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阻碍学生创新、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学校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识还相对淡薄。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发展创新教育是重中之重,推行创新教育是迎接时代挑战的需要。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抓住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个重点。而教育创新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创新,创新课堂教学重在改革教育教学策略。面临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种种策略,下面我就谈谈有关开创、发展创新教育之策略:
一、转变教学策略
传统的教学存在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忽视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传统教学中教师的 “教” ,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由此来看发展创新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教学策略迫在眉睫。1.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开展活动”,以实现教学的发展功能和育人功能。2.从重“教”到重“学” ,这是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转变。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即教学生学。现代教学论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 “渔”,教师不仅要“教会” ,而且要让学生“学会” 。把“以教论学”转向“以学论教” ,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规律的探索过程不了解,没有能力开发和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那就只能是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的机械学习。因而要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掌握知识又增长才干。
二、张扬学生个性
1、尊重学生个性。个性是每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固有的特性。尊重个性就是承认该个体无论是何种状态都存在着主体的发展可能性。实施创新教育最重要的课题就是打破传统教学的统一性、封闭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实行师生平等交流、民主对话、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教学方式。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培养出不同的认识风格和新颖的思维方式。
2、发展学生个性。创新教育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个性,就是为了追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它要求课堂教学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多元化、多样化地评价学生的各种解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发展学生个性要渗透于创新 思维的培养中,通过知识的学习与探讨培养其高尚的人格和创新的思维品质。
三、注重启发讨论,不急于认同
改革教育方法,首先要转变教师自身的作用。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的教师就应是一个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切实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设置情趣,激发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对于问题的解决,要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谈自己的理解认识和判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满足一定的标准答案,而是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相关依据,发展他们收集资料、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急于认同,得出结论,而是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为此,我们要给予更多的鼓励,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创造思维习惯,一般知识的掌握、教学目的的实现,要体现在思维的过程中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发展。
四、注重联想和想象,培养创造思维
创新精神源于学生兴趣之上的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数学思維的培养,要站得高,望得远,更要变换角度分层分类型研究事物,要从纷繁复杂、形态各异的千事万物中寻找出它们的规律,然后再用这一规律去探究同一事物的个别特征,从而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想象的机会,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 。 (亚里士多德)不急于认同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的能够运用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和分析,产生联想、想象,改变视野,从更多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产生新的看法和思维,从而获得新的收获和成功。
五、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讲到数学,人们的头脑中所反射出的可能只是那几个呆板的数字和一些枯燥乏味的定理。事实上,数学有其独特之处,它本身是探求自然界真相的一门学科。信息技术作为认识工具的数学课程整合,将是信息时代中一个重要的教学课程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开创、发展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了解事物,为开发创新思维提供了前提。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 3%来视觉,11%来自听觉,其余来自嗅觉、味觉和触觉。可见,人类接受信息是多种感官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视觉、听觉尤为重要。而现代教育技术将文、图、声、像等各种教育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改革了过去教师一张嘴、一支笔、学生静静地听的教学方法,可以把难以观察的事物、不易做的实验,通过课件、投影、动画、录像等形式运用媒体进行输出,实现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直观形象,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知材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逻辑、直觉、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显示某一章、某一节知识的发生过程,清楚地掌握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通常表现为直觉思维,就是在头脑中突然出现的直接顿悟。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既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变得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探索,有效地培养了直觉思维,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灵魂,现代教育技术从多方面为想象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总之,开创、发展创新教育,改革教育教学策略需要我们转变观念,也需要我们改变自身,我们要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设计未来,去选择、去竞争、去锻炼、去体验、去创造,去做他们想做而应该做的事性。而教师,就是一个沉稳的指导者,灵活的组织者,积极的判断者和进步的推动者。
一、转变教学策略
传统的教学存在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忽视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传统教学中教师的 “教” ,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由此来看发展创新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教学策略迫在眉睫。1.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开展活动”,以实现教学的发展功能和育人功能。2.从重“教”到重“学” ,这是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转变。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即教学生学。现代教学论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 “渔”,教师不仅要“教会” ,而且要让学生“学会” 。把“以教论学”转向“以学论教” ,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规律的探索过程不了解,没有能力开发和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那就只能是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的机械学习。因而要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掌握知识又增长才干。
二、张扬学生个性
1、尊重学生个性。个性是每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固有的特性。尊重个性就是承认该个体无论是何种状态都存在着主体的发展可能性。实施创新教育最重要的课题就是打破传统教学的统一性、封闭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实行师生平等交流、民主对话、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教学方式。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培养出不同的认识风格和新颖的思维方式。
2、发展学生个性。创新教育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个性,就是为了追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它要求课堂教学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多元化、多样化地评价学生的各种解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发展学生个性要渗透于创新 思维的培养中,通过知识的学习与探讨培养其高尚的人格和创新的思维品质。
三、注重启发讨论,不急于认同
改革教育方法,首先要转变教师自身的作用。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的教师就应是一个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切实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设置情趣,激发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对于问题的解决,要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谈自己的理解认识和判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满足一定的标准答案,而是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相关依据,发展他们收集资料、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急于认同,得出结论,而是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为此,我们要给予更多的鼓励,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创造思维习惯,一般知识的掌握、教学目的的实现,要体现在思维的过程中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发展。
四、注重联想和想象,培养创造思维
创新精神源于学生兴趣之上的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数学思維的培养,要站得高,望得远,更要变换角度分层分类型研究事物,要从纷繁复杂、形态各异的千事万物中寻找出它们的规律,然后再用这一规律去探究同一事物的个别特征,从而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想象的机会,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 。 (亚里士多德)不急于认同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的能够运用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和分析,产生联想、想象,改变视野,从更多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产生新的看法和思维,从而获得新的收获和成功。
五、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讲到数学,人们的头脑中所反射出的可能只是那几个呆板的数字和一些枯燥乏味的定理。事实上,数学有其独特之处,它本身是探求自然界真相的一门学科。信息技术作为认识工具的数学课程整合,将是信息时代中一个重要的教学课程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开创、发展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了解事物,为开发创新思维提供了前提。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 3%来视觉,11%来自听觉,其余来自嗅觉、味觉和触觉。可见,人类接受信息是多种感官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视觉、听觉尤为重要。而现代教育技术将文、图、声、像等各种教育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改革了过去教师一张嘴、一支笔、学生静静地听的教学方法,可以把难以观察的事物、不易做的实验,通过课件、投影、动画、录像等形式运用媒体进行输出,实现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直观形象,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知材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逻辑、直觉、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显示某一章、某一节知识的发生过程,清楚地掌握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通常表现为直觉思维,就是在头脑中突然出现的直接顿悟。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既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变得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探索,有效地培养了直觉思维,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灵魂,现代教育技术从多方面为想象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总之,开创、发展创新教育,改革教育教学策略需要我们转变观念,也需要我们改变自身,我们要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设计未来,去选择、去竞争、去锻炼、去体验、去创造,去做他们想做而应该做的事性。而教师,就是一个沉稳的指导者,灵活的组织者,积极的判断者和进步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