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专业早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z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础医学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从事基础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能力的拔尖人才。通过设计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基础医学学生的科研需求,评估目前我校基础医学学生科研训练的成效与不足,以期进一步优化现有培养方式,探索更高效更合理的科研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 基础医学;科研能力;拔尖人才
   基础医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础,主要以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人体的基本结构、功能及疾病的本质。我国于1996年在原北京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等学校承办了该专业[1]。南京医科大学于2014年开始招收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旨在培育能够在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科学研究及医学实验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2]。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基础医学专业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重中之重[3,4]。本文针对我校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开展了“科研实践能力培养”的问卷调查,旨在分析近年来我校基础医学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调整与优化科研能力培养模式作参考。
  一、调查问卷设计
  从学生对科研的认知、科研的动力、科研的收获、科研实践的困难和建议等四个角度设计问卷。调查对象为我校2017级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共72人。学生已完成公共基础课及医学专业基础课学习,正在或已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类科研训练项目。通过网络平台发放调查问卷,各自匿名填写。问卷结果导出到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90%学生意识到科研训练的重要性,认为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助于将来进入临床的学习和工作。目前有接近46%学生正在或已参加科研训练,包括暑期科研训练、式闾计划、挑战杯、或直接进入科研导师实验室等多种形式。学生参加科研训练的驱动力依次是:作为课堂专业知识学习的补充,加深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源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为以后考研、出国和工作奠定基础;学分和综合测评上的奖励。通过科研训练,70.8%学生懂得了如何查阅中英文文献及资料、69.4%学生掌握了至少一项研究技术和方法、51.4%学生知道如何撰写综述或调查报告、8.3%学生参与发表了SCI文章。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仍有54%学生目前还未参与过任何形式的科研训练,学生反映开展科研训练最大的阻碍源于理论课学习任务繁重,可投入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有37.5%学生提出不能很好地开展科研训练,源于自我定位模糊,不清楚自己适合参加哪种类型科研实践。
  三、反思
  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意识到科研训练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各项科研实践活动中,但仍然有部分学生对科研的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有悖于基础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利于学生将来的升学或就业。为此,在学生入学时我们要对基础医学专业新生开展专题报告,详细介绍学科特点、发展前景、科研动向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树立清晰的学业和职业规划。为了更好开展“科研导师制”,第一学年安排学生在多个实验室进行轮转,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第二学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导师,在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确定科研导师。
  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科研普遍很感兴趣,但由于繁重的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任务,学生的课余时间被片段化,不利于系统性地开展科研工作。对此,我们应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有计划地开展科研工作。在开展科研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每个阶段的学生知识背景和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实施分阶段、分步骤的渐进式培养模式,以培养科研兴趣为导向,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喜欢上科研。低年级阶段,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参加课题组会,开拓学生的科研思维,拓宽视野,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结合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撰写科研综述;第二阶段,利用研究生“传帮带”的作用,提供本科生独立实践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技能;通过以上两阶段的科研训练,学生对科研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学生可依托导师已有的研究课题,或根据自己的想法,通过与导师讨论,制定详细可行的研究计划,开展科学研究。
  近年来我校开展了暑期科研训练、挑战杯、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多种类型科研训练项目。然而,在这些项目开展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少相应的奖励机制,致使老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为此,学校应进一步健全奖励机制以调动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老师的责任感。比如对在大学生挑战杯、基礎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中获奖、大学生创新训练立项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绩点加分,在同等条件下获得奖学金或保研等优先权。对获得相应成果的指导老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在职称评定中给予一定的激励分。此外,应进一步规范科研导师制制度,建立完整而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明确导师和学生的任务和职责。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凡物莫不相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任何事物均有不同于他人的特殊性[5]。因此,在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我们应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自身兴趣和优缺点,因材施教。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小鼠模型构建等实验;对于比较细心的学生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分子生物学方面实验;对于擅长软件分析和数学统计的学生可以适当安排一些生物信息学方面的预测与分析工作。此外,对于个别参与度相对较低,或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应安排其承担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培养科研兴趣为主要目标。对于科研能力较强的学生应重点培养,指导他们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挑战杯等。鼓励一批勇于创新的学生、发挥他们在本科生中的榜样作用,体现初探科研的魅力。
  总之,科研素养的培养是一项艰巨且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用心思索、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科研创新精神,为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丽,罗艳琳,韩松,等.谈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1):47-49.
