机构在汉语培训、学历
校园网贷平台有的号称“全场免息”“免息取现”,听上去就十分诱人,而大学生真的能够享受到这从天而降的大号馅饼吗?  其实仔细调查一番后不难发现,这些平台的免息期大多是两个月之内(两期以内),其实跟信用卡的还款周期也没有太多不同嘛。比如某学生想向平台借2000元,为了比较在哪里借钱利息最少,他实验性地在几家不同的网络贷款平台选择了提现取款,分12期还款。随即发现在不同平台支付的手续费各有不同,如果每月
2019年7月,2019Robocup悉尼机器人世界杯中型组的比赛现场,开场不到三分钟,随着主裁判一声哨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water队率先撕开荷兰TU/e队的防守,取得决赛的第一个进球。  目前,我加入water队已经有两年,早已记不清有过多少次进球,但这个进球可以说是我目睹water所有进球中最为激动的一个。  中型组的机器人直径在50厘米以内,最多5个机器人上场踢足球。足球场类似于一个14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汉语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因而对其适应汉语国家推广和多种汉语教学任务等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两年培养期限内有效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创新教育理念,重视实践教学,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践教学体系内涵  实践教学,顾名思义是将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作
蓝斐历(Philip Richard Blue)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2014级博士生蓝斐历是一名来自美国的留学生。2015年凭借在心理学专业优异的学术表现荣获中国教育部“优秀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及国家来华留学基金委中国政府奖学金。  李子树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14级硕士生。曾获福建驻京团工委郑连发奖学金,福建省优秀学子荣誉称号。以港澳台及留学生研究生入学考试第一名,获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奖学金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工作中,初中数学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數学知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感悟和领会数学研究的精髓,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本文就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1].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数学科目作为
2020年的元旦,我在日本度过,这是我来到日本后经历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从图书馆里向外看去,眼前安静的草坪、低洼的湖面,还有身边偶尔传来的日语,这一切,让我深切感到自己确实已经来到了日本。两个月的时间里,我逐渐适应新校园,紧绷的精神开始慢慢着陆,感受着日本高校的学习和生活节奏。2019年,我过得充实而紧张,时间被一件件“大事”串起来,几乎没有停歇脚步的时间。现在想起,仍然感慨良多,既有来时的艰辛,也
研究生群里推送过来一张导师和师兄的合影照,迅速掀起波澜。导师非常高兴,感慨道:“一晃十年过去了,有空聚聚,能来的来,该忙的忙。”  人生最有幸的事,便是遇到良师益友。我始终忘不了入学时他对我说的一句话,“在未来的工作中,专业人士很多,能写作的却不多。写作能力需要长期积累,一旦练成,将成为你独特的竞争力”。实习生写大文章  十年前,我也是考研大军中的一员。在经历了一战北大、二战中财(中央财经大学)、
2004年第一期《档案管理》在理论探讨栏目中刊登的刘东斌同志《档案利用与档案价值的反思》一文(以下简称刘文)对档案凭证价值“专一性”和“一次性”的论述,笔者不敢苟同。这里把有异议之处略述如下,兼与刘东斌同志再商榷,也望广大档案界同仁不吝指教。  刘文认为:“专一性。指的是具有凭证价值的档案与其利用者是一对一专一的。档案的凭证价值一般情况下只与和它有关联的当事人、社会组织发生利用与被利用关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