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在微信圈里看到调侃教师的顺口溜,其中两句是:“抄写教案几乎崩溃,迎接检查比牛还累”。顺口溜虽然难免夸张,但能从中看出一些端倪:学校也好,教育行政部门也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检查考核,每次必然少不了查备课查教案,只要教师教案写得工工整整、结构完整,就可以了。至于这个教案到底是教师自己思考设计的,还是找参考教案照抄的,那就没人深究,无所谓了。其实,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每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智慧的结晶。这其中,教师潜心的思考、富有创意的备课设计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然而,我们对备课设计的“原创性”“首创性”似乎不是那么重视。
当下,有多少教学备课属于“原创作品”?如果就这个问题在中小学教师中进行问卷调查的话,估计结果不会乐观。首先,学校没有把备课设计的“原创性”摆上教学管理头等重要的位置,仅仅满足于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资料,比如教学参考书、参考教案、与教材同步的教学光盘等等,如何引导教师在吃透教材、消化参考教案、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准备富有创意的教学课件、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学校辅导措施和激励办法不多。其次,教师无精力、无动力。教学备课是最能体现教育教学创造性、最能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环节,这项劳动复杂、艰巨而极其重要。作为身处一线的教师来说,完成课表上那么多课堂教学是硬任务,批改那么多的作业是硬任务,一天到晚忙得连轴转,哪有闲工夫搞什么创意设计。再者,搞创意设计要动脑筋,设计得再好又有啥用,吃力不讨好,没人叫你这么做。教师们大多选择“拿来主义”,依照参考教案的思路上课,从教多年的则依“老经验”上课。长此以往,教师大多成了习惯于“依葫芦画瓢”的“教书匠”,离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目标越来越远。少了“原创设计”的课堂教学也就没有了灵动和精彩。日复一日,课堂教学变得程式化、模式化、机械化,课堂变得沉闷无生机,与工厂的机械生产活动几乎无异。而学生是活蹦乱跳富有生命力的,教学资源也是鲜活丰富的,教育政策和教学理论是明确的,如何把这些元素创造性地组织起来,形成灵动多彩的课堂教学,靠的就是教师的智慧。所以不管是教师本人,还是学校、教育行政机构,都应该在激发教学智慧上下功夫,在激励原创性教学设计上下功夫。
原创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但是不搞原创是最糟的,也是最没希望的。不会创新的教师是教不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的。当然,我们所倡导的原创性教学设计并非绝对化,与学习借鉴并不矛盾,离开学习借鉴的“绝对原创”是不存在的。这里的“原创”指的是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见解,有独特的思路、构思,不管是方式方法的采用,还是课件的设计,不管是问题情境的安排,还是学习兴趣的激发,都要有自己的招数和点子,而不是一味地照着参考教案的思路施教。依参考教案上课等于“吃别人嚼过的馍”,把别人的教案施教得再好,顶多算是“好演员”“好歌者”,学会原创才是智慧的体现、才华的提升,有利于教师个人成长。
让每一个教师上每一堂课都认真地思考、构思,尝试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这是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头等重要的事情,否则,教育便难有发展、难以前进。如何激励原创?我们崇川区教育局和笔者所在的通师一附所开展的“同课异构”就是很有创意的教研新招:就同一教学内容,发动同年级的教师各自开展原创性教学设计,然后开展说课比赛,或者举行课堂教学竞赛,在此基础上组织相互点评和专家点评,指出优劣,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对评上“原创好教案”的给予嘉奖。
当然,要让“原创好教案”不断涌现,学校和教师两方面都要高度重视,缺一不可。教师是“内因”,学校是“外因”。学校的主要职责任务是要把培育“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摆上议事日程,通过改革教学检查考评机制、通过改进集体备课方式方法、通过开展教学设计研讨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调动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努力挖掘教师的聪明才智。作为教师个人则应当把“研究”和“创新”作为自觉追求,要做真正的“教学能手”和“教育专家”。
(曹艳霞,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226004)
责任编辑:赵赟
当下,有多少教学备课属于“原创作品”?如果就这个问题在中小学教师中进行问卷调查的话,估计结果不会乐观。首先,学校没有把备课设计的“原创性”摆上教学管理头等重要的位置,仅仅满足于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资料,比如教学参考书、参考教案、与教材同步的教学光盘等等,如何引导教师在吃透教材、消化参考教案、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准备富有创意的教学课件、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学校辅导措施和激励办法不多。其次,教师无精力、无动力。教学备课是最能体现教育教学创造性、最能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环节,这项劳动复杂、艰巨而极其重要。作为身处一线的教师来说,完成课表上那么多课堂教学是硬任务,批改那么多的作业是硬任务,一天到晚忙得连轴转,哪有闲工夫搞什么创意设计。再者,搞创意设计要动脑筋,设计得再好又有啥用,吃力不讨好,没人叫你这么做。教师们大多选择“拿来主义”,依照参考教案的思路上课,从教多年的则依“老经验”上课。长此以往,教师大多成了习惯于“依葫芦画瓢”的“教书匠”,离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目标越来越远。少了“原创设计”的课堂教学也就没有了灵动和精彩。日复一日,课堂教学变得程式化、模式化、机械化,课堂变得沉闷无生机,与工厂的机械生产活动几乎无异。而学生是活蹦乱跳富有生命力的,教学资源也是鲜活丰富的,教育政策和教学理论是明确的,如何把这些元素创造性地组织起来,形成灵动多彩的课堂教学,靠的就是教师的智慧。所以不管是教师本人,还是学校、教育行政机构,都应该在激发教学智慧上下功夫,在激励原创性教学设计上下功夫。
原创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但是不搞原创是最糟的,也是最没希望的。不会创新的教师是教不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的。当然,我们所倡导的原创性教学设计并非绝对化,与学习借鉴并不矛盾,离开学习借鉴的“绝对原创”是不存在的。这里的“原创”指的是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见解,有独特的思路、构思,不管是方式方法的采用,还是课件的设计,不管是问题情境的安排,还是学习兴趣的激发,都要有自己的招数和点子,而不是一味地照着参考教案的思路施教。依参考教案上课等于“吃别人嚼过的馍”,把别人的教案施教得再好,顶多算是“好演员”“好歌者”,学会原创才是智慧的体现、才华的提升,有利于教师个人成长。
让每一个教师上每一堂课都认真地思考、构思,尝试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这是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头等重要的事情,否则,教育便难有发展、难以前进。如何激励原创?我们崇川区教育局和笔者所在的通师一附所开展的“同课异构”就是很有创意的教研新招:就同一教学内容,发动同年级的教师各自开展原创性教学设计,然后开展说课比赛,或者举行课堂教学竞赛,在此基础上组织相互点评和专家点评,指出优劣,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对评上“原创好教案”的给予嘉奖。
当然,要让“原创好教案”不断涌现,学校和教师两方面都要高度重视,缺一不可。教师是“内因”,学校是“外因”。学校的主要职责任务是要把培育“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摆上议事日程,通过改革教学检查考评机制、通过改进集体备课方式方法、通过开展教学设计研讨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调动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努力挖掘教师的聪明才智。作为教师个人则应当把“研究”和“创新”作为自觉追求,要做真正的“教学能手”和“教育专家”。
(曹艳霞,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226004)
责任编辑:赵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