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是人类最大的欢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道出了音乐的德育教育功能。只有当学生带着情感进入音乐的情境中,唱出的歌声才能打动人,才具有感染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
【关键词】以情育人;陶冶思想;道德素质;教学氛围
正文: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类最大的欢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道出了音乐的德育教育功能。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一首歌或一支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始终渗透德育教育,为此我根据音乐学科的情感特点,对关于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以音乐情感,促进思想道德素质作了一些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一、德育在教材内容当中
(一)背景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教师在教授课程中始终树立德育意识,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当中的德育因素,在教授的每一堂课都有德育的内容。例如在教唱《啊,朋友再见》意大利名歌,是南斯拉夫影片《桥》中的一首插曲表现了游击队员对祖国、家乡的无比眷念和热爱。体现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随时准备牺牲的精神。背景讲的是二战后期,德军竭力要保住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桥梁,以便撤退。南斯拉夫少校奉命率领小分队前去炸桥,经过一系列惊险曲折的斗争,在桥梁工程师的帮助下及时完成了任务的故事。又如欣赏《七子之歌》,那是20年代上半叶,刚刚从清华学校毕业的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独居异域他邦,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在西方“文明”社会中亲身体会到很多种族歧视的屈辱,更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闻一多写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爱国思乡之作。
(二)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在教学中,根据音乐学科的情感特点,以“情”为纽带,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列宁在强调情感的意义中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未来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因此,在音乐欣赏的课程中,要让学生“动情”教师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境,形成情感氛围,让学生“触景生情”。例如,在教唱六年级课本中的歌曲《春天的故事》时,向学生讲述此歌曲中的人物: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1979年他首先提议,并在中国南海边划了一个圈,确定成立深圳经济特区。一曲《春天的故事》讲述的是改革开放的故事,这个故事从1978年党的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画了一个圈”,“写下诗篇”,分别指建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故事”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在上品德课的时候对邓小平有所了解,这首歌虽然不贴近学生生活,但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也能入情入境。如:指导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那轻盈活泼的旋律,表现出一种淳朴柔美的感情,陶冶了学生美的情操。欣赏《北京欢迎你》、《国家》等歌曲时,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唤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二、教师以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教师应当从教授第一堂课开始,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有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以为人师表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课堂上,教态自然大方,声情并茂。语言生动形象,歌唱时感情充沛,琴声优美动听,所有这些,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音乐课是美的传递,在学唱中,学生不仅学到知识,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得到直接的德育教育,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三、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们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或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例如:让学生把《做个好娃娃》,《对不起,没关系》回家唱给父母听,还可以创编歌词,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给出留言评价。第二天看到家长们的评价时,让我大感到收获颇多。“她长大了,懂礼貌了!”“我的宝贝儿子也会做事了!”“我的孩子,知道做错事道歉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结果吗?
结论
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探索,具有不可小视的重要作用,它能够更加有效地从做事态度、伦理道德、思想品格等方面对学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寓教育思想于教学之中,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学生們一个个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努力吧!在学校这块净土上播种美好的种子,相信经受风雨的洗礼后,终将“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作者简介】
邢润育(1982~)女,河北省正定县北早现乡下水屯小学,研究方向:音乐教学。
【关键词】以情育人;陶冶思想;道德素质;教学氛围
正文: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类最大的欢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道出了音乐的德育教育功能。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一首歌或一支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始终渗透德育教育,为此我根据音乐学科的情感特点,对关于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以音乐情感,促进思想道德素质作了一些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一、德育在教材内容当中
(一)背景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教师在教授课程中始终树立德育意识,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当中的德育因素,在教授的每一堂课都有德育的内容。例如在教唱《啊,朋友再见》意大利名歌,是南斯拉夫影片《桥》中的一首插曲表现了游击队员对祖国、家乡的无比眷念和热爱。体现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随时准备牺牲的精神。背景讲的是二战后期,德军竭力要保住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桥梁,以便撤退。南斯拉夫少校奉命率领小分队前去炸桥,经过一系列惊险曲折的斗争,在桥梁工程师的帮助下及时完成了任务的故事。又如欣赏《七子之歌》,那是20年代上半叶,刚刚从清华学校毕业的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独居异域他邦,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在西方“文明”社会中亲身体会到很多种族歧视的屈辱,更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闻一多写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爱国思乡之作。
(二)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在教学中,根据音乐学科的情感特点,以“情”为纽带,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列宁在强调情感的意义中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未来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因此,在音乐欣赏的课程中,要让学生“动情”教师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境,形成情感氛围,让学生“触景生情”。例如,在教唱六年级课本中的歌曲《春天的故事》时,向学生讲述此歌曲中的人物: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1979年他首先提议,并在中国南海边划了一个圈,确定成立深圳经济特区。一曲《春天的故事》讲述的是改革开放的故事,这个故事从1978年党的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画了一个圈”,“写下诗篇”,分别指建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故事”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在上品德课的时候对邓小平有所了解,这首歌虽然不贴近学生生活,但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也能入情入境。如:指导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那轻盈活泼的旋律,表现出一种淳朴柔美的感情,陶冶了学生美的情操。欣赏《北京欢迎你》、《国家》等歌曲时,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唤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二、教师以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教师应当从教授第一堂课开始,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有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以为人师表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课堂上,教态自然大方,声情并茂。语言生动形象,歌唱时感情充沛,琴声优美动听,所有这些,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音乐课是美的传递,在学唱中,学生不仅学到知识,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得到直接的德育教育,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三、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们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或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例如:让学生把《做个好娃娃》,《对不起,没关系》回家唱给父母听,还可以创编歌词,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给出留言评价。第二天看到家长们的评价时,让我大感到收获颇多。“她长大了,懂礼貌了!”“我的宝贝儿子也会做事了!”“我的孩子,知道做错事道歉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结果吗?
结论
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探索,具有不可小视的重要作用,它能够更加有效地从做事态度、伦理道德、思想品格等方面对学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寓教育思想于教学之中,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学生們一个个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努力吧!在学校这块净土上播种美好的种子,相信经受风雨的洗礼后,终将“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作者简介】
邢润育(1982~)女,河北省正定县北早现乡下水屯小学,研究方向:音乐教学。