  [2]徐璐,许宁,任勇亚.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培养情况的调查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8):636-638.
  [3]冯天元.对基础医学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2):1097-1116.
  [4]薛红,刘晔,钱睿哲.基础医学专业本科阶段科研素养的培养现状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1):1003-1005.
  [5]王雯,刘慧荣.凡物莫不相异——浅谈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个性化培养[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4):56-57.
其他文献
摘要:高等院校要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科学完善的教育管理模式,才能为国家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在民族地区工科院校蒙古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思想的指导下,应该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努力提升高等院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效果。  关键词:民族地区;蒙古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2-00
[摘 要]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长沙理工大学国外引进课程体系为例,分析研究国外引进课程的教学理念、方法及模式以及课程实施效果。结合“金课”建设的原则与要求,探讨国外引进课程对我校“金课”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 金课;国外引进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启示  [基金项目]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 科学研究 学科竞赛”三维驱
[摘 要]近年来,随着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不断推广与实施,已经从招生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构建了立体化教育平台,建立了淘汰分流制度,这种培养制度的优越性初步显现。该文通过分析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成功经验,初步探讨高校八年一贯制博士人才培养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以福建师范大学动物学学科为例进行阐述,旨在为推进普通高校博士研究生培养与促进高校学科建
摘要:为了汽车改装技术专业更好的适应经济的发展,使汽车改装技术专业设置更加合理、定位更加准确、特色更加鲜明,为此我们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校外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汽车改装;专业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2-0264-03   一、引言  为了汽车改装技术专业更好的适应经
[摘 要]在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基础上,重点探究农林高校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诸多实践,以便为新时代农林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一些借鉴,促使农林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化和制度化。  [关键词]新时代;农林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实践探索  [作者简介]宋 微(1977—),女,北京人,工程硕士,北京农学院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教学与管理研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职业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顶岗实践体系以“暑假实习 顶岗实践”为模式,它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与阶段。通过试点,可以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与其他行业、企业单位的合作提供范本,为学生提供就业方向与渠道,同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顶岗实践;人才培养 
[摘 要]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偏离“应用型”等问题,通过以行业创新发展需求为向导,以区域经济为纽带,地方政府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学生攻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为行业培养大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对于打破学生“就业难”和企业“人才荒”两难困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 汝 欣(1989—
摘要:特色小镇的创建将带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城镇化和城乡化统筹发展提供新动力。湘西边城镇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遵循产镇融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其在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作用,以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发展模式,形成可参考、可推广的经验。  关键词:特色小镇;民族地区;经营模式;湘西边城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要:能源类本科教育亟待与国际求接轨,而专业课双语教学正是实现教学国际化以培养国际化复合型能源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能源类本科专业课双语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以《工程热力学》双语教学为例,针对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教材选择不科学、教学方法不恰当、双语课和全英文课不成体系等若干问题,提出了一种组队式学习方法、一种科学选择双语教材的FARE法则以及一种立足于学生
[摘 要]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存在德育概念不清、课程任务不明的问题。以创客教育为契机,构建“课程思政”诉求下“四级四步”培养模式。根据课程深度、思政元素广度高度及两者融合程度分为四个等级;以O2O模式作为培养手段实现四个级别教师培养。实际结果显示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和学科知识技能,有助于教师自身发展及对学生德育智育教育。这种模式可在任意学科教师培养